就在贞仪往宽广的田中看去时,原本慢悠悠跟来的橘子突然跑进了田里。
这个季节的麦田很高,橘子扑进去就看不到影子了,只看得到麦浪随之抖动。
贞仪喊了一声,见被橘子带起的麦浪依旧往前波动着,心知橘子不会无故如此的贞仪没有犹豫,也提裙蹚进了稠密的麦垄间。
“喵呜——!”
贞仪将将行至麦田中央,忽然听到橘子发出一声尖利的叫。
抬眼看,橘子像是发现了什么,扑了上去,却被甩了出去,摔在了田里。
那一片麦田翻动,贞仪很快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半站起来,正是最常出现在田中的季五。
然而下一刻,季五身前突然伸出一只手,挣扎着从麦田里探出来,伴随着模糊的哭声。
贞仪一惊,大声喊:“——卓妈妈?!”
同时加快脚步往前跑去。
橘子再次跳起来扑向季五,瞬间将季五脖脸上挠出几道血痕,季五啊啊叫着,后退两步,揪住橘子的脑袋,狠狠摔了出去。
卓妈妈趁着机会从麦田中爬了起来,却是发髻散乱,口角流血,衣物也被撕扯凌乱,她勉强半站起身,向走来的贞仪哭着道:“小姐!快!去喊人来!”
贞仪尚未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已见季五一把薅住卓妈妈的头发,一手拽过卓妈妈一只手臂,拖拽着就要往更远处去。
卓妈妈又疼又怕,哭声凄厉绝望。
季五看起来瘦小,但常年劳作,手上全是粗力,他也不再像平日里那样爱惜自己的田地,硬拽着卓妈妈,在麦田里拖出一道压痕。
他后退之际,一双眼睛瞪向了贞仪。
贞仪从未见过那样凶狠的眼神,同往日里淳朴憨实的季五判若两人,仿若恶鬼附体。
这样的凶恶之相足以恐吓吓退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也足以在这个孩子的脑海里烙下一份长久的可怖回忆。
贞仪下意识地后退一步,两步。
卓妈妈让她去喊人
贞仪于极度的恐惧中僵硬回头,却见这里已近来到田地的另一端,离村庄已经很远了。
而晌午时分田地中再无其他人影,这份令人绝望的寂静让贞仪脑中闪过一句童谣俗语——大晌午,鬼露头。
这句俗语告诉人们,晌午时不要近水边、崖边,不要独自外出,否则会被恶鬼缠住索命。
贞仪此前只觉此话矛盾,在信奉鬼神之说的那些人口中,正午不才是阳气最重的时候吗,为何恶鬼敢在此时出现?鬼神之谈向来这样难以自圆其说。
直到此时贞仪才懂这六字谚语由何而来。
如此时辰在外遇到危险,呼救也无人应,于是“鬼”才敢露头作恶。
贞仪从未想过季五会是“鬼”。
第一次见季五时,贞仪恐惧于他的样貌,和他嘴角两边长长的可怖疤痕。
之后王锡琛向父亲问起季五的经历,贞仪跟着卓妈妈,也在旁边听到了。
季五伤过人,伤了好几个,好像还死了一个,但大家只觉得他可怜悲惨。
季五从小没了爹娘,他长大的地方偏僻贫苦,有一日却有县官派人来,说要在他们村前修一座桥。
那里从来只架一根独木作桥,村民们都很高兴,听说是有一位官员要经过此处巡查还是返乡总之是有大人物要借道,不走此处便要绕路,怎能让大老爷绕路呢?县官和富绅们大手一挥决定修桥。
大家都欢喜极了,这是沾上贵人的光了,往后他们也有桥用了。
正逢雨季,河水很急,工期也很急,很多村民们被拉去做劳役,却先后有两人被河水冲走,一个救了回来,一个淹死了。淹死人事小,丢些丧葬银子打发了家人就是,这可是为大人物修桥,谁敢阻闹?要紧的是桥未建成便连连出事,这很不吉利。
当日又挖出两条大蛇,村民们更慌了。
请了高人来看,只说这里淹死的水鬼很多,务必要镇一镇。
祭品香烛很快备齐。
河岸边,下桥基的地方挖了一个很深的坑。
祭品被绑着,像极了一根直挺挺的桥柱,只待被打进坑内。
祭品挣扎着,可他不会说话,只拿不停流泪的眼睛哀求着。
没人顾得上可怜他,那些人按照高人的指点,拿铁锨铲起泥沙,往他嘴巴里灌,要将他灌成一根真正的桥柱打进坑内。
泥沙灌进口鼻嗓中,他挣扎起来,那些人按着他,他的嘴角被铁锨生生撑得裂开,鲜血淋漓,绽开的血肉里也塞满泥沙。
祭品不再哀求,一向温驯懦弱的人不知怎么挣开了绳子,抢夺过铁锨,发疯般还击,然后逃走了。
他还是被抓了,被官府判处流放为奴,没人在意他为什么伤人杀人,被押上流放之路的那天,他远远看到桥已经建成了一半——谁替他做了祭品?不知道。
昔日鲜血淋漓的嘴角伤口慢慢愈合,风吹日晒,扭曲蜿蜒,像麦田里的蚯蚓。
一切思绪只在瞬间,贞仪转身快步跑走,麦浪随着她的跑动翻腾。
麦田中支着一支长棍,挂着破布,破布随风飘动。
一双尚且稚嫩的手握住长棍,用尽全力拔出。
贞仪回身,举着长棍,快步奔向卓妈妈。
此处已近田尽头,而田的尽头是山,大父从不允许她进山,进了山里便没人找得到了!
回到村里喊人来回至少要一刻钟余,贞仪怕卓妈妈等不了那么久——若她是卓妈妈,被这样拖着走却看不到人,会很害怕的!
卓妈妈早就没了力气,见贞仪未走反而追来,一时哭着喊“小姐救命啊”,一边又喊:“小姐快走,他疯了!”
贞仪害怕得要命。
她握着长棍的手在发抖,长棍刚靠近季五身前,就被季五一把抓住。
贞仪被带得往前一个趔趄,扑倒在田中,依然紧紧抓着长棍不松。
橘子炸着毛扑向季五的脸,季五甩开手,贞仪趁机迅速爬起,拿着长棍打向季五,口中一边颤声重复大声喊人。
卓妈妈哭着踉跄爬向贞仪,放声大喊:“救命!来人救命啊!害人命啦!”
被猫抓伤的季五见情况不利,又似听到了什么动静,他如梦惊醒,不敢再继续纠缠,突然转身就跑,往山中方向逃去。
卓妈妈抱护在贞仪身前,还在不停地哭喊救命。
“卓妈妈!他走了!”
“好,走了好!”卓妈妈紧紧抱着贞仪,颤声祈求重复:“快走,让他快走!千千万别再回来了!”
“什么人!站住!”
一道少年喝问声隐约从田尽头的山路上传来。
贞仪看到一人一骑,季五跑得更慌了,即将要踏上山中狭窄小道时,马上的少年挽起了弓箭。
季五腿部中箭扑倒在地。
很快又有四五人马出现。
为首的是一名穿着蒙古骑装的妇人,她发现了贞仪和卓妈妈,下马快步走来查看。
卓妈妈衣衫发髻蓬乱哭着抱着贞仪,贞仪面色惨白手中仍攥着长棍,防备地朝向前方。
那身形称得上高大的妇人伸出手抓住长棍,深邃的褐瞳中有着安抚,贞仪眼睫一颤,眼泪砸了下来,长棍也放下了。
卓妈妈浑身瘫软下身失禁难以行动,那妇人解下披风盖在卓妈妈身上,轻而易举地抱起了卓妈妈。
贞仪抬手指路,跟在妇人身后。
那放箭的少年已指挥着仆从将季五绑了起来,季五脸上有黔面,不难分辨身份,即便只作逃犯处置这一箭也出得。
少年让人看好季五,快步跟了上来。
少年没说话,只看了看脸上全是冷汗的贞仪,又看了看身上全是泥土和麦青的橘子。
他认得贞仪,也认得这只猫,虽说它今日没穿花袄。
出了麦田,贞仪看到田头上摆着一双布鞋,那是卓妈妈做给季五的。
季五很爱惜,不舍得穿着下地。
贞仪回到家中,消息传开,很快有人请了王者辅回来。
不多时,跟着村民外出采买的奇生也回来了。
待到董老太太和桃儿回到家中时,贞仪一把扑进了大母怀中。
董老太太摸着孙女的脑袋:“好,好好孩子,不怕。”
王者辅跟随那对母子前去料理后续事,关切唏嘘斥骂的人群渐散去,天色渐暗,奇生关上了院门。
桃儿点了一盏灯,哽咽着说,万幸的是卓妈妈没有要紧的骨伤重伤。
再没有外人在,榻上的卓妈妈才终于放声哭了起来:“老太太”
董老太太坐在榻边,安抚卓妈妈,听卓妈妈说了经过。
原是今日晌午卓妈妈烹好午食,却未见季五回来用饭,便去田头喊人,但许是离得远,季五好似没听到。一年多朝夕相见也算知根知底,卓妈妈没多想,沿着田垄去田里喊人。
卓妈妈走近了,季五抬起头,啊啊笑着。
卓妈妈便不再往前,冲他招手,示意他回去吃饭。
季五却举起一把不知何时摘来的野花。
卓妈妈摆手不肯要,季五围着卓妈妈硬往她手里塞,人也往卓妈妈身上靠,卓妈妈不太高兴了,背过身要走,季五却一把攥住她的胳膊。
这是从未有过的举动,季五虽然不会说话,但从他往日的行为足以看出他自认低人一等,从不会有这种行为。
卓妈妈觉出不对,回头看去,只见季五仰脸冲她笑着,那笑容里却透出与往日不同的兴奋,一双眼睛在她身上游走。
卓妈妈后背一寒,立刻板起脸色,骂了一句,甩开季五就要走。
季五起了淫心,却不肯让她走。
起初只是纠缠,待卓妈妈顾不得颜面开始喊人时,他忽然一巴掌打了过去。
暴力和恶念一样,是可以无师自通的。
卓妈妈被按倒在了麦田里,竭力挣扎不肯从,直到贞仪和橘子赶到。
许多事只在一念间,季五因一念行恶举,贞仪因一念去往屋后寻人。
董老太太看着一旁的针线筐子,低声道:“这双鞋就不该做。”
夜间,老太太抱着孙女睡下,一遍遍轻抚着贞仪的背。
“大母他的可怜,是假的吗?”贞仪小声问。
“不是假的。”董老太太告诉孙女:“但可怜与良善是两回事。”
贞仪:“可他从前很好”
“那是因为怕。”董老太太:“有些人未经开化,只有怕才能让他们约束心中的恶,道理是讲不通的。”
“但这种恶,往往也是最笨拙的。”董老太太第一次与孙女说起有关恶的道理:“还有一种恶,可以藏在圣贤道理鲜亮皮囊之下,让你轻易看不出他在作恶”
贞仪听得害怕,抓住大母衣襟,仰脸问:“大母,那要怎样才能识破躲过?”
贞仪没有听到大母的回答,大母似乎只是叹了口气。
贞仪的目光移到窗户处,见到橘子圆墩墩毛茸茸的背影蹲在窗台上守着,才安心下来,转而说起橘子的功劳:“大母,今日多亏了橘子”
夜渐深,猫守在窗边,未让噩梦靠近。
贞仪受到惊吓,在家中呆了几日,待见卓妈妈好些了,才重新回私塾上课。送贞仪上课的人除了桃儿,又多了个奇生。
此一日,贞仪放课归家,经过一片田地,只见田间已结出了青青麦穗。
此时的麦穗还很轻,麦籽刚刚开始灌浆,麦穗未满,故此节气名“小满”。
贞仪来到村口,见有村民在磨镰刀,是为——小麦浆未满,农家已磨镰。
那几名磨镰刀的妇人,对贞仪说,她家中来了贵客。
贞仪好奇,快步而行,来至家门外,只见门前拴着几匹高马,有一名村民在弯腰捡拾马粪。
橘子跟着贞仪走进家中,见堂中来人正是当日送卓妈妈回来、带走了季五的那对母子。
这对母子当日出现在附近不是偶然路过,那日他们便是来见王者辅的,只是当日情况混乱,便未有细谈来意,待季五之事处理完毕,今日才又正式登门。
脸上还有淤青的卓妈妈向那位妇人行礼道谢。
年轻的妇人看向回来的贞仪:“我与我儿不过路过,当日救人者是王公家中这颗宝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ubiqu.com。笔神阁手机版阅读网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4s 2.340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