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是初冬时分,空气中却带着一种秋日烟雨的气息。雨后的天空,透出了一缕缕阳光,静静地洒落在巷口高大的青石牌坊上。
杨之江正站在牌坊的石柱旁,向巷子里张望。
范清婉今天穿着一身白色的套裙,着了一双黑色的高跟鞋,纤细的身姿,显得格外的轻盈浪漫,虽然寒意逼人,但脸上似乎带着恋爱中的女人才有的那种笑意。
巷道蜿蜒幽长,象裹了一层江南所特有的那种朦胧雨丝似的。地上的青石板,坑坑洼洼的,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显得格外的黝黑发亮。巷道两旁,是些木结构两层小楼,青砖黛瓦,犹如一副年代久远的水墨画。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宝马香车碾过,也不知有多少俊男美女牵手而行。
两人一前一后走进了小巷。“嗒嗒嗒”的高跟鞋撞击声,犹如高超的琴师一般,为寂静的巷子奏起了一曲天籁之音。
望着前面范清婉的那纤细背影,杨之江的心里有点激动,他仿佛看到了戴望舒先生笔下的那位婀娜多姿的芬芳女子,穿着丁香一样颜色的旗袍,擎着一把油纸伞,走在幽长且寂寥的雨巷。
两人走了几分钟后,忽然听到巷子深处,隐约传来一阵悠扬的古琴声,于是便加快了脚步,很快就在一个院子门前停了下来。
范清婉发现院落虽然破败,但十分考究,大门对着东南,有“紫气东来”之意,占据了八卦中的巽位,为和风润宅的吉祥之位,充分体现了“坎宅巽门”的易经哲学思想。
大门为对开式,因岁月侵蚀,门板已呈斑驳陆离状,虽然如此,但用隶书雕刻而成的门心,却依然清晰可见,其内容与格调,令人肃然起敬,内容为:“门前倚杖看日出,院中横琴待鹤归”。
此时,院子的大门正虚掩着,中间留出了一丝缝隙,站在门前,能清晰地听到院子里面有一位似乎上了年纪的长者,在絮絮叨叨着,讲话的口气犹如一个老学究似的:
“坐姿要挺直,将琴的位置摆正”,
“对,对,对。宽的一头放在右边,窄的一头在左边,琴上最细的这条线,靠着自己“
”将琴轸的部位,往外挪一点”
“对,对,对,要记住,一定要悬空到桌子外,这样才能保证琴声圆润”
一阵轻微的悉悉索索声后,又听到长者说到:
”上个星期,老夫曾讲过这么一句,你们俩还记得吗?”
寂静片刻后,老者自语到:“古琴是前广后狭,这象征尊卑之别。这上面五根弦,分别代表宫、商、角、徵、羽五音,在中国古代,代表着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因此古人在判断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如何,往往会通过其弹琴,就能高下立判七八“
“古琴,作为一种最古老的乐器,很多人知道其为四艺之首,能修心养性,陶冶情操,但却严重忽略了古琴的本源和其的蕴涵。实际上,古琴是一种具有宗教哲学思想的高尚艺术,或者说,是一种具有艺术性的宗教哲学。它集天地人三籁,通过散、泛、按这三音交错,令人有远古之思,烟雨之愁…,有…空灵仙境,如坐云端之感。崇山峻岭,千军万马,瞬息间从指缝琴弦间悄然流逝…变幻无方、悠悠不已。既能感发心志、泻泄幽情,又能化导戾气,升华境界,甚至令人有一种时光超越感,让我们似乎能看到古代的那些圣贤大德,甚至能与他们对话,这…就是…古琴所拥有的独特魅力。
“好,下面进入正题,今天老夫准备教你们一首新的古曲。在教你们新曲前,还是按照老规矩,先跟你们讲一个有关弹奏古琴的故事”
“我国春秋时期,有个国家叫晋国,虽然此国不小,但却出了一个非常了不得的琴师,叫师旷。此人双目失明,能听到天庭之音,还精通鸟兽语言。他每次抚琴,都会招来凤凰起舞。其实,此人的眼睛本来并不瞎,但为了让自己耳朵更加聪敏,便用艾草熏瞎了双眼。
有一次,此人为国王抚琴,刚拨出第一串音律,众人就见有十六只玄鹤从南方飞来,并在周围翩翩起舞,而当他拨响第二串音律时,又见西北方向的天空,突然变成了一片乌云,紧接着狂风暴雨,应声而至,当第三串音律响起时, 只见狂风呼啸而来,瞬息将皇宫的屋顶给掀翻了,地上更是一片狼藉。
好,你们两位回去好好思考一下,下次来上课时,请告诉老夫这个故事给了你们什么启示?”
两位少年齐声应答到。
“好,下面老夫将今天的曲子先弹奏一遍,你们俩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去感受其中的意境” 。
杨之江轻轻敲了几下大门,见院子里一直无人回应,便轻轻推开大门的一侧。范清婉见状,紧跟在其后。两人绕过青砖影壁,悄然来到了庭院。
庭院为天井式分布结构,地上为青一色的灰砖铺设,似乎刚翻新过,显得十分亮堂整洁,中间留有一条浅灰色的甬道,直通里面的厅堂。厅堂的漏窗梁柱,虽品相古雅,但铅华褪尽。
门前两侧的立柱上,挂着一幅用篆体刻写的此君联,刀锋犀利,笔势流畅,如行纸上,左联为“默者思,言则诲,动则事”,右联为“厚德行,辩言谈,博道术” 。 右联旁边的走廊上,摆着两张古朴的藤椅和一张方形高脚茶几,茶几上,置放着一套紫砂壶茶具。
透过厅门,可一眼看到中堂之上还挂着一幅对联,左联为:“明之以法 ,和之以道” ,右联为:“天下无人,子言犹在”。
此时,一位长发披肩的老者,正端坐在在靠近廊道的院边,面前摆放着一张古琴,远远望去,显得锃光黝黑。其前方三五米远的天井中央位置,有一对少男少女正肃然危坐着,年纪约有十二三岁,一身汉服打扮,两人面前也分别架有一张古琴。
老者优雅地整了一下长衫,轻抚了一把花白胡须之后,便将双手轻轻放在琴弦上,凝神静气了片刻,然后闭上双眼,深情地弹唱了起来:
洛阳吹别风,龙门起断烟。
冬树束生涩,晚紫凝华天。
单身野霜上,疲马飞蓬间。
凭轩一双泪,奉坠绿衣前。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琴声时缓时急,吟猱绰注,悉心倾听,似有高古之音。老者的手慢慢摇动之时,音色犹如人声吟哦,上下左右滑拨之时,又犹如剑锋刺破天际,特别在宫商回转之时,当转却未转、当缓却未缓,好似天地混沌无序,时光逆转倒流,转瞬间,又消逝得无声无息,干干净净。随着琴曲的音幅频率逐渐减缓,老人的眼角处,慢慢渗出了丝丝泪花,整个人仿佛都沉醉在梦里。
不久,古曲奏终,周围一片寂静。须臾之后,老人慢慢睁开双眼,望着两位弟子一脸的迷茫和愕然,便似笑非笑地说到:“听罢此曲,两位同学感觉如何?”
见两人不语,老者略露惨色地说到:”老夫刚才所奏之古曲,乃唐朝李贺的诗作,名为《洛阳城外别皇甫湜》。很多人在吟诵此诗时,总为诗名所迷惑,以为是朋友离别相送,其实不然,李贺此诗,有着其深刻的含意,他借诗叙事,托诗喻意。下面老夫简单地描述一下诗中所描述的场景。你们两个,再闭上双眼,用心去聆听和感受”。
老人清了清嗓子,闭上双眼,用一种缓慢婉转的语气,开始神情并茂地叙述了起来:
“ 一个千年前的冬日傍晚,洛阳城的玄武楼上,一个的高大身影,正迎风伫立着,滚滚硝烟从他的脸颊拂过。他一动不动地站在城楼的轩窗前,深情地向着城南的方向眺望。
远处的龙门山,树叶凋零,蓬草如灰,暮霭之中,炊烟在袅袅升起,落日的余晖,渐渐淡去的紫霞,一寄疲惫的白马,一个身穿绿衣的卫士,披着薄薄的霜露,在荒芜的旷野上急速狂奔。远远望去,犹如天边的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鸟,时隐时现…时隐时现…渐渐地…渐渐地…化作了微弱的、模糊的、小小的黑点,最后,消逝在萧杀无边的天际尽头。”
就在这时,老人忽然听到院落一角,传来一声低沉的咳嗽声,便猛然抬起头,这才发现竟然有两个年轻人站在那里,看其打扮,似乎是公家人,于是缄默了片刻,便叹息了一声,怅然地对两位少年说到:
“哎…今日就练到这里吧!”
两少年一听,顿时如释重负,立即起身,利索地将古琴装好,然后与老者道别了一声,便匆匆离去。
老者瞥了杨之江他们一眼,便站起身来,一声不吭地坐到了后边的藤椅上,一副孤高自傲、息交绝游的隐者范儿。
只见他将紫砂茶具稍作整理了一下,便开始烧水、温壶、装茶、冲泡,然后慢悠悠地用竹筷刮去浮在上面的茶沫,将壶盖盖上,再浇上热水,其后,将一只烫好的小茶杯,放置跟前,提壶轻点,最后捏住茶杯边沿,小口酌饮,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俨然没将范清婉两人放在眼里。
其实,范清婉明白老者的态度,并知道他目前的处境,一个人独居惯了,对外人很是排斥,更何况还是两个不速之客。据她了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眼前的这位老者与当时国内的那些古乐大家一样,由于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几乎个个都是悲剧,往往一人牵连一家。顾圣婴一家,马思聪一家,都曾遭受劫难,老者自然也受到过类似的冲击,而今只剩下孤家寡人一个。
此时,她发现老者身上具有一种特别的气质,甚似先秦墨家的处事风格,冷静,喝茶,消消气,见杨之江意欲开口,便连忙拉了一下他的手,以示稍安勿躁。也许她根本没有想到,就这一拉,却令杨之江的内心激动得波澜壮阔,差点儿不能自持。后来,二人在一次约会中,还曾探讨过此事,一个称是故意的,有趁机勾引之意,另一个则称是无意的,是他自作多情,心术不正。
范清婉见老者已然喝完了第二杯茶,这才开了口,用一种谦顺的语气说到:“刚才听前辈教琴释义,晚辈有一事不解,想请教一二,不知可否?”
老人并未响应,而是依然在作自斟自饮状,只是眉头微微向上耸了一下。范清婉见状,知其并不反感,于是继续问到:
“前辈刚才吟唱的古诗,上半部用的是李贺的诗,可后半部,却为何用的是李商隐的《凉思》”
老人顿时一怔,手中的动作也缓慢了起来,心中在想:“看来这眼前的小姑娘不简单,竟然能听辨出其中的曲折隐含”,但很快又恢复如初,泡茶、倒茶,直到第三杯茶,浅饮慢酌之后,方开口到:
“两位公门中人,屈尊寒舍,不知有何指教?”,一副“不为王门伶人”之口吻。
范清婉连忙笑言到:“只因松门拾得一片屐”,故意不讲下一句“知是高人向此行”。
老者愣了一下,很快就哈哈大笑了起来,只见他站起身来,爽朗地说到:“真拿你们没办法!你这孩子,太冰雪聪明了,二位,请坐!”
老人满脸喜色地将壶中的茶渣倒掉,重新装入新茶,开水冲泡,然后盖上壶盖,然后麻利地将两个小茶杯烫了烫,便一字排开。只见他一边提壶来回筛点,一边笑到:
“你这个小姑娘,年纪轻轻的,竟然对古诗词有如此造诣,令老夫不得不刮目相看”
“大师缪赞了!”
“你对李贺和李商隐两人如何看?”,老人望着范清婉说到
范清婉望了一眼杨之江,见其不作声,便欣然答到:
“晚辈以为,这两位大唐诗人,诗歌风格几乎一致,意境独特,别出心裁,都带有一种天生的仙气,一个号称诗鬼,另一个号称诗魂,李贺的诗,在于诡异奇绝,而李商隐则在于隐秘晦涩。据晚辈所知,两人皆是李唐王朝的皇家子孙,并且明面上还有一层亲戚关系。李商隐岳父王茂元的弟媳妇就是李贺的亲姐姐。不过,两人最后都不得志,郁郁寡欢,一个二十七,就‘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另一个四十七,则‘“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皆英年早逝,这在中国古诗词文化史上实属罕见。有学者将其称之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哈哈哈…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后生可畏啊!请喝茶!”
老者见两人喝完茶,将杯放下,便直截了当地讲到:“我就不问两位身份大名了,请问找老夫有何事?”
杨之江看了范清婉一眼,便从风衣内侧口袋中,掏出了一张纸,交到老者手中,然后说到:
“想请大师帮忙看看,这是不是一段古代琴谱?”
老人接过纸条,见上面所写的字符,犹如天书一般,但很快就明白了过来,只见他轻捋了一下胡须,用一种略微激动的语气说到:
“确实是古琴曲谱,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文字谱”
“文字谱?”
“是的。非常罕见。老夫冶琴这么多年了,这还是平生第一次见到,以前只是耳闻。在中国古代,音乐是因器定音,记音成谱。上古时期,琴曲大都是用文字来记谱的,而不是我们现今的五线谱或数字谱。到了唐朝末年,有个叫曹柔的人,发明了减字谱,就是从文字谱中提取几个关键的字,简化浓缩成一种特殊的文字符号。该文字符号,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写的是左手指法,下半部写的是右手指法,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由于减字谱无法记录每个音的时长,故而造成了大量古代琴曲失传了”
“大师,那您可知这上面记录的是什么曲谱啊?”
老人未作回应,而是走到古琴边坐了下来,一边看着纸片,一边轻轻撩拨起琴弦,未几,就听他说到:
“从该琴曲的转弦定调,以及格式布局上看,似乎是《蔡氏五弄》中的《幽居》古曲的一段,而是…很可能是…明清时期的托古之作。”
“大师,您为何能如此肯定?”,范清婉惊喜地问到,
“这…里面涉及到对古琴文化历史积淀的认知问题。《蔡氏五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游春》《绿水》《幽居》《坐愁》《秋思》这五首琴曲,又称五弄,为东汉蔡邕前去青溪寻访鬼谷子时,见周围分布五座山峰,非常秀丽奇特,故作五曲。这五弄各是对应一座山,东边的山,因曾有仙人游乐,故为游春。南边的山,因有涧泉翠绿,故为绿水。中间的山,为鬼谷子的旧居,因空灵寂静,故为幽居。北边的山,因倦鸟猿栖,故为坐愁。而西边的山,因落叶潇潇,故作秋思。这五曲一经面世,可谓是盛极一时,到了隋代,甚至作为科举取士的条件之一。
在中国古代,一直有托古之习俗,特别是在隋朝以后,就不断有人模仿这五首琴曲。你们想想,几百上千年,多少个朝代啊,多少人啊,每一位创作模仿者,他们的思想、学识、生活背景和音乐素养等,都有很多的区别,唐人或宋人创作的琴曲,反映的是其生活的那个時代的风气、情操和理念,明朝的琴曲,反映的是明代的乐曲旋律、文人风骨和精神面貌。嘿嘿嘿…由于现存的明代琴谱中的《蔡氏五弄》,并非东汉蔡邕的原作,其歌词都是出自《乐府诗集》,其曲调也很有特色,特别是《幽居》此曲,非常奇特,没有宫调,在古琴曲中是极为罕见的。因此,老夫刚才一试,便作出上述之判断”
“大师,请恕晚辈不敬。不瞒您说,来之前,晚辈曾请教过一些从事古乐研究的大家学者,他们告知,中国上古时期传下来的古曲至少有3000多首,既然如此,您为何刚才弹了一下,就认定这是《蔡氏五弄》中的《幽居》,而不是其他的古曲呢?还有,有人认为,打谱,虽说是一种古乐考古工作,旨在复活古谱的音乐原貌,但由于古琴减字谱节奏记录的粗疏,再加之并不直接记录乐音,只是记载了弦位和指法,其节奏又有较大的伸缩余地,因而会导致抚琴之人对原谱作肆意的处理和不正确的理解。”
“哈哈哈…看来你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老夫认为,一般的打谱者以为,打谱首先要熟悉琴曲的一般规律和演奏技法,揣摩其中的曲情,再竭力展现原曲的本来面貌,其实不然!老夫以为,作为一个高级的打谱者,应该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弄清古谱的历史本源。因为迄今为止,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古琴曲虽有数千首,但用文字谱方式记录的古琴曲,事实上,至今只剩下两首,一首为《碣石调.幽兰》,另一首就是《蔡氏五弄》中的《幽居》。前者,有文字谱的古本实物,现收藏在小日本的正仓院,而另一首《幽兰》古琴曲,凡是对古琴曲有研究的人应该清楚,以文字谱方式记录下来的《蔡氏五弄》之一的《幽居》,到了隋朝就已缺失了,后代传世的,基本上都是减字谱。
这里,老夫想啰嗦几句。所谓的《蔡氏五弄》,很多人都知道,为东汉蔡邕所作,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五弄,在隋末唐初之后,只有《游春》《绿水》《幽居》这三弄流传了下来,而《坐愁》《秋思》这两弄,则完完全全遗失了,连个减字谱都没有。再发展到近现代,有人经研究发现,这流传下来的所谓三弄,其中的《游春》和《绿水》这两曲,极有可能不是由《蔡氏五弄》的文字谱改成的减字谱,而是唐代之前某琴曲中的两个乐段而已,因此,导致这两弄古谱的真实性,现在也严重存疑。唯剩下《幽居》一弄,是真实可靠、毋庸置疑的,因为有可靠的年代记载和明确的琴曲传人佐证。这个传人,姓丘名明,为南朝梁代人士,如果老夫没有记错的的话,这位大师活了98岁,但可惜的是,他死后,《幽居》的文字谱,也不见了踪迹。哈哈哈…没想到的是,若干年后,竟然有一位明代的琴师对该曲进行了模仿重谱,这才得以传至今日,真是功德无量啊!哈哈哈…你们今天带来的虽然并不是原谱,而且只是个中片段,但老夫能得以一见,也算是三生有幸了!”
“模仿?”
“哈哈哈…古代之人,经常会以某古人的名义,对某词曲重新谱曲,然后将新谱的琴曲的成谱年代,有意向上推几百上千年。”
“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傍名牌?”
“哈哈哈…有这层意思,不过,在古代,乐曲界一直盛行这种托古之风”。老者说罢,便神情飞扬地抚琴起来,口中轻声吟唱到:
苔衣生 花露滴
月入西林荡东壁
扣商占角两三声
…一笔阁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9s 2.348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