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接见章邯,将章邯确定为改革试点计划执行人时,大秦诸位公子都收到了嬴政的两个问题,都看出这是老爹对他们的考验,但反应各不相同。
扶苏看到这两个问题后,神色兴奋,大喜:‘此必是父王认识到大秦有缺,以严苛律法治国不可取,须得施以仁政。’
当即令人取来笔和竹简,洋洋洒洒写了起来。
大秦倘若国灭,将因何而灭?
当然是因不施仁政,只以严刑峻法所致。
要想大秦不灭,又当如何治理?
自然是要施以仁政,改掉那些残酷的律法。
这一刻,扶苏觉得自己的父王终于脑子开窍了,认识到大秦存在的问题,他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写了十几个竹简。
他要趁父王脑子这会儿开窍,好好向父王陈述仁政的好处,以往父王听不进去,这次定要将父王说服!
另一边,他的“好兄弟”胡亥拿到问题后,琢磨了一会儿,也动笔写起来,只是他写的内容和扶苏完全不同。
在他这个年龄,懂的自然不如兄长扶苏多,但他另辟蹊径,不讲这两个问题本身,而是狠狠地夸赞他的父王。
胡亥这份回答牢牢围绕“有我爹在,大秦不会灭”为主题展开,所写内容大致为:大秦有父王在,肯定不会灭,在父王治理下,大秦已经非常完美,没有丝毫问题。
将嬴政夸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古往今来唯一完人,什么三皇五帝,百家诸子,跟我爹比,都不配。
他是年纪尚小,不懂太多治国之道,但他知道如何哄父王高兴,像他这等稚子之言,父王看过后,只会觉得质朴无邪,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更会高兴。
毕竟小孩最为诚实,所言都发自他们内心,不像成年人有时会口不对心,况且这稚子还是自己亲子,更为加分。
一日结束,办了一天公的大秦众臣各自回到家中,也开始思考始皇留给他们的两个问题。
赵高府邸,赵高坐在一张案前,右手食指轻敲案面,他在琢磨嬴政问这两个问题的深层用意。
在赵高看来,问题值得关注,但更值得关注的是问题背后的东西,只有抓住这些,才能揣摩到嬴政的意图,获得嬴政青睐。
这些年,他一直这么在做,也正是这种方式才让他爬到了如今的位置。
可昨日还有今日,嬴政的异常反应让他感到不安。
他可是大王最宠信的臣子,常被嬴政召去随侍,所以以往嬴政有什么事,他都能比其他人提前知晓。
但这两日,大王看都没看过他一眼,更别说召他随侍,好像将他忘了。
‘难道是蒙毅在大王身边进谗言,构陷于我?’
赵高马上又将这个想法否去:‘应当不是蒙毅,他虽与我有仇,但为人正直,若想构陷我,早就做了,也不用等至今日。如此看来,应是宫中那位神秘人!’
‘可惜此人消息被大王严密封锁,以我之能,也未能打探到多少,只听说此人为一男子。’
‘以男子之身居于王宫,此人深得大王信任。其构陷于我,莫非与我有仇?’
赵高盘算了下自己的敌人,还真不少,一时根本判断不出王宫内的那位是哪个。
‘大王今日问这两问题,应当也是受此人影响,依我看啊,此人定是给大王说了大秦有问题,且问题还不少不小,足以让大秦亡国。’
‘这两问既是大王在考验我等,也是真想从我等这得到答案,所以不可吹捧大王,认为大秦没有问题,反倒必须指出大秦的隐患,言之有方。’
虽是个奸人,但赵高揣摩人心之能毋庸置疑,转念间便大致猜到整件事的脉络,知道了该如何回答这两问题。
与此同时,李斯府中,和赵高一样,李斯也想到了前因后果。
不过,他没赵高揣摩那么多,他又不靠阿谀奉承讨大王欢心上位,他靠的是实打实的才学和能力。
不管是谁让大王提出这两个问题的,其中必有缘由,而在李斯看来,如今的大秦虽已一统天下,但还远不到法家认为的完美之境,仍有诸多瑕疵,看来正是这些瑕疵可能导致大秦灭亡。
李斯提笔快速在竹简上书写起来,只见他写出的是:灭亡六国时,没好生处理六国贵族、律法还不够严,对百姓还是太宽容了、在地盘上虽统一了六国,但制度上还未一统、百家太多,思想太杂
找到了问题,接下来就该思考解决办法。
李斯笔锋一转,开始书写他的解决之道:
既然六国贵族是大秦的不稳定因素,那么就送这些人去死好了,死人总没办法再怀念故国,引发祸乱;
既然律法不够严,可能导致百姓作乱,那就制定更多律法条令,加重刑罚和徭役,一定要让百姓彻底感到畏惧和繁累;
既然制度上还未一统,那就废除其他六国文字,独留我大秦文字,废除六国钱币,只能使用我大秦之钱,废除六国律法,只能遵守我大秦律令,将六国原有制度摧毁,统一为我大秦;
既然百家太多,思想太杂,那就罢黜其他百家,独尊法术,焚去其余百家经典,一旦发现有人学习传播,重惩不怠,要在大秦内禁绝其余百家,百姓不可再学到这些东西;
赵高、李斯奋笔疾书时,博士淳于越府中,淳于越正满脸兴奋,冲几名同为博士的儒士道:“今日大王留下两问:大秦倘若国灭,将因何而灭?要想我大秦不灭,又当如何治理?”
淳于越脸上满是激动兴奋,在大秦当博士这么久,终于给他和儒家等到机会了。
“此乃我儒家之机!”
“大秦因何而灭?这还须问,定是以那法家治国,终祸国殃民!想大秦不灭,当如何治理?自是用我儒家,复周礼,重塑礼乐。”
淳于越一副理所当然,用我儒家才能治好天下的表情,其他几位儒士也纷纷出言附和,唯有苏胥一脸担忧。
瞧着兴奋的另外几人,苏胥心中暗道:‘这两个问题定是六英宫那人向大王提出,那人对我儒家颇不待见,怎么可能会让儒家取代法家?要是给大王说要用我儒家才能’一笔阁 www.pinbige.com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s 2.214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