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太子的邀请,李靖沉默不语,久久未有答复。
李承乾见此,也不催促,只是端起酒杯饮酒,顺带吃上几口烤羊肉。
他知道这件事对于李靖来说,需要考虑很多。
李靖正在思索,自己到底能不能答应。
就想是先前所顾虑的那样,若他加入到太子的讲武堂,那要陛下怎么想。
其实如果不是太子表现出惊人的军事天赋,而且这讲武堂对李靖确实很有诱惑,他早就已经直接开口拒绝太子了。
李靖之所以要把著作兵书,自然也是想名留青史,哪怕他如今的功绩,已经足够在历史上留下浓厚的一笔。
可谁能拒绝青史上更多的笔墨。
让他久久迟疑的是,讲武堂这等开创之举,必然引起大唐兵制的改革,强大大唐军事实力。
且如果担任讲武堂第一任讲师,那他李靖在军队的影响力,将会更大程度上的增加。
这份福泽,可门荫后世子孙,多的不说,三五代绝对不是问题。
李家后世,都会因此深受其益。
目前的问题就在于,他本来就有些功高震主了,长子还是太子心腹。
这么一过来,倘若陛下猜忌过甚。
不管对太子,还是李家,都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前些日子,他听到朝廷风声,说太子有谋反嫌疑,虽说最后证实是齐王谋反,跟太子无关,可李靖却感觉,太子或许真有可能谋反。
这倒不是他从太子那边感受来的,毕竟他跟太子保持了距离,接触不多。
而是从长子那边动作,隐约察觉到了些许异常。
长子去了洛阳担任大都督后,他对此很是关注,近些时日来,他从曾经的部下那里听说了长子的动作。
秣马厉兵,收拢部将,加强操练。
看上去好像很正常,可实际上如今大唐承平,如此操练士兵,拉拢军队高层,好像是在为有什么大变做准备。
先前倒没想太多,但听到太子谋反的传闻后,李靖联系上下,就所思甚多了。
所以,自己加入到太子阵营中,会不会助长太子谋反的心思,这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一点。
李靖半晌不说话,李德奖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这么好的机会,父亲为什么还要迟疑啊。
只是他也不敢直接出言催促父亲,作为将门,李靖在家中的威严很重。
即便李德奖已经四十多岁了,但在老父亲面前,那是跟个孩子一样。
若是不听话,忤逆了父亲的意思,那可是真打。
直接就军法处置了。
在李靖家,军法就是家法,李德奖可没少挨打。
眼看气氛越发沉默,好在去东宫的仆从已经赶了过来。
李承乾道:“卫公,先试试我这东宫的高汤佐料。”
李靖点点头。
仆从们开始撤换火锅,配备酱料。
一番处理后便弄好了。
李靖也是夹起一块羊肉,放入火锅中滚上几滚,而后再从酱料个打个转。
放入嘴中,味道果然与众不同。
李靖细细品味着口中的羊肉,眼中露出一抹惊艳之色。
微微颔首赞叹道:“太子殿下这东宫的高汤佐料,当真是别具风味。此等美食,实乃人间至味。”
这个时候,李靖在知道先前太子说的话,原来并没有其他含义,这高汤佐料配备后,口感当真一绝,比他先前的高汤锅底,完全不同。
李德奖也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瞬间被那独特的味道所折服。他连忙说道:“父亲所言极是。这味道着实令人惊叹,太子殿下之品味,果然不凡。”
李靖又夹起一块烤羊羔,沾上酱料后放入口中。浓郁的肉香与醇厚的酱料在口中交融。
不禁再次感叹:“此等美味,实乃平生罕见。太子殿下之用心,可见一斑。”
李德奖亦附和道:“父亲说得对。这烤羊羔配上东宫的酱料,更是美味绝伦。太子殿下对美食之讲究,令人钦佩。”
父子二人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对李承乾的高汤佐料和烤羊羔赞不绝口。
大盘羊肉片和烤羊羔顿时飞快下降。
李靖虽年过七十,胃口依旧不错,李德奖就不用说了,身强体壮,自然吃得多。
此时,厅中的气氛也因这美食的话题而变得轻松了一些。
然而,李靖心中对于太子邀请之事的纠结,却并未因此而消散。
这时,李德奖好像是因为吃了美食突然开了窍,开口道:“殿下,这讲武堂我听着对我大唐,应有大用,不知殿下可是邀请了陛下。”
“真要说起这军队之事,这大唐天下,自然是天策上将的陛下,最为厉害不过,即便是我父亲比之陛下,那也是相形见绌。”
听到这话,李承乾眼睛一亮。
这个提议非常不错,他先前只想着讲武堂能够加强自己的势力,有李靖加入影响力跟甚,却把二凤给忽略了。
毕竟站在太子的角度,这讲武堂可是他以后谋反的根基,自然不会考虑到二凤那边去。
然而实际上,二凤怎么肯能有时间精力去教导军事之事,即便偶尔有闲心雅致,也顶多一两次罢了。
最主要的是,二凤若挂名,李靖再过来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当下李承乾对李德奖另眼相看,举起酒杯道:“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客师,这杯酒,我敬你。”
李德奖连道不敢,与太子同饮。
事情到了这里,李靖也不须多说什么了。
若太子说服了陛下,他肯定是要加入其中的。
晚宴过后,李承乾便就返回东宫。
而后让内侍文忠去进行通禀,他要面见二凤。
李世民加入讲武堂,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
好处显而易见,能彰显正统,向外界明确传达出对太子的支持态度。
毕竟这个时候二凤对魏王太过偏爱,以至于支持者众多,尤其是最近的诗词歌颂,更是把魏王抬到了新的高度。
现在二凤加入太子讲武堂,这将极大地提升太子在朝廷内外的政治影响力,让各方势力更加明确太子的地位不可动摇,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投靠太子阵营。
再就是树立权威了,李承乾可以借助二凤的影响力,确定太子讲武堂的权威性,从某种意义上,使得太子讲武堂成为像国子监那样的高等学府。
作为天策上将,李世民本身的军事能力不用多说,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对讲武堂来说也是很有好处。
只是在成为皇帝后,二凤很少有展现的机会,而他也不需要去教导别人,但这并不带代表二凤本身的能力变弱,只是表现的机会少了。
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资源倾斜。
二凤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和最丰富的资源,他加入讲武堂后,必然会将更多的军事资源、优秀的将领和士兵等向讲武堂倾斜。
使得讲武堂迅速扩大,飞速成长。
先前李德奖说父亲李靖比起陛下相形见绌,这话有些谦虚,但李世民的军事能力,确实是强得离谱,经验也相当丰富。
除了好处外,坏处也是显而易见。
首先就是在决策上,李承乾的权力肯定会受到二凤的制衡。
从名字上就会很清楚,原本是太子讲武堂,现在大概是要改名为大唐讲武堂。
年轻的将领也会从太子门生,变成天子门生。
而且随着讲武堂的发展,二凤会逐渐意识到其发挥的巨大作用,在这权力交替的敏感期,猜忌会越发严重。
如果李承乾在讲武堂中的表现过于突出,或者与一些将领和官员关系过于密切,就可能会引发李世民的猜忌,从而影响他的太子地位。
历史上,汉武帝晚年对太子刘据的猜忌,就是因为刘据在政治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大,引起了汉武帝的不安,最终导致了巫蛊之祸的发生。
但这些本来就是没办法避免的,所以李承乾来到了甘露殿。
“都这么晚了,承乾找朕何事啊。”
李世民穿着便衣,语气温和。
近段时间魏王太高调,为了避免太子这边心里过于不平衡,所以他自然要对太子亲近一些。
先前东宫乐童称心之事,让李世民意识到应该要两边把控,不能把太子给逼坏了。
即便是太子的到来,影响到他的房事之乐,却也是从龙榻上起来接见太子。
李承乾也不含糊,当即把先前跟李靖说过的话,稍微修改后,再次跟二凤说了一遍。
李世民听完,顿时眼睛发亮,作为皇帝,他更能明白这讲武堂的好处。
二凤首先想到的,就是强化中央集权。
讲武堂可以成为掌控军队的重要手段,通过讲武堂的教育和培训,使军队更加忠诚于皇帝和中央政权,减少地方势力对军队的影响。
任命亲信将领担任讲武堂的教官和领导职务,从而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强大的军队是维护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随着军队的加强,更能稳定政治局势。
在提升大唐军队实力的同时,面对内部叛乱和外部威胁时更加从容应对。
还有拓宽人才渠道,越过世家垄断,打破阶层壁垒等众多好处。
“好想法,承乾这个想法,当真是妙不可言。”
李世民肯定的说道,方才心中的略微不爽,此刻已然烟消云散。
李承乾顺势道:“还请父皇担任这讲武堂第一任校长。”
“校长?”李世民略带疑惑,毕竟弘文馆一般叫馆长,文学馆长官是大学士,大唐没有校长这个职位。
李承乾解释道:“这是我给讲武堂长官定的名讳,以此区别于弘文馆。”
“‘校’者,有校正、规范之意,当校正学员之品行,规范其言行,使其成为忠君爱国、勇猛善战之良才。”
“‘长’者,为首领、引领之谓,引领讲武堂之发展,制定教学之方略,为大唐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将领。”
“校长之职,非有非有大才、大德、大勇之人不能胜任。”
李承乾一边解释,一边心里滴血,本来他才是这太子讲武堂的第一任校长啊。
现在名字改了不说,校长的职位也只能拱手送给二凤。
李世民听完后,满意的点点头:“好,那朕便担任这大唐讲武堂的首任校长。”
想了想,李世民又道:“最近李卫公最近在家编纂兵书,承乾你明日去一趟李卫公府邸,把讲武堂这事跟李卫公说说,想来他肯定是会极感兴趣的。”
“朕平日里政务繁忙,没有太过空闲去讲武堂进行教导,李卫公赋闲在家,正好可作为讲武堂的讲师。”
“有李卫公在,这讲武堂才算是名副其实。”
听到这话,李承乾顿时尴尬,他总不能说,自己先去了李靖家,结果人家李靖不答应,这才来找父皇。
要真这样说的话,那意味可就完全不同了,必然引发二凤猜忌加倍。
说谎更不好,太子的行踪,肯定会禀告到二凤这里,到时候知晓了,那就是猜忌加倍再加倍。
心中几番思索,一道灵光闪过,李承乾道:“说来,这讲武堂的想法,正是从李卫公那边得来的。”
李世民惊讶道:“哦,此话怎讲?”
李承乾解释道:“今日我去拜访李卫公,原本是想着跟李卫公聊聊,让李德謇早些回来,帮我主理府兵操练之事。”
“闲聊之中,听到李卫公正在编纂兵书,以此福泽后人,便就突发其想。”
“文官治理地方,武将保家卫国,都是一般重要。”
“既有弘文馆,为何不能有讲武堂。”
“这才生出创办讲武堂的心思。”
这么一说,事情自然就圆了过去,李世民也不会多想,只是想到太子有创办讲武堂的想法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己。
李世民点头道:“原是如此。”
在他看来,成立讲武堂这里面,也许还有李卫公的引导。
甚至是李卫公借太子之口,来讲述之事也是极有可能。
原本他觉得太子能生出这般想法很惊讶,现在扯到李卫公,就变得正常许多了。
接下来,就是父子之间的拉扯了。
按照李承乾的想法,讲武堂原本是太子讲武堂,当然是要设立在东宫。
李世民自然不能同意,提出设立在皇城。
李承乾也不同意,考虑到讲武堂的想法毕竟是太子提出的,李世民也没有太过强势,毕竟现在还要跟太子缓和下关系。
总不能三言两语对不上,又来一场父子大战吧。
最后一番拉扯下,最终把讲武堂的地址定在永兴坊。
也就是东宫外,延喜门出去后的第一个坊。
ps:一天两更八千字保底,如果时间充裕,灵感充沛,就是三更1.2w字。
求支持。求月票。预祝中秋快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ubiqu.com。笔神阁手机版阅读网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3s 2.431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