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晨开设的学堂意义其实就在于这是立言的一个过程。
你在家中闭门造车,学问做得再好不传播出去也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孔子才收门徒三千,传播他的儒家思想,从而让儒学传扬华夏两千年。
现在荆州的岘山书院,以及那位门徒有一千多人的名士颖容,就是在做同样的事情。
宋忠注《五经章句》,宣扬他的学说,后来魏晋时期,他的学说就非常流行,一度是当时主流学术。
颖容做《春秋左氏条列》五万言,《左传》各大主流学派,最后渐渐被他《颖氏左传》兼并。
还有大儒郑玄在青州讲学,门徒无数,传播思想,他注视的古文经学在魏晋时期是与宋忠并列的两大主流学生之一。
他的影响贯穿魏晋南北朝,甚至隋唐时期,唐初被李世民列于二十二“先师”之列,配享孔庙。
由此可见当时若想立言,就必须要靠学生去传播他的思想,将他的学说发扬。
除此之外,沈晨还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为自己培养人才,寻找志同道合者,一同为将来奋斗的事业而努力。
因此讲学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
至于沈晨自己的学说其实也很简单,他与诸葛亮这段时间常注释儒家经典,摒弃其中糟粕,推崇其中精华。
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学生们也不需要学得那么高深,先识字,再学点数术以及做人基本道理即可。
所以目前的教学知识可能不会太深奥,等到将来学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对于儒家思想的领悟以及注释更加高深,也能够支撑得起学术水平。
很快大家一一登记,总共是三十三名学生,最小的只有四岁,最大的就是十七岁,年龄差异极大,想统一教学也不容易。
不过古代都是这样学,学习条件非常有限,能不能领悟也往往看个人天分,因此差异大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时所有的教学都属于精英教学方式,那种大课式的普世教育可能存在,但也仅限于粗浅认个字的少数情况,想学得深一些还是得一对一专门辅导。
这也是世家大族能够把控文化解释权的根本原因之一。
登记之后,沈晨就把大家召集到了前庭课堂内,此刻门外诸多家长,来看热闹的士子和来找茬的士子们都已经进入其中,站在前庭观望。
就看到沈晨吩咐大家在各自桌案席上就坐,他本人则盘膝坐在台上,俯视众人,笑着说道:“很多人都认识我,这些日子我也走遍周边乡亭,你们也经常跟在我身后唤我一声先生,今天算是正式当了你们的先生。”
“先生,先生。”
台下那些不懂事的孩子们还以为依旧是在乡亭跟在沈晨身后玩闹时嬉戏,几个五六岁的孩子大声呼喊鼓噪起来,惹得外面的士子纷纷皱眉。
“肃静!”
一旁有一位中年男子手拿戒尺,重重地敲击了一下桌案,目光威严地扫视着诸多孩童。
他是沈晨雇来的先生,不是什么名士,只是个普通的儒生,家境贫困,之前是在周边乡亭教人读书勉强生存。
沈晨过来免费教书抢他饭碗,因此干脆高价将他雇来算是做维持秩序的律训之师。
等到安静下来之后,沈晨又说道:“厅内多有稚子孩童,他们不懂得“黄中通理”,不知道读书的可贵,你们几个的年龄大几岁,你们知道吗?”
他指着厅内那几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们问。
其中有个连上衣都没有穿,裤子满是补丁的少年迟疑道:“父亲说,如果我能够读书的话,将来也许能让家里稍稍富裕一些,幼妹也不会在前些年饿死。”
很平淡地说出了一件惨事,但在当时来说,确实已经不算惨,大饥荒的时候,那就不是一个饿死,而是几十万上百万的人饿死。
所以沈晨便点点头,指着门外的那些士子说道:“是的,不读书可能因为机遇而让家中富裕,可读书的话,会让这个机遇变得更大。你们看外面那些人,他们是因为读书而穿绫罗绸缎吗?”
“沈晨这是什么意思?”
“怎么,我们穿绫罗绸缎还关他什么事情?”
“是打算拿我们做什么比喻吗?”
门外诸多士子们顿时一个个不解起来,不过听他这么说,好像是要拿自己当读书才成功的正面例子,因此也是一个个抬头挺胸。
沈晨笑着说道:“其中有一部分人可能是因为读书而改变自己,但大部分人其实是因为生在一个好家世,他们不是因为读书而富裕,而是因为富裕才能读书,这一点,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够认清楚事实。”
“什么嘛,这不是在骂我们只是家世好吗?”
“这厮,他自己不也是大族出身?如果不是母族为南阳邓氏的话,说的好像他能读得起书一样?”
“你们小声点,看他怎么说。”
外面士子们,特别是那些县里大族豪强出身的士子,顿时不忿,因为这说得好像他们能读书,是因为投胎投的好一样,虽然这是事实,但也很让人不爽。
沈晨继续道:“当然,我绝不认为家境贫困者的儿子,也终将一生贫困,人都是需要靠自己努力改变的,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却是最好的出路。他们的祖上也不是没有贫困者,但大多靠着努力学习,入仕为官,荫福子孙,让家族兴旺。所以只要努力致于学,便能有所成就。我希望大家能够为了摆脱自己贫困的命运,而认真读书,并不希望大家读了几天,发现读书无趣,便就此离开,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不如早些走,因为你自己都不努力,也就不要去抱怨为什么别人就可以穿绫罗绸缎,餐餐大鱼大肉,自己却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了。”
话说完之后,台下一片寂静。
过了片刻,沈晨又说道:“那么这里有不想读书,不想改变自己人生的人有吗?如果有的话,你们可以现在离开了。”
有四五岁还不懂事的幼童一脸茫然,四下扫视,本想离开,却看到父母严厉的眼神,便缩下了头。
其实这番话不止是说给台下的这些小孩听,同时也是说给他们的父母听。
几岁的小孩不懂得哪懂得什么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但是他们的父母明白,不然也不会让他们来读书,在家里让他们去斩猪草放牛羊当半个劳动力不好吗?
因此这些话,实际上就是沈晨在给他们的父母听,告诉他们读书奋进的道理,让他们望子成龙,希望将来孩子读书有出息。
这话听着似乎让后世人反感,新时代由于望子成龙,忽视孩子心理的狼爸狼妈们实在是太多。
但在汉代,有书读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更别说什么忽视孩子心理。
所以这话在当时,绝对是至理名言!
更重要的是贫困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虽然不是能懂得什么大道理,但却非常听父母的话。
几岁就开始做家务当半个劳动力,因此如果能得到父母的支持,那么大概这些孩子就会努力读书,不至于有顽劣出现。
一番话后,诸多家长果然暗暗点头,心中决定即便是砸锅卖铁,也要支持孩子读书。
等了片刻,沈晨见没有人走,就说道:“看来大家都想认真读书,这是件好事,说明大家想上进。上进是没有错的,读书也没有错,那么今天就正式入学了,不过我今日除了告诉大家努力读书能改变自己将来的人生以外,并没有打算开第一堂课。”
那个十七岁的少年已经长大了,以前没有读书的条件,现在好不容易能读书,连忙问道:“先生为什么不授课?”
沈晨笑道:“一是大家刚来,先适应一下课堂环境,互相了解一下同学,等明天我再正式授课,教大家读书习字。二嘛,也是要让大家看看为师的实力,有很多人质疑为师能不能教授学生,今天,就让你们瞧瞧,为什么为师能教授你们知识。”
说罢,他撩起长袍,从席上站起来,立于台上,俯瞰着台下站在门口的诸多士子们,朗声说道:“我知道荆州士人多惮我得罪曹操,违抗朝廷,但事实上我从未违抗过朝廷,不过是有心之人籍此污蔑于我罢了。不过我说曹操是奸臣,也领兵杀了他的大将和兵马亦是不争的事实,尔等要奉曹氏为中兴之臣,讨好曹家求得自家珪冕我管不着。但想要欺凌于我,以此向曹操献媚,那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正好在今日也想告诉大家,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比你们清楚。你们觉得曹操好,那就觉得好。但我不同意,谁也别想逼着我同意。嘴上辩经,手上论剑,我都接着。你们是要一个一个来,还是一起上?论经便是文,论剑便是武,生死各安天命!”
沈晨凌然而立,右手摁在腰间的剑上。
他可不像以前看过的某本三国小说里那个贪生怕死的主角,不勤练武艺,导致战斗力低下,天天躲在刘关张身后。
作为与曹操有血仇的人,沈晨乃是热血男儿,每日勤练武艺,剑术非凡。
而且他的武艺老师还是甘宁,手上的功夫也是在与曹操大军战斗当中磨砺出来的,在和曹仁打的时候,还亲手射杀了几名曹军,敢于临阵杀敌。
见识过徐州数十万尸山血海的惨状,又在战场上厮杀,让他眼神十分凌厉,自带一股杀气。
哪怕是十二岁的身躯,亦是如山岳般伟岸,长袍在风中飘飘,目光森然,令那些所谓世家大族出身的子弟,一时觉得可怖,竟是不自觉后退几步,气势弱了不止一分。
唯有徐庶微微眯起了眼睛。
这小子。
怕是杀过人!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8s 2.238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