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第三十六集 扬威西域

    夜半时分,雪光映目。一望无垠,正好走路。

    果如苏定方所料,二百里沙漠雪路,次日辰时之初已至。遥遥望到沙钵罗可汗牙帐,阿史那贺鲁果然无备,此时早餐刚毕,正与其徒撒开围场,将欲打猎作耍。

    薛仁贵就马上撮唇打一个呼哨,一千五百铁骑列成战阵,上前突击。真是掩其不备,势如雷霆万钧,更便似虎趟羊群。

    只两个时辰,突厥人马便于懵头转向中被斩获近万,溃不成军。

    薛仁贵虽获大胜,但恐其西逃,于是命传令兵驰告千余将士:众军往西疾驰!

    众将闻命,遂皆舍对手,纵马往西。突厥军百百相觑,不得其要,阿史那急命趁此间隙回帐,补充箭矢,准备转移。

    未及入帐,只听西边马蹄震地,积雪飞扬,薛仁贵复引部众返回,又冲杀入来。

    突厥军只得回身,复上战马,一个个咕哝道:这些东方蛮子,却是甚么鬼怪战法!

    因囊中矢绝,不敢恋战,只得尽弃营帐,向东奔逃。薛仁贵要的便是如此结果,皆令吹起胡茄,在后面追赶,便如牧人驱羊,甚不费力。

    将至午时,遥见东面飞雪映日,旗帜鲜明,乌压压一片无边无际,也不知有多少兵马迎来,正是苏定方与阿史那步真兄弟引领大军赶至。

    阿史那贺鲁部下此时尽是战败之兵,又如惊弓之鸟,且是为打猎而出,未备战事,如何迎敌?直如砧板之鱼,只任十数万唐军砍剁屠杀。下午未时,大战结束。

    唐军杀敌数万,又追至碎叶水,得其鼓纛帐房,辎重军次及良马无数。沙钵罗仗其马快,撇下大军远遁,与其子咥运、女婿阎啜等数骑逃脱,趋奔石国。

    薛仁贵经此一战,便被誉为新一代大唐战神。苏定方西征,前后两次大战,杀敌近十万众,得牛马辎重无数,可谓自前次李靖西征之后,前所未有大胜。

    于是息兵罢战,遣从征诸部各归所居,修通道路,设置邮驿,掩埋骸骨,访问疾苦,规画疆场,复民生业。凡为沙钵罗此前所掠夺者,悉搜括以后发还,西域十姓安堵如故。

    乃命萧嗣业将三千精骑往追沙钵罗,自与薛仁贵等引军还师。

    大军行至半路,萧嗣业遣使来报:贺鲁逃至石国苏咄城,城主伊涅达干将其逮捕,送往国都。末将传达唐天子招抚檄文,石国昭王便将贺鲁父子交给末将,后期押送还京。

    苏定方闻报大喜,重赏来使。至此,西突厥国再次覆亡。

    画外音:西突厥被卫国公李靖平灭之后,由阿史那贺鲁复国,再被卫国公亲传弟子苏定方所灭。显庆二年十二月,唐高宗命在西突厥故地设置濛池、昆陵两都护府,以阿史那弥射为昆陵都护,号称兴昔亡可汗,统领五咄陆各部;以阿史那步真为濛池都护,号称继往绝可汗,统领五弩失毕各部。那弥射与步真对大唐忠心耿耿,唐朝此番即便投桃报李。

    镜头转换,按下苏定方西征,复说朝中政事。

    显庆二年二月辛酉,唐高宗东巡,车驾前至洛阳宫。十日之后,诏立皇子李显为周王,徙雍王李素节为郇王。

    三月甲辰,以潭州都督褚遂良徙为桂州都督,其后诏拜李义府兼中书令。

    忽一日,王玄策入内奏道:臣往年自天竺所带至婆罗门方士名那罗迩娑婆寐者,为太宗皇帝合长生药不成,被释回国,今番又入长安。此婆罗门实能合长生不老之药,自诡必成,因被遣归,可惜失其机会。陛下欲求长生,何不命其一试?

    高宗当年在宫中侍父王之疾,自是认得此人,闻言好奇,便命进见。

    罗迩娑婆寐奉旨入见,拜于阙下。

    高宗李治见其白发满头,脸上皱纹堆垒,不由暗笑,便问:卿别来无恙乎?当年卿自言有长生之术,我太宗皇帝极为宠信,深加礼敬,使卿合长生药。遂依卿言,发使往四方求取奇药异石,又发使诣婆罗门诸国采药,靡费不知几千百万,言皆迂诞无实。我先父苟欲以延岁月,药竟不就,乃放卿还。今未愈十年,朕尚须发乌黑,卿何老迈至此!

    娑婆寐遍体汗流,竟不能答。高宗也不罪他,笑而遣之。王玄策坐卧不安,请罪而出。

    高宗对侍臣道:自古以来,安有神仙!秦皇、汉武求之,卒无所成。若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

    众皆对曰:诚如圣言。此人容发衰白,大改于前,何能长生!

    其后未久,娑婆寐竟死于长安。

    八月,许敬宗、李义府迎合武后,诬蔑韩瑗、来济、褚遂良图谋不轨。高宗信谗,贬韩瑗为振州刺史,来济为台州刺史,柳奭为象州刺史,再贬褚遂良为爱州刺史。

    褚遂良至爱州,上表自陈:往者濮王、承乾交争,臣不顾死亡,归心陛下。岑文本、刘洎奏请遣濮王往居东宫,臣又抗言固争,皆陛下所见。及先朝大渐,独臣与无忌同受遗诏,区处众事,咸无废阙。力小任重,动罹愆过,蝼蚁馀齿,乞陛下哀怜。

    表奏虽上,高宗置之不理。

    高宗命以洛阳宫为东都,凡洛州官吏,品级爵位及待遇并如雍州。又下诏曰:自今以后,凡天下僧尼,皆不得受其父母及尊者礼拜,所司明有法制禁断。

    当年末,长安西明寺建成。共有楼台廊庑殿阁四千区,庄严之盛,为梁朝之同泰、魏朝之永宁所不及。遂以道宣律师为上座,神泰法师为寺主,怀素禅师为维那。

    字幕:怀素俗氏姓钱,字藏真,僧名怀素,永州零陵人,考功郎中钱起外甥。

    画外音:怀素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锐意草书,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书法率意颠逸,千变万化,法度具备。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小草千字文》纸本、《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诸帖。

    显庆三年,高宗自东都还于长安,玄奘法师随还,命徙居新建成之西明寺。

    入寺仪式,一如入慈恩寺时之则。可惜当年四大宝刹,洛阳之永宁寺、建康之同泰寺、长安之西明寺今均荡然无存,惟洛阳永宁,尚存塔基遗址。

    三年春正月戊子,长孙无忌等人呈上所修新礼;高宗阅罢赞许,诏令中外行之。

    此前,议礼之官认为贞观礼节文不完备,高宗故命长孙无忌等人重修。当时许敬宗、李义府专权,修改礼文都是按皇后旨意,礼官认为不便。

    太常博士萧楚材认为臣下无权议定丧礼,许敬宗、李义府非常同意,便将《国恤》一篇焚毁。自此以后,中国历代便缺丧葬凶礼。

    自周朝以来,上古民间乃以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为“六礼”,朝廷诸侯又以吉、嘉、宾、军、凶为“五礼”,《国恤》专指帝后丧葬之礼。

    因缺凶礼一部,可谓周礼一大损失,许敬宗与李义府不能辞其责咎。

    镜头转换,按下廷争,复说外交。

    当初龟兹国内部纷争,龟兹王布失毕妻阿史那氏与国相那利私通,布失毕不能禁止。由是君臣猜阻,各有党与,互来长安告难。

    高宗便召龟兹王布失毕与国相那利入朝,及二人到至长安后,即将那利囚禁,遣左领军郎将雷文成送布失毕归国。

    至龟兹东境泥师城,龟兹大将羯猎颠不许布失毕回国,发兵相拒,并遣使向西突厥沙钵罗可汗投降。布失毕只得据城自守,不敢前进。

    高宗遣左屯卫大将军杨胄发兵讨伐羯猎颠,俘获羯猎颠及其同党,全部杀死。

    此时布失毕病卒于泥师城,唐朝便以其地设龟兹都督府。至显庆三年,唐高宗复立布失毕之子素稽为龟兹王,兼任龟兹都督。

    当年五月,将安西都护府迁到龟兹,而以旧安西都护府为西州都督府,镇守高昌故地。由此以来,西域之地再趋安定。

    西部安定,便复经略辽东。

    显庆三年六月,上命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为主副元帅,率兵攻打高丽。此时苏定方率西征大军行于征途,尚未返回长安,薛仁贵巡防北边提前赶回,故此复令其为副帅,接应主帅程名振之师。

    于是两路大军合兵,挺进至赤烽镇,一战攻拔,斩首四百级,捕虏百余人。

    高丽王遣大将豆方娄为帅,引众三万来拒唐军,被程名振率领契丹部族之军逆击,复又大破之,斩首二千五百级。

    阿史那贺鲁被擒,押送长安中途,乃谓唐军主将萧嗣业:我本亡虏,为先帝太宗所存,先帝遇我天高地厚,而我负之,今日之败,天所怒也。吾闻中国刑人必于市,愿刑我于昭陵之前,以谢先帝。

    言罢泣不成声。萧嗣业将贺鲁所请奏闻天子,唐高宗览奏复生怜悯之心。阿史那贺鲁被押至京师,于是便依其所愿,献于太宗昭陵之前。

    高宗命在太庙举行献俘礼仪,亲临殿前,大会文武百官,及外国君主、使节。征西大元帅苏定方身着戎服,将阿史那贺鲁献于乐悬之北。

    高宗终于敕免贺鲁死罪,分其种落为六都督府,所役属诸国皆置州府,西尽波斯,并隶安西都护府。贺鲁不久愧悔而死,诏葬于颉利可汗墓侧。

    随后,高宗升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封邢国公,另封其子苏庆节为武邑县公。

    显庆三年,十一月戊戌日,命以许敬宗为中书令,大理卿辛茂将为兼侍中。

    同月,开府仪同三司、鄂忠武公尉迟敬德薨逝。

    敬德晚年闲居,学延年之术,修饰池台,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交通宾客,凡十六年之久。因服云母矿石粉积累成毒,于是毒发病终,年七十四岁,亦谓高寿正寝。

    朝廷闻丧,高宗李治为其辍朝三日,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前去吊唁送葬。诏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赐东园秘器,使陪葬太宗昭陵。

    历史真相:尉迟恭戎马一生,傻大黑粗,虽立功卓绝,又惹麻烦无数,其浑身上下皆是战争创伤,按说绝无善终之理。能享七十四岁高龄寿终正寝,其实全拜一人所赐,便是亲密战友,鬼谷门第四十代掌门祖师徐茂功,后改名为李世勣之英国公。

    镜头闪回,补叙前事。

    李世民登基之后,因感念尉迟恭多次救命之恩,便接连提拔其官职,最终晋升为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

    尉迟恭性情粗鲁暴躁,自恃有救驾大功,又凭借太宗宠信,不仅多次凌辱宰相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甚至还在宴会中公然殴打江夏王李道宗,影响非常恶劣。

    对于尉迟恭种种出格行为,太宗非常忧心,为能监控其一举一动,便忍痛割爱,欲将爱女嫁之。当时天子使臣来召之时,李世勣正在尉迟恭府上饮茶。

    天使宣旨出府而去,尉迟恭便问:徐老道,人皆谓你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则你替我掐算掐算,此番皇帝召我进宫,是赏赐洒宴,还是赏赐金帛?

    因当初徐茂功自黎阳往长安投唐之时,为掩人耳目,所穿乃是道家装束,故此尉迟恭、程咬金等生性粗鲁者,都以“徐老道”呼之。

    李世勣自然不以为忤,将手中摺扇摇上几摇道:依我掐算,皇帝此番既非赏你酒食,亦非赐你金帛,而是要赏你一个妙龄公主,做你媳妇。

    尉迟恭闻言大喜,眉飞色舞道:我大老黑一生征战沙场,年五十岁矣,未料竟如当年刘备一般,还能攀龙附凤,娶个妙龄公主。果若如老道所说,则我回来,必有重谢!

    李世勣笑道:以你这颗黑头相谢么?

    敬德大惊道:岂有以此为玩笑者!

    李世勣道:并非玩笑,而是真打实凿。上次你拳打皇叔江夏王之后,皇帝正言厉色,是怎么对你说来?你屡犯贵戚皇亲,皇帝对你早已心生戒心,早想杀一儆百,但你又无大错,不能轻易拿你这救驾功臣开刀,那便怎样?

    敬德问道:那便怎样?

    李世勣道:那便在你枕边置一间谍,共吃同眠,然后将你一言一行上报。你若稍有不慎,便是个谋反谋逆,灭门之罪也。

    敬德大惊道:有恁等厉害!我谨言慎行便是。

    李世勣喝道:屁话!你嗜酒如命,又爱说梦话,无论酒后梦中,皆爱说些大逆不道言语,你道我等故友,哪个不知?


    尉迟敬德想了一想,果然如此,于是热汗直流,拱手作揖:徐老道,徐三哥,你是当世神仙,无所不能,望你救我性命。

    李世勣:并无妙策,辞之不受可也。

    尉迟恭:抗旨不遵,须也是重罪。

    李世勣:那总比以后被灭三族要好些。再者一说,你便以“糟糠之妻不下堂”辞之,陛下乃是明君,又岂能强你所难哉?

    敬德听罢,恍然大悟,搔一搔头皮,作揖而去,直接进宫见驾。于是便以家有糟糠之妻不忍抛弃、自己不学无术恐令公主蒙羞为由,坚拒天子赐婚公主。

    经此一事,尉迟恭还家后便备盛宴,相请李世勣,诚心向其求教保身之道。李世勣自然知无不言,命其低调谨慎,只以娱乐为事,甚至求仙访道,做些荒唐之举也无不可,只是不可再参议朝政,非礼重臣,凌侮皇亲国戚。

    于是大老黑果然诚心受教,此后非但再不敢居功自傲,此后便开始闭门谢客,每天沉溺于炼丹术以及歌舞享乐,绝少再参与政事。

    正因如此,所以此后十六年间得以享尽荣华富贵,而不遭朝廷猜忌。故说尉迟恭一命,甚或全家性命皆是老道李世勣所救。

    闪回结束。尉迟恭死后未久,是岁之末,爱州刺史褚遂良亦病死于异国他乡,万里之外,含恨离世,享年六十三岁。

    在其死后,武则天等人并不罢休,不但夺其官爵,复将其子孙后代也流放到爱州。

    画外音:褚遂良落得此般下场,亦与李世勣有关。当时只因他一句“此乃陛下家事,何须问于外人”,即将褚遂良打入十八层地狱,是谓其所坚持反对“废王立武”,是在干涉皇帝家事。则李世勣为何要与褚遂良作对?亦因其陷害吴王李恪、魏徵爱徒刘洎之故。

    褚遂良虽死,朝内党争方兴未艾。时有雍州司士许祎,与中书令来济相善;又有侍御史张伦,与中书令李义府有怨。

    吏部尚书唐临负责遴选官吏,保奏许祎为江南道巡察使,张伦为剑南道巡察使。

    是时李义府虽在外任,皇后武则天常于暗中保护。便以唐临挟私选授,皆都驳回。

    字幕:唐临,字本德,北海平寿(今山东潍坊)人,生于长安,北周内史唐瑾之孙。

    唐临年轻时与兄长唐皎都有善名,出任万泉县丞。

    当时万泉县监狱之内,关有轻罪囚犯十几人。此年适逢春末时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放出囚犯还家春耕,县令不许。

    唐临道:县尊若有疑虑,恐囚犯逃逸不还,卑职愿承受此罪。

    县令从之,唐临遂召集囚犯,命皆回家耕种,并与其约定,耕种完毕须自归狱。囚犯俱都感激县公恩惠,如约全都回到监狱,一个不少。

    唐临因此知名,两次提升,迁为侍御史。

    于是奉命到岭外,追究交州刺史李道彦等,处置申诉冤案,释放被无辜关押三千多人。因此功又多次升调,终任黄门郎,再封银青光禄大夫。

    唐临生活节俭,绝少私欲,不建第宅,衣服用品简朴,待人宽容。

    一次欲参加友人丧悼吊祭,命家仆还家去取白衫,家仆误拿其他衣服而至,因恐被怪罪,不敢拿出来。唐临观其脸色,便知所拿丧服有误,便轻轻说道:今日忽觉呼吸不顺,不宜哀悼哭泣,白衫暂且不用矣。

    家仆长吁一口气,庆幸躲过此厄。

    又一次曾命侍女煎药,侍女因嗑睡将药熬干,心中大惧。唐临唤药,见侍女口中答应,却不去端药,便知其意,于是忽望天色,自语道:天阴不晴,不宜服药,弃之可也。

    侍女逃过一劫,由衷感激。唐临宽恕他人过错,皆是如此。

    高宗即位,唐临任检校吏部侍郎,复升为大理卿。

    高宗曾向唐临询问在押犯人数,唐临奏答得体。皇帝大悦:我凭卿忠诚,故授如此重任。治国重于刑法,执法苛则害人,宽则失误,务必公正不偏,才符合朕意。

    又曾亲自审查死刑囚犯罪状,以前大理卿所判犯人皆都叫冤,惟被唐临判处者不语。

    皇帝怪而问之,囚犯答道:罪行自犯,唐大人判处公平,不感冤屈,故不敢言。

    如此忠直之臣,却因依才推荐许祎、张伦,触犯武后逆鳞,不但使高宗将其奏表驳回,且将三人一同罢黜。唐临被贬为潮州刺史,死在任职,终年六十岁。

    字幕:显庆四年,冬十一月。

    思结(今新疆塔什库尔干)俟斤都曼率疏勒等国之兵反唐,攻破于阗。唐高宗复以左骁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帅,再次统军远征。

    唐军至碎叶水(新疆拜城),苏定方选精骑三千、步兵万人,分先后而进。先率骑军一昼夜急行军三百里,拂晓时进抵都曼所据城寨。

    都曼仓促应战不利,受挫退守城内。

    黄昏之时,唐军后续部众赶至,紧紧包围都曼,四面攻打。都曼惊惧,只得出降。

    显庆五年春正月,苏定方献俘于乾阳殿。满朝君臣算其时期,皆都匝舌赞道:去岁十一月发兵,今正月班师,则全在征途,战事只进行数日便获全胜耶!

    苏定方笑而不语。副将忍不住,上前奏道:苏大将军与敌交战,自拂晓以至黄昏,只一日激战便告城破,且两头皆能见日光也。

    高宗及群臣闻此,无不大惊,皆谓苏定方可称战神。

    法司请诛都曼,苏定方奏道:臣许以不死,故都曼出降,愿丐其馀生。

    高宗遂道:唆使邻国造反,又据城以抗天兵,实乃不赦之罪。然朕宁愿屈法,以全贤卿信义。诏命赦免其死,羁于长安,度其余生。

    自过春节以来,高宗苦于目眩头重,渐渐双眼不能视物。于是百官奏事,天子有时便请武后代为决断。

    是年春,高宗与武后驾幸并州,武后在朝堂宴请亲戚故旧,宴后分别进行赏赐。高宗下诏,因皇后之故,恩赐并州八十岁以上妇人都授为郡君。

    显庆五年夏四月,高宗及武后自并州还至东都,驾幸合璧宫。回銮长安之后,高宗李治自觉双目近盲,又精力不济,便始将政事委任武后。自此而后,武后与皇帝并称二圣。

    戊辰,高宗下诏,以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左武候将军延陀梯真、居延州都督李合珠并为冷岍道行军总管,各将所部兵马以讨叛奚,仍命尚书右丞崔馀庆,充使总护三部兵。

    战犹未久,叛奚便遣使求降。

    高宗更以阿史德枢宾等转为沙砖道行军总管,移得胜之兵以讨契丹,擒契丹松漠都督阿卜固,押送东都。

    与此同时,新罗王金春秋发来求救文书,说百济依恃高丽国之援,数次入侵新罗。

    高宗怒道:高丽、百济如此可恶,没完没了,全不将我大唐放在眼里耶!

    遂诏命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返至洛阳,拜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以左骁卫将军刘伯英为副,各为水、陆二军大元帅,共计发十万大军,以伐百济。

    又檄令新罗王金春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命其率领新罗之众,与唐军水陆军马形成合击之势,勿必将百济一举攻灭,不留后患。

    画外音:话说百济,是扶余人南下朝鲜半岛西南部所建立国家(今韩国),与当时朝鲜半岛另外两个王国高句丽以及新罗,形成朝鲜三国时代,持续数百年之久。百济国号最早出现于《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中,写作“伯济”。《晋书》提到燕王慕容皝部民中有“句丽、百济及宇文、段部之人”,可知彼时,其国号就已固定为“百济”。若据朝鲜半岛正史《三国史记》解释,是说其始祖温祚王当初从高句丽南下建国,以十臣为辅翼,故称“十济”;其后温祚之兄沸流部众纷纷前来归附,温祚遂以“百姓乐从”之意,改其国号为百济。而中国《隋书》则记载:初以百家济海,因号百济。

    新罗王金春秋闻说大唐出师,不由大喜,于是出兵五万助战。

    百济义慈王闻报,乃派大将阶伯率五千精兵阻挡新罗军。在黄山伐与新罗军展开几番血战,百济大败,阶伯败死。

    苏定方引军自成山(今山东荣成)济海,百济王据熊津江口以拒之。

    苏定方从东岸出兵,依山摆开阵势,与百济军交战;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率领海军扬帆前行,覆盖整个海洋,相继到达。

    百济军何曾见过此等阵势?于是两股栗栗,一战而败,丢下数千具尸体,奔逃溃散。唐朝海军大部队乘潮而上,兵力更盛。

    只见战船首尾相连而前,自大海驶入江中,飞桨击水,擂鼓呐喊,震天动地。

    苏定方率步、骑兵夹江并进,直逼百济都城泗沘。距城约二十里时,对面杀声大举,戈戟如林,原来是百济王举倾国之兵来战。

    闻说百济倾国来战,唐朝诸将皆面有惧色。

    苏定方高笑道:我等此番远跨海远征,为者何来?所求便是一举平灭其国。今其举国来战,则成就不世之功,只在此一战,是天赐我等建此伟业也!

    诸将闻听,皆以为然,于是大为振奋。

    苏定方不慌不忙,遂列队于平野,施展鬼谷兵法,排列武侯之阵,安静以待。未过片时,布阵已就,百济人马亦都攻至。

    那百济国人不懂甚武侯之阵,只管恃勇向前,一头扎进大阵,顿时被八阵图分割包围,俱都懵懵懂懂,不辨东西南北。只好伸直脖项,任凭敌人乱砍。

    于是激战半日,便大破百济倾国兵马,杀万余人众,又追奔逃兵,直入其郭。百济国王扶余义慈不及入城,与太子扶余隆向北逃去。

    苏定方进军包围百济都城泗沘,城中群龙无首,乱成一团。

    扶余义慈次子扶余泰于是登城,向众军叫道:我父兄不知逃往何处,则我便是百济王,尔等休得慌乱,与我守住此城,打退唐兵,便都是开国元勋,皆有重赐!

    于是城中混乱渐平,诸将分别率众坚守。扶余义慈长孙扶余文思知道大势已去,便不肯听从叔父吆喝,只率左右亲信到叔父看不到处,从城上缘索而下,直奔对面唐营投诚。

    城上守军见太孙投唐,便有许多人追随缒城而出,扶余泰无法阻止。

    苏定方趁势命士卒登上城楼,树起唐朝旗帜。城中愈加众心惶恐,毫无战心斗志。扶余泰至此无可奈何,只好开城投降。

    义慈王与太子扶余孝逃到北边旧都熊津城,却被部将祢植引兵哗变,将其父子擒执,扭送至唐军大营投降。

    百济众城主闻知,亦都前来奉表归诚,百济就此灭亡。

    苏定方遣使归国,请示战后方略。唐高宗复旨,命将百济其国分为五部,唐朝以其地置熊津、马韩、东明、金连、德安五都督府,并置带方州。

    五都督府下辖三十七州,二百五十县纳入唐朝版图。

    但平灭百济之后,苏定方不能约束军士,致使部将纵兵大掠,引发黑齿常之等百济遗民反抗。唐军复又围剿失利,所得二百余城陆续反叛,史称之为百济复国运动。

    唐显庆五年九月三日,苏定方命左骁卫郎将刘仁愿率领一万唐军,联合新罗王子金仁泰所率七千新罗军,共同守卫百济故都熊津都督府城,自己则率大军班师,押送百济国王、王室贵族九十三人,及百济吏民一万两千多俘虏,渡海凯旋。

    唐军撤离之后,百济遗民鬼室福信从倭国迎来义慈王之子扶余丰,拥立为王,一度声势浩大。但不久复国军内讧,扶余丰逃亡高句丽,大批百姓逃入倭国,百济故地并入新罗。

    显庆五年十一月,苏定方献扶余义慈及扶余隆、扶余泰等于东都洛阳则天门。

    至此,苏定方前后消灭东突厥、西突厥、百济三国,都活擒其国王以归,前后所获赏赐珍宝无以计数。

    唐廷为庆祝攻灭百济,赐天下大酺三日,并加授苏定方长子苏庆节为尚辇奉御。

    苏定方回国献俘后不久,高宗便开始策划第二次征伐高句丽。(本集完)



第三十六集 扬威西域  
相关:    寒门崛起  神话版三国  校花的贴身高手  不灭武尊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华夏真相集第三十六集 扬威西域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82s 4.0131MB

搜"华夏真相集"
360搜"华夏真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