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安南省,塞国最高兴的要数学生、士子了。十五年的公务员考试,不出意外又扩招了。从正常年份的三百人,直接翻倍到六百!
规模比上次拿下四川时,还要多一百名,大明读书人对此那是羡慕的要死。
这和今年的部位调整也有很大关系,如今塞国的部级衙门有:
吏部、户部、刑部、工业部、农业部、商业部、军部、教育部、卫生部、税务部、林业部等十一个大部。
刑部下设巡捕总局,户部下面有三家卷烟厂,工业部下面有工商总局,还有城投建和铁路公司,教育部就不用说了,大学就有六所。
以上二级单位全都是副部级。
扩展到各县,一套班子就有十几个人,还不包括巡捕房的捕快,税务局的协办等,那些全都属于编外人员,全靠地方财政养活。
不过塞国朝廷的组织力度还是相当有力的,仇敬上任之前,内阁就对安南行政区划进行改制。
原先的安南四十八府,一百六十八县根本没法跟其它行省匹配,安南划分的府太小了,充其量就是塞国的一个县。
内阁重新划分的安南行省分为谅山、太原、宣化、归化、木忙、直隶、清化、乂安、新平、顺化等十府,共五十个县。
吏部将官员赴任与移民两件事结合到一起,各县班子定下后,由知县牵头,去延安府领人。
一个县五百户,约三千人左右。
先到齐的官员,上延安知府那里领号牌,按次序移民。
迁移需用的马匹、平板车由户部出钱集中采购,到安南后就留给各县充公。用不了的,可以由县里发卖,但账目要清晰,以便日后审计。
在原本的历史上,大明对安南是采取了一系列同化政策的。比如:
下令设立文庙、风云、山川等神坛壝,依时进行拜祭。
1414年农历九月,男女不许剪发,妇女必须穿短衣长裙,与中国衣冠制度相同。
文教方面,明廷把儒家典籍中的《四书五经》、《性理大全》等书颁发给各州县做读本,并派僧道传布佛教、道教。
但还是官府压迫太狠了,《明史》记载,“交人(越南人)苦中国约束,又数为吏卒侵扰,往往起附贼,乍服乍叛。”
实际情况可能严重许多,几乎是当殖民地那么搞。结果导致安南人普遍反抗,到了明宣宗朱瞻基的时期,明军已经遭不住了,不得不从安南败退,实际统治只维系了二十多年。
这个情况刘学勤大体知道一些,所以对派遣去安南的官员要求格外严格,核心就是一句话:一视同仁!
光靠这个肯定不行,迁徙移民过去,就是在各县搞个汉乡。由于在云南要截留部分移民,一个汉乡的规模大约也就2000人左右。
但有这个种子就够了。
塞国的做法一贯就是教育先行,不出意外,教育部明年的预算又要大幅度增加。
从九月初开始,延安府的第一支迁徙队伍就出发了。此后保持两三天一队人,有条不紊地展开。
此事自然见诸于塞音时报,朱棣看到后,大加赞赏。认为塞国朝廷办事有板有眼,有诸多值得大明借鉴之处。
他先前还有些担心刘学勤耍赖皮,现在来看,搞不好明年年底就可以接收延安了。
已经有不少大明商人、谍子往玉门、庆阳、延安一带活动,大明从上到下都对这块蛋糕躁动不已。
太特么赚钱了啊!
斯力加没有上市,看不到公开财务报表。但是产量和大体销售情况那是清楚的,这种大宗商品交易,很难瞒住所有人耳目。
今年的煤油产量大约能到五万吨,其中给大明出口约五千吨。随着产能扩大,如今煤油价格已经降到180元/吨。
但汽油和柴油的价格上来了,用于军事、工业、取暖的汽油、柴油价格到了200元/吨。由于惠农政策,给农业公司卖的价格只有120元/吨。
这几项加起来,斯力加的销售额接近两千万元了。还有石蜡和沥青呢,这些产品都是不愁销路的,加在一起也有几百万。
等到年底斯力加庆阳分厂投产,明年搞不好这一家工厂能有超过四千万元的产值,已经稳稳超过音能动力,坐稳一哥的位子。
大明这些年财政情况不错,但岁收也才四千多万(两白银)。
大明也想搞石油啊,但一般人接触不到玉门那块,那就找人呗,找来找去,周数就成了各方人马瞩目的焦点。
自从那年从大明回来,周数就去成都拜了山,刘学勤对他甚是满意。先是劝勉一番,又亲自选了些书目让他抽空研读,并且介绍他和莫尔根认识。
又有之前与斯力加的合作,他如今已经成了斯力加的大代理商。出口到大明的那5000吨煤油就是周数经手的,他其实就是一级批发商,每吨油加价20块,倒手就给了贸易公司。
别以为20块钱赚少了,一级批发商就是快进快出,薄利多销。但有一点,绝对不压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然最早周数代理的是汽柴油,随着这两个产品身价倍增,周数自然是赚翻了。
虽然他已经入了塞国国籍,有双重身份,但到底是大明跟脚,被证监局屡屡驳回,否则他的前进锅炉厂如今多半都上市了。
关键还是他在大明那边的生意,当年被胡宽拉着搞房地产,结果在塞国无比顺遂的周数,到大明就不灵了。
他们三家联合投资五十万的房产公司,前进置地,在北京拿下一块地皮,还建了个锅炉分厂。
这锅炉厂就糟心透了,大明的铸铁根本达不到设计要求,山西铁、闽铁统统不行,关键价格还高的吓人。
北京那地儿冬天多冷啊,测试管道几乎有三四成要爆管,就连锅炉都炸了好几回。
在塞国金县很简单的事,在大明就是不成。
后来干脆从重庆进口材料,在北京组装,前后搞了一年多,才勉强生产出像样的锅炉。但架不住各路孝敬,处处盘剥,不但没利润,还倒亏了一些。
不是胡宽是个皇商吗?他怎么不出面呢?
出面也没用!
经常做白手套的书友都知道,掌握权力的人选话事人,那是要你给人家赚钱的,不是让你天天拿着屁大的事情,去给人找麻烦的。
太子、秦王还有一干勋贵,这些招牌拿出来若是有用,那这一关就算过了。若是没用,那你就得自己组织资源,想办法解决问题。
归根到底,你不就是个商人嘛。在大明这边,你没有功名在身,见个七品的县令,不还得乖乖跪下磕头?
可是他们这些人在塞国待久了,受平等思想熏陶,膝盖有时候就弯不下去了。
那就要得罪人,就要挨整。
然后他们盖的房子也卖不动,其实挺好的房子,花园洋房,三层楼结构,一梯四户,每户面积都200多㎡,四室两厅的格局。
还给配暖气、自来水,卫生间有抽水马桶,已经非常接近后世的房型了。
但一是造价太高,二是迁来的富户还是习惯四合院一类的平房,三来嘛,就是官府有意无意的打压,和同行各种污蔑。
什么风水不行啦;什么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水泥里全靠几根竹棍支棱,风一吹就倒。
开始定了1500两一套,发现根本卖不动。后来陆陆续续降到1000两,也没成交几套。
反正看得上的买不起,买得起又看不上。一共600套房子,几乎全砸在手里。
这个价格在岷都就很正常,但到了大明这边就吃不开。关键这边拿地、建设、配套这些加一起,成本比岷都还高了20%,这还没算请客吃饭,送礼贿赂这些隐形成本呢。
利润低的根本不像话。
三位股东也没辙,互相一合计,干脆留些工人在北京守着摊子,还是先忙活塞国那边的生意吧,大明的市场就是个烂泥塘,没必要瞎耽搁功夫。
喜欢塞音老仙闹大明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51s 2.357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