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盾是需要这种对峙的,他知道秦军粮草不继,很快便会撤退。
到时晋军趁秦军撤军时全军掩杀,定有斩获。
反之,秦康公是焦虑的。
他知道自己的军队还有多少粮,再这样下去,秦军必将陷入被动。
算了吧,那就早点退兵吧。
士会知道秦康公有退兵之意,便对秦康公道:“主公,出兵容易退兵难。不如您派使者前去约战,约定明天决战,我军则趁夜色悄悄撤退。”
秦康公大喜,于是命人赴晋营下战书。
秦使到了晋营,见到了赵盾,话讲得非常直白:“今天大家都很仓促,将士们没打过瘾,那今天就先到此为止。
明天,希望赵元帅好好准备一下,我们在此决战吧。”
史料没有记录这位使者是谁,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人的心理素质是不过关的!
因为他代表秦军见到赵盾时,虽然嘴上表达了秦康公的意思,但他已经知道秦康公此次派他去是忽悠人家的,秦军已然在作撤军的准备了。
所以他的表现是目光闪烁,中军佐臾骈的观察力是极强的,他一眼便看出此人“目动而言肆”。
秦使走后,臾骈立即对赵盾说:“元帅,机会来了,我看秦使目动而言肆,分明是惧怕我们晋军。
如果我们连夜发起攻击,定然可以将秦军逼迫在黄河边上。地形于我有利,全线进攻必然取胜。”
赵盾大喜,立即命令全军作好进攻准备。
臾骈,可谓是那个时候晋军中的一员名将了,他通过察言观色就能判断出秦军可能要撤,所以立即建议发起进攻。
如果晋军真的按赵盾军令作足了准备,并及时发起了进攻,那这一场晋秦河曲之战,结果一定是晋军再次痛击了秦军,赵盾也将取得他当上中军元帅后的一场干净利落的大胜!
但晋军的幺蛾子是不断的,这次放幺蛾子的,仍旧是那位自以为是的赵穿。
不过,这次赵穿还拉了一个人,下军佐胥甲!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赵穿还是胥甲,都是勇敢的将军,但都是二百五!
因为此时两人居然都在中军帐外,赵盾发布的命令是需要传令官传达的。
但传令官刚走出中军帐,却被两人给堵住了。
两人不但半点也不考虑阻挠中军元帅下军令的后果,反而振振有词:“偷袭?这什么意思?还是不是男人了?
是个男人,那就勇敢应战!既然秦国人说了明天好好打一场,那就明天打。
难道我们的元帅就这样怕了人家秦国?为何不光明正大与秦军打一场?
元帅,你可千万不要被小人给忽悠了!放着今天伤亡将士不去关心,却想着偷袭人家,这算什么勇士?”
赵盾见是赵穿和胥甲阻拦,无奈冲臾骈一耸肩,摊了摊手。意思就是算了算了,今天晚上先休息吧,明天再说。
战机稍显即逝,结果秦军趁夜色悄悄撤退。
第二天,赵盾看着对面一片空荡荡的秦营,心知坏了,秦军果然撤退了。
但此时懊悔有用么?赵盾只好下令班师。
于是,这一场秦国与晋国的河曲之役,双方算是打成了平手。
不过,秦国有史料居然记录了河曲之战的结果是秦军大胜,将晋军打了个二五八六。也有晋国的史料记录了河曲之战晋军胜,而且“赵穿最有功”。
史料啊,有时真的给人很无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史料都记着自己家的好,大家都喜欢给自己脸上贴金。
赵盾精心组织的河曲之战,非但没能给秦军以伤筋动骨式的打击,反而秦军在撤退过程中又袭扰了晋国的暇邑,即今山西省临猗市西南。
然后,秦军经过桃林要塞,约在今河南灵宝以西至陕西潼关以东,大张旗鼓班师回国。
这对晋国来讲是一个莫大的耻辱,因为这些地方都是晋国的地盘。
其实,河曲之战,历史从负面应该记住的是三个人:
晋国中军元帅赵盾,他的军令总是无效的。
晋国大夫赵穿,他的幺蛾子最多,典型的二百五。
晋下军佐胥甲,他一点也没继承他那位伟大的父亲胥臣的基因,给人留下了一个愣头青的形象。
历史正面应该记住的也是三个人:
秦国大夫士会。士会为秦康公出谋划策,对晋军帅佐了若指掌,因人而异设计诱敌差点成功。
晋国中军佐臾骈,他的判断力、洞察力都是超一流的,指出秦军远来必定缺粮,故献策以守为攻。
再通过秦使的表现得出秦军欺诈,故献策连夜袭击,都是超级厉害的,展现了一代名将风采。
另一个人我们一直没提到过,因为这是河曲之役中的一个插曲。
但从此,晋国历史上又一位大名鼎鼎的大人物开始登上春秋舞台,他便是韩厥!
鉴于韩厥是春秋时期晋国历史上最伟大政治家之一,我们花些笔墨先好好介绍一下他。
韩厥,生卒年不详,姬姓韩氏,名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韩厥自河曲一役开始出道,到后来晋悼公时,成为晋国中军元帅。
这是一位稳健、成熟、厉害的政治家。先后经历过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五位晋国国君,在激烈的晋国内部权力斗争中始终屹立不倒,韩氏家族一直是晋国最厉害的大家族之一。
直到最后,韩氏家族与魏氏家族、赵氏家族一起三家分晋,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韩氏家族在晋国的发展,却是经历了一个先兴后衰再兴盛的曲折过程。
韩氏源于晋国公族,晋国公族都是姬姓,故韩氏源于姬姓。
韩厥的曾祖父叫姬万,是晋穆侯之孙,曲沃桓叔次子,曲沃庄伯之弟,曲沃武公即后来的晋武公的叔父。
在晋武公实现晋国历史上小宗取代大宗的残酷斗争中,姬万辅佐两任主公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曾经是晋武公的车御,后来又攻杀了当时晋国国君晋哀侯,晋武公后来将原古韩之地的韩邑作为采邑封给了姬万。
从此,姬万以封邑为氏,称韩万,这便是韩姓之渊源。
从此韩氏在晋国成了一大显赫家族,但这个家族到晋文公时期便没落了。
理由很简单,因为站错了队。
韩万的孙子,即韩厥的爷爷韩简是晋惠公的忠臣。
我们在讲韩原之战时,韩简当时差点俘虏了秦穆公。结果听说晋惠公因战车抛锚陷入泥地而被秦军围困,便去救晋惠公,结果没救成。
后来,晋惠公回国继续当他的晋国国君,韩氏继续在晋国显赫。
但后来,晋国国君宝座被晋文公坐去了,一直忠于晋惠公的韩氏便因此而倒了霉。
首先是韩简死得早,其子韩舆的资历又太浅了。
更要命的是,在晋文公眼中,韩氏是晋惠公、晋怀公集团的坚定拥护者。
所以韩氏便被打入了冷宫,韩舆一直未得到重用。
喜欢春秋晋国风云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5s 2.347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