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变虎狼之师为义军
一股寒风袭来,城郭池塘边上的芦苇丛瑟瑟发抖。
只是这个时候,荆楚的芦苇丛,却还是一片绿意,丝毫不见黄草斑驳其中。
此时正是冬月。
荆楚之地天地间仍旧一片草木青青之相。
清晨山岚间弥漫着浓重的白雾。
渔村里人家的炊烟袅袅腾起,浓雾和白烟交相混杂,让人根本辨别不轻哪个是雾,哪个是烟。
成片成片的沼泽、泥地、河道、湖泊连接着,窄小短促的小道上时不时有行人穿过。
大量的飞鸟聚集在河岸两边,沙鸥翔集,鲜红的鲈鱼时不时从水底翻上来打个浪。
一支穿着便装的楚人小队,驾着轻舟在芦苇丛里来回穿梭。长而笔直的木板船身在他们灵巧的大手下变得比鱼儿还要灵活,在芦苇丛中进进出出,丝毫没有阻碍。
他们一路行进,一路留下标号。
秦军在去年攻占的城池中照常饮酒,他们日夜不息地在城头点着火把。
远处云雾弥漫,水汽氤氲,遍地沼泽,芦苇丛生。
在浓重的白雾里,时不时有黑色的影子来回穿梭。
一开始,秦人也被这动静吓得不轻,总觉得岸边、沼泽地里有什么人,几十支箭头飞出去,只是落入一片茫茫之中。
等到天气晴朗再去探,发现只是几块大石头罢了。
因为沼泽云雾弥漫,不熟悉这一带地形地况的人,很容易就变得风声鹤唳。
其实,楚军从来就没有离开过。
这楚国的城池,秦人只重兵把守陆路通道。秦军赢得太轻松,多有疏忽水路通道。
不过,就算秦军意识到了,那也无可奈何。
因为楚地城池到处都有水路通道,七八条河道已然难以防范,何况楚地一座城池里大小水道本就有几十条。
秦军驻扎在城阙之中,时时瞪大双目眺望远方。
守城阙的将士辛总是道,“这楚地的冬天怎么总是阴森森的感觉,大白天的,总是让人感觉有鬼魅出没。”
“别自己吓自己。这里什么也没有。楚国人算什么,遇到我们大秦的铁骑,就是鬼也要礼让三分。”
辛站得笔直。
有大将军李信说这番话,他的身体不自觉就热了起来。虽然这里湿气重,寒气随时入侵膝盖骨头。
阳瞿城。
扶苏带着几位大将共同来到了齐楚边境之地。
因为城池前面就是连片的沼泽,到了冬天云雾更是迟迟不散。
现在城秦军已经取消了对这些地方的巡逻。
只在白天正午,太阳最强,云雾散去的时候凑近有没有什么异动。
秦人也并不愚笨。
为了防止有人趁着大雾时偷偷摸摸过河道或者择取小径走,他们会在白天在芦苇丛里系上丝线,系上铃铛。
一旦有些风吹草动,在这样的旷野之地,立刻就会传来响动。
而且即便有人没有触发这个警报,这丝线设置地极为巧妙,不高不低刚好卡在船身的位置,一旦过河就会破坏丝线。
秦人白天巡逻时,主要就是去查这些设下防线的位置。
当然比起这个,秦人自然没有忘记古老的华夏民族捕猎的智慧――设陷阱。
甭管是野兽还是楚人,只要敢闯过来,这里有的是各式各样的陷阱等着他们。
“太子放心,我们在城池周围布下了天罗地网,只要楚人敢来,一定是有去无回。”
扶苏只是望着这守城的将士。
当看到这云雾久久不散时,扶苏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只怕楚人的探子一直在城里自由活动。
“城中的韩国遗民,平日里都怎么样?”
“听说太子要来,他们都表示庆贺。希望太子可以在楚地多留几日。”
“是吗?”
守城将领低着头。
蒙恬看出了扶苏在担心什么。
“太子,阳瞿的百姓一向安定。很少听到有暴动作乱的消息。”
“阳瞿是重地。是曾经韩国的都城。这里的百姓可都是世世代代的韩人。你要知道,很多时候改变人们心中的观念、习惯、想法,比在石头上篆刻经文都要难。”
随行的张苍听到这些话,倒是对扶苏投去目光。
蒙恬则道,“话虽如此,可是我们又能怎么办呢。诚如太子所言,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然认为他们是韩人,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守住城门。”
“蒙将军,时间是个好东西。这城中的人,也许今天还在满心筹谋如何造反,但是人心最是容易变化。再给他三天,他复仇的心愿就没有强。再给他三个月,他就忙于应付生计。”
“再给他三年,他就想着置业成家。而若是给他们三十年,他们就会想着子孙绵绵。”
“这个天底下,只有很少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大多数人只是芸芸众生里不起眼的小人物罢了。”
“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做到从一而终,把复国复仇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那即便有这样的人,我的解决之道就是对待别人给他一年、三年的时间,对待这样的人,就给他五十年,甚至百年。”
“兵家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要破城外之敌难,破城中之敌亦难。”
“事必由己出。争取这些人的支持比对付门外之敌来的更重要。十万兵马既然驻扎在这一带,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攻城时,各城邑势必有不少破损处。韩国被灭,也有自身衰弱的原因,地方豪强太多需要惩治镇压,田中河道也无人修理。”
“就让我军在闲暇时,帮韩人修平道路,补修河道,加固城墙。”
“平日里,对城中交易之所,也要加强管理。就按照我们秦国的规矩来,凡城中开市交易,派秦军亲自巡逻。”
众人听着,大都愣在原地。
一位秦国将领一脸好奇地问,“太子,您打算用仁义教化感动这些韩人,让他们加入到我秦人的军队之中吗?”
这秦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人性本恶,你不能对人好,一旦对他好,就会产生很多难以预料的后果。比如百姓会因为国家过于给予而变得懒惰,不思进取;也会因为国家给予太多,而不去感激国家,反而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3s 2.616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