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从德胜门出来,城中的喧闹逐渐被初冬的万籁俱静所取代。
寒风刚刚吹到京畿的时候,皇帝老爷原本还惦记着让各部司照例准备好雪灾赈济一事,却在微服私访出了一趟城之后,就纳了户部林貔貅的建议,削去了五成的赈灾备粮。
哪怕时有天灾发生,大夏现如今的百姓也不缺那一口粮食。
朝廷连接三年对农户减赋免税,土豆、玉米这种高产的粮种让九成的百姓填满了粮仓。
各地衙门的太仓更是陈粮未耗又添新粮,官老爷都开始头疼没地方装粮食,开始研究各种美味可口的酒水了。
据说山西的汾酒、陕西的西凤,畅销西域跟安北、北庭,为两省带回了大量的牛羊马匹……
“百姓现在不缺粮食,现如今他们追求的已经不是温饱,而是更加舒适的生活。比如赚更多的银子,盖更为坚固精美的房子,给孩子娶漂亮的媳妇,送孩子去更好的学堂读书。”
皇帝老爷看着官道两旁的田地,绿油油的禾苗在冬寒料峭中倔强坚毅的茁壮生长,远处隐隐有鸡鸣狗叫以及孩子们的玩闹声,忍不住感叹起来。
元祐十年眼看就要过去了,他继承帝位整整十年了,终于可以自豪的在他老子面前说上一句:爹,论治国理政,我并不输您!
自从接替了他老子的帝位,倔强的老四硬是一步步打破了一无权、二无人、三无钱的三无局势。
内平藩王,外战强敌,整肃吏治,清缴亏空,任贤用能,施行新法……
至今日,大夏成为自秦皇后,真正意义上将疆域推至北海以南,南海以北,东兼高丽,西达西域。
万里江山,就算是最好的马也得累死在传信的路上。
若不是这个限制,皇帝老爷觉得他的勇士们还能再往西推进,直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内政上更不用说了,三皇五帝至今,有哪个皇帝能做到让老百姓嫌弃朝廷发下的赈济粮不好吃?
嘎吱嘎吱~
车轮悠悠转动,皇帝老爷的心情都随着两边田中禾苗的摇曳变得轻快起来。
他很想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排一排繁重政务带给他的烦闷感。
不料……
“咳咳咳~”
皇帝老爷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此地的空气何故带着一股呛人的味儿?
贾琮忙从马车的一侧抽屉中翻找出棉布制成的口罩,包括车外的护卫,一人发了一个。
“四爷,咱们现在来了工业区,您一定要戴好口罩。”
黛玉帮皇帝系好了口罩,下车后将披风上的兜帽戴好,防止灰尘落到秀发上。
这里的空气就算是戴上口罩都会觉得呛人,原本湛蓝的天空在此地都是灰蒙蒙的,四周的矗立着高大的烟筒,不停的往外冒着黑烟。
京北工业区,元祐八年开建至今,如今是京畿最大的钢铁、煤炭、建材等重工业基地。
若不是火器制造需要保密,贾琮都想将工部的武器工坊全部搬来这里,城西武器工坊的附近,已经有不少百姓在抱怨工坊的噪音、烟尘破坏他们平静祥和的生活了。
工业,都是脱离不了污染的。
贾琮又不是专业人士,能将大夏尽量推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道路上,已经是他的极限了。
至于说环境保护?貌似前世有个挪威的姑娘干这个比较在行……
跑题了~
这里的工匠可以说是大夏现如今的精华之所在,数万工匠在忙碌,热火朝天的景象让皇帝老爷大开眼界。
他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贾琮这个工部侍郎在工业区这边靠着刷脸就能带着皇帝老爷一路参观。
铁水一炉炉的被铸造成所需的钢锭、钢条,堆积如山的钢铁让皇帝老爷的壮志雄心又一次拔高了不少。
钢铁,那就是一门门威力巨大的火炮,是一条条铺向远方的铁路,是大夏勇士不断开疆拓土的基石。
“冶炼钢铁现在什么都不缺,就缺人。包括勘探、采矿、冶炼等等,仅靠这几万工匠是不够的。”
贾琮一路领着皇帝老爷在占地广袤的工业区转了一圈,整整一个多时辰,堪堪看了个大概。
待皇帝有了基本的认识后,黛玉才带着一行离开了工业区,来到了工业区西边的玉河河畔,这里已经没有了呛人刺鼻的味道,反倒是一座热闹、繁荣、风景如画的小城。
黛玉眉目如画,看了一眼正趴在马车车辕翻找东西的贾琮,与有荣焉。
“父皇,这就是工业区家属城,里面居住着的都是在工业区干活的工匠家属。琮哥儿用了整整两年,耗费百万银两,为国朝打造出了可以让大夏实力腾飞的基础。”
“这……”
站在小丘上,皇帝老爷可以俯瞰整座小城。
他背后藏在袖中的双手忍不住在微微颤抖,因为这个小城,比之京畿的州县县城的规模都要大。
“文安我儿,这里,有多少人口?”
黛玉举起了一根手指:“父皇可还记得琮哥儿之前跟您要了几个擅长治政的官员?那会这里刚刚建好,琮哥儿也才意识到十万人聚集在一地,必须建立完善的行政衙门。”
皇帝老爷这才想起了一件他之前并不是很在意的“小事”,八月初,贾琮曾跟他说城北的工业区基本建成了,需要几位能力高官声好的六七品官员去管理。
那会他是真的不在意,想着贾琮恐怕又是搞出了个第二个工部武器工坊,几千人的事,对于每日操心国朝军政大事的皇帝来说,真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事。
可今日摆在他眼前的,竟然是一座人口规模超过十万人的城池。
“十万人,十万人……贾琮,你给朕过来!”
皇帝老爷不淡定了,任谁看到眼前的盛况,都淡定不了。
“四爷您等等,马上,马上……”
贾琮终于从一箱子文书中翻到了他要的东西,抱着几本奏章小跑过来。
他豪气的一指小丘下繁荣祥和的城池,自傲的说道:“四爷,这就是我给您打下的氵……咳咳,这是我跟林姐姐送您的礼物,大夏工业的孕育池,万世江山之基石!”
皇帝老爷没有理会他的口胡,将手搭在贾琮的肩膀上,正色问道:“跟朕说说它的情况,详细说!”
贾琮并未直接回答皇帝的问题,而是将一本奏章恭敬的递送过去。
“这是臣之前起草的工部三步走战略草案,如今第一步已经基本完成,臣打算明年正式实施第二步计划,还请陛下审阅!”
这些年的相处,皇帝也知道贾琮做事最喜欢的就是用事实说话,从不干没把握的事。
“按照臣当初定下的计划,以工部大匠为教授,培养新一代的合格工匠。然后将京城的匠户集中起来,从中挑选优秀之人,从京城繁杂无用的庶务中脱离,成立京城工业区……”
贾琮在皇帝御览奏章的同时,开始讲述工业区的建设过程。
大夏工业三步走战略,贾琮实际上早在八岁那年就开始构想了。
后来在黛玉的帮助下,他彻底弄清了国朝当下的情况,包括四民之分,匠户的生活情况,一步步的改进自己的计划,让它能在尽量不触动阶级利益的情况下,将京城数万匠户转移到了城北的工业区,并打造了一个基本完善的工匠之城。
这是第一步,工匠城建造好的那一刻,贾琮就有了鸡生蛋蛋生鸡,不断繁衍的基本盘。
而第二步要实施,就离不开皇帝的支持。
因为贾琮要为工这一阶层,争取尽可能高的社会地位。
士农工商,农都比工高。不说别的,这些无地的匠户,稍微富裕点的农户都不愿将闺女嫁到贫穷的匠户家去。
贾琮的构想,是借此让朝廷解开整个匠户身上的枷锁,让他们可以不需要继续服工役,而是采取雇佣制。
这样一来,工匠就可以用他们的一技之长,去赚钱养家,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无形中就可以提高匠户的社会地位。
至于说士,现如今机会还未成熟,暂时不做考虑。
“虽说臣在工部捣鼓了数年,算是让工部的那些匠户有了富足的生活,有了较高的地位。可国朝数十万上百万的匠户,每年都要定期去服工役,得来的却只有微薄的薪水,前几年甚至连基本的口粮都赚不来……”
贾琮想起曾经在京城匠户家中看到的情景,不禁心中一阵悲凉。
农人穷,可比之匠户,他们还有一份口粮田,老天爷赏脸的时候,还不至于饿肚子。
可大夏的匠户真是太苦了,一家五口,连一人一身破旧的衣服都保证不了。
朝廷给予他们的口粮,更是少之又少。每当户部没钱的时候,最先断绝的,就是匠户们的口粮。
太祖当初定下的匠户“铁饭碗”,最后竟然成了匠户们身上的枷锁,让他们连出门揽工养家都做不到。
“唉……”
皇帝将手中的奏章合上,远远望着工匠城上空飘起的一道道炊烟,长叹一声:“朕一直都知道匠户的苦,但朕不得不顾忌大局。”
何为大局?
朝廷需要足够的匠户去建造城池,修缮长城,疏通河道,打造武器……
当初太祖爷制定的“铁饭碗”政策不好吗?
不,一开始的时候,匠户那可是朝廷的正式工,每月都能领到足够的薪水,小日子过得美滋滋。
可随着土地的兼并,朝廷的支出越来越大,赋税反而越收越少。
再加上贪官污吏对太祖爷制度的曲解,以及贪墨钱粮的事层出不穷,匠户们的日子也就越来越难。
雇佣?以前的朝廷,户部银库、粮库哪一个不是饿死老鼠的存在?
近百万的匠户,是朝廷能够维持基本运转的基础,他哪怕再怜悯匠户,也不敢轻易去改变现状。
只能尽量的让户部挤出更多的粮钱,让匠户们能多一粒米,多一口饭。
现如今朝廷有钱了,的确可以让匠户们过上好日子。
但要是按照贾琮的建议,朝中恐怕又是一场不小的风波。
毕竟白嫖匠户已经成了官员中的惯例,又有多少人能放弃百万可以为官府无偿服务的匠人呢?
皇帝一想到又要跟朝中的臣子打嘴仗就头疼起来,他将奏章塞到贾琮的手中,摆摆手道:“此事先让朕好好琢磨琢磨,带朕去这城中转转吧。”
……
工匠城没有具体的名字,说是城也不贴切,因为这里没有建造城墙,只是在接入官道的一条宽敞平坦的青石板路的旁边,立着一块石碑。
“百工坊~”
皇帝老爷喃喃念道:“好一个百工坊,《墨子》有云,凡天下羣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贾琮,你这个百工坊,做的很好!”
贾琮笑着应道:“这可不是臣的百工坊,这是陛下的,大夏的百工坊!”
皇帝笑了笑没说话,背着手慢悠悠走进了四处飘荡着饭菜香味的小城。
百工坊的街面很繁华,宽敞的街道都是青石板铺设,平整干净,道路两旁还有水渠,上盖石板。
主街的两旁是一间接一间的店铺,街面上还有大大小小但排列整齐的小摊,摊主的吆喝声,小孩的欢笑声,妇人头疼教训儿女的教导声,糅杂在一起,让皇帝听着甚是悦耳。
皇帝看人的眼睛很毒,此地不但是匠户人家,街面上来来往往的人中,还有身着华丽的公卿家人,豪富的商户,以及偶有几个面熟的小子,应当是哪家勋贵的小兔崽子。
不过此地的治安很好,有身着公服的衙役在不断的巡逻,维持着此地的祥和。
贾琮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处官衙,小声道:“四爷,那边就是臣在此处设立的衙门,京城工业区管委会,其中主官一人,从六品,副手一人,正七品,佐官三人,从七品。另有禁军千户一人,领千人队常驻城西,与管委会的衙役一同维持城中治安。”
皇帝点了点头,十万人,已经可以跟一座府城的规模差不多了,的确得有足够的人手防止各类事件的发生。
他的目光被官衙旁边的一处大院子所吸引,冲贾琮努努嘴:“哪里是什么?”
这回倒不是贾琮回答,而是黛玉应道:“那里是新建的百工技术学堂,过完年就打算开始招生,今日请您出城,就是想请您莅临指导。”
月票推荐票
今晚就先更到这里,明日继续,晚安!
2024年了,老爷们手里又有票票了,还请赏给我哈~
(本章完)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9s 2.37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