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267章 蔡确:衣锦还乡

    第267章 蔡确:衣锦还乡

    元丰八年十月庚寅(29)。

    赵煦穿着孝服,端坐于集英殿中,满朝文武,也都穿着丧服,恭立在殿中。

    随着一声礼乐大奏,从集英殿一直到宣德门,所有宫门全部打开。

    甲士立于两侧,人人裹素。

    向太后一路哭着,送着先帝虞主,自城外琼林苑入宫。

    无数妃嫔、宗室、外戚,皆素服相随。

    虞主被人抬着,进入皇城的时候。

    赵煦也已经持着竹杖,率着百官,来到了集英殿外等候。

    等待虞主被抬到集英殿前,赵煦就率着百官跪了下来:“哀子臣煦恭迎父皇虞主!”

    “臣等恭迎神宗英文烈武圣孝皇帝神灵!”

    赵煦便亲执竹杖,在前方引导,就像一个孝子扶着已经年迈的父亲,回到他熟悉的家乡一样。

    礼部的官员,在两侧恭敬的侍奉着,也引导着。

    最终将被抬着的虞主牌,恭敬的送到了集英殿殿东,早就已经设置成奠殿的殿堂。

    素白的幡布垂下,先帝御容画像随着被人展开。

    赵煦恭敬的上前去,礼部官员已经倒好了酒。

    赵煦恭敬的请先帝神灵饮酒。

    然后跪下来对着虞主牌再拜,群臣集体匍匐,再次恭请先帝神灵归位。

    这是安神礼。

    随着安神礼的结束,先帝虞主牌被人从御驾上恭敬的取下来。

    然后由赵煦在旁扶着,放到已经准备好的供桌上。

    接下来,就是太皇太后主持酌祭,而赵煦主持奠献。

    一切完成之后,礼部尚书兼礼仪使韩忠彦上奏,先帝神灵回京路上遇到的祥瑞之事六件。

    仪仗使王存上奏了先帝虞主从永裕陵回京,途中六次虞祭的经过。

    左相兼山陵使蔡确,上奏了先帝山陵营造过程中发现的十九件祥瑞事情的经过。

    轝车都大巡检高公绘等上报了先帝灵驾发引和梓宫暂居行宫、掩皇堂期间,官民大臣们的哀思与不舍。

    于是,朝野一致得出结论:先帝实在是我大宋有史以来的有道明君!

    所有人一致讴歌了先帝在位十九年取得的成绩。

    然后所有人一致表示,当今天子乃先帝嫡长子,又是在先帝亲自教导抚养下长大的,所以肯定继承了先帝一切优良的品德,一定可以带领大宋王朝兴盛发达。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在告诉天下人:元丰时代,彻底成了过去。

    元祐时代,即将扬帆起航。

    于是,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重新回到都堂的蔡确,在上交了山陵使的印信、符节后。

    他就开始写辞表。

    作为宰相,既为山陵使,回朝就必然要辞相。

    同时,他也婉拒了一切拜访和会客。

    回家就命人将大门关起来,表示自己坚决出知,绝不留在朝中给两宫、天子添麻烦的决心。

    ……

    元丰八年冬十一月辛卯。

    汴京城的早上,下了些冰雹,保慈宫的暖阁开始烧起了木炭。

    在炭火带来的温度的温暖下。

    赵煦坐在两宫中间,看着手上的辞表。

    “蔡相公,真是高风亮节……”赵煦感慨着:“若国家大臣,皆如相公一般,公忠体国,知进知退,何愁天下事不昌盛?”

    两宫都是露出笑容。

    和赵煦上上辈子不同,这一次的蔡确,没有做联络殿帅逼宫的事情。

    于是,也就没有为了自保,而到处宣扬先帝驾崩前后,特别是立储前后皇宫内外的事情。

    自然也就不会恋眷不去。

    这一次他的辞表上的干净利落,一连三表,坚决表达了自己辞相出知的意图。

    “六哥,依故事,宰相出知,当授观文殿学士……”向太后在旁边提醒着:“蔡相公是先帝股肱,也是有着拥立从龙之功的重臣,若是外任,犹当加宫祠官以彰显皇恩浩荡……”

    赵煦点点头:“多谢母后提点!”

    于是,便开始提笔给蔡确写出知任命。

    随着他的笔一字一划的在纸上写起来,两宫都带着笑容在旁边看着,向太后更是满怀欣慰和自豪的一边看,一边念起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上柱国、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六百户润国公臣确,可,特授观文殿学士、集禧观使,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几乎是完美的天子旨意。

    无论文字、格式还是用词,都是优秀。

    “官家之聪俊,真是千古罕见!”太皇太后赞赏着。

    向太后更是充满自豪:“我儿必可光大祖宗基业为我朝圣君!”

    请赵煦来给蔡确写除授文字,这自然是向太后的主意。

    向太后现在巴不得赵煦赶快长大,然后亲政,再给她生一堆的皇孙公主。

    赵煦的表现,没有让她失望。

    于是,向太后心中,开始有了想要让赵煦更深入的参与朝政的心思了。

    这样想着,向太后就问道:“六哥,蔡相公出知,去何地为好呢?”

    这个事情,其实能选的也不多。

    一般来说,宰相出知,只要不是贬黜,就是那几个地方。

    西京洛阳、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扬州、河中府……

    蔡确现在能去的,也就是应天府和河中府还有扬州。

    因为其他地方都有元老占了萝卜坑。

    赵煦却是想了想,答道:“母后、太母,我有个想法,就是不知道恰不恰当……”

    “嗯?”

    “我听说,古人云:富贵不归乡,如同衣锦夜行……”

    “不如,给蔡相公一个恩典,让他可以回家乡,做一年父母官……”

    两宫都皱起眉头来。

    赵煦却还是要说:“就一年而已,只是让其风风光光,接受家乡父老的拜贺。”

    “这也是为了褒扬元老,优容宰相!”

    “若是觉得不妥,可以不给其民政之权!”

    大宋实行的是流官制度,一般官员都不会在本地任职。

    当然了,也有例外。

    譬如韩琦晚年,就是判相州事。

    不过,那是因为韩琦已经半退休了,也基本不管民政。

    现在,蔡确明显正值壮年,这个事情确实很犯忌讳。

    可赵煦有他的想法。


    两宫却不太明白了,不给民政之权,给什么权力?

    赵煦迎着两宫的疑问,答道:“以蔡相公判泉州,兼任福建观察使,提举泉州市舶司!”

    “命相公在家乡,经营市舶司,以广来商贾,为国家创收……同时也给其时间,让其可以荣归故里,衣锦还乡,以示国家优容也!”

    这是赵煦给蔡确想了很久想好的差遣。

    泉州市舶司,那可是大有为的机构。

    完颜构南渡后,南宋王朝收入中,市舶司占了很大的份额。

    但是,现在的大宋并未在泉州建立市舶司。

    泉州市舶司的设立,在历史上是在元祐元年,才终于建立的。

    这也算是司马光执政期间,做的少数的几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赵煦怎么会错过这么大的一个财路?

    所以,泉州市舶司不仅仅得建而且得让宰相去主持!

    没有比蔡确更合适的人了。

    因为他蔡确是泉州人啊!

    福建人的乡土情节,是不需要多说的。

    让蔡确去主持泉州市舶司,赵煦相信,保证会百分百圆满成功。

    “此外……蔡相公以宰相出判泉州,兼任福建观察使,还可以顺道将福建盐法、茶法的事情给定下来……”

    “王子京的闹剧,是该收场了!”赵煦说道这里,就忍不住带了点怒意。

    福建路转运使王子京的案子,在吴居厚案发后,就已经爆发,而且一度舆论甚嚣尘上。

    后来,赵煦将李定打发去了新州,御史台的御史才消停了一会。

    一直等到旧党大臣们入朝,才重新关注起福建的事情。

    赵煦给王子京争取了这么多时间。

    这个混账利用这些时间在做什么?

    拼命的拉别人下水!

    这几个月,赵煦光是看王子京和泉州知州陈偁两个人互相告状的奏疏,就看了不下十封。

    王子京指责陈偁和泉州商贾勾结,狼狈为奸,败坏法度。

    陈偁就说王子京,戕害百姓,倍克乱法,祸国殃民。

    两个人互相扣帽子。

    每个人都说的有理有据。

    正常情况下,无论赵煦还是两宫,恐怕都搞不清楚真正的实情。

    奈何,赵煦在现代,可是专门玩考古的。

    宋代考古,泉州是必去的地方。

    而到了泉州怎么能不去泉州博物馆?

    于是,王子京的一切,都在赵煦眼中原形毕露。

    包括这货,一直阻扰泉州市舶司建立,只为了给他个人捞钱的事情——这些事情泉州人可记了九百年!

    现代人虽然很少知道,可去泉州博物馆,听听讲解员提到王子京阻扰市舶司的建立,那咬牙切齿的神色,绝不像是装的!

    老实说,赵煦是给足了王子京机会的。

    毕竟,这个人是先帝的亲信,若再把他也弄倒,先帝的颜面就不好看了。

    别人可能会想,先帝这用的都是什么人?!

    吴居厚好歹还是个清官,这王子京算什么?

    奈何王子京蠢啊!

    到现在都还在胡搅蛮缠。

    赵煦要不是为了先帝颜面着想,不然早就和两宫说派御史去将王子京、陈偁一起带回来审讯。

    这一次,干脆天降新党巨头蔡确来收拾他。

    蔡确收拾人,那可是很讲究的。

    两宫听着赵煦的话,想了想,感觉有些道理。

    向太后于是对太皇太后道:“娘娘,新妇以为六哥说的不无道理……未知娘娘意下?”

    太皇太后看着赵煦那眼巴巴的神色,笑着道:“官家都说好,那就肯定不会错!”

    ……

    蔡确恭恭敬敬的接过圣旨。

    然后他循惯例,让家人给前来宣读旨意的大貂铛粱惟简塞了一块黄金。

    粱惟简一掂黄金的重量,就笑眯眯的乐开花了——起码有个十两!

    “梁公……”趁着粱惟简开心的时候,蔡确的儿子蔡谓悄悄凑过去,问道:“未知官家和两宫慈圣,对家父可有安排?”

    粱惟简想了想,觉得这个事情提前说出去也无妨,便道:“好叫相公与衙内知道,非但相公的除授圣旨,乃是大家亲笔御书……”

    “便连相公的去处,也是大家御口亲定!”

    蔡家人顿时喜气洋洋。

    特别是蔡确的妻子,雀跃之情,溢于言表。

    蔡确也难掩心中的激动。

    只要圣眷不衰,他蔡持正这次出知也就是休假而已。

    纯当出去旅游了。

    一两年后,这汴京都堂依旧有他的位置!

    便听着粱惟简道:“大家圣意,乃是欲以相公,出判泉州,兼任福建路观察使、提举泉州市舶司!”

    “两宫慈圣已经应允,只待相公入宫后,就会宣布!”

    所有人都愣住了。

    出判泉州?

    蔡确更是咽了咽口水,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

    泉州!

    那可是他的家乡!

    这是衣锦还乡啊!

    注:历史上泉州市舶司是在李常的坚决要求下建立的——对,就是那个在熙宁年间,听说让他去和吕嘉问一起调查市易法就甩手不干,通常被人认为类似东林党一样的不会做实事的儒臣。

    而李常能推动泉州市舶司的成立,而不受旧党掣肘,有一个重要原因——反对建立市舶司的王子京是新党干将!

    敌人反对的,我们当然要支持,不仅仅要支持还要给政策,给优惠!

    注2:王子京的贪婪和可怕,超出想象。

    但书里不会写,因为写多了容易水,也因为主角要为父讳言,大家只需要知道这个家伙阻止市舶司成立是因为要收罚款就够了。

    注3:历史人物一直有两面性,包括王安石、司马光。

    越看历史书,就越有这个感受。

    没有纯粹的好人,也没有纯粹的坏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政治光谱和立场。

    司马光是司马牛,王安石是拗相公,这是历史已经定性的东西。

    两人的区别只在于,司马光没有实际做事的能力和经验,而王安石具备很强的能力,但他的缺点就是容易轻信别人,同时急于求成。

    几乎所有新党大臣,都有这个毛病。

    都想短时间出成绩,甚至明知道时间一长肯定出问题,也会硬着头皮上。

    典型的就是熙宁四年的第二次回河之议,新党大臣们一意孤行,终于酿成大祸!



第267章 蔡确:衣锦还乡  
相关:  我真不是魔神  大宋帝王  我要做皇帝  我就是天道  我要做门阀  成为圣人是一种什么体验?    百炼飞升录  天道天骄  校花的贴身高手  神话版三国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我在现代留过学第267章 蔡确:衣锦还乡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4s 2.3922MB

搜"我在现代留过学"
360搜"我在现代留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