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805 第三八六章 行政区划问题

    大明1805正文卷第三八六章行政区划问题朱靖垣和萧锦安的讨论,确定了对南洋保留区管理思路。

    不过朱靖垣没有给各级衙门下指标,而是定了一个随时遇到随时处理的规矩。

    而且在朱靖垣自己担任总督期间,所有的迁徙行动都要报朱靖垣知晓。

    朱靖垣如果不回应,则等待三个月之后迁徙。

    如果朱靖垣在三个月内做出了回应,则按照朱靖垣的命令去处置。

    只不过,实际上,在保留区迁徙行动开始的早期,朱靖垣通常都会回应“立即执行”。

    所以,在这个行动开始的早期,等于是所有迁徙命令都需要朱靖垣审批。

    等保留区迁徙变成日常事务之后,朱靖垣就不会再做出回应了。

    实际就会形成迁徙命令签发之后等待三个月的惯例。

    这个三个月的时间可以供相应人员纠错。

    朱靖垣基本敲定了这件事情之后,就开始考虑另外一个问题了。

    朱靖垣正式就任了柔佛府同知之后,开始直接参与柔佛府的各项事务的时候,连续收到了一批中央朝廷的批复。

    这里面基本都是今年年前,甚至是去年上半年的申请。

    其中包括柔佛府去年秋决复核申请的批复。

    本来应该去年秋后处决的死刑犯,直接活过了整个去年秋天和冬天。

    现在已经入夏了,大明惯例是春天之前,秋天之后处决死刑犯,春夏季节是不执行的。

    所以这批死刑犯多活了一年。

    朱靖垣看到这些文件之后顿时就有点错愕。

    “这反应也太慢了吧,新天府的事情绝对不会拖到第二年的……”

    于是朱靖垣去查阅了更多的文件的情况,询问府衙到布政使司衙门的文书人员,简单统计了一下各类公文的传达速度。

    然后朱靖垣就发现,柔佛府,马六甲布政使司,乃至整个南洋地区,绝大部分的公文上传下达速度,都远远低于新天府。

    很多比较离谱的都已经超出了朝廷以往的规定和惯例。

    就比如说秋决复核。

    不过仔细分析之后朱靖垣也发现,这个情况在最近这两年开始逐步的好转。

    特别是自己来到南洋之后,几乎所有的事务的效率都提升了。

    包括原本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下来的批复文件,也在自己上任的时候直接落实了。

    这其中显然有自己个人身份的影响。

    但是就算是这样,朱靖垣感觉这个效率仍然不够,仍然不能与新天府相比。

    朱靖垣有了基本的认知之后,就忍不住在心中感慨:

    “这官僚体系的运转效率真的有点低,就这情况萧锦安还说这里没有问题?”

    朱靖垣有了这样的判断和感慨,就派人主动联络了萧锦安,想向他了解更多的情况,也想听听这个布政使的解释。

    这些从藩国出来的官员们,到底能不能胜任大明朝廷的职务?

    是因为真的缺乏官僚,才让不合格的尸位素餐吗?

    朱靖垣现在既是萧锦安的下属,但同时也是萧锦安的顶头上司。

    再加上朱靖垣这个皇子亲王的身份,萧锦安这个布政使收到消息,马上就来求见了。

    双方简单的打了招呼,仆人奉上了茶水之后,朱靖垣就直接说起了自己的发现。

    萧锦安听了之后顿时就有点慌,连忙解释和询问说:

    “殿下应该也已经发现了吧,这方面的情况其实已经有所好转了。”

    朱靖垣轻轻点头:

    “我的确发现了,两年之前的事务,是从上到下都是比较乱套的状态。

    “这两年的情况已经好了不少,否则我们就不是这么见面了。”

    萧锦安暗中松了口气,然后马上继续说明和解释情况:

    “由于大明的疆域大幅度的扩张,同时大规模的撤藩设省,几年前到处都缺少官吏。

    “我们这些从藩属国转过来的官员,刚刚接收大明中央朝廷体系的事务的时候,也都是稍微有点手足无措的。

    “现在我们这些藩属国出身的官员,基本适应了中央朝廷的事务运转逻辑。

    “停战第一年扩招的大学生,在过去两年也开始陆续毕业,迅速补充到官吏队伍中了。

    “与此同时,这几年的科举也在不断的扩招,所以官员体系已经基本补充起来了。

    “所以各级衙门内部层级之间的运作效率也在迅速的上升。

    “特斌是殿下来了之后,需要朝廷决定的那些文件,也都能迅速的得到回应了。

    “未来的情况肯定会继续好转的,所以我当初才没有汇报这方面的情况。”

    朱靖垣听了之后微微皱眉:

    “那萧布政有没有考虑过,这其中多少是我个人的影响造成的呢?

    “如果我走了呢?这里的各级衙门的效率,会不会断崖式的跌落?”

    萧锦安犹豫了几秒钟:

    “殿下,恕属下直言,咱们南洋本地的事务,也许受到的影响并不大。

    “但是,需要与朝廷联络,需要朝廷批复的事情,肯定会受到影响。”

    朱靖垣突然想到了什么:

    “萧布政的意思是,限制当前衙门办事效率的关键问题,是朝廷的响应速度?”

    萧锦安知道这个话题比较敏感。

    但是也就是这种特殊的话题,才能让这位特殊的皇子亲王真正在意。

    也只有他的这种身份,才能真正插手这种事务。

    如果自己能在这件事情上发挥出作用,才能在他的心目中留下一个不错的印象。

    这对自己未来的仕途肯定是非常有利的。

    于是萧锦安仔细斟酌着语言,小心翼翼的向朱靖垣说明了自己的判断:

    “殿下,随着撤藩设省政策的不断推广,咱们大明的布政使司和府县的数量,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翻了几倍了。

    “曾经的藩国时代,藩国内部的绝大部分事情,都是藩国国王就能决定的。

    “包括秋决复核这种问题。

    “需要朝廷直接回应的问题并不多,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归鸿胪寺处理。

    “藩国变成布政使司之后,有大量的事务都需要朝廷决定了。

    “典型的例子还是秋决复核的问题。

    “就以秋决复核来看,朝廷相关衙门需要处理的复核文件和案件的数量,也在过去几年中翻了好几倍,甚至十几倍。

    “原本朝廷相应的机构的规模和配置,是应对大明本土直辖的二十多个布政使司的。

    “现在看来,已经不足以应对目前的新局面了。

    “是以属下以为,现在地方撤藩设省的政策已经推进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到了应当调整朝廷各部机构以及地方行政区划的时候了。

    “这种事情,我们地方官本来没有置喙的余地,但殿下却可以。”

    朱靖垣已经陷入了沉思。

    萧锦安说的显然是有道理的。

    自己推行撤藩设省,把藩国变成了布政使司,朝廷的布政使司数量直接飙升了。

    中央朝廷吏部和户部的普通官员,可能已经记不住下面有多少个布政使司了,更加记不住各个布政使司的官员和大致情况了。

    布政使司送来的信息和档案,这些朝廷机构也已经处理不过来了。

    否则秋决的事情不可能拖到第二年。

    很可能是自己来了南洋,所以相关衙门把南洋的事情挑出来,提前给解处理掉了。


    甚至于,之前新天府的行政效率高,除了有当地本来就是皇庄模式,基层官吏人员密度本来就比其他布政使司要高之外,很可能也有这种朝廷照顾自己管理的地方的因素在。

    这种问题的确重大,也的确不是能够贸然确定的。

    所以朱靖垣跟萧锦安继续讨论了一会儿,询问了更多的细节,就让他回去了。

    然后朱靖垣自己给自己老爹,大明皇帝朱简炎发了封电报。

    直接向中央朝廷确认相关情况的准确性。

    第二天上午,朱靖垣收到了一封长电报。

    朱简炎首先确认了朱靖垣和萧锦安的猜测。

    现在中央朝廷确实处理不过来下属布政使的日常事务了。

    从大规模撤藩设省开始,这种情况已经出现很久了,但是最近才被认为是一个问题。

    前几年被缺少官员的问题覆盖了。

    之前朱简炎自己,以及吏部为首的衙门的人,都理所当然的认为,是朝廷各级衙门的手不够,所以管理不过来了。

    经过了持续几年的全力补充,目前各级官僚的员额上已经基本补全了。

    虽然中低级官员的水平仍然无法完全保障,但最起码该有的职务上都已经有人去干了。

    然后朝廷就发现了,就算是各级衙门都有了人之后,还是管不过来。

    真的是文件太多了,根本处理不过来。

    甚至于,就算是给中央衙署加人,这些人的上级也管理不过来。

    过去,财政相关的部门,内部对应每个布政使司,都会设立一个清吏司。

    现在清吏司数量翻了几倍,分管的官员根本认不清各个司的人都有谁。

    于是,最近吏部提了建议,要求裁撤合并一部分布政使司,扩大一部分布政使司。

    比如把浙江、福建、海东三布政使司合并,将广东、广西、交趾三布政使司合并。

    缅甸、贵族、云南三布政使司合并,朝鲜两布政使司与日本四布政使司合并。

    北直隶正式设立布政使司,北直隶与山东合并,南直隶单独设布政使司。

    大明的南北直隶不是两个省,而一大批“直辖府”,改布政使司能够降低管理压力。

    总而言之,吏部的建议,是减少布政使司的数量。

    朱靖垣现在问到行政效率的问题,朱简炎就直接把这个问题抛过来了。

    询问朱靖垣对这个改革建议有什么看法。

    朱靖垣看完之后就开始思考了。

    调整中央朝廷构架,以及地方行政区划,这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实际的操作中,绝对不是在文件上改几个名字,加上几个部门和人员,也不是在地图上画几条线就能解决的。

    关键是,目前的大明王朝,已经与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后世的任何朝代和国家,都已经截然不同了。

    自己前后的历史上,都已经找不到完全对应的情况,也就办法直接的借鉴历史经验了。

    朱靖垣可以想象,世祖皇帝也没办法留下直接的指导意见。

    顶多是传授一下现代管理学经验给后世子孙。

    按照朱靖垣记忆中的现代管理学经验,一个组织管理五到六个下属机构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成本也同样会比较高。

    通常管理十个左右的下属机构是比较合适的,管理二十多个下属机构就比较困难了。

    至于三十个以上,甚至五十个以上的下属机构,已经基本不可能管得过来了。

    大明现在的布政使司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级别。

    后世管理学能够提供的处理方案,通常有两个方向和思路可以参考。

    一个方向是分级。

    比如说有三十六个下属机构,那就设置六个分支机构,每个分支机构管理六个下属机构。

    这必然会增加管理人员的数量,也会对应的降低整体的运转效率。

    毕竟是多了一级转达信息和命令的中间层。

    对应的是古代的中央集权,到现代的统一制度。

    另一个方向是放权。

    给下属机构更多的权力,将部分本来有上级机构管辖的事情,放给下属机构自行决定。

    减少上级组织需要处理的事情的数量。

    这必然会降低上级组织对下属机构的控制力。

    本来就因为下属机构太多,上级机构相关人员都记不清下面都有哪些人了。

    再给下面放权,减少下面来上面刷存在感的机会,时间长了之后就可以各过各的了。

    对应的是古代的而封邦建国,以及现代的地方自治制度。

    秦灭六国之后,王朝统治区域大规模的扩张,真正控制了神州的所有核心地区。

    但是在制度上仍然在全国范围实行郡县制。

    也就是两级行政区划。

    刚刚统一后的时候,秦国总共有三十六个郡,后来调整增加到了四十多个。

    这时候秦始皇的中央朝廷已经很难精确的掌控所有郡县的情况了。

    秦始皇后期频繁出巡,就有直观的控制地方的原因在内。

    到了汉代的时候,早期是封邦建国与郡县制并存,事实上是采用了分封放权的方法,来帮助控制中央朝廷难以直接控制的广阔土地。

    到了汉武帝时代,将全国正式分为十三部,各部始置刺史一人。

    刺史最初是中央朝廷派出的监查人员,在西汉中后期逐步变成了地方行政长官,名称也由刺史改成了州牧。

    到此为止,神州核心地区的行政区划,正式从两级转向了三级。

    从此以后,历朝历代比较好大喜功的皇帝,不止一次尝试将三级再改回两级。

    因为他们都知道两级效率比三级更高。

    但是他们无一例外的都在某种程度上失败了。

    同时在不断的重复中央派出机构变成地方行政机构过程。

    唐代的“道”,宋代的“路”,明代的“巡抚”、“总督”。

    本来都是派出机构,结果都最终下沉变成了地方机构。

    同时也将意图实施的两级行政区划再次同步变成了三级。

    最后一次三级改两级的尝试,是大头首先改府为道,光头又试图撤销道,保留省、县两级。

    最终的结果,只是把府改成了道,道最后又改成了市。

    除了将历史习惯性称呼的“府城”给弄没了之后没有任何实际效果。

    县城、省城都可以说的很自然,市城说起来就很别扭,因为历史上它本来叫府城、州城。

    现在大明的官员为了减少布政使司数量,理所当然的要合并现有的布政使司。

    但是这样干就是扩大了布政使司的规模,让布政使司下属的州县数量暴涨。

    这是将上级管理压力下移了。

    以往一个布政使司管理的府的数量,通常只有几个到十几个,单纯从数量上看是少于中央朝廷直接管辖的布政使司的。

    但要同时考虑到,布政使司的地方官吏的水平,与中央朝廷的官吏的能力,是不可同意而语的,十几个府的数量已经不少了。

    如果将几个人口稠密的布政使司合并,会让布政使司下属府的数量超过二十甚至三十。

    这样府肯定就管不过来了。

    为了管理已经超出管理能力的下属的府,布政使司需要在内部设立派出机构,例如曾经的大元朝在行省下用过的“道”。

    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在布政使司下面增加一级行政机构。

    从布政使司、府、县三级,变成布政使司、道、府、县四级,除了行省变成了布政使司,剩下的都回到大元朝的模式。

    研究了大半天的显卡,发现现在不是买显卡的时候。

    



第三八六章 行政区划问题  
相关:  变身病弱科技少女  舰娘:从深蓝到星海  大明不革命  萌王  舰娘之红色血统  信息空间  幕后大佬太谨慎    暗黑破坏神之毁灭  寒门崛起  逆天邪神  神话版三国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大明1805第三八六章 行政区划问题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搜"大明1805"
360搜"大明1805"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7s 2.172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