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业 第四十六章 读书人都是不好相宜的

    明朝的读书人比较牛逼,敢在朝廷上打死太监,动不动就要威胁皇帝,以死明志,最差的也得混个青史留名,混上十棍的廷杖,但凡被廷杖过的文人,那个声名威望立即刷刷的上升,在士林中马上就成为偶像级别的存在。

    明朝的读书人你让他做文章,兴许无人能敌,但是吧,你让他治理国家,那么他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君不见各种小说在明朝流行,四大名著中,三大名著是在明朝完成了,各种飞天入地,各种玄幻那也是明朝人幻想出来的,什么巨人国,黑人国,一只脚的,小人国,一只眼睛的,三只眼睛的,话说这时代的读书人当真开了脑洞来幻想各种各样的奇人怪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人家写不出的。

    明朝用阉党也是一个特色,读书人和阉党的战斗也贯穿着半个大明皇朝的历史。英宗时的王振,宪宗时的汪直,武宗时的刘瑾,神宗时的冯保,熹宗时的魏忠贤,皇帝喜欢把政事交给他们,这样他们就可以腾出手来寻欢作乐,搞得整个朝廷乌烟瘴气。所以,那些以天下为己任的读书人,一方面要劝谏这些不作为的皇帝,同时也必须与这些阉竖进行斗争。

    斗争到最后,读书人终于把最后一个比较牛逼的魏忠贤给斗了下去,没有斗争的读书人就自己人和自己人斗,比如你是浙江的,那么就是南派,你是河北的,那就是北派,没有斗争了,我们来吧。斗争才有明天,大家都斗的不亦乐乎。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四十五岁进入官场,最早做了南平教谕,相当于南平的教育局长。

    真正让海瑞一举成名的是在户部主事任上。当年世宗嘉靖皇帝,专心修道,已有二十年不上朝。朝中大臣杨最、杨爵上疏获罪以后,朝中再也无人敢给世宗提意见。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海瑞给世宗上了一道疏,严厉指责世宗修道误国,搞得整个国家民不聊生,指出想修道长生的荒唐,他说陶仲文是你的老师,他都死了,你还能指望自己长生不老吗?你还是应该学习尧、舜、禹、汤、文、武,致力于国家建设才对。

    世宗朱厚熜看到这篇疏,差点没被气死。他把这篇疏狠狠地扔在地上,说:“马上去把海瑞给我抓起来不要让他跑了。”太监黄锦说:“听说海瑞上疏之前,已经买了一口棺材,诀别了妻儿,遣散了家中僮仆,想必他是不会逃的。”过了一会世宗又捡起这篇疏看了一遍又一遍,一边看一边叹息。他曾经对人说:“这个人可比比干,但是我不是商纣。”几个月以后,世宗生病,召见内阁首辅徐阶,他说:“海瑞所说是对的。可是我现在病了,想上朝议事也不可能了。都怪自己不自惜,否则的话,怎么会让这个人来骂我呢?”

    于是,把海瑞打入诏狱,后又移交刑部,最后被判死刑。案件整理好上报,世宗并没有要求立即执行。两个月后世宗驾崩,穆宗立,海瑞获释。

    海瑞逃过这一劫,也算是一个奇迹了。考察这件事我觉得海瑞没有被杀有两个原因,一是海瑞所上的奏章说到了世宗的心里,虽然话不好听,可句句切中时弊,让世宗皇帝无法辩驳,二是世宗皇帝还不算一个完全失去理智的无道昏君。如果换一个皇帝,海瑞的结局未必如此了。

    张居正,这个明朝杰出的大功臣,他主张改革,破除受益阶级,得罪的差不多是整个朝臣。

    父亲去世一事,他没有去守孝,受人清议。

    万历五年,张居正的父亲去世,此时的张居正应该立刻向皇帝提出回家守孝三年的要求,大太监冯保、户部侍郎李幼孜等建议张居正夺情,也就是建议皇帝下一道诏书让他不必回家守孝,继续做官。张居正也考虑到万历新政还是刚刚开始,也不愿意现在就回家丁忧。

    这件事引起了翰林院学士们的不满,翰林学士王锡爵、吴中行、赵用贤等都认为夺情之事不可。这些清流们纷纷上奏朝庭要求张居正回家守孝,这事搞得张居正很恼火,把这些上疏的人通通打了一顿,然后发配边疆了事。

    邹元标,字尔瞻,吉水人,当时是新科进士,做了一个叫刑部观政的九品官。对于张居夺情一事,他也写了一份奏章,当他拿着这份奏章上朝的时候,刚好看见吴中行、赵用贤等正在接受廷杖,打得是血肉模糊,血流满地。邹元标等到廷杖结束才把奏章交结一个太监,请他转交皇帝。疏中大骂张居正是禽兽,张居正看了以后大怒,真还有不怕死的,刚刚看到廷杖的厉害,还敢上疏,真是不要命了。张居正下令廷杖八十,发配边疆都匀卫。

    张居正后来想想还是不解气,又指使手下的一个御史去都匀卫做了他,可巧的是这个御史还没到都匀卫就暴死路上了。


    张居正一生功劳卓著,然而夺情一事却犯清议。最重要的还是此人刚愎自用,所谓高不自危,满不自溢,最后落得个藉其家,鞭其尸,子孙惨死的结局。然而综观万历初年的万历新政,我们不能否认张居正是难得的千古一相,他让明朝呈现中兴气象,张居正一死,明朝败像已露,万历怠政,天启阉祸,崇祯回天无力。居正死后六十多年,明朝迅速走向灭亡。

    林中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同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为什么明朝的读书人很有气节,并且有明一代长盛不衰,而有清一代却逊于明代远甚?

    如果把明朝放入中国的大历史中,我们会发现它是一个特殊的朝代。在它之前,中国受异族统治,元人卑视汉人、南人,汉人、南人也不愿与元人为伍。汉人所学自为风气,厚积至明开国终于得以薄发。另外明代理学紧承宋代理学,并且讲学之风盛行。他们偏重义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而清朝又为少数民族统治,清初的康乾年间,**盛行,文人为保全性命,偏重于汉学的考据,理学渐衰。或许这是有清一代少有如明时读书人的气节所在吧。

    明朝的皇帝除朱元璋、朱棣还算称职,后来的皇帝大都昏庸腐朽,且是一代不如一代,而明朝依然有三百年的国祚,不能不说是读书人撑起了明朝的一片天地。那时的读书人有一个信念,明朝是你朱家的明朝,更是天下人的明朝,因此,倘国家所施之政策偏离正道,必不惜生命,舍生取义。

    明朝的读书人有各种不是,明朝的读书人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读书人,只是后来,皇帝昏庸,读书人都一门心思放在捞钱上,对于政事,对于朝廷,对于圣上都不再当成心中第一,他们心中第一的是利益,利益,还是利益,可悲,可叹,大明的读书人的风骨自清后已经变了,他们不是臣,他们是奴才,这样的奴才品行蔓延了几个世纪。

    中国的脊梁被打的趴下了,中国的读书人再也撑不起这个国家的脊梁。林中看着刘生炎,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赞许他有对大明忠心的气节,还是说他不懂变通,迂腐书生。

    “那么刘兄可教我如何救我汉家百姓,如何救我大明王朝。”林中拱手道。

    “苦读诗书,报考科举。”刘生炎说道:“入朝为官,为民请命。”刘生炎还是挺好的,认为林中是反贼了,还想拉一把林中,想让他跳出那个火坑。

    “若反其道呢?”林中不甘心的问。

    “必与天下百姓为敌。”刘生炎说道:“现在回头还有救,不可一路走到黑。”

    “刘兄好意,林中心领,然而每个人都有信念,刘兄有刘兄的信念,林中也有林中的信念。”林中那个无奈,本来想拉一下刘生炎这个没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给天下读书人做个榜样,那知道,人家根本不管他是谁,都不鸟他。

    读书人都是有气节的,不是你说你造反我就跟你造反的,那样没有气节的事是太监和武人做的,为什么呢,太监和读书人是对立的,再说了,太监身体有残,就盼着来生,那么今生就把功德做满了,来生就可以好好做人了。

    武人呢,长期受到文人的欺压,能有翻身的机会必定会紧紧抓住。

    “道不同不相为谋,告辞。”刘生炎站了起来,转身离去。

    “不送。”林中也只能让他走,他没有暴露身份,没有说自己要造反,反正那些反贼什么的都是刘生炎自己想的。

    走就走吧,总会遇到几个读书人中的极品吧,要知道,范文程那个大汉奸也是个读书人,人家都能心甘情愿的当汉奸呢,造反而已,一定会找到人的,林中这是打算放弃刘生炎,不为他所用,那么就这样吧,也不是什么大才,非拥有不可。



第四十六章 读书人都是不好相宜的  
相关:    无限之主角必须死  通天武尊  英雄联盟之决胜巅峰  火影之幕后大BOSS系统  战火来袭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大明帝业第四十六章 读书人都是不好相宜的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搜"大明帝业"
360搜"大明帝业"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s 2.155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