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没贾政想的那么凶险。上任之后贾政倒是没立刻来个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先上上下下搞好关系。眼看着新来的知府大人礼物都笑纳了,魏王也拜会了,没有鸡蛋里面挑骨头,更没抓着以前的陈年旧案不放松。只是按部就班的做起来太平官。大家心里嘀咕慢慢的消散了。看样子这位号称是精明干练的贾大人也就是个靠着家世背景往上爬的幸运儿。于是青州官场长长的出口气,大家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去了。
子骊第一次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在通向功名利率的路上义无反顾的飞奔而去了。手上有权的感觉太他奶奶的爽了。子骊现在根本不需要考虑什么家里缺了什么,要怎么置办。孩子长大了该怎么做衣裳,房子里陈设看腻了,要不要换换的问题。因为总有人事事都想在子骊的前头。最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还有牛羊鸡鸭,都会按时出现在府衙的厨房里面。每个节日都有人预备好了过节的东西,根本不需要子骊费一点心思。这些都是小意思,贾政来了青州没几天,典使太太和李夫人就上门来拜访了。
和上次笑脸相迎不同,典使太太和李太太都是愁眉苦脸的,见着子骊两个人请安行礼之后,子骊忙着对丫头说:“搬椅子请两位太太坐下来说话,我正想着请两位过来闲话呢。只是担心你们忙,怕打搅你们。今天你们倒是自己来了。”一语未了李太太先对着子骊央求起来:“我家老爷心直口快,前几天可能是顶撞了大人,都是我们不懂事。还请宪太太帮着我和大人说说。我家老爷已经知错了。还请大人别和他一般见识,权当他是个屁就放了吧。”
典使太太忙着笑道:“呸,你这个话太粗了。宪太太不知道前几天大人议事说起来平粜的事情,说那个米店要不肯平粜就要查封了。李员外家的米店,那个展柜的糊涂的很,哎呀。也就是个误会。现在他们家的掌柜被抓起来。李太太特别来求太太的。”
子骊当然知道那件事,贾政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平定米价。不准商户囤积稻谷惜售,青州最大的粮食商人是李家。李家怎么会老实的听话。他们家不仅没遵守政府的命令反而是联络着那些小商户只大量的收购,根本不卖给外地的客商。就连着本地的粮食市场也开始惜售了。短短的一个月时间米价就涨了不少。周先生先坐不住了,和贾政嘀咕起来:“青州本是鱼米之乡,却米价飞涨长此以往不是个事情,还要请大人想个法子。”
贾政则是一脸的无奈:“上一年青州是大熟,上上一年还是大熟。今年风调雨顺那么多粮食怎么还是不够呢?不过是可恨的奸商们在囤积罢了。”
“大人的话偏颇了,历来商人都是囤集居奇,连着几年的大丰收,粮食本来就多。他们为什么还要囤积。我听到风声是李家的恒盛米行发出消息手有多少的粮食就收多少的粮食。从乡下收购来的粮食便宜得很,他们米行的码头上帆樯相接可是热闹的很呢。我看这里面必定有蹊跷。大人还是要小心些。”说着周先生做个隐晦的手势,贾政立刻懂了:“你的意思是魏王府在花钱收集粮食。他的封地那么大,都是上好的田地,哪里就要受够民粮了!”贾政脑子闪过个念头,虽然那只隐约的猜测,但是魏王的行径不能不叫人狐疑了。魏王搜集良马,粮食,和铁矿,这就是要屯兵谋反的架势啊。就算是魏王不打算动武,就是扰乱正常市场秩序也够叫人头疼的。
依着在下看还不至于情势危急到此。只是魏王贪婪满,大人在青州总是确保一方安定的,眼看着米价飞涨怨声载道,还请大人想个万全之策。周先生叫贾政想办法。
贾政想了几天还是没想出来个万全之策,周先生和单先生一合计对着贾政说:“这是他们逼着我们表态,不如先投石问路,看看他们是什么盘算。”于是贾政一声令下要平粜,整顿市场秩序。于是乎就有了李家恒盛米行的掌柜被抓起来。李太太求了典使太太来一起求情的话。
听着典使太太的讲述,子骊装的很诧异的说:“我一个妇道人家哪里知道外面的事情。不过我听着我们家二爷提起来过,说是连年丰收还米价上涨,我只很诧异,既然是米多了怎么还是涨价了?”
典使太太见着子骊问也是一脸的茫然:“可是这个道理,不都多了不值钱么?我还记着你家的米行都是荒年才多收粮食呢。这几年粮食多,你家的掌柜真是个老糊涂了,拿着东家的银子不当是银子么?”
李太太支吾一下忙着解释道:“这个,咱们这里丰收了可是别处还遭灾呢。我家的掌柜是把粮食卖给了外面的客商,近几年有好几处地方遭灾了,虽然咱们这里粮食便宜可是外面还是紧俏的。我家老爷做生意也不容易,他是太心急了——以后再也不敢了。还请宪太太帮着说一声,只要放过我家老爷,我愿意孝敬宪太太一万两银子。”
子骊听着一万两,脸上神色微动,随即笑道:“这是哪里话,既然是李太太亲自张嘴我也不能白扫了你的面子。等着我先问了我家二爷再说吧。”典使太太见子骊没一口拒绝就知道她心动了立刻趁热打铁:“既然是宪太太说话了,李太太还磨叽什么呢。宪太太可是见过世面的人,你拿一万两银子拿出来岂不叫人笑话。”
李太太立刻加码:“那个掌柜也是我家的老人了,还请宪太太和老爷说一声,只要放人出来我们愿意多多孝敬。”子骊却打断了李太太的话,站起来说:“你们的意思我知道了,且等着我家老爷回来再说吧。今天时候也不早了,你们先回去吧。”
几天之后典使太太喜气洋洋的跑到了李家,李太太见着典使太太一神色立刻心里一动,叫丫头们端茶上果子殷勤款待。等着丫头们出去李太太迫不及待的问:“可是有好消息,宪太太答应说话了。”
“虽然还没十分准,可是已经*分了。今天太太叫我去说话,她忽然说起来要在这里置办些生意地产。还说她刚来这里人生地不熟的,担心眼光不好生意赔钱,想叫我问问你,看青州那个生意好,她也好经营经营。那不就是叫你表示下,我听着宪太太的话里的意思是这里既然是鱼米之乡,做粮食生意赚钱。你家里那么大的生意,咬咬牙拿出来一个股份给宪太太送去不是正好。”典使太太给李太太出主意:“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好机会,那天可是好几位太太都在呢,你别死心眼了,你要是慢了一步别人抢走这个巧宗,可有你后悔的。梅家的二太太也在呢。”李太太听着典使太太的话本来有些肉疼,李家的生意看起来轰轰烈烈,其实里面门道多了。自己家也就是个顶着虚名,真正的大股东另有其人,奈何知府大人和哪位大人物那个都是自己惹不起。那个掌柜的虽然给放出来,可是知府大人却叫人把守住了青州各处的交通要道,粮食运输都要有官府的印信的。那些守着关卡的人不是什么兵丁乡勇,而是城里面的贫民。他们是受到米价飞涨损害最大的人,李家的粮食源源不断的收进来,却不能运出去的赚钱。眼看着库房里面的银子一点点的减少,粮食就要砸在自己的手上了。
李太太咬咬牙对着典使太太说:“我还要问问我家老爷。你先回去,帮我在宪太太跟前周旋几天,最迟后天我给你消息。”
“那你要快点,别叫别人抢了先!”典使太太嘱咐了一句,知道这个事情李太太也不能一人做主就先告辞走了。
子骊哪里,前脚典使太太刚走,后脚贾政就来了:“典使太太走了?她是什么意思。”
子骊似笑非笑的说:“还能说什么,连着我留她吃饭也不肯急着要走,那里是家里有事分明是要去通风报信。梅家的二太太果真是个剔透人,我刚说完她就邀请我入股梅家的生意。李家就算是靠山再大,可是县官不如现管,他们还是要掂量掂量的。”
贾政拿着扇子敲敲首先沉吟着:“只要抓住了魏王的把柄就一切好办了。周先生和单先生说的对,要韬光养晦不能打草惊蛇。”
“王爷,李仰德来了要见王爷一面。”王府长史压低声音在魏王耳边嘀咕着。
“什么,他来做什么。那些粮食还没运出去?我可是给他十万银子,现在还没看个回头银子呢!”魏王拿出银子叫李家米行联合着青州地面上其他的米行垄断了青州的粮食生意,从中牟取暴利还能囤积粮草以备将来的“大事”。
“他是没办法才来的,贾政封了进出青州的路,粮食运不出去啊。而且他放话出来要参股李家的生意。这个,他是想问问主子的意思。到底是一方父母官,那个贾政也是个有背景的。”长史询问着魏王的意思。
贾政——魏王眯着眼,沉吟一会,他忽然睁开眼一拍桌子:“给,不仅要给还有多给!我倒也看看他是个什么人!”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2s 2.395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