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了王洽,崇祯又派人通知袁崇焕、祖大寿、满桂、黑龙云,新任兵部尚书申用懋等人,到平台开碰头会,商量退敌之策。
几个人到齐之后,崇祯皇帝对几个人嘘寒问暖,他见袁崇焕穿得少,还把自己的貂皮大衣给他穿上。
袁崇焕虽然穿上貂皮大衣,但心里还惦记着城外挨饿、受冻的弟兄。他分析了当前局势,并提出,自己的军队连日作战,已经疲惫不堪,要求像满桂部队那样,能进入瓮城休整,补充给养。
袁崇焕这个要求不算高,但崇祯皇帝不答应。一年之前,就在这个地方,袁崇焕向他保证过,五年之内收复辽东,并提了一大堆条件。条件都满足了,结果呢?不但辽东没平了,北京差一点被平了。
这次会议,说是研究退敌之策,结果什么都没研究出来。
明政府官员在这里开会消磨时间,皇太极那里正在积极备战,准备再攻北京城。
11月27日,皇太极用满州八旗、蒙古两旗之兵,集中在北京城左安门外,与袁崇焕殊死一搏。
袁崇焕军,虽然补给不济,但士气高昂。特别是打八旗军,非常有心得。他们竖起栅栏,布阵守城。
袁崇焕依然亲自上阵,皇太极亲自督师,两军在左安门外,你来我往,展开肉搏战。八旗兵虽然人多势众,但和袁军作战,已经惨败过三次,心里自然有些恐惧,从将领到士兵,自信心严重不足。
皇太极见后金兵损失惨重,觉得再这样打下去,就得把他的家底打光了。袁崇焕打仗,只求一胜,其余的都不想。皇太极不能只求一战的输赢,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次出兵,很多人持怀疑态度,如果在北京城下,打光了资本,回沈阳就不好办了。
皇太极给他的失败找了一个借口,理直气壮地退回去了。
皇太极屯兵北京城下,不能不战,可是又打不过袁崇焕,进退两难。他又找了一个借口,说先跟袁崇祯谈谈,利用这段时间让战马休息、放松一下。于是,他移师南海子牧马。
袁崇焕探知,后金兵在南海子牧马,决定采取措施。向导任守忠,非常熟悉那里的环境,建议派火炮手到那里埋伏,偷袭后金兵。
袁崇焕觉得此计可行,派出500名火炮手,潜伏在南海子附近,形成包围圈。等后金兵进入包围圈,火炮齐发,打得毫不防备的后金兵晕头转向,鬼哭狼嚎。
皇太极没想到,袁崇焕还有这一手,南海子是住不下去了,不得不移营他处。
一想到这个袁崇焕,皇太极牙根都疼。战无不胜的大英明汗,宁远之战,成为他人生中最大的败笔,因而抑郁而终;他刚上台,为了搞点政绩,以为父汗报仇的名义发动锦宁大战,结果被袁崇焕打得灰头土脸;这次绕道进关,一路全胜,结果在广渠门和左安门,又是这个袁崇焕,让他损兵折将,一败再败。
要想打败明政府,这个袁崇焕,不能不除。
怎样才能除掉这个心腹大患?皇太极一筹莫展。
聪明的皇太极最后还是想了一个办法,最后袁崇焕不见得是死在这个计谋之下,但至少可以证明皇太极是个肯动脑筋的人。
11月28日晚,高鸿中、宁完我等人,深夜回到营中,坐到关押俘虏太监杨春、王成德帐篷的隔壁,开始窃窃私语。
杨、王两个太监,落到后金兵手里,不知道会有什么下场,自然是吃不下,睡不着。见几个人进入隔壁帐篷说悄悄话,习惯性地假装睡着,竖起耳朵,生怕落下一句。
于是他们就听到了皇太极的一个秘密,这个秘密的内容就是,袁崇焕已经偷偷和后金议和,过几天,就会带后金军进北京城。
第二天,杨、王二人,找到了脱身的机会,异常顺利地逃出后金营,回到紫禁城,把这个重要的消息,报告给崇祯皇帝。
这不就是抄袭蒋干盗书的故事吗?好歹蒋干还弄来一封假的书信,两个太监什么也没有弄到,只凭几句话。
碰巧的是,崇祯真的把袁崇焕抓起来了,最后还杀了,而且是最残忍的磔刑,就是通俗说的千刀万剐,理由就是通敌叛国。
难道崇祯真的被这小儿科的伎俩给骗了?
12月1日,崇祯召见袁崇焕。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27s 2.34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