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许使节在平安京等地逗留一月,返回抵达海州(连云港),下船回京。零点看书www.yibigЕ.com 其中过程曲折,但他们回国时,立刻被大许朝野认为是一次失败的邦交尝试。
曰本国国书以摄关大臣的名义书写,答应择吉年月日到大许朝贡;但是他们没有马上派出使节朝贡,这个择日却不知是十年后还是二十年后!加上使节赵洪等人回朝后说起曰本国称帝不恭,一时间朝廷诸臣愤怒,李处耘等功臣上书对曰本国开战,先以武力威慑,再谈邦交。
不过也有大臣认为蛟龙军海船很少,大船未成,海路遥远,兴师动众不能急成。他们建议,可以民间通商的形式,与地方官结交,再缓图之。
高丽使者听到了大许对曰本国不满,大喜,上书进言皇帝先占对马岛,再伐曰本国。不知为何,只要中原想征讨曰本国,从来都是高丽喜闻乐见的事。
大许文武异常愤怒,这是十分微妙的心态……如果是辽国拒绝称臣叫爹,大伙儿不会有啥反应;但一个他们看不起的弱国小邦不恭敬,就是不能原谅的事!
但郭绍没有表现出任何态度。他先在西殿召见了正副使,亲自听正使赵洪的陈述。
赵洪躬身道:“禀奏陛下,曰本国内有人认为全然不必理会我朝,有人敬畏我朝武功国势,表面恭敬却欲在尊卑礼法上敷衍过关,不愿激怒我朝。”
副使张寅也在后面趁机拜道:“微臣附议。曰本国君臣如此姿态,应有两个缘由。其一,他们不知我朝是为矿山实利,以为我们只是为了炫耀威势,中原若为虚名远征曰本,以千百年的经验看来可能不大。其二,曰本国君臣自持海阔路远,朝廷鞭长莫及,有恃无恐,与中原来往与否、孤悬海外与否,他们可以从容度之。”
“咦。”郭绍听到张寅的一番言辞,顿时留意了他,开口第一句话是:“哦!朕想起来了,你在平夏时,帮朕算术过。”
张寅忙道:“微臣鞍前马后乃分内之事。”
赵洪听到这里,面有不悦地悄悄转头看了张寅一眼。
这个细微的动作连郭绍也看在眼里,张寅却不自知,他面带红光一脸激动,迫不及待当着赵洪的面双手捧上一叠卷宗,将东西举在头顶,道:“微臣此番出使曰本,沿途见闻感悟诸事,皆记于此册,请陛下过目!”
郭绍轻轻递了个眼色,宦官曹泰上前接过卷宗呈上来。
郭绍随手一翻,见里面以蝇头小楷写满了字,还有图画,洋洋洒洒好几十页之多。他当即说道:“尔等出使,并不虚此行。”
二人忙拜道:“谢陛下不罚之恩。”
他们告退后,郭绍对张寅进献的东西兴趣极大,当即就开始翻阅。
曰本国,郭绍当然一点也不陌生,后世打开电视,电视剧比较多……但是,对这个对手了解有多少,郭绍一想竟十分片面。
于是对他来说,这是个熟悉又陌生的对手。郭绍以前最感兴趣的是女|优,现在最感兴趣的是银山。
郭绍开始试图了解它,正如他对待所有的敌人。
大致翻了一下,张寅在卷宗中似乎没有写曰本军队,大概是没见到的原因。翻开第一页,并非郭绍猜测的“天皇”和重要大臣,却是“神道”。
张寅在开篇写道,佛法在曰本国大行其道,寺庙随处可见,但也信神道,大多习俗颇有神道的影子。神道有很多神,一说几十万,一说数百万。
郭绍当即从御案角落的书架上抽出封面写着“东岛行省事略”的册子,提起毛笔翻开先写上神道,然后写没有唯一的至高神。
但很快他的看法微微有些变化,里面有至高神称为“天照太神”,代表太阳,而天皇是天照太神在人间的后代,也没有姓氏。郭绍忽然有点理解曰本国王不能公开称臣的原因了,这样似乎会动摇他们的信仰价值体系。
大致看完了张寅对神道的描述,郭绍记录了自己个人的看法理解。
郭绍认为,神道相比佛法局限很大,也不完善,特别缺少哲学普世性的核心内容,**了儒家、道家、传说、历史等诸多内容。所以从宗教角度,郭绍觉得它是比较糟糕的宗教,因为地方性太强,所以狭隘难以像佛法、大食教那样有扩张性。
但郭绍认为佛法是消极处世的本质,神道却不同,那个天照太神,对凝聚其人心有一定作用。
等他看到“勾玉”的图案时,郭绍的这种想法便更强烈了。张寅的描述,这种勾玉在中土古墓也有,应是曰本国学去的东西。但到了现在,中原极少见到这种形状的玉,郭绍就没见过;而在神道里,勾玉是天照太神身上的饰物。
标志、象征,这些都是能加深本族认同感的东西,产生独特的文化。
……接着“本家”、“领家”的描述也让郭绍了解了一部分曰本国的社会构架。领家和本家都是土地占有者,可以称作地主;领家把自己的土地进奉给本家,以寻求保护。大致是:本家是大地主,领家是中小地主。另外还有皇室、寺庙、公卿的庄田形式。
郭绍觉得曰本国才更像封建制,而现在中原王朝在后世称为封建时代,实际是中央集|权,根本没有分封了。
不过曰本国现在的封建制很微妙,领主们并未实际控制土地,他们很多住在平安京,因庄田的供奉而享受荣华富贵;脱离了实际基层权力的贵族,因此造就了平安京的文化繁荣。
庄田的管理权、保护,是在另一些人手里,庄官和武士首领。
郭绍顿时觉得,曰本国若无外在干扰,他们的问题并非“外戚专权、大权旁落”,恰恰是下面那些实际管理地方田园的庄官和武士。军阀割据的土壤已经形成。
……郭绍不知不觉瞧了一上午,等到午时的鼓响时,他才回过神来。
不过这时正读到他煞有兴致的地方,曰本国曾经最受推崇的美女歌者的诗歌。郭绍便随口对侍立在一旁的宦官曹泰道:“念给朕听。”
曹泰忙上前拿起卷宗,顺着郭绍指的地方,先清了一下嗓子,便大声念道:“前佛已离去,后佛还未至
。生于梦幻中,何者是现实。吾身乃诱惑浮萍之流水,吾身诱惑浮萍,浮萍不来,哀哀欲绝。含露水之细梗胡枝子,只落英散尽,比不过吾身飘零……”
郭绍踱着步子认真听着,便听到“噗嗤”一声,转头一看,只见左攸等人满面通红,憋着笑的样子。
郭绍愕然道:“有何好笑。”
左攸忙拜道:“诗赋不好笑,由中官摇头晃脑读来好笑也。”
郭绍这才转头看曹泰的模样,曹泰一脸无辜地站在那里。
辅臣黄炳廉拱手道:“臣感东岛之诗赋,靡靡之音,哀哀切切,无病**。”
曹泰停顿了一下,站在那里很尴尬,但大臣们在那里说不好听,皇帝却没说。他便继续念了几首,都是咏樱花的,很美很短暂、凋零云云,无一首不哀。
大臣们显然不喜此风格,大加贬斥。
但郭绍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只是文化审美不同。说清楚为何,或许是多山林多雨地理气候原因,反正他感觉东岛以悲为美。
郭绍摩挲了一下额头,不管许多了,准备先吃饱了午饭再说。便指着桌案上的卷宗道,“吩咐抄录三份,枢密院、政事堂、内阁各留一份。”
曹泰忙道:“奴婢遵旨。”
朝廷里一些文武认为法礼这等事不能妥协,开口就主张攻伐惩戒,反正这么说是尊皇没什么错。但郭绍和王朴等决策制定者不能轻率,他们会了解推论,再制定方略。
皇帝离开书房,几个辅臣也去膳房吃饭,大部分京官都是在公家衙署里吃,中午不回家。有人随口提起皇帝对东岛的态度时,卢多逊只轻轻说道:“御案上有本册子,我送奏章时无意中看到,名‘东岛行省事略’。”
别的三个人听罢顿时一脸恍然,便不再说这事。
左攸一脸揶揄地看着卢多逊道:“那和歌让宦官唱来着实不好听。”
卢多逊不明其意,疑惑道:“要请歌妓来唱?”
左攸一脸笑意,摇头道:“卢侍郎若再弄个东岛女子来,岂不甚好?”
昝居润等人顿时侧目,明白左攸是调侃卢多逊出使党项时,弄出李贤妃联姻的事。
卢多逊听罢脸上涨红,干那种事有献媚之嫌,毕竟不太光彩。他强辩道:“若对国家有利,又何必拘泥小节?”
他与另外三个辅臣一道去吃饭,一边走一边岔开话题道:“曰本国便是以摄关大臣的名义朝贡,也算官方来往有了名分。偏偏他们只是说说罢了,不知何时来朝贡。朝廷总不能马上又派使节去催促罢?”
几个人点头附和,“不能再派人去了,礼仪道理上说不过去。”
p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5s 2.334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