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结婚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在这个年代,职业选择同样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还牵扯到身边的亲人。△↗,
林伯清和邓秀莲自然不想儿子出外创业。
在他们的观念中,在单位上班安稳,每月有固定工资,吃喝不愁,他们只希望林子轩和慕姗姗赶紧生个孩子,把孩子养大,这一辈子就算是圆满了。
这才是人一生应该做的事。
不过,如果儿子真的想去创业,他们也只好默默的支持。
李虹倒是鼓励女婿出去闯一闯,林子轩的年纪太轻,能成为艺术中心制作部门的副主任已经是破格提拔了。
体制内有严格的年龄限制,想要升为正主任至少要到30岁,35岁以后才可能坐到李虹的位子,成为单位的一把手。
这还是在没有任何波折的情况下。
如果不是一心走仕途的话,留在体制内还不如出去创业。
如今正是一个全民下海的时代,京城演艺圈越来越多的人出去单干,几个人合伙成立影视公司,民营投资商进场,整个行业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以林子轩的能力,就算弄不成大企业,开个小公司每年赚个上百万完全没问题。
李虹对这个女婿有信心,她不想林子轩和慕姗姗有多大的出息,只要过上富足的生活就够了,这要比在体制内熬资历更为轻松。
慕致远则是另一种想法,他同样支持林子轩离开体制,但不是李虹所说的每年赚个上百万就满足了,而是到外边锻炼一番,打磨打磨。
“趁着年轻,出去闯闯,锻炼锻炼,过几年要觉得不适应再回来不迟。”慕致远鼓励道。
李虹和慕致远的想法反映了这个时代华国的一种风潮。
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公职人员停薪留职,下海经商的不在少数,这些人有些赚了大钱,有些则在商场摸爬滚打几年,觉得累了就继续回单位上班。
当然,这些人或许会因此错过晋升的机会,从此在单位********。
这就是有所得就会有所失,没人能占尽好处,全看各人的选择和机遇。
和两边的家人沟通后,林子轩有了出去闯的想法,准备办理停薪留职,这也算是给自己留条退路,不过不是现在,他至少要把手头上的事情处理完才行。
再说,即便要开公司,也要准备好第一个项目,写好剧本,拉好投资,出去就能拍戏,而不是出去之后再说,他还没有那么鲁莽。
做出决定后,他第一个要通知的对象是一直想单干的冯晓刚。
“这个好啊,那咱们开张的第一部戏拍什么,是电视剧还是电影?”冯晓刚兴奋道。
“冯哥你觉得呢?”林子轩反问道。
“电视剧咱们熟,拍出来有路子能卖出去,电影的话有点悬,现在电影市场不景气,我虽说想拍电影,可咱们办公司是为了赚钱,不能赔了,还是拍电视剧吧。”冯晓刚理智的分析道。
“先弄剧本吧,甭管电影还是电视剧,能拉到投资就行。”林子轩决定道。
“那我手头的这部戏怎么办?”冯晓刚询问道。
“这部戏前期筹备都弄好了,你还是拍了吧,咱们就算单干也要等到年底,尤哥拍戏还没回来呢。”林子轩回应道,“这就是一部室内戏,对冯哥你没难度,你不是正想和陈导明合作一把么?这次机会来了。”
林子轩给冯晓刚安排下半年要拍的电视剧叫做《一地鸡毛》,总共只有十集。
讲的是眼下华国城市里在单位上班的普通人日常的生活状态,男主角刚刚毕业,在机关单位上班,还没有分到房子,只能在局促中和女友经营着他们琐碎而微小的幸福。
在单位里,办公室里的人为了一点点小利益而勾心斗角。
在这种环境下,男主角从刚开始的无所顾忌到逐渐适应了这种氛围,并成为其中的一员。
这就是这个年代大部分华国小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细碎而真实。
整部剧的场景不多,投资不大,主要还是靠演员的演技支撑,男主角邀请的是陈导明,女主角是徐繁,不出意外的话两三个月就能拍完。
“那行,这部戏我挺喜欢,够真实,贴近生活,导明要到七月份才有档期,那就七月中旬开拍,十月能拍完,不耽误咱们年底的事儿。”冯晓刚估算道。
“你看着办吧,听说陈导明喜欢改剧本,别弄得拍摄资金超支了,我可没钱给你补上啊。”林子轩玩笑道。
“放心吧,姜闻都被我摆平了,对付这样的演员我有经验。”冯晓刚得意道。
说到姜闻,《阳光灿烂的日子》目前还在选角阶段。
四月下旬,闻隽带着资金来到了京城,住在山城饭店,这是姜闻设定的办公地点,就像林子轩喜欢友谊宾馆一样。
姜闻知道自己是第一次执导电影,特意请了圈内一位有能力的副导演帮衬。
林子轩找来一些工作人员,副导演带着人全京城的找十五六岁的少年,在各个中学拍摄照片拿回来给姜闻看。
姜闻看了都不怎么满意,觉得现在的孩子没有他们那时候精神,他还把自己上中学时候的照片拿出来作比较,认为就该是照片中的模样。
林子轩看了看,很小的黑白照片。
他不觉得那时候的姜闻有多精神,反而看起来又黑又瘦,眼神黯淡,似乎带着点偏执。
可见回忆总是美好的,在姜闻的记忆中他的少年时光应该是鲜活的,充满激情,所以他在现在的孩子里找不到记忆中的样子。
林子轩估计这个过程要不少日子,闻隽也跟着大家一起忙活。
闻隽负责监督资金的使用,无论是找外景,还是购买道具,他都会跟着,觉得很新鲜。
为了尽可能真实的还原七十年代初期的场景,剧组需要寻找那个年代的物品,比如主席的纪念章和革命语录,还有各种海报。
这种东西京城里有不少,有些在弄古玩的人手里,有些在旧报摊上,还有的是在废品收购站里,只要想找总能找到。
“拍完别丢了,藏起来,十年后肯定升值。”林子轩提醒道。
这话引起大家的哄笑,这种东西有不少,不稀罕,值不了什么钱,十年后的事谁知道呢。(未完待续。)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4s 2.158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