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这是在乡下,喝酒的规矩却是一点也不少。先是主陪盖耀林带了六次酒,并且喝完这六口以后,酒要喝下去一半,美其名曰“六口到中央”。然后副陪李玉广带酒,也是六次,要求大家六口喝干。也有一个名堂,叫做“六口到地方”。这一杯酒是三两,冯春波酒量小,一杯酒落肚,已是微带酒意了。然后大家又都倒满酒,只有李蓉蓉例外,她喝了一杯白酒之后,便不再喝白酒了,而是要了啤酒。
第二杯酒倒上以后,大家便开始互相敬酒。互相敬酒以后,马海涛说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吧。大家都问,第三个环节怎么喝?马海涛说还是盖校长来安排吧。
盖耀林笑了笑说:“那就每人说个段子吧。有一个要求,我们都是当教师的,每人说的段子必须与学校有关。否则罚酒一杯。”说到这儿,他扭过头看了看冯春波,说,“冯春波老师是主宾,按照惯例,主宾先说。你刚大学毕业,就讲讲大学里的段子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酒桌上大兴讲段子之风。尤其是职场和官场中人,更是乐此不疲。其实,细细一想,不难发现其中的奥秘。无论是职场还是官场,人们在一起喝酒,总得说点什么。可俗话说“言多必失”,俗话还说“祸从口出”。很多时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不小心就会得罪了人。被别人记恨上了,自己还蒙在鼓里,糊里糊涂地就会遭到报复。可是,很多人凑在一起,总不能一句话也不说。那就只能说些无关痛痒的话。而段子就正好适应了这个需要。大多数段子是带有幽默成分的,甚至是一些小笑话,说出来,大家听了一乐。并且,酒桌上的段子越来越多的带有颜色,这就更让人们津津乐道。恐怕这也是中国独有的一大特色吧。
冯春波虽然刚从大学毕业,但在大学期间也听到过一些小段子。在这种场合,他虽然还没有悟透为什么要说段子,甚至对说段子还有点反感。但是,自己第一次和学校领导坐在一起喝酒吃饭,不能太不识抬举。所以,他就讲了一个段子:
张同学去参加补考,路上偶遇李同学。李同学问:“挂了几科?”张同学答:“三科,你呢?”李同学说:“一科没挂。”张同学说:“你真厉害!”后来张同学去补考第二科,发现李同学从考场出来,张同学很诧异,就问:“你不是说一科没挂吗?”李同学说:“是呀,就一科没挂,其他的全挂了……”
大家听了都是哈哈一笑。盖耀林说:“这个段子很幽默。”
接下来是办公室主任刘荣光讲了一个段子:
一名老师闯红灯,被交警拦住。老师说:“拜托,我教课要迟到了。”交警说:“你是老师?谢天谢地,我等了20年,把不再闯红灯写100遍!”
大家又都笑了,马海涛说:“这肯定是被老师罚抄生字的学生编的。”
政教处主任王小波也说了一个段子:
孩子正考虑有关“遗传与环境”的问题。母亲插话道:“这个问题很简单嘛,大家都知道如果孩子像父亲,那就是遗传;像邻居,那就是环境。”
大家都乐了,乐过之后,王军海说:“你这个不行,这不是发生在校园里的,是在家里的。罚酒一杯。”
王小波说:“这不是学生在家里学习吗?怎么不算?”大家纷纷争执,最后还是盖耀林一锤定音:“虽然不是很符合,勉强过关吧。”
接下来是会计李蓉蓉说段子:
上政治课,老师正在讲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见一个同学在睡觉,老师就叫那个同学站起来了。老师说:“你说说矛盾和统一之间的关系。”该生睡觉啥也没听,但自信地回答说:“他们没关系。”老师追问:“为什么没关系?”该生答道:“统一是方便面,茅盾是作家,当然他们没有关系。”
大家都笑,盖耀林指着李蓉蓉笑着说:“蓉蓉讲的这个很好,利用了谐音关系,很幽默,又能学到知识。”
冯春波听盖耀林这么表扬李蓉蓉,心里很不以为然,不就说了听来的一个段子吗?况且这个段子早就听过,至于给她这么高的评价吗?可他见大家都纷纷表示赞扬。他也只得跟着笑了一笑。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s 2.31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