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广告1 这次老蒋效率很高,第二天三人就乘坐飞机抵达宿迁向陆维报道了。笔砚阁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说
“卑职温应星(彭巩英、杨遇春)见过陆长官!”
“欢迎!欢迎呐!三位都是军中翘楚,欢迎你们加入豫皖苏鲁战区这个大家庭!”
为了显示尊重,陆维亲率一众将官于机场迎接,可谓给足了礼遇。三位见状,也没有表现出任何桀骜的一面,反而十分恭敬的向陆维这位年轻的不像话的长官行着军礼,随后是张自忠、于学忠、黄维纲、冯治安、牟中珩……直到孙立人……?
“总队长!经年不见,余又能同总队长并肩作战了,真乃人生一大幸事啊!”
孙立人与温应星有着特殊感情,两人是同僚、从属、校友、师生。都知道孙立人未入军界之时,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但很少有人知道温应星曾是清华大学校长。都知道孙立人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校,自此步入行伍,但很少有人知道温应星也曾在弗吉尼亚军校就读,后转入西点军校。正是凭着这两层关系,孙立人受到东家宋子文和总队长温应星的赏识,加之自身能力在那儿摆着,于税警总队混得也算是风生水起。
可今天一看,两人的关系好像并不怎么亲密。孙立人主动叙旧拉关系,温应星却没有一点儿表示,甚至连应有的笑容都隐去了。难道坊间传闻是真的?税警总队成立之初,孙立人出力甚多却连个团长都没混到,因此与时任总队长的温应星生出嫌隙,在殴打负责管理财务的温应星亲属之后扬长而去。事后因年少轻狂而自责不已,还是走了夫人路线这才获得谅解,得以重回税警总队。传闻究竟真假与否,大概只有他们当事人最为清楚。可是现在孙立人热脸贴了冷屁股,好不尴尬。好在极尽克制,没有恼羞成怒,只是一愣一愣的,机械似的说道:
“欢迎温……温将军!”
从总队长到温将军,这是要缘尽,泯然路人的节奏吗?虽然有点儿心疼孙立人,但温应星初来表现却很对陆维的胃口。在他来之前,陆维已经做过功课了。从资料上显示,宋子文很高傲,看不起老蒋的黄埔系,因此税警总队用得都是美国留学生。陆维真担心,温应星这个担任过两届总队长的人,也沾染宋子文的坏毛病。结果还算是差强人意,并未因为是西点军校毕业就目空一切。
其实温应星为人还是比较圆滑的,这一点从他担任清华大学校长就可见端倪。皇姑屯,张作霖被炸身亡,温应星预料奉系失势已成定局,便举家迁入北京。当时正在闹学运,清华校长换了一个又一个,经人介绍,温应星成为首位以军人入职的清华校长。如果没有两下子,未必敢于尝试,更何况他还是个丘八?
之后担任上海警察局长,因不愿与黑社会同流合污而遭到排挤,说明他做人还有底线。一·二八时,宋子文主张反蒋抗日,擅自调动税警总队北上,可温应星走到一半就不敢再走了,这说明他不光有自知之明,还算顾全大局。如果当时不顾一切的北上,老蒋可就被动了。但终归是命不好,跟错了主子,格局也不够大,故而从那以后就再不得重用。此番外放也是老蒋心血来潮,如果他再把握不住机会,那这辈子就算过去了,好在初次见面留给陆维的印象还不错。
相较温应星的谨慎,杨遇春可就要差上很多了。见了龚鹤村就像见到了亲人(曾是上下级关系),惺惺相惜是没错,但这么快就找到组织,怕是没有顾及到陆维的感受吧?虽说军官之间联络感情有助于内部团结,但眼下情况特殊,搞小团体为陆维所不喜。
欢迎仪式结束后,按例要举办一个接风宴,在其间叙旧才是名正言顺,也更便于陆维从旁观察。温应星还是老样子,好似要跟所有人都保持距离,即便是酒宴也畏手畏脚,很是拘谨。而杨遇春则截然相反,仿若自来熟,和谁都能聊得来。拉关系已不仅是局限于曾经的老上级龚鹤村,就连人人避之不及,又不屑与之交往的沈醉和陶继胜这俩军统头子都能谈天说地,这着实令陆维刮目相看。号称是国军之中罕有的游击天才,竟然还是个交际达人?
三人之中最正常的要属彭巩英了,只不过与人交往时并不怎么主动,多是些程序上的寒暄罢了,这或许与他的身份有关。也是,老蒋的侍从参谋出身,岂可结交外臣?
……
宴罢,几人被安排下去休息,彭巩英住单间儿,却刻意将温应星和杨遇春安排在一起,这可不是普通房间,里面有整套的录音设备。如果让两人知道陆维在监视他们,估计要炸毛了,但没办法,陆维需要从他们对话当中听出点儿什么来,而话唠杨遇春最合适了。
确实!就听两人刚刚回到屋里,好似在脱衣就寝的空档,杨遇春便按耐不住,开口说道:
“军座(温应星)!临行前宋长官(宋子文)不是嘱咐您要与抚民(孙立人字)将军多亲近吗?你们关系不一般,既是师生也是从属,如今又同僚任事,又同属税警总队一系,自当多亲近才是。在机场我看抚民将军也有此意,怎么您还让他下不来台了呢?请恕卑职直言,多一个朋友多条道,即便曾经有过节,只要有机会,不仅要化干戈为玉帛,更要守望相助才是!”
杨遇春的这番话,温应星挺惊讶的,心道:共产党不是不搞山头主义吗?怎么杨遇春比起自认圆滑的自己更擅此道?
其实杨遇春完全是被逼出来的,他是中共降将,领的虽是中将薪,办得却是中校的差事。老蒋就曾不止一次说过,杨遇春之投诚,非基于政治信仰,而是出于自保考量,因此老蒋对他极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也让杨遇春养成了顾步自危的习惯,时间久了容易颓废。而杨遇春还心怀抱负,所以,他又打起人际关系的主意。他不仅混迹国军高层,就连中下级军官当中都很有口碑。可这么做有用吗?要不是老蒋心血来潮,他除了庐山保卫战还能留下什么?人际关系只能保证他不死,而要一展抱负需要的却是眼头见识。
飞机上时,喋喋不休的杨遇春非但没有让温应星感到厌烦,反而因为彼此有着相似的经历而心有相惜。见两人还挺谈得来,又全都壮志未酬,温应星觉得有必要提醒杨遇春,机会难得,还需好好把握。就说道:
“柳青(杨遇春别号)!你我虽是军人,沙场征战乃是本分,但不懂政治却是不行的。政治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对错,只是各方利益的考量。眼下的豫皖苏鲁战区,内部人事极为复杂,我们几个的加入已经让派系格局更加明显。这种情况下彼此亲近,甚至抱成一团可不是明智的选择。尤其是八个主力军的军长竟然没有一个是陆长官嫡系出身。”
“怎么会?”
杨遇春想说孙立人和黄百韬,但又一想,孙立人虽不在国军派系当中,却是国舅爷宋子文的人,再一想,温应星也是宋子文的人。此时他才有些隐隐明白了,再联想他和龚鹤村的关系,就全都了然了。原来这一切都是老蒋的把戏,目的就是为了以派系争斗来牵制陆维?看来老蒋对陆维也不信任啊,即便他是老蒋侄女婿也是一样。想到这里不由得哀叹一声,难怪国民党之于中共胜少败多,心思全都用在自己人头上,谁还有精力对外?谁还敢把后背交给别人?
温应星说得对,这种情况下确实不该过分亲近,所以他才跟孙立人保持距离。否则,即便两人没想抱成团,可人心隔肚皮,陆维不知道呀!这种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到时候少不了猜忌防范,对于他跟龚鹤村也是一个道理。
本来杨遇春擅交际只是为了活命,自打外放之后,他便有了更高的追求,他要实现心中抱负。所以思谋再三,他最终还是决定学温应星,与所有人保持距离,目的便是在战区司令陆维那里留个好印象。可他又担心没有了“朋友”、“同志”,他会不会还是一个边缘人?这一点难道温应星就不担心吗?
他当然也顾虑过,但几年的闲置让他明白,于政治之道,谋为下,舍得方为王道。经他观察,豫皖苏鲁战区司令长官陆维正是于舍得之道集大成者,所以他的顾虑在来之前就已经打消了。故而说道:
“舍得!舍得!有舍有得!舍而后得!凡事过于执着,便会失去自我;放下执着,方能进退自如!在此之前,你我都是边缘人。也不止是我们,孙立人、黄百韬又何尝不是?可现在呢?无论是一〇一军还是八十九军在国军之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他们能够执掌一军,足以证明,在陆长官这里,只要有能力、守本分,实际上是没有嫡系与否的存在。要不然,一〇一军也不会到孙立人手上,江苏省省主席也不会是他龚鹤村了!”
是了!这一点他也曾听龚鹤村说过,言语间可以听出,这段时间令龚鹤村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之信任,并流露出对陆维的敬佩之情。
有这么多例子,外加温应星的开导,杨遇春终于决定了,说道:“军座!您的意思是我们靠上陆长官?”
没错!什么的老蒋、宋子文,在温应星看来全都私心太重,和陆维相较,高下立判。便直截了当的说道:“不错!除了陆长官,没人能用我们!”
这话虽是有些凄凉,但却是事实,这一点杨遇春感触最深。庐山保卫战之后,杨遇春能够率领所部于日军重重包围之下坚持数月,又能全身而退,算是立了大功。时则南昌会战,杨遇春几度请战而不得,所有的关系都用了,甚至包括太子爷蒋经国的线,可依旧未能如愿。心灰之下,他一度想要加入军统,自绝后路以明志,可还是不得信任。好在事情有了转机,被调派到了豫皖苏鲁战区。如果这次机会他再把握不住,那这辈子就算是交待了。正是不想就这么算了,杨遇春才心一横,表了态:
“好的!军座!卑职听您的!跟着陆长官和您好好打鬼子!”
听到这里,陆维总算是舒了口气,同时不禁感慨,老蒋不愧是玩弄权谋的高手,这么损的招数都能用上,不过貌似所托非人啊!也亏得两人闲置太久,又都明白如果不能在陆维这里得到认同,老蒋是不会用他们的,这才让老蒋的企图落空了,还白送陆维一个军的编制外带俩牛人,这种让人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不由得陆维吹起了口哨,得意忘形中却引来一旁沈醉的侧目。
“呃!~叔逸(沈醉字)!这事儿你不会说吧?”
沈醉一听愣住了,随后额头就布满细汗。老蒋的做法即便是沈醉也看不惯,但他又能怎么办?这是高层之间的博弈,不是他一个小喽啰可以掺合的,何况他也不想掺合进来。可偏偏陆维这么一问,他便是不想也已经牵扯进来。虽然陆维此刻并未显露杀意,但可以肯定,如果自己不明确表态的话恐怕明天就是一具尸体了。
“咕嘟!”想到这里,沈醉连忙吞咽一口苦水,随后便打哈欠说道:“啊!~怎么突然这么困呢?看来还是喝多了。哎!每次喝多都有一些事死活记不起来了!”
说着拍着脑袋便倒头就睡,陆维听罢也是噗嗤一笑,替沈醉掖好被褥,婆娑了一下脑瓜,说道:“想不起来就别想了!”
……
虽然从温应星和杨遇春那里得到了陆维想要的结果,让老蒋分化战区的企图彻底落空,但陆维培植嫡系的愿望却越发的强烈。只要老蒋的心思还在,陆维就不能掉以轻心。与其让老蒋惦记着倒不如让他忌惮着!
第二天,战区高级军官会议!八十八军的编制虽然下来了,可老蒋除了温应星三人再什么也没给,部队要想快速形成战斗力,编制构架和兵员补充必不可少。所以,今天的战区高级军官会议,哪怕是陆维不说,温应星也要提一嘴。
“陆长官!组建八十八军的命令已经下达,不知战区打算什么时候替我们补齐编制?若是人员吃紧的话,卑职打算先将架子搭起来,士兵可以慢慢招!”
国军之中,新编部队兵员都得自行招募,之后参加战斗,于所属战区根据实际损耗另行补充。陆维不知道这是谁的主意,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减轻中央财政压力,而坏处却也显而易见,为吃空饷大开方便之门。军阀混战时期这一制度十分有利于中央军,但如今乃是国战,陆维可不想自欺欺人。所以老蒋出条子之后,陆维这第一步就是要收回募兵权。既然温应星提了一嘴,那正合陆维心意。
“唔!~关于八十八军补齐编制一事我有个想法,我打算成立一个新部门,替代已不堪重用的保安司令部行使职能,叫武装警察部队,简称武警!”
裁团改警并非陆维首创,1936年05月,南京国民政府通过了《裁团改警案》,计划在三年内将各级保安团裁撤改编为警察。可直到1937年止,仅有江苏、浙江两省基本完成。抗战爆发后,需要兵员大量增加,保安团作为保甲制的延伸,可快速高效的补充兵员。因此,老蒋不得不保留保安团制度,裁团改警三年计划宣告流产。
保安团虽在兵员补充上面显示优势,但其以保甲制度为基,容易打上印记化为私用。兵员素质不一,良莠不齐,装备训练不足,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再者,保安团作为地方警察力量的一种补充,却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很多地方兵匪同出一脉,保安团贡献良多。种种原因令老蒋决定裁团改警,但又迫于抗战形势只能作罢。现在陆维旧事重提,很多人都不看好,但都没有轻举妄动。这帮子老人都知道,陆维从来不会做无用功,武警肯定不会简单。
确实!就听陆维接着说道:“成立武警部队,所图有三。其一,武警部队作为地方警察力量的一种补充,保境安民是本分,进驻地方之后,就将一线作战部队从地方事务中解放出来,得以专心用于正面作战,有利于战区武装力量的合理分配。
能以为啥?陆维身为豫皖苏鲁战区司令长官兼四省靖安司令,建设保安团是其本职,该怎么做还轮不到别人指手画脚。更何况,武警部队不仅继承保安团全部职能,还大大的加强了,一改保安团颓废之姿,作为一线部队哪个不喜欢?怕是以后保安团要成香饽饽了!只是这样一来,各部补充就得完全依靠武警了。陆维虽没有明确禁止各部招募散兵,但既然他已经插手,温应星敢肯定,武警相较一线部队除了实战经验有所欠缺之外,其它配置肯定不会低。到时候,想不想招是一个问题,能不能招到又是一个问题。
什么的扬长避短?在温应星看来,设立武警便是将地方保安团统辖权从士绅手里彻底夺过来。可以想见,这样的一支队伍,最后肯定要掌握在陆维手里,这无异于名正言顺的扩军,以独立于正规编制之外,可与主力相抗。因为是二线部队,各级指挥官不需要有太多实战指挥能力,但却绝对忠心。可军队是个大熔炉,谁又能保证武警之中没有几个卫青、霍去病?一旦这些人成长起来,即便他们这些人派系格局已经建立起来,又能对陆维造成什么影响呢?可以说,武警部队就是陆维的“黄埔军校”!
此时的温应星不由得感慨,早就听闻陆维手段了得,今日得见,果然是非同一般!
其二,可作为二线部队,于全战区统筹招募,一体着装,统一训练,有利于提升兵员素质,可及时补充一线部队,而不必担心战力的下降,是我军一线作战部队战力持续的保证!
这第三嘛,就是扬长避短!武警脱胎于保安团,但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诸位以为呢?”测试广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4s 2.327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