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广告1 “都说说看,该拿谁来开刀比较合适?”
因为陆维也没有打定主意,就所幸让他们畅所欲言。大笔趣 m.dabiqu.com这下好嘛,七嘴八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得不可开交。但很快就汇总为两条观点,北进和南向。就见支持北进策略的孙立人说道:
“这还用说?当然是打徐州了!”
徐州不仅是豫皖苏鲁战区,更是一〇一军永远的痛,被引以为耻。虽然究其主因乃是“猪将”刘峙入主时期胡作非为之下的必然结果,但这其中也有孙立人刻意纵容的因素。所以,为了弥补这一遗憾,孙立人不假思索就定下徐州为目标也就不难理解了。更何况,打徐州也不是“感情用事”,而是出于战略上的主动。
“众所周知,徐州战略位置显要,长期落入敌手,之于我部战区是极为不利的。你们看……”孙立人来到沙盘前,指出:“徐州地处津浦铁路与陇海线交汇节点,本身具有沟通南北,连贯东西的作用。而作为交通要冲,枢纽城市,又是四聚之地。一旦日军发起针对我部战区的军事行动,日军便可依托徐州作为前进基地,轻松将我部战区一分为二!”
没错!徐州位置特殊,之于豫皖苏鲁战区便是如鲠在咽。徐州以西是以永城、芒山为主的芒砀山根据地,以东则是眼下战区统治核心苏北地区。虽然现在蚌埠——徐州中间地带,大部分为国统区,但统治基础薄弱,只要占领沿线重镇淮北、宿县(宿州),就可以将战区一分为二。也是日军兵力短缺,又害怕陆维要挟补给线,时不时的咬上几口,岂会放任到现在?而陆维也有着同样困窘及顾虑这才鞭长莫及,只能维持名义上的占领。可是,一旦大战再起,陆维可以肯定,日军定会不顾一切的抢占淮北、宿县,以此作为两大方面军联系纽带,进而将战区一分为二,但这还不是最要命的,就听孙立人接着说道:
“若是将徐州、宿县、蚌埠连成线,则与陇海线、扬(扬州)——泰(泰县)构成一个框架,彻底将我苏北核心禁锢其中。苏北多平原,地势平坦,又无险可据,易攻难守,日军仗着机械化优势则我军很难再复制苏北战役,几乎没有翻盘的机会。所以,我军必须要赶在日军展开行动之前,以迅雷之势夺取徐州,将决战之地引到徐州,则我军进可攻退可守。
徐州一下,对日军的影响远胜我军。因为此乃北方之锁钥,南国之门户,胜负成败转战之地!徐州,东近滨海,西连中原,北依鲁南山区,南瞻江淮平原。南不得此,无以图冀东;北不扼之,无以窥江东(泛指南北两大统治中心,北京、南京)!届时必将与我展开激烈争夺。虽徐州易攻难守,但相较尽是平原的苏北,有诸山拱卫(九里山、子房山、云龙山、凤凰山分镇四角),加之我军精于巷战。日军想要重夺徐州必要集结重兵,有徐州拖累,正是我军于鲁南开辟第二战场的绝佳机会。顾此失彼之下,必将折其锋锐,便无法对我部战区构成实质性威胁,更别说是毁灭性打击了。”
孙立人之策有取巧的成分,因为他知道陆维想要反攻临沂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加之我鲁中挺进支队发展壮大,于学忠五十一军、五十七军也曾在此宣示过存在,有着很好的军事及群众基础,再结合我军目前的实力,鲁南未必不能成为我部战区的后花园,届时可真就是控扼南北,染东指西了!全国的抗战形势可瞬间扭转!
虽然孙立人的想法不错,所图也甚是长远,但却存在一个致命弱点,一下子就让他的一切图谋都变得站不稳脚,那便是目前徐州还在日军实际控制之下。怎能自信的以为我军可一战而下,又自以为是认为日军不会以此为饵,好让我军的鲜血流干于徐州城下?正是看到了这一点,黄百韬才支持南向,反驳道:
“抚民(孙立人字)将军目光长远,余深以为然!但徐州真的那么好打吗?到目前为止,徐州已经三易其手,经历刘汝明、鹫津鈆平、我军以及现在日军第二十师团的牛岛实常,先后四次整备加固,徐州防务虽不是固若金汤,但也绝非上次抚民将军所能轻易攻破的。一旦战事僵持,亦或是像上次那样为阻攻城,日军以百姓为质,那时我军该当如何?即便是我军得以顺利攻取,又如何能够拖得住日军?需知,相较我军,日军无论是防守还是进攻都更无顾忌,到时受拖累的只怕是我军!”
黄百韬的反驳可谓一针见血,但孙立人并未因此放弃,而是说道:“不试一试怎么知道?钧座!请让我一〇一军打主攻,卑职既然能攻下徐州一次,就能攻下它第二次!”
有自信是好的,但过分自信便是刚愎自用了。所以陆维并未答应他的请求,而是说道:“抚民(孙立人字)将军且慢,还是听听焕然(黄百韬字)将军怎么说,再作打算!”
也好!此时孙立人也觉得北上策略虽战略意义重大,但可操作性却并不强,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所以,当陆维表现的颇为冷淡之时,孙立人很明智的没有选择据理力争。他虽不懂政治可也明白,先前惹恼了陆维,幸亏黄百韬转移话题,陆维稍稍缓和了一些,再给他添堵,陆维收拾他倒是其次,转而支持南向可就亏大发了。
然而,即便没有陆维的支持,南向策略无论是可操作性还是战略意义都优于北进,至少就目前形势而言是这样。就听黄百韬来到沙盘前,说道:
“诸位!相较北进,我更倾向于南向作战!攻打徐州,我军可能要独自面对日军两大方面军的压力,而南向则有五战区和三战区可以帮衬!”
这话怎么说的?好像我军打徐州,一战区、二战区会袖手旁观似得。李宗仁和顾祝同肯定不会这样,但程潜(一战区司令长官)和阎老西(二战区司令长官)就说不准了,按照两人平日里的表现,可能性还是蛮大的。所以,对于这一条,支持北进的人并未反驳。
黄百韬接着说道:“南向皖中,作为江淮平原的组成,皖中虽然同样地势平坦,但其间水网密布,湖泊众多,不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行进与展开。所以,尽管日军于六安、合肥、蚌埠部署了三个师团(原华北方面军第十、第十三、第师团),但我军依然可凭借装备上的优势稳压一头。而我军此役之根本目的乃是削弱日军,我想攻城略地非是钧座之想,杀伤有生力量才是正途。而皖中核心,蚌埠、六安、合肥,之于日军的意义远胜于我军。掌控此地方能将我五战区死死封堵于大别山区,兼之西控潢川走廊,北据我部战区,东掠滁州,南抚沿江重镇安庆,实乃淮右噤喉,南京之唇齿,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其战略意义重大,日军必会救援,而皖中平原为大别山和江淮丘陵所夹,再多军队也难以发挥实力,反倒有利于我军围点打援,分而歼之。”
分而歼之?黄百韬之所以敢夸下海口必有所恃。没错!早在围歼第十一师团时,黄百韬见证了装甲战车部队的强大,对m2a2轻坦的出色表现印象极深。它不仅速度快火力猛,灵活可靠,獐狮荡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我战车部队虽未能在此与日军大战,但良好的通过性让黄百韬认为它既然能够适应苏中水乡,那么在安徽也不成问题。而且,南昌会战之后陆维就在谋求将一〇一军和八十九军改造成机械化部队,眼下装备虽未就绪,可人员训练及战术理论却已经展开,并小有所成。我军机械化程度低,对路况依赖程度也低,但有这些适合江南水网的战车集群从旁掠阵,无论是分割还是包歼亦或是牵制阻滞都无往不利。
黄百韬的想法与陆维不谋而合,但他的南向策略陆维并未采纳。因为眼下陆维虽有意向,但战区还没有做好准备,大战还需酝酿,不仅是陆维,日军也是一样。于是说道:
“无论是北进还是南向都各有利弊,容我再考虑考虑。但不论结果如何,这段时间你们都要着手准备了,说不定什么时候,这仗就非打不可了,到时候可别乱了阵脚!”
是陆维的行事风格没错,不打无把握之仗!既然如此就没什么好争论的了,与其将精力浪费在口舌之上,倒不如做足准备,争取一个名额来得实在,转眼间人就全走光了,谁都不愿落于人后!
离开长官部,张自忠好奇的问于学忠:“孝侯(于学忠字)兄!南北之争你为什么争一争?”
他们两人都是山东人,所部又都属“北军”,从内心上讲,他们是支持北进策略的。不仅是乡梓之情难舍,还因为“北军”并不适应于南方作战,说白了就是水土不服,但他们两人谁都没有张口。就见于学忠反问道:
“你不也没有说话吗?”
“哈哈!”两人相视一笑,彼此心照不宣。他们的编制虽属豫皖苏鲁战区麾下,但说到底不是“自己人”,只要老蒋一个命令,他们随时可以变为客军。这种情况下,属实不该在长官部留下太深的印记,资格老是资格老,但过分表现,底下人还怎么进步?
于、张二人在为陆维着想,甚至已经在为接下来的风道扬镖早作打算,而陆维也在为此努力转圜。要想留下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打一仗。但冒然施为不符合陆维的行事风格,而造成的后果又可能是惨痛的。尤其是日军已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就更要慎重。但有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关于北进南向,陆维还得再思谋思谋,但要保证装备上的优势已刻不容缓,因为老美的最后一批货船明天就要到港了。
……
回到住所,陆维就迫不及待的打开功勋商城。首先要解决的步兵武器,经历苏北战役和南昌会战,前线士兵对最新装备的伽兰德半自动步枪的评价总体还是满意的,但普遍认为7。62*63毫米全威力弹的后坐力太大。虽然不见得比七九步枪大到哪儿去,但半自动连发跳枪现象严重,影响到的已经不只是精准度的问题,千钧一发之际人命关天。以致于前线部队更钟爱意面的贝雷塔m1938a型冲锋枪,对于伽兰德不是不爱,而是不能。国人的体质不似欧美那般强壮,加之大部分士兵长期营养不良。所以,尽管“大八粒”属实是把好枪,但在操控性上面着实不如贝雷塔冲锋枪。更何况,贝雷塔也是可以半自动射击的,而且在两百米以内精准度不差。但两百米以外怎么办?加之它那“大体格子”的外型,作为战壕“铁扫帚”有些操作不便,注定它只是一款过渡型武器,等苏俄的波波沙一出,肯定要替换的。在现下保有量已经足够的情况下,陆维肯定是不会再加持了。所以,如果不想重回栓动步枪时代就必须要将伽兰德的后坐力降下来。有臆造点数在手,这其实没什么难度,难的是该如何选择。
起初,陆维中意本子的6。5毫米口径及其弹药,毕竟三八步枪用起来相当顺手,符合亚洲人体质,但其杀伤效能不高,一枪两眼儿很平常。所以陆维将新口径定在7毫米,并在小众弹药中选了一个中间威力弹,即7*41毫米步枪弹,之所以选7*41毫米中间威力弹,纯属个人喜好,741=“气死你”?
陆维并不知道,他的这一恶趣味却意外的成就了一款经典枪弹。巧合的是这款拼接弹药,弹头重量为7。41克。在同口径枪弹中质量较轻,使其能够在610毫米的枪管中获得较高初速,并在五百米的有效射程内弹道相对平直,在三百米处杀伤力达到最大,覆铜钢芯弹丸在保有较好穿透力的同时极易发生翻滚,以致于战后成为一款极受追捧的大型狩猎弹。
虽然修改口径到大规模列装还需测试,但就凭“气死你”这“吉利”的数字,陆维就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让它趋于完美。
除了步枪外,一线部队还需要一些更大的家伙,比如说火炮?
攻打建阳时,面对日军的工事丛林,陆维发现我军主要装备的山炮越发的力不从心了。先前之所以依赖山炮“一炮打天下”,是因为它轻巧灵便,兼顾国情,加之对阵日军也主要是以山野炮为主,并不存在代差压制。但现在不同了,随着战役规模的扩大,以及日军的重视,日军两大方面军,甚至是某些精锐师团的独立重炮旅团足以对我炮兵部队形成绝对压制。在这种情况下,追求更大威力,以及更大更远,已经成为炮兵部队的一致诉求。
虽然陆维已经给张大彪的直属炮兵旅换装了一些法制施耐德m1927式85野榴炮。但说实话,这货射程是有了,可惜威力不足,用来威慑没问题,真要用它来打主力,陆维还真舍不得(最远射程是用尖锐弹打出来的,死贵死贵,而普通的轻弹射程不比山炮远多少)。
作为一款师属野榴炮,除了威力,陆维更看重的是其压制性,至少要比本子的75野炮更具优势。对比一番,陆维终于选定瑞典博福斯的m1929型90毫米野战炮。博福斯90野设计相当出色,大量采用先进技术,炮身上下都部署了反冲和后退制动器,开式炮架,使得射界范围大增,炮闩设计,为半自动曲柄锁闩,水平滑楔式炮闩,炮弹装入后,炮闩当即自动关闭,发射后自动开启,退出炮筒,射速高达每分钟20发。高射速很好的弥补了我炮兵部队于技术上的劣势。而14公里的最远射程也吊打本子的75野,战斗全重1675公斤好像是重了点,但随着我军机械化进程加速,这点儿重量属实不算什么。
除去师属火炮,陆维还打算在军级炮兵旅中配置施耐德m1917式155榴弹炮(性能参数:重量3。3吨;射程11。5公里;弹重43公斤)和施耐德m1936式105野炮(性能参数:放列全重3。81吨;射程17公里;弹重15。7公斤)作为支援和压制火力。
是的!你没看错!陆维对施耐德火炮情有独钟,也不仅是军级炮兵一水的施耐德,就是张大彪的直属炮兵旅也全被陆维换成了施耐德m1930式105加农炮(性能参数:放列全重5。12吨;射程20公里;弹重16。3公斤)和施耐德m1927式150榴弹炮(性能参数:放列全重5。165吨;射程15公里;弹重38。5公斤)。并且为了适应国内糟糕的路况,陆维还为它们配备了德系半履带牵引车(是一个系列),它们不仅是为了应对复杂地形应运而生的,还是很好的武器平台,高射炮、战防炮、加农炮、火箭炮……就没有它不能搭的。在德军之中就是一个万金油的角色,在陆维手里就更是如此。陆维甚至已经开始幻想一票“半履带神教”配合他那钢铁洪流一路横冲直撞的场景了。
但在此之前,为了适应中国南方密布的水网,崎岖狭小的道路,主战坦克得选好。思量再三,最终还是决定选择美制m2a4轻坦作为主力。尽管陆维觉得苏俄的t—34会更合适,但出于保密的需要,我军虽然会装备t—34,但在南向作战中并不会出现。至于它的定位,应该更倾向于是一种杀手锏,公之于众时至少要为我部战区争取半年以上的时间。
那么,又为什么不是德系?纵观整个二战,苏德坦克针锋相对,始终占据第一梯队,而美系初期也仅比日军稍强,在m4“谢馒头”量产之后也不过是个“二等兵”。既然是主战坦克,陆维为什么不选择更为著名的三号、四号坦克?其实对上鬼子,就目前而论,选择坦克不用刻意追求火力和防护,可靠性才是关键。试想一下,坦克虽好,没等开战,至少三成已经趴窝,这仗还怎么打?尤其是我军机修保障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美系坦克虽性能更为中庸,但可靠性绝对一流。
坦克方面还好,基本还是老样子,九五轻坦、九五重坦,九七中坦,泛善可陈。可当看到战机时,陆维就感到一股寒流嗖的一下沿着脊柱直冲脑仁儿。妈的!真是怕什么来什么。陆军航空兵不足为虑,即便是九七轻战乙型改也出来了,但也还是换汤不换药,以为7。7毫米机枪从二变四就能对我军形成压制?皮糙肉厚的hs—123也不是没有揍过这种最大时速不过460公里的脆皮鸡。可当“零战”一出,真是惊起一滩鸥鹭啊!哦不!现在应该称之为九九式舰载战斗机了。虽然比原时空提前一年服役,但各项性能指标基本没有变化。533公里的最大时速已经可以一骑绝尘了(仅限于亚洲范围),可又偏偏结合了优秀的机动性能和恐怖的爬升率,再加上20毫米机炮,使得二战初期能够与之一较高下的战机属实不多,而具有一定优势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即便是陆维有功勋商城在手,挑挑拣拣也只选出四款战机。它们是德国的bf—109,英国的喷火式,美国的p—38和p—40。
除去p—40仅是输的不会太难看,其它三款战机都对“零战”(零战实在太具代表性了,所以作战不愿用九九式代替)有着较大优势。bf—109和喷火式是速度优胜者,平均时速都在600公里以上,在陆维看来,速度优势是对付“零战”最佳选择。而“双身恶魔”的p—38仗着皮糙肉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唔!~陆维再次遭遇选择困难。既然如此,所要考虑的就不单单是战机性能了。bf—109是目前德军的主力战机,被寄予厚望,冒然出现在中国恐怕会影响两国关系。虽然德国军工已经自查了好几轮,但绝对没有bf—109更令人震撼了。而p—40脱胎于p—36,最多算是个应急计划,给埃德蒙的美国志愿航空队倒是不错。至于更为先进的p—38?陆维觉得“双身恶魔”的神秘感还是保留更久一些为妙,那么,就只剩下英国佬的喷火式可以“剽”来一用了。
该死的英国佬,广州战役之后对日妥协,陆维就给他攒着了,好不容易逮着这么一个报仇的机会,不坑一把实在过意不去。更何况,德国人对于我军航空兵的建设出力甚巨,与顽固、自私的美国佬形成鲜明对比,也该让他们尝点儿甜头了,投桃报李是一方面,说不定还能获得更多呢!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先看看日本人究竟装备了什么厉害玩意儿,居然能够让美国佬当人情来送?这一点算是系统福利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测试广告2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6s 2.329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