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丧兵失土的魏国,自去岁陈仓战事落幕后,朝野上下便群议汹汹。
天子曹叡根本无法遏制这种议论。盖因主导者乃是雒阳的太学生,以及他为了战事而授予权柄的世家豪族。
且他亦不打算遏制。
此番士吏们所议论的并非类似于先前“弃凉州、以关中三辅为屏障”丧气的主张,而是在商讨着如何将汉军驱逐出关中。于国而,这种论乃是有所裨益的,多多少少都能激励起黎庶的同仇敌忾之心。
自然,有时候话题亦会出现偏允。
如雍凉都督司马懿是否称职,就是备受许多人质疑。
没办法,在接二连三的败绩面前,曾经在荆襄击败江东、奔袭千里赴辽东灭公孙的他,已不再被人称之为“能”!在不断有大将兵败而亡的消息传入关东时,许多人都质疑继续以他在关中抵御巴蜀是否明智。
尤其是在陈仓被攻陷后,乃是天子曹叡以辱国的方式争取到了江东放弃与巴蜀的盟约,这才令巴蜀不得已罢兵的。而不是积聚魏国各地精锐、就连天子亲兵虎豹骑与雒阳中军都掌控的司马懿,击退的.....
身为大都督,外不能御其侮、内不能靖其乱,连续败北丧师辱国,有何可面目继续留任,贪恋权柄而不自请让贤哉!
但这样的议论,慢慢的都变成了无果而终。
无他,太尉满宠刚刚病故了。
魏国已然没有与司马懿比肩、没有可替代他的大都督了。
如此,觉得司马懿不称职的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就算司马懿不称职,还有谁能临危受命呢?
胡乱指派一人督领雍凉战事,说不定没过几个月就把长安都丢了!
故而,朝野上下将罪责从司马懿身上移开,转为了探索如何抵御巴蜀他日来攻的急切上。
因为天子曹叡以荆襄之地换取江东达成共识、诱发蜀吴将大战的战略,人们皆觉得乃是一时权宜之计,而非是根除之谋。
无他,江东面对魏国时都犹如丧家之犬,何以抵抗蜀兵之锐?!
他们若是能拖着逆蜀一二岁的时间,令魏国得以休养生息、缓过连续战败的时艰,便是万幸了,焉能对彼寄以厚望邪!
就是在这种局势下,魏国宗室曹冏才撰写《六代论》,表于天子曹叡。
乃是论夏、商、周、秦、汉与魏六代兴亡之事,建议曹叡善待与分封宗室子弟,授以军政实权,强干弱枝,以抑制内部世家豪族做大、抵御外敌入寇,巩固曹魏天下。
且他还在上表的末尾,额外抄录了《诗经·小雅》的棠棣篇。
其用意,乃是重申“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亦是说,曹冏乃是在隐晦的谏。
声称昔日“魏夺嫡”之事,已然随着文帝曹丕、陈思王曹植与任城威王曹彰相继离世而过去了。如今名义已定、国本再无有争端,且正值外敌频频犯境之际,理应启用宗室人才,一并守御曹魏天下。
曹冏之父,乃是武帝曹操从祖兄弟。
以血缘亲疏论,非公非王的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机会即位大统。
是故,他的谏委实是出于公义,而并非是出自私心。
也正是因为如此,令曹叡心态有所变化,没有驳回此上表。
盖因自他即位以来,对待出自魏武曹操这一系的宗室,皆犹如文帝曹丕时期那般当成威胁来防备、类似囚犯般禁锢。
或许,曹冏之表,有可取之处?
带着御蜀的心力憔悴,曹叡隐隐有了这样的想法,且让庙堂衮衮诸公共议此举是否可行。
自然,也诱发了许多士人公车上书议论此事。
而现今在济北国逗留的李简,得闻此事后,便忍不住昂首向天,暗自感慨:我入魏所谋之事,时机已然矣!
对,就是被郑璞遣入魏国的李简,李文策。
昔日以游学掩人耳目的他,经雒阳前往青州北海后,便一直留在朱虚县,专心听大儒管宁的讲学。
且还趁机扬名了。
被魏国官府勒令不得再宣巴蜀之政的他,将抄录而来的注释版《千字文》奉给了管宁,请其讲解其中的荒诞之事。
那时,魏国各州郡皆有了《千字文》在流传。
但出于忌讳,从其他渠道得到此文的世家豪族,皆没有明目张胆的声称乃是郑璞所作,文中的注释更是缺失无数。
显然,无有功利之心、为海内所慕的管宁,是不会忌讳这点的。
他看罢注释版的《千字文》后赞誉有加。
声称那些注释荒诞,但却能让对世间有新奇之心的稚童更容易听教、更容易受学启蒙;且还不吝给郑璞冠上了“天下奇才”的评语。
对于奉书而来的李简,同样很欣赏。
乃让他自讲学之侧开设蒙学,给朱虚乡梓的稚童启蒙。
是故,李简之名在中原腹心一时鹊起。
待去岁,八十有四的管宁病故,李简与其他慕名而来的士人同在坟茔前服孝三月后,便折道入兖州。
几乎是直本着济北国而去。
因为他处心积虑的“厌胜”人选,继承陈思王曹植爵位的曹志,就是如今魏国的济北王。
盛名之士过境,曹志自然会宴请。
但此番与宴之人,除了郡望之家外,尚有济北相诸葛诞。
却说,早就官至尚书的诸葛诞,先前因为“浮华案”被罢黜后,一直汲汲求仕途复起之时。待见到昔日好友夏侯玄因为弃浮夸、尚实务得到天子曹叡重新录用后,便也开始改前非、折节向学。
没多久,本就是名士的他,便备受世人所称赞。
亦在九品官人制的考察之下,重新被举荐于庙堂录用。
天子曹叡得悉后,基于对外战事不顺与倍感魏武时期良俊凋零的惆怅,乃既往不咎,让他试守济北相。
对此,诸葛诞感激莫名。
亦十分珍惜重新踏上仕途的机会。
更想着做出点功绩,能重新归雒阳庙堂任职。
正值曹冏上表庙堂、诱发魏国是否启用宗室群议时,他自然也很留心济北王曹志的举动。如今,得悉了曹志宴请李简后,他自发前来与宴亦不足为奇了。
且李简的论,令他觉得不虚此行。
天才本站地址:..。手机版阅址:m..pppp(''蜀臣'');;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wap.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9s 2.236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