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领主 第784章:汉国太子

    吕武东出,随行的还有韩无忌等韩人。

    来自范国和荀国的使节团没有走,他们直接说明为什么留在汉国,理由是想就地领略汉国变法的过程。

    其实吧,汉国的变法没有历经多久的纠扯,吕武在立国的那一刻起就执行新制度,最难的这一部分完成,后续的变动就是水到渠成,要说有什么麻烦,仅仅是让大家适应而已。

    外人来观察汉国的变法,看不到什么轰轰烈烈的场面,他们还无法参与到汉国的行政体系,能不能看出一些什么就很考验观察者的智商了。

    “一切如旧,要事可来禀告。”吕阳第一次监国,感到很激动,却是有点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成为太子之后,吕阳能做的事情比当宗子时还少,平时除了学习,就是观看一些吕武处理过的政务了。

    观看行政记录是每一位太子必然经历的事情,只要是让他们看一看自己的父亲对待什么样的政务是怎么处理,从中去汲取一些治国的经验。

    “去岁修渠,长约十四里,半途河床重修?”吕阳并不知道修渠是怎么修,光是从文字上仅能了解一个模糊的大概。

    汉国现在大部分的土地都是汉氏子姓持有,修建一些国家工程根本不用跟某地的贵族沟通。

    吕武奋斗初期,作为儿子的吕阳还小,基本上没有参与过对家族的建设。

    到了十四岁,作为父亲的吕武很狠心地将吕阳丢到了秦国,当时因为秦庭还在,吕阳重视的是军事,也就对内政事务忽视了。

    “一再听君父提到‘渠’之重。如渠修成,我家无有缺粮之忧?”吕阳问话的对象是葛存。

    在吕武没有离开“长安”前,一再叮嘱吕阳多看多听,别不懂装懂,不懂就要问。

    那个时候,吕阳立刻明白监国一样是个学习过程,并不是成了监国就能对任何事情指手画脚。

    葛存思考了一下,答道:“‘渠’全长三百二十里,如不广征徭役,或需十五年修成。‘渠’一成,汉川必为大汉粮仓。”

    怎么修渠,工程规划以及注意事项什么的,葛存并不是不懂,可是觉得根本没有必要跟吕阳说那么多。

    难道不是那样?

    一国之君吕武今年四十六岁,看身体状态明显还非常健康,不可能撑不了十五年的嘛。

    十五年或者更久远的之后,也就是某一天吕阳接位登基,“渠”已经完工并且投入使用。

    哪怕是要在其它区域修“渠”,还能是一国之君的吕阳亲自去修?臣子商议出一个计划,吕阳决定要不要修也就是了。

    人主嘛,什么都略懂一些也便是,精通则是非常没有必要。

    身为人主更需要的是懂得怎么用人,能做到知人善用一般就不会差。

    之所以还要什么都懂一些,主要是不能让人主连臣下在糊弄都看不出来。

    当然,葛存不是因为上面那些道理才不跟吕阳讲清楚怎么修渠。

    说到底,葛存是吕武的臣子,并不是吕阳的臣子,他们这种大臣最不应该的就是分不清怎么去侍奉国君和太子。

    吕阳也不傻,一些事情看破不说破而已。


    另外,吕阳有没有想过出城溜达呢?有!只是忍住了。

    监国是什么?不就是作为国君的老子不在,太子儿子这个“备胎”除了看家之外,还有随时接位的需要嘛。

    平时吕武并不限制吕阳的活动轨迹,只要不是搞突然失踪,得到允许之后还是能到处溜达的。

    吕武是学西汉时期对太子的培养方式,不会将太子关在宫城限制得死死的,不说是让太子外出了解民情,别搞得以为天只有宫城之上那么宽就好。

    其实吕武还是心不够狠,不然就学秦王培养太子那一套。

    历史上的秦国,不知道是时势使然,还是刻意为之,秦王的嫡长子总是要历经很多磨难,要么是诶丢到民间去,不然就是到国外当质子,少有能自小在秦宫过安稳日子的秦太子。

    这些个秦太子不是长在深宫,很小就能体会到什么叫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心志自然也就更成熟一些,再加上必要的培养,成为明君的几率肯定更大。

    自东汉之后,不是新王朝的前三代,从太子晋位城皇帝者,少有明君出现。

    前三代的是家族艰难创业,二代怎么都历经过建国阶段,还能好好地教一教第三代,对于文武官员的压制也不缺。

    一个王朝越是到后面,随着立国的时间越久,不是文官崛起,就是武将跋扈,必然形成对君权的压制。

    而很多太子从出生到继位,估计连一次出宫的经历都没有,怎么去跟文武官员斗啊?

    一些想将权力夺回去的君王,他们有那样的想法和行动,一般下场绝对好不到哪去。

    吕阳在成为太子之后并不快乐,以前还能参与家族产业的建设,甚至能率军东征西讨,身份变得越加尊贵,能做的事情却是变少了。

    “说是监国,还真的只是‘监’,什么都不能干涉,只能光看着。”吕阳看着正在讨论要不要对三戎之地增兵的大臣,心志多少有些消沉。

    讲实话,哪怕是一开始有被吕武叮嘱,吕阳还是想做点事情。

    等到真正开始监国,吕阳明确发现一帮大臣看着很尊敬,实际上也只是尊重,礼仪上无可挑剔,实际上没拿自己当回事。这种体会对他来说很是糟糕。

    “国家,增兵三戎之地一‘师’,允准否?”解朔问道。

    刚才有些走神的吕阳实际上没听仔细,一段时间的监国经历都让他有点条件反射了,说道:“诸臣若觉妥当,本宫无异议。”

    怎么是用“本宫”来自称?这个就没错啦!

    从西汉到有明一朝,只要不是太过于奇葩,或者是异族政权,太子都是用“本宫”这个自称,要么就是自称“孤”了。

    当然,里面也有例外,比如被文官压得死死的的两宋,他们家的大领导被称呼为“官家”或“大家”,大领导只有在正式场合才会自称“朕”,平时用“我”或“吾”;太子的话,有史记载就是自称“我”或“吾”。

    到了“我大清”之后,一开始是使用满人的自称,后来逐渐汉化,搞到了妃以上(包括妃),对下及对平等位份可以自称“本宫”了。

    一帮汉国的大臣,不少人其实能看出吕阳刚才走神了。

    有人皱眉。

    有人无所谓。

    只是吧,他们还真不好说什么,心里则是多少觉得吕阳有点不靠谱。

    听都没听明白,问一问又怎么了?好过连讲什么都没有听清楚就表态呀。

    这一刻,吕阳则是在想:“君父到哪了?”



第784章:汉国太子  
相关:  我在春秋做贵族  汉血  在超神学院的那些年  大秦之帝国再起  超神学院的宇宙  大明永乐  席卷天下    快穿之信我有糖吃  我居然认得上古神文  我乃捉鬼大师  我每周随机一个新职业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春秋大领主第784章:汉国太子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3s 2.3383MB

搜"春秋大领主"
360搜"春秋大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