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听后笑了笑,开平王府自然不缺钱,何况这是为太子妃筹备嫁妆,恐怕常遇春恨不得掏空自己的家底儿,也得让常洛华风风光光的嫁进东宫。
刘瑾接着说道:“听说还特意打造了请江南最有名的工匠打造了一个花轿,极为珍贵。”
朱标点点头,但也没觉得怎么样,这点小事儿他也没有精力管,不过还是问道:“后宫都有什么动向?”
刘瑾回到:“皇后娘娘已经赏赐开平王府三次了,送了不少东西,开平王妃也进宫谢过恩了,其他的妃嫔也都有礼物送过去,以做添箱。”
朱标又跟刘瑾说了一会话然后就回去睡觉了,今日也是耗费了不少心神,明日还要见一见姚广孝。
第二天一早,朱标起身走了几圈,然后用完了早膳就直接往接待和尚的庙舍走了过去。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到了地方,门前早就站满了来迎接太子殿下的高僧大德们,等朱标到了,这些人倒也没有搞什么方外之人不磕头的把戏。
可能是因为知道朱元璋这个老同行不吃这一套,如果不给他儿子磕头,往后恐怕都用不到这大好头颅了。
朱标等他们行礼后也可客气的扶起了最前方的老和尚:“众位高僧远道而来真是辛苦了,咱们里面说吧。”
老和尚慈眉善目,缓慢的起身后回道:“我等虽是方外之人,但也是大明子民,为朝廷效力是应当的,殿下不必客气。”
朱标领着他们进了屋内,开始了友好的交谈,不得不说这些和尚给朱标的感觉很不错,也没跟他打什么机锋,完全一副听从吩咐的态度。
不过也不难理解,元朝对宗教的态度是包容开放的,其治下的子民是信佛教道教也好,***教也可以,总之不影响其统治他们是不会管控的。
毕竟信仰这个东西难缠的紧,不过蒙古高层更信萨满教和藏传佛教,这对中原的佛教是个很大的打击,毕竟中原佛教的戒律太多,不适合马背上的蒙古人。
所以他们好不容易盼到蒙古被打退了,而且还是自己的老同行干的,正期待佛教重回中原宗教正统的地位,却没想到迎来了一连串的打击。
朱元璋虽然是当个行僧的,但是他在庙里过的也不好,所以对佛教也没有什么感情,和尚们也已经看出了这个情况,所以老老实实的听从着皇帝的吩咐。
宗教这个东西,如果得不到帝国最高层统治者的支持,那他们就别想发展,若是能再能遇到梁武帝萧衍那样的狂信徒,佛教兴旺指日可待。
老和尚们跟朱标谈论了半个多时辰,看着目光清平没有丝毫波澜的太子殿下,老和尚们心中一叹,又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上位。
朱标看差不多了,也就不想再浪费时间了,对宗教他没有什么看法,其存在是有必然意义的,尤其是对底层百姓而言,他们的生活极端困苦,若是再没有了精神上的依靠,那他们就跟行尸走肉没有区别了。
当然了,打压是必然要打压的,不过效果也不会太大,那些小的邪教都很难彻底消灭,何况是佛道这两种在中国根深蒂固的宗教了。
说白了,佛道体量大也不是坏事,他有完整的体系就代表着朝庭可以对他进行大体的监管,俗话说的好,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而且佛道的兴旺到底是要指着皇帝的,就比如朱棣宠信姚广孝,所以永乐朝佛教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到了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三元证应玉虚总管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嘉靖皇帝哪里,道教又重占上风。
说实话,朱标莫名的感觉嘉靖修仙还是有点成果的,自朱元璋和朱棣这两位身体倍棒的皇帝后,大明连续七任皇帝都是三四十岁就死了,平均寿命才三十五岁,嘉靖人家天天吃丹药好歹还活到了五十九岁。
朱标看了眼最后面的和尚,三十岁出头的模样,但是在这一群和尚中间已经是最年轻的了。
朱标端起茶杯看了眼一旁侍立的礼部官员,只见他站出身招呼众位高僧,那些和尚也都是人精,自然知道这位殿下不想再跟他们聊了。
只有最后的中年和尚没有动,礼部官员看了眼朱标,见他并没有表示什么就也跟着退了出去。
朱标站起身走到那和尚身旁,这才有机会好好大量了这位道衍和尚,只见此人眼眶是三角形,身体有些单薄形如病虎,但身上却又透着僧侣特有的悲天悯人的气息。
看朱标起身到了自己面前,那僧人也起身双手合十深深的躬身说道:“小僧道衍参见太子殿下。”
朱标也没有应声,走回上位坐下看着保持躬身的道衍才说道:“听闻你身怀乱世之术,不知是否为真。”
道衍听后身体一颤回到:“小僧师从道士席应真,学习过阴阳术数,但不过是小道尔,哪里有乱世之术。”
朱标看着他说道:“本宫找你来自是有其用处,你可愿意为本宫效力?”
道衍心中叫苦,他从未表漏过自己的本事,怎么会被太子盯上,而今想要脱身是千难万难了。
道衍跪在地上说道:“小僧是方外之人,殿下是国之储君,殿下麾下人杰辈出,哪里需要小僧效命?”
朱标笑了笑说道:“本宫有意插手高丽的政局,打算让你前去坐镇,正好现在高丽的权势都在一个和尚手中,相比你们应该更好接触吧。”
道衍也不再推脱了,低头说道:“小僧何德何能竟得殿下看中委以重任,敢不效死!”
朱标点点头,他就知道姚广孝是聪明人,现在朱标都已经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他了,他要是还敢推脱那就是死路一条。
道衍也是没有办法,太子储君的威势又岂是他一个小和尚能拒绝的,得罪了太子这天下除了皇帝没有人能保住他,但是皇帝又怎么会折了太子的颜面。
在天下一统的局面下,朱标渴望人才,但是绝不会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以诚恳求其才,朱标是天下的储君,治下的子民为君效力是理所当然的,哪有什么条件可以讲,除非你想造反!
朱标看着道衍说道:“做得好了本宫绝不吝啬荣华富贵,虽然你是方外之人,但想来你也不想空负一身才学。”
……………………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9s 2.290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