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语天下 相关于武士刀的资料——抄录

    根據歷史的記載,葡萄牙人在日本戰國時代(注:自西元一四七〇年[應仁之亂]起,至一五七三年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為止)初期,首先將西洋文明傳至日本。相反的,日本文化卻因江戶時期(注:指由德川家康所創的德川幕府時代,從西元一六〇三年到一八六八年止)德川幕府實施[鎖國政策]的影響,遲至十九世紀初纔被介紹到歐洲。

    當時最令歐洲人訝異與感興趣的乃是浮世繪(即風俗畫)和日本刀(即武士刀),因為這兩樣東西的藝術韻味及制作技法,均遠遠逾越西洋人的想像領域。浮世繪因對日後在法國興起的印像畫派,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而廣為人知,可是武士刀卻在人們先入為主的偏差觀念下,一直被視做單純的殺人工具而被冷落一旁,甚至延至今日,一般人仍對它持有一股莫名的畏懼感。

    實際上,在西元一八七六年明治天皇頒布[廢刀令]以前,武士刀除被用做護身的武器外,同時還被日本人視為像征民族傳統精神的一項靈器。現在,雖然它已不再具備實用的價值,但不可否認,它在日本民族美的意識演變過程中,仍居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剑有双刃适于戮、刺,而日本刀仅一刃,因此两人对峙时,必得用双手握刀以砍、劈的方式御敌,所以一把保存良好的日本刀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刀口没有碎裂、刀身没有弯曲变形、锋芒依旧锐利,但足以令这把刀永垂不朽的还在于符合美学、工艺的流线设计。

    千锤百炼始成好刀,日本刀以造型和长度,分成太刀、打刀、胁差及短刀。太刀及打刀长在六十公分以上,平安时代(十二世纪)末期到室町时代初期,流行佩戴太刀于马上或仪仗典礼;室町时代中期(十五世纪后半)到江户时代末期(十九世纪中叶),则开始使用打刀,刀长在三十公分与六十公分之间者则称做‘胁差’;三十公分以下则称做短刀。

    成就一把好刀需要经过不断的冶炼:高温加热反复折叠、锤平,尤其为使刃口更为坚锐,还需使用两种以上的钢材,并将之锤炼如剃刀般锋利,如此反复的锤炼,遂使武士刀的锻造成为日本工艺的极致代表之一。

    如何鉴赏一把好刀?首先曲度必须幽雅,也就是所谓的刀姿,同时造型匀称、另外刃文也很讲究,就连与之匹配的刀鞘质感与图案、缠绕刀柄回旋绳线的特殊设计,都极尽考究,所以尽管锻造方法人人皆知,但只有极少数名家精心冶炼的刀,才会被武士真心接纳为肢体的一部分,并为其后世子孙代代相传下来。

    阶级与身份地位的象征

    平安时代,单刃的武士刀雏形已成,历经镰仓时代一些具卓越才能的锻刀师,不断实验改良的结果,使得武士刀的光芒越来越耀眼。

    在这三百年间,刀是战斗中主要使用的武器,但十六世纪中叶枪炮的大量使用,使得武士刀越来越少用于战争中,反倒是经常用在仪仗的典礼里。

    日本江户时代的人们,将配刀当作武士道与儒教结合的象征。只有高阶的武士才可配刀,而其他的武士,或一般人民则不能配刀,所以武士刀其实是社会阶层分明的标志。一直到西元一八六八年,明治下令禁止配戴刀剑,武士刀终于成了博物馆或私人的收藏对象。

    突破重重自然逆境

    如果單以現代科學的眼光來評估,武士刀僅是一種純粹由碳鋼冶煉打造出來的銳利刃物似乎並沒有什麼藝術價值。可是由另一個角度來看,卻又不難窺出它在歷史發展的經緯裡,不僅凝聚了外國人所不易理解的武士道精神,同時也充分地展現出日本人在克服自然環境方面所下的苦心。有人說:[若欲了解日本這個民族,就應先窺知其對美的認定標準;若要洞悉日本人對美的認定標準,則必須先從武士刀著手。]乍聽之下,這句話仿佛略顯誇大,可是當我們明白武士刀的整個歷史後,就會發覺它乃是一針見血的灼見。

    由日本的文獻考證,可發現武士刀最早出現於古墳時代(注:由西元二〇〇年至七七一年)中期。當時的原料以煉鐵為主,形狀則仿造我國的劍而呈直形,到了平安時代(注:西元七九四年至一一九二年),原料改為略經粗煉過的銑鐵,外觀則依舊保持棒形,及至室町時代(注:西元一三三八年至一五七八年)以後,由於武士階級在政治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加重,武士刀也隨之有了革命性的轉變,不但原料由出羽(即島根縣)產生的水鋼和千草(即兵庫縣)產生的火鋼取代了原有的銑鐵,形狀也從直形變成微向後傾。此外,階級的制度化與戰爭形態的改變,亦直接促成了短刀與脅差(注:即武士所佩雙刀中較短的刀)的誕生。

    眾所周知,日本是資源貧乏的島國,除去少量鐵砂之外,當時根本采掘不到易生高溫的燃料礦源,自然環境的惡劣,使早期煉鋼隻得使用一種叫做[松炭]的燃料(注:即是把紫薪燃燒至半途予以熄火後所制成的木炭)。松炭燃燒時的最高溫度雖可達攝氏一千二百度(注:鐵的完全熔解溫度為攝氏一千八百度以上),但卻含有燃燒時間不長的缺點,故中期以後的煉鋼改采[佐倉炭],遺憾的是仍非理想。一直到距今約三百餘年前的江戶時代初期,一位住在現在和歌山縣田邊市,名叫備中屋長右衛門的人,發明出一種能長時間保持攝氏八百度左右低溫燃燒的[備長炭]後,這項難題方告解決。

    備長炭繫以槲木為原料所制成,能在長時間內維持均等低溫燃燒的優點,不僅為當時的煉鋼術帶來了一線光明,同時也成了日後日本料理中蒲燒鰻(即烤鰻)、燒魚(烤魚)、燒鳥(烤雞)以及煮物(紅燒)等食物制做上不可或缺的燃料。

    在始終無法獲得高溫燃料的環境下,日本人乃較盡腦汁地開發出[半熔解]與[淬火冶煉]的特殊技法,經過千年左右的考驗後,這項技法逐漸去無存菁,正式成為冶煉打造武士刀的唯一秘方。

    制造過程大費周章

    當武士刀於十九世紀末期流入西方時,歐洲國家已能憑恃其優越的科技,將武士刀中所含的各項成份一一解明,唯因限於對其冶煉過程的無知以及對日本風土文化的陌生,反而一直未能制造出堪與武士刀匹美的任何刃物。

    經由各項資料顯示,武士刀的冶煉打造固然頗費周章,但大致上可分成下列五個階段:

    (一)、在鐵砂中摻入適量的石英粉和木炭粉,並以腳踏式風箱(注:後改為手拉式)將其送進熔爐燃燒。經過三晝夜的持續燃燒後,鐵砂即變成半熔解的粘稠狀,這時再除掉浮於表面的一層雜質,並使之冷卻凝固成板條狀的生鐵。

    (二)、先以鐵錘將第一階段的成品(即板條狀生鐵)打碎,重新摻入石英粉與木炭粉後,加熱冶煉,經過此一階段所冶煉出來的,乃是含有大量碳成份的[玉鋼]。

    (三)、玉鋼質地雖硬但有易脆的缺憾,為彌補其缺失,逐以[淬火冶煉](注:即先把玉鋼燒至適當的溫度再用水漬法增加其彈性)的方法,先以炭火將玉鋼燒成紅軟的狀態,再取出敲打,此時玉鋼中,所含的大量碳,即會隨著敲擊而與火花一並逸出,俟敲打至稍具刀型時,再采瞬間淬火的手法使其冷卻。如此經過反覆的[淬火冶煉],玉鋼即會慢慢變成純度和彈性俱佳的[軟鋼],這就是武士刀原始的刀蕊部份。為何刀蕊部份就得歷經三個階段來打造冶煉呢?其目的乃在:(1)除去玉鋼中所含的雜質以減輕重量,(2)使玉鋼裡含有的碳保持均一,(3)增加玉鋼的韌性以防折斷,(4)可強化日後刀面所呈現的素質美。

    (四)、經由第三階段所冶煉出來的刀蕊,雖擁有適切的彈性,但卻大大降低了原有的硬度,因此第四階段時,就先在刀蕊兩側包上了一層硬度較高的玉鋼(稱做皮鐵),再在刀背部份覆上碳含量較多的玉鋼(稍做棟鐵),然後反覆進行[淬火冶煉],以完成武士刀的初步雛型。

    (五)、當刀身成型後,即開始進行[黏土冶煉],以使刀鋒部份達到堅硬銳利的境界,由於此時尚需在刀身上雕制出具有深度及美感的刀紋,故所下的功夫要比前四個階段復雜。首先,在刀身全體塗上一層含有砥石粉與碳粉的黏土,同時刀鋒部份要較其他部份為薄,然後再施[淬火冶煉]。俟塗上黏土的刀身燒成紅軟後,其刀鋒部位因附著的黏土較薄故頗易敲打,而且淬火時的收縮作用也較其他部位為快。此時敲打的力量若能維持均勻,則刀鋒很快地就會變得即薄且硬。相反地,黏土附著較厚的刀身兩側與刀背部份,因淬火時的收縮作用較慢,故仍能保持住其原有的彈性。

    經過上例五階段的冶煉打造,武士刀尚需通過研磨、雕飾、裝置套柄等細部作業,方算大功告成,由此可知一把武士刀的完成,實是包含了刀匠的無數心血。

    經驗智慧聚成奧秘

    武士刀制造過程中,淬火時使用的水溫繫直接決定其良窳的最大因素,因此自古以來[水溫]就被刀匠視為秘方而不輕易傳授。這個秘密透過今天進步的科學已經獲得了解答,那就是攝氏七度至十三度的水溫,是最理想的水溫。因為,若水溫低於攝氏七度,則淬火時易使刀鋒的收縮作用加快而產生裂痕;水溫若超過攝氏十三度,則水漬時刀鋒又會因收縮作用減緩而不易保有適切的硬度。至於碳的含量標準,依照解析名刀成份的結果,發現刀蕊部份以百分之0.一至0.四、兩側的皮鐵與刀背的棟鐵則以百分之0.七左右最為理想。

    從外型上來看,武士刀雖可分為太刀、劍、打刀、短刀與脅差五種,但以數量而言,仍推打刀為最。此乃因在物理學上,刀身微向後傾要較直立式更能發揮出[圓弧連動]的原理;換句話說,太刀能在各種不同的角度下,隨心所欲地展現出最大的切砍範圍,而極適於騎馬者使用。此外,在長度與重量方面,太刀亦冠於其他四類,故持刀者隻要使勁愈大、就愈能把它[柔而不折、鋒利無倫]的特性,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在武士刀千餘年的歷程裡,最受日本人重視的代表作,應推鐮倉時代(注:西元一一九二年至一三三三年)初期的名匠正宗的作品。正宗本住京都,在鐮倉幕府初創不久,即遷至鐮倉定居。由於地理的限制,當時他就以鐮倉(注:即現在神奈川縣的鐮倉市)附近錢洗川所產的鐵砂,做為制刀的原料。


    因為錢洗川的鐵砂含有天然水鉛的成份,使他冶煉出來的鋼不僅硬度高同時彈性也佳,這份意外,加上他在火候、黏土成份與水溫方面具有獨到的見地,使他打造的武士刀,達到了[銳利易切,剛柔並濟、完美無瑕]的最高境界。

    十九世紀末期,正宗所制造的名刀經由貿易船而流入歐洲,德國的科學家們在敬嘆之餘乃興起了研究分析的念頭,並進而發現到它含有天然水鉛的奧秘。

    經此啟示,科學家們乃在煉鋼時嘗試地以人工方式加入水鉛,結果不但成功地發明了聞名全球的安全剃刀,同時也制造出大批一流兵器,諸如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使用的大炮、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令盟軍頭疼不已的虎型坦克等,可以說均是直接拜受武士刀奧秘之賜。

    在自然環境相當苛刻的條件下,日本人仍能秉持著豐富的創意、精細的技法與特有的美學原點,研制出世界上最鋒利的冷艷刃物,不禁令我們對[日本過去沒有科學基礎]這句話,產生了無限的懷疑。

    [正宗]雖然做為日本第一名刃,但收藏界裡自古就充斥著無數的贗品,古仿與新仿皆有,市面上所流通的[正宗]的真品沒有落款,因此必需經過嚴謹的鋻定纔可確認。

    日本刀是世界上流通最廣,藏家最多,可說是收藏無國界的冷兵器,除了日本之外,美國、歐洲也廣泛流行,而中國在改革開放取得了重大成果的今日,一些先見之明的收藏家也對日本刀劍有了正確的認識。日本刀除了具備精湛的工藝之外,從中也可品味到我中華民族冶煉技術遺風,日本刀制作技術完全仿自我國漢唐,我國古兵器冶煉技術至今雖保留不多,但可從武士刀裡看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影子。

    收藏一把令人稱心如意的刀著實不容易。以往刀劍知識尚未普及,檢漏的機會大。現代信息快速、專業知識普及,尤其京、津等大都會區臥虎藏龍,能人比比皆是,收藏水平較以往有了重大進展。

    如何選擇一把好刀呢?不外以下幾個問題:一、必須是遵古法手工制作的真刀,基本具備折疊鍛煉與淬火的紋路。二、刀姿造型優雅,重心平穩,合乎科學的使用原理,弧度威力與靈巧速度兼顧。三、刀刃上瘕疵多寡與品相狀況。四、刀片上紋路的藝術性與價格成正比。五、物美價廉當然是每個人的追求,[檢漏]機會是可遇不可求,一分錢一分貨還是比較塌實,一般正規武士刀價格依檔次分大約在二至三萬元至十萬元左右,在此價格範圍外的也有,得個別依質量區分。

    名刀的保养和鉴定

    宝刀配英雄,任何武士无不以拥有好刀为毕生梦想,并希望将之慎重其事如武士爵位般世代传承给儿子、孙子……,但这种令武士骄傲的传统精神与仪式却已逐渐式微,尤其二次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盟军规定所有武器充公的法令一颁布,武士刀的命运便走上日渐凋零的命运。

    许多人不忍国宝级的美术工艺品沦落,便主动出钱出力四处收罗名刀细心保养;再将之依时代、作者分类,并出专书为文介绍名刀、名匠的渊源与故事,希望提醒后代世人这项工艺曾有过的璀璨辉煌。

    日本国境内便有不少这种刀剑博物馆,收藏、展示著一把把惊魂摄魄的武士刀,将之珍藏在明亮的玻璃柜里,闪闪发着透彻冰凉、了然于胸的光芒。

    日本武士刀在保养的过程中应注意不能用手直接碰触刀刃;不能说话以免飞沫、口气濡湿刀面;若要观赏、品鉴,则应该以虔诚肃穆的心情从事。

    先将器具,如茶花所榨的丁子油、绢布、研石粉准备好。将刀从鞘内拔出,右手持刀柄之下端将刀直立成九十度,左手将柄上端之插销取出后用力击拍右手臂,待听到‘咔’一声后,以左手绢布握住刀刃与刀把分离。

    先打上石粉,绵纸擦拭,再将刀搁在灯泡下,借光的折射欣赏刀文特殊的纹路及其流畅的造型;最后再上油,即可将刀装入特制的朴木剑鞘(白鞘)里保养。

    若是一直放在朴木鞘里,一年只要换两次油即可,否则暴露在空气中的刀需要定期保养,才能确保它的锐利与光芒。

    武士刀是美与力结合的艺术,一般人对日本武士刀的印象,大都停留在日本电影、小说中,血腥、森冷、撕杀或切腹等联想,尤其扬名国际的日本导演黑泽明善于调弄大型、惨烈、壮观的武士争斗场面;而三岛由纪夫也喜爱描写惊心动魄的切腹题材,更以这种悲剧式的自杀方式震撼了世人的心灵,让人对武士刀怀着难以磨灭的警惧之情。

    “但,那些都是既往”,即使是在古代,配刀并不就代表要杀生、取人性命;对许多武士而言,那是一种尊贵的配件、肯定和骄傲的象征,‘武士甚至会为了出席特殊的场合或做客,而搭配不同质料、图案的刀鞘。’凡此种种足见武士视刀如肢体一部分,而不是单纯的武器而已。

    而那些为炼成一把好刀而呕心沥血,忍受高温以及繁重锤炼过程的工匠们,更是要求自己将工作当作美与力结合的艺术,流线、曲度、造型、锋利、研磨无不细细琢磨。

    一把静谧的刀,明亮一如武士精亮的眼神、半睁半闭闪动着鬼魅的灵幻之光,美丽、凄清、带着点危险的吸引力。

    武士刀的鉴定极为复杂,光是刀刃就得从厚度、宽度、弯度、锻造的精密水平、淬火的水波纹(刃纹)、柄部的造型、铭文、刀姿等各部位加以审视而后推敲。

    配件与外装的鉴定又是另一门学问,金具部分涉及材质、做工、创意、品相、作者、年代等。

    刀鞘部分涉及木工与漆工,日本漆艺堪称世界一流,刀鞘一般除上漆之外,在鞘上加上镶嵌或螺钿工艺,做工精细而感觉自然。

    武士刀的制作虽然精美,但是未曾目睹真品者在收藏前务必小心察看各个部位,以免买到赝品。

    对于初入门者要判别一把刀的真伪与档次实在不容易,国内又缺乏铁兵器鉴定专家,因此在收藏前最好委请信誉良好学有专长的人士协助鉴定,以免花高价却买了一根形似而神不似的钢板。

    冷兵器收藏勢將流行,收藏家必需練就專業的眼力纔能買到物超所值的藏品。以下介紹幾本當前日本較通用的刀劍書籍,供銷讀者參考。

    《刀劍要覽》、飯村嘉章箸、刀劍美術工藝社出版。該書涵蓋了所有刀劍相關知識,可說是袖珍版的刀劍百科,附有名家作品價格及銘刻典範。

    《日本刀趣談》、柴田光男箸、雄山閣出版,該書收錄大量圖片,書中附有一千多名家作品的介紹與參考價格。

    《日本刀鋻定必攜》、福永醉劍箸、雄山閣出版,內容豐富便於攜帶,內容有刀劍入門基礎知識及詳盡的解釋與說明,並有鍛煉過程詳細圖解。

    《日本刀鋻賞基礎知識》、小笠原信夫箸、至文堂出版,作者是東京國立博物館刀劍室主管,具有深厚的學理底蘊,該書對理論研究者受益匪淺。

    月刊有[麗][愛刀][刀劍美術]等,建議讀者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收藏的過程中也不忘學習,持之以恆必能成為刀劍收藏界之佼佼者。

    ;



相关于武士刀的资料——抄录  
相关:    星辰之主  武道大帝  女神的贴身高手  我家古井通武林  神级修炼系统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解语天下相关于武士刀的资料——抄录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搜"解语天下"
360搜"解语天下"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29s 2.182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