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刘盈的预想出奇一致,在看到莲勺县衙北城门外,那堆成小山般的粮米后,城门外的渭北民壮,没有任何一个人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年少一些,约莫十五六岁的青年,纷纷表示家中还有娇妻、长亲,绝对可以应付‘编柳为席’的工作。
稍年长一些,大概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也都表示家中‘亲戚众多’,等开春之时,必然能带着百十来张柳席,赶到郑国渠上游的三原一带。
颇有些出乎刘盈意料的是:看见有粮食拿,就连莲勺县城内围观的百姓当中,都有不少妇人、老者站出身,便是‘家中虽然男丁不丰,但编个柳席的气力,也还是有的’。
得百姓如此‘拥戴’,刘盈自也乐得轻松,令小吏记下了这些妇人、老者的名讳,并各赐米三斗。
顺带着,刘盈也将阳城延先前提出的柳席标准,告知了领粮而走的渭北民壮,以及莲勺当地百姓。
——宽一丈,长二丈。
这个数据,自也不是源自谁人‘俺寻思’得来,而是阳城延亲自用不同大小的柳席制埽,一次次试出来的。
根据阳城延的测算,柳席的长度至少需要达到两丈,才能保证制出来的埽,是直径五尺左右的圆柱体。
而五尺,恰恰就是郑国渠上游渠段水土流失,需要填土增高的深度。
如此一来,原本需要另外施工填土的上游渠段,就只需要以直径五尺的埽铺设于渠底,也算是省下了不少功夫。
修渠之事大体结束,又从刘盈手中领到了粮食,数万渭北民壮也终是吸溜着鼻涕,带着欣喜的笑意,三五成群的踏上了归乡之路。
开开心心的将手中剩下的二万余石粮食发出去,并得到四万六千多名编制柳席、开春前往三原的力役报名名单,刘盈也终是心满意足的离开了城门。
回到县衙没多久,刘盈便等来了少府卿阳城延的拜见。
于莲勺县衙正堂分而落座,稍寒暄几句,刘盈便也直入正题。
“今清掘、减宽事皆近毕,又腊月凛冬将至,孤也当回转长安,以此间事禀告于母后,及朝堂诸公。”
“恐当劳少府多留几日,待渠事尽毕,再行回转。”
说着,刘盈不忘对阳城延随和一笑。
“待少府回转,孤必当出长安十里以相迎,再于太子宫稍设宴,面谢少府。”
听闻刘盈此言,阳城延也不由淡笑着稍一拱手。
“家上言重,言重······”
十月初,刘盈自掏腰包,帮阳城延解决了少府官奴的口粮问题,再加上过往两个多月的同事经历,也使得阳城延-刘盈二人之间,关系也是愈发亲近。
如果是过去,刘盈在阳城延的印象中,只是个头顶‘太子’之名的少年贵族,那现在,阳城延对刘盈的了解,无疑是更具象了些。
在简单了解刘盈的脾性、性格之后,阳城延对这个待人亲和、事必躬亲,又愿意谦虚听从臣下建议的太子,也是渐渐萌生出了亲切之意。
简单来说,便是刘盈的性格,还是非常对阳城延的胃口。
如此两个多月相处下来,二人之间的关系,自也是愈发的亲和了起来。
稍客套一声,阳城延又沉吟片刻,便将将话题拉回了正轨。
“家上。”
“淤泥清掘、河道减宽一事,臣驱少府官奴复劳旬日,便当尽毕。”
“而后,便当是以少府官奴为力役,于关中各处采柳之软枝,以送渭北民壮家中。”
说着,阳城延不由腼腆一笑:“如此,臣恐还当于外奔波,旬月之间,当无以回转长安?”
听闻阳城延此言,刘盈面上笑容稍一滞,面色也顿时有些尴尬了起来。
倒也不是说,刘盈真就忘记了这件事,而是先前,刘盈下意识以为这件事,完全可以交给下面的官吏去做,根本用不着阳城延亲自操劳。
但现在仔细一想,还真如阳城延所说。
——别说‘旬月之内’了,只怕是整个冬天,阳城延都很难抽空得闲,回到长安。
如今,已经是冬十一月中旬。
从现在到二月开春,也就剩下两个半月到三个月的时间。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少府那三万官奴力役,需要从关中各地采集柳条,并送往渭北民壮家中不说,还要准备明年开春,以柳席制埽所需要的碎石。
郑国渠上游渠段,少说也是长近百里,至于渠宽,即便是在减宽过后,渠底也足有九丈宽。
而按照先前,刘盈同阳城延定下的标准,以长二丈、宽一丈的柳席卷出来的埽,也不过是高一丈,直径五尺的圆柱体。
用这种规格、大小的埽,每在郑国渠底铺设一里,便需要足足二千七百个埽。
若算上渠侧,恐怕三千个都打不住!
这样算下来,用埽铺设于渠首一百里,便需要起码三十万个以上的埽。
这就意味着未来两个多月的时间内,方才在城门处领了粮食,留下名讳的四万多渭北百姓,需要编出三十多万张柳席。
为了将这三十多万张柳席卷成埽,每一章柳席,又需要包数百斤的碎石。
而在开春,以埽铺设郑国渠上游的工作当中,除了编制柳席,以及制作埽这两项之外,其余的工作量,便全都压在了少府阳城延,以及少府那三万名官奴身上。
具体而言,便是在未来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采摘足够编制三十万张柳席的柳条,运送到渭北民壮家中,以及采集足够卷制三十万个埽的碎石,并运送至郑国渠上游,即三原一带。
这个工作量,说大,其实也不大。
——平均算下来,整个冬天,每个少府官奴都只需要采集足够编制十张柳席的柳条,以及卷制十个埽所需的碎石。
但说小,却也着实不小。
就说万一有那么几天,关中大雪纷飞,呵气成冰,那些个衣衫单薄,食不果腹的少府官奴,可还能投身于劳动当中?
若果真遇到糟糕的天气,那必然是要暂时歇工几日,也好让那些个少府官奴缓缓力气。
再有:柳条还好说,关中遍地柳树,可碎石从哪来?
不外乎去长安周围地区的山林中,或周边水域沿岸去徒手捡。
可如此凛冬,碎石的来源又是河边、山里这种阴寒之地,官奴们要是冻伤、冻死了,该怎么办?
——要知道这些官奴,可都是少府的私有财产!
既然是财产,那自然是不能当消耗品使用,每劳动四五日,也得允许人家歇个一两天。
而这一桩桩,一件件,都需要身为少府卿的阳城延亲自盯着,亲自去安排谁负责采柳,谁负责捡碎石;谁负责运柳条,又派谁去搬碎石。
即便这些问题都忽略不计,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也足以让阳城延绞尽脑汁······
“家上······”
刘盈正思虑间,阳城延也恰好面露难色的抬起头,望向刘盈的目光中,竟隐隐带上了些许心虚之色。
不待阳城延开口,刘盈便似是已有预料般一抬手,旋即苦笑着发出一声长叹。
“可是萧相那边,仍以‘无粮’为由,拒拨粮以为少府官奴所用?”
见刘盈一语道破个中厉害,阳城延不由僵笑着点了点头,旋即面色尴尬的低下头去。
“唉~”
就见刘盈又是一声长叹,顺势从座位上起身,踱步上前,嘴上不忘再在萧何背后暗捅一刀。
“萧相此番,确有些······”
见刘盈面露难色的止住话头,阳城延纵是有心开口,替萧何辩解两句,也全然没了气力。
十月初,丞相府第一次以‘粮米告缺’为由,断了少府官奴的口粮供应时,刘盈就曾旁敲侧击的提醒阳城延:患难见真情,日久见人心。
彼时的阳城延对此还不以为意,只觉得刘盈误会了萧何,还替萧何辩解了几句。
可如此一个多月下来,丞相府还是一副‘要粮没有,要命一条’的架势。
阳城延派亲信去找萧何,也只从萧何口中,得到了一个‘少府多理解,老夫诸多不易’的答复。
反观刘盈,几乎是阳城延一开口,便二话不说,大笔一挥,拨吕氏私粮三万石!
这么一对比下来,再家上以往个把月,时不时听刘盈嘀咕两句‘萧何真不厚道’,阳城延的心态,也悄然发生了些许微妙的变化。
要说就此和萧何决裂,那倒还不至于,却也不会如往常那般,对萧何掏心掏肺,唯命是从了便是。
见阳城延面色百转,终还是没有开口为萧何辩解,刘盈心下不由长出一口气。
“呼~”
“总算是······”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心中自嘲一笑,刘盈便装出一副为难至极的模样,沉吟许久,终还是温笑着抬起头。
“粮米之事,少府无须担忧。”
“待孤回转长安,自当亲问于萧相当面。”
“纵国库无粮,孤亦当另寻他法,以解少府之困。”
说到这里,刘盈不忘苦笑着低下头,‘喃喃自语’道:“郦侯之租税,今以用之殆尽。”
“若无他法,也只好再借调建成侯、洨侯,乃至舞阳侯去岁之租税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5s 2.35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