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会战后,交战双方均疲惫不堪,东北战事暂时停歇。
虽然在这场会战中,美军的损失不算太大,各主力师的伤亡也不是很严重,仍然有继续打下去的能力,但是日军伤亡惨重,剩下的十多个师团以二线步兵部队为主,无法担负起控制占领区、保护后勤线等重任。
受此影响,就算帕特里奇主张的南下战略得到认同,美日联军也无法立即南下。
进入六月份,帕特里奇把目光转向了东南战场。
五月初,美日联军就沿着三四一省道攻入南京溧水县,随后花了十来天攻打南面的高淳县。与此同时,另外一股美军攻入安徽境内,在宣城市渡过水阳江,一路继续向西推进,攻打南陵与铜陵市,一路北上进攻芜湖市。
打到五月底,随着芜湖市与铜陵市沦陷,王虞珉指挥的华中军团退守池州市与长江北岸的巢湖市,美台联军实现了对南京的战略迂回。
出于防御上的考虑,陈必时在五月下旬派军进驻马鞍山市,控制了南京的南大门。
如此一来,到六月初,美台联军有两种战略选择。一是北上强攻南京,二是渡过长江完成对南京的战略包围。
北上攻打南京,最大的问题就是陈必时在这边的严密防御。
美军为了打下溧水县,花了足足一个月,打了一场实实在在的攻坚战与消耗战,部队伤亡巨大不说,还消耗了大量作战物资。如果不是在这边消耗得过于严重,美台联军说不定打到了池州市,并且占领了安徽在长江南岸的几个市县。
与南京比起来,溧水县只是小儿科。
陈必时在溧水县北面至少部署了六个主力集团军、十个新编集团军与两个民兵纵队,总兵力高达八十万。如果算上部署在马鞍山市与镇江的部队,总兵力高达一百二十万。这还没有包括动员的两百万到三百万平民。
中**队已经扬言,要将南京变成中国的斯大林格勒。
强攻南京,美台联军至少得准备百万大军,以及数个月的时间。至于会有多少伤亡,帕特里奇心里也没准。
只要中**队拼死抵抗,肯定能把美军挡在长江南岸。
如果一来,就算打下了南京,也无力继续北上进军。到时候,中**队与美台联军隔江相望,形成战略僵局。
接下来的进攻还怎么打?
无法渡江,也就威胁不到长江北岸的广大地区,更加不可能进军中原,对东北方向上的战略进攻没有任何帮助。
再说了,陈必时的战略思想就是与美台联军打消耗战。
正要打成了消耗战,这场战争离结束也就不远了。
强攻南京不行,就只能继续进行战略大迂回,在更加广阔的区域内与中**队作战,通过拉开战线来削弱中**队的防御强度。
问题是,中**队撤退的时候,炸掉了芜湖市到铜陵市之间的所有长江大桥。
渡过长江,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在几个月前,也就是南方旱季的时候,渡江还稍微容易一点。可是进入五月,南方雨水逐渐增多,六月就进入了雨季,江面更加开阔,水流更加湍急。对美台联军来说,渡过长江的难度不比渡过台湾海峡差多少。
在江岸防御部署上,王虞珉也做得非常狠辣。
面对美台联军的凶猛攻势,王虞珉一边让部队边打边撤,一边组织安徽、湖北与湖南的二线兵工厂,大量生产各类简易水雷,特别是漂雷与锚雷,然后在长江上游施放,或者直接部署到长江航道上。
美台联军要想渡江,还得清除这些水雷。
总而言之,对美台联军来说,在芜湖市与铜陵市渡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可以说,打到这个时候,围绕着南京的战略僵局已经形成。虽然一再希望由东南方向上的战略突破为东北方向上的战略进攻创造有利条件,但是在更多的时候,反而是东北方向上的战略突破在为东南方向上的战略进攻创造条件。
这个时候,一个原本被搁置起来的战略计划再次浮上水面。
那就是攻打上海。
按照帕特里奇最初制定的战略计划,只要能够打下南京,就不打上海。毕竟在美台联军占领常州之后,上海与南京的地面交通已经断绝,水路交通也受到威胁。加上美军在浙江方向上的重大胜利,使得攻打上海变得毫无意义。
问题是,现在南京急切之间拿不下来,上百万美台联军总得早点事做吧。
只不过在攻打上海这个问题上,帕特里奇的态度一向坚决,即只要可以就不打,尽量避免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与中**队鏖战。
受此影响,美台联军将攻打上海变成了进军苏州,扫除上海西面的最后一道屏障。
这一作战计划最终被帕特里奇批准,并且在六月初开始实施。
只是到这个时候,美台联军在东南战场上的重点已经转到南面,即由两个美军6战师为主,加上四个国民警卫队师与三十个台军旅动的南下进军行动。
早在三月份,美军就已打下台州与温州,攻占了浙江沿海地区。
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让两个6战师得到充分休息,以及补充的四个国民警卫队师到达之后,美军在四月下旬攻入福建宁德,随后在进军福州的时候,与陈必时亲自指挥的中**队打了一场规模不算小的会战。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台联军在南京方向没能取得重大突破,与福州会战有很大的关系。
打福州会战,基本上是台军的主意,而不是帕特里奇的战略主张。
陈必时回归前线之后,除了积极组织正面防御之外,还在福建重新集结部队,并且通过江西将五个配备了战术弹道导弹与远程火箭炮的炮兵旅派往福州,从四月中旬开始,对台岛各大城市进行无规律炮击。
虽然炮击造成的损失不是很大,但是从不间断,搞得台湾当局很难做。
别的不说,那些在夜间突然落下的导弹与火箭弹就让很多台湾人无法安然入睡,也就对政府的战争行动产生了怀疑。
台军既然能够反攻大6,为什么不能保护台湾的安全?
换句话说,如果台军不能保护台湾的安全,反攻大6又有什么意义?
受此影响,台湾当局坚决主张先攻占福建,消除大6军队对台湾的威胁,再北上攻打南京。
显然,从军事上讲,此时攻打福建确实没有多少意义。
问题是,战争本身就是为政治服务的,帕特里奇再厉害,也得听从美国总统的命令。
再说了,东北方向上的恶战即将展开,罗耀武随时有可能大动干戈,如果不能在此之前消除台湾受到的威胁,陈必时很有可能趁机在福建方向上起战略反击,将攻入福建的美台联军赶回去,从而迫使美台联军在福建投入更多兵力。
对于攻打南京的作战行动来说,在福建分兵显然是最糟糕的情况。
为此,帕特里奇不得不在四月底,在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动攻打福州的作战行动。
这就是第二次福州会战。
这次会战一直打到五月中旬,美台联军最终以将军七万人伤亡的惨重代价攻占了福州。
可惜的是,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加严重。
中**队退出福州之后,退守永泰与莆田。
虽然帕特里奇已经决定在北面进攻苏州,但是要向南调动部队还是困难重重。
原因也很简单,福建的地形本来就很崎岖,沿海平原过于狭窄,内地多山。陈必时学着罗耀武在东北的做法,开始大规模武装敌后游击队,甚至为一些游击队配备了像单兵反坦克导弹与单兵防空导弹这样的先进装备。
帕特里奇甚至怀疑,陈必时将一些主力集团军改编成了游击队。
总而言之,美台联军肯定得继续向南进军,只是进攻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六月初,美台联军攻占了永泰,随即南下攻打莆田。
莆田会战打响的时候,也正是美台联军进军苏州的时候。
同时在两条战线上开打,对美台联军的后勤保障能力造成了极为严峻的影响,主要就是负责后方占领任务的台军能不能对付那些神出鬼没的游击队。
东北战场上的战斗已经表明,仅仅依kao军队,肯定对付不了游击队。
游击队的根基不是军队,而是占领区的民众。只有得到民众的支持,游击队才有生存与活动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罗耀武要武装占领区的民众,在民众中组建游击队,而不是把正规军派去打游击战的主要原因。
也就是说,要想对付游击队,还是得在占领工作上做文章。
要想争取民众支持,就得让民众吃饱饭,让民众安居乐业,并且组建一个能够得到民众认同的政府。
显然,在东南战场上,这个问题更容易解决。
不管怎么说,大6民众对台湾当局的反感远不如日本人。即便仍然存在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在部分大6民众眼里,打着“民国”旗号的台湾当局不算是入侵者,是另外一个由中国人组建的政权。
受此影响,到了六月份,美台联军除了继续在前线作战之外,主要精力放在了维持占领区的工作上。
也就是说,帕特里奇想打大仗,结果没打起来。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5s 2.298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