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发动机确实是飞机最重要的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飞机的飞行性能、可靠性及经济性,因此,它被喻为飞机的“心脏”。
现在欧洲有推重比10一级别的发动机,不过到了10年后,大家还把这样的发动机称为欧洲的心脏。
由于航空发动机要在高温、高压、高转速和高负荷的环境中长期反复地工作,而且还要求具有重量轻、体积小、推力大、使用安全可靠及经济性好等特点,因此,必须要有很强的设计、加工及制造能力,是一种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品。航空发动机研制周期至少十年,技术难度大,耗费资金多,不是每一个国家都可以研制生产的。
因此,虽然目前世界上可以研制生产飞机的国家并不少,但具备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能力的国家却只有美、俄、英、法、中等少数几个。在某种意义上讲,研制航空发动机的能力是一个国家进入航空强国的重要标志。
只不过,大家都清楚,之前中国的发动机和外国的差距。在龙腾发动机以前,中国最先进的发动机推重比只达到7一级。
这也使得大家对运十的兴趣大增长。最大加力推力90千牛,一
要知道,飞机发动机这东西研制周期长,一般要十多年时间才能研究一款新一代发动机,一般研制出来后30年后照样算先进的东东。
要不然世界上几十年里面不会只有欧洲、美国等少数4国家能产生大飞机。比如,上辈子,俄罗斯许多发动机技术都是前苏联80年代的遗产,但等到20多年,照样还是属于是最先进的。而中国,从八十年代和欧美合作了20年,使得原本能造大飞机的国家退化成造不成大飞机的国家了。
“难道龙腾涡扇发动机就是十多年前下马的ws8?”许多人这么想。心情不由激动起来。
涡扇8的下马就像当初涡扇6下马一样让人为它惋惜,耗费多少技术精英、技术工人们十多年时间的成果轻易就被否定总是让人欲哭无泪。飞机发动机一旦停止研究,那就等于是全盘放弃,不是通过和别国合作就能进步的。核心技术各国都把它当成最宝贵的东西,是买不来,也换不来的。
很快答案出来了,程教授笑着说道:“所谓浴火重生,那就意味着我们新的运10从内到外都是重新设计的。龙腾发动机并非ws8的另外一个称呼。它就是龙腾,因为这款发动机是由张毕玄先生出资金,国家出人力物力、技术力量。通过这样从前没有过的合作形式,研制出来的。”
很大程度上来讲,龙腾发动机并不是涡扇8发动机,它采用的各种技术大多数是前苏联成熟的发动机技术。只是,由于中国工业水平上的限制,龙腾发动机是弱化版本的前苏联80年代各种先进涡扇发动机d-18t涡扇发动机的基础上整出来的怪胎。
原先的运10模仿波音707的设计标准,试飞成功那时候采用的发动机是法国产的cfm56型发动机。虽然,在引进外国技术上进行了一些改进,比如运10机型模仿的的是波音707,但实际性能却比的上波音737。不过,cfm56型发动机确实在70年代算很先进的发动机,但还是法国制造的。
所以,计划等运10飞机量产的时候将采用不逊色于cfm56的国产发动机ws8。
涡扇8发动机代号为915工程,属前风扇、短外函、轴流式双转子涡轮风扇发动机。起飞推力80.07千牛、推重比为7,起飞耗油率54.56公斤/千牛.小时,其性能、寿命等指标在60年代末尚属较先进的航空发动机。
也就是说一台发动机可以使得载重56吨的飞机起飞,两台涡扇8使得运10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10吨。并不比法国的cfm56型发动机差。
不过,推力达到80千牛、推重比7一级的涡扇8发动机貌似也仅仅生产了12台......
“请问程教授,运十飞机民用型号名称是?”
“龙腾250,目光前我们已经开发完成250座级运10飞机。等以后开发出300座、35座级飞机也是以载人数命名。”
“请问,龙腾250什么时候将正式在中国民航中使用?”
“这一点我不清楚,我是技术人员,不是商人,不是老总。具体商务上的事情,有未来大飞机公司管理层和其他民航公司洽谈。”
“你们的运十大飞机军用型号是否马上能够出口?价格多少?”一名中东国家人问道。看他样子,不像记者,倒像军人。
“这个,我无法答复你......”程教授深深的看了几眼那几个阿拉伯人,嘴角不由笑了笑。
就算他能答复,也不会当着许多记者面上出口军用飞机。否则,西方舆论中又找到攻击中国的借口。
况且,中国商用大飞机公司理论上只出售民用型号的运10飞机。而且出口型号采用的发动机还不是龙腾发动机,而是用完善了的涡扇8发动机。
事实上,新的运10确实采用了众多他国的技术,只不过却并且像美国记者怀疑的那般偷学了美国的技术。运十工程重新启动后,整套整套的前苏联老毛子们几十年积累先进发动机技术,整批整批的苏联高级技术人员。
因为大量的前苏联有经验的专家的加入,使得飞机各项设计和原先的运十相比已经面目前非了。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前苏联时代的安东诺夫实验设计局设计员们已经被整体给像猪仔一般的“卖”到中国,并且加入运10团队。新的运十在原先的运十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改变。
这些苏联专家吃苦耐劳,能力出众。几千项关键技术都是在他们的帮助下,运十团队才能够顺利消化那些苏联技术。
如果硬要挑剔这些苏联专家能力的话,恩,他们确实有点小缺陷。前苏联专家们大多是搞军用飞机出身,搞出来的飞机载重、大航程等等都属一流却不太考虑舒适性。
不过这只是小问题,中国国内人才多少搞过比较成功的民用飞机新舟60,对于民用飞机舒适性等问题上有点心得。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1s 2.30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