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会演戏啊 第五百七十章 铿锵三人行(二)

    节目开始,却没有第一时间聊方沂的喜讯,而是先介绍了方沂的生平。

    估计有观众对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上这一段“生平概述”的时候,多少感到奇怪,但主持人窦文韬充满感情的说:

    “两年多前,我和大导演有个约定,希望他能再来,而且我说他再来的时候,希望我们节目还能办得下去,办的更好,勉强沾到他的一点儿光,只怕他飞太高不愿再来现在我们是在录制演播室附近的一家港式餐厅里,天还没有黑,见不到夜幕降临后的港地城市灯光线,不过已经是很漂亮了”

    “我想请后期在这加一个导航图,一个眺望的远景,能不能看到尖沙咀海傍的大斜坡建筑,是的,那就是四月十八号城市话题的中心,而我们有可能请到了那天最发亮的人——”窦文韬摊手道,“我应该加上之一吗,不,在这里我不愿意加之一。”

    “这是我的祝福,也是我的判断!”他看着方沂,镜头这时候也给到了方沂一行人,画外音道,“祝福来自嘉宾的一个朋友,而判断来自于一个同为文化产业的行内人。”

    “我入行十多年,称得上是一个行内人了,自诩搞点文化,也看过一些艺术谁是真正的天才,谁是值得尊重的人才,谁是被推上去的普通人,我有感觉,我有想法”

    “而且我有这样的预感,今天这一期节目在当前可能是录制起来普通的一期,就像是我以前录制的每一期一样,但是,只有时间可以告诉我告诉你,它会不会成为经典。”

    主持人除了窦文韬还有梁文导、徐子东(港地中文教授)。

    这一番陈述是台本上有的,众人都知道,然而被窦文韬念这么一遭,居然真有响雷一般,在人心里面荡来荡去,而且不觉得他说的过于夸张。

    画面给到每一个人听到后的反应,默默的、心潮澎湃的、紧张的、淡然的

    “上一次方导来,让我们节目组蓬荜生辉;这一次生辉的东西得比节目组更大了,得是这栋楼,或者是文化中心,或者是这座城市——你们怎么看?”

    接话的是徐子东。

    徐子东作为知识分子有种孤僻的高傲,但要是在他涉及到的地方远远超过他,他又显得十分幕强,因此他对方沂印象极好,接窦文韬的话一点儿也不迟疑:

    “一人闪耀一座城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港地也确实是因为很多个‘一人’,才被注入了今天的文化底蕴文化创作是精英的事情,是少数天才诞生的杰作。”

    “譬如,你当然可以说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来源于合适的环境、发达的工商业但如果没有米开朗琪罗,没有达芬奇,没有拉斐尔这些具体的个人,恐怕文艺复兴不会有这样高的地位!”

    窦文韬问:“方导是电影圈的文艺三杰吗?”

    徐子东:“我不知道,可能要金像奖的组委会才知道。”

    “我们节目播出的时候,金像奖到底怎么样已经知道了,观众们可以看看徐子东有没有说对——金像奖会不会给方导正名!能不能接纳变化,拥抱变化”

    梁文导打岔道:“这不是我们节目的说话方式,你那个太文绉绉了,我看徐子东已经是接纳拥抱变化了,他就是服了!那你说组委会服了吗?”

    窦文韬大笑:“我不知道啊,这得是屏幕前的人才知道了!我们既然聊到了这个话题,给我们方导一个几秒种特写,说不定新闻能用得上。”

    方沂摊了摊手,朝摄像头微笑。

    这是台本上预先设的稿子,从“港地文化”开始。

    这帮人其实在演戏,他们想要表达什么观点,私底下早已经达成共识,偏偏要放到节目上,一问一答、一唱一和。


    果然,窦文韬忽然扮做半懂不懂的傻子,想起什么,“我有次看报道,说港地这边早期的文化,其实是大陆那一波人带来的哪些人?建国后来港地的文化精英们,主要是魔都人居多,所以一开始的港地文化,其实是魔都文化,是吗?”

    徐子东就等这个问:“你说对了!”

    他细细描述港地文化最早的发源:

    港地作为一个曾被英国管辖下的渔港小城,早先并没有太多的本土文化,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土著太少。1841年英国人做过统计,当时全岛只有7450人,今天是七百多万人。它的人口主要来自各时代的移民,移民们文化、语言、习惯都不相同。

    这种地方在经济发展起来后,它当然会自发的产生市民文化,然后有繁荣的文化产品,但它不会这么快,这么早。因为文化的发展一般是远远落后于经济的,而且也要有一大批人持续性的专职创作,提供足够多的文化产品。

    所以最早的“港地文化”,其实是各地方移民中的精英带来的地方文化,其中魔都派绝对人数虽然不多,但文化精英质量高,这些人出自当时亚洲最大城市之一,他们的作品和生活方式最具影响力,最吸引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实质上成为港地市民的主流文化。

    方沂也参与讨论,他扮演百科全书,侧面映证主持三人组的说法是正确的。

    比如港地的四大才子:金庸、倪匡、黄霑和蔡澜分别是浙、沪、羊城、潮州人。这四个人作品质量较高,产量相当大,但全都不是土著。

    就拿金庸举例,假如他从小生活在港地,受英式教育,没有一天接触过内地文化——然后写出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这是不可能的。

    有个更明显的例证是韩国。韩国的本土人才和市场比港地起步条件好,但今天的韩国文化产品实质是美式和东亚儒家的缝合——不论是炸鸡、部队锅还是kpop。

    韩国绝对的内部自发文化相当匮乏,撑不起这样的创作产量,何况港地呢?

    几人论证一半天,得出什么结论?

    港地文化产品本身是对大陆地方文化的吸收再创作,最早八十年代前后,才真正诞生结合港地特色的文化产品——我们熟悉的港片。

    之后港片发光发亮了十来年,反向影响大陆乃至于整个亚洲。

    它不是港地这个地方太牛,天生就能拍出好电影,而是那一代英雄造时势,最终会均值回归。

    非要硬给港片找个祖宗的话,它的源头的确是在北方。

    方沂和三人组聊的挺愉快,基本达成共识,众人都明白,但没有人挑明了直言:“港片”不存在原汁原味,这是个伪命题,它本身就是文化结合的产物。

    所以如果你在金像奖上,因为《十二生肖》这个片子不够“港味”,给出偏颇的奖项评定,只能说相当滑稽。

    底层小市民可能无法认识到这一点,但作为给出奖项的文化精英,拥有更多的阅历和见识,也有引领本地文化界走入正轨的责任,当然不能犯这样的错误,你要是犯错了,你可就把这奖项公信力弄完蛋了。

    方沂频繁点头,在一次话题间歇期松了口气。

    大家点到为止,无奈话题太尖锐,让懂的人听到了也不会很好受。

    还好节目播出的时候,已经出了结果。

    一笔阁 www.pinbige.com



第五百七十章 铿锵三人行(二)  
相关:  黑化影帝    大反派也有春天2  影视世界的逍遥人生  从空间之力至诸天  我在九叔世界做大佬  我的透视超给力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我真不会演戏啊第五百七十章 铿锵三人行(二)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8s 2.3585MB

搜"我真不会演戏啊"
360搜"我真不会演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