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西凉兵王 第374章 并不善待兵卒 百姓

    测试广告1;;;;袁隗极为自信,皇帝刘宏一旦病逝后,一个愚蠢自大的宛城屠家子,一个临洮偏远小地方的蛮横将领,就凭两个毫无根基的蠢货也有资格挑战四世三公的袁家?

    ;;;袁家用了整整四代、五代人的努力,这才建起名扬天下的汝南袁家,袁隗有这个底气在皇帝刘宏死后,一手建起一个天下仰视的袁家,毕竟此时的何氏外戚还比不得窦、邓、阎、梁名门望族,一旦干掉了整个内廷宦官,一旦没有了大将军,整个外廷……除了他们袁家外,还有谁敢称雄?有谁敢挑战袁家的威望、权势?

    ;;;袁隗有足够的自信,自信凭借着他四世三公的袁家可以镇压一切!

    ;;;何进同样也有这个自信,自信干掉了内廷宦官后,一定会获得天下官吏、文人的认可,屠夫子何家一定会一举跻身世家名门,一定会成为新一代权倾朝野的大将军!

    ;;;所有人都极为自信,自信到了董卓所带领的凉州一系将领不敢反抗,自信皇帝刘宏死后,只要权力顺利交接,只要弄死了内廷宦官们,董卓、董虎叔侄就只能低头趴着……

    ;;;可事情真的如此吗?

    ;;;董虎一手建起的董部义从,与朝廷兵制不同的董部义从一开始时就不受朝廷控制,别说他人了,即便是董卓也没办法控制得住,偏偏朝廷的所作所为还让董部义从上下极为厌恶、不喜,也就董虎强压着,要不然……临洮一系将领早就闹腾不满了。文字谷 www.wenzigu.com

    ;;;董部义从不受朝廷控制,凉州人的性子又怎么可能会在乎汝南袁家、宛城何家?

    ;;;天下闻名的四世三公也好,权倾朝野的大将军也罢,一直游走在边缘的董部义从根本不会在乎这些,难道被打压了三十年的董卓、控制住了美阳五万汉兵的董卓就会害怕吗?

    ;;;诚然,美阳五万汉兵是雒阳、长安三辅征募的汉兵,若是四年前,若是董卓没有救回三万汉兵,袁隗、何进的自信不会有任何折扣,他们一旦获得了朝政大权,都有绝对的自信按的住董卓,可现在不一样了,时间是把无情刀刃,会把一切美好事物变得丑陋不堪,会让原本听命于朝廷的兵卒,变成了一个个,会把五万汉兵变成极为自私的。

    ;;;在董虎的印象里,没有什么百姓是真的愿意送死打仗的,尤其是在国家不保证兵卒利益情况下,在从上至下不把兵卒当人看情况下,百姓是极为厌恶当兵的,而事实上,大汉朝还就是这样的情形。

    ;;;大汉朝税赋有田赋、口赋、算赋、更赋、徭役、关税、车船税、缗钱令等税赋,其中关乎军队的赋税是算赋、更赋两种。

    ;;;口赋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每个未成年人每年二十钱,这是用于供养皇室钱财;算赋是每个成年男丁每年缴纳一百二十钱,这部分钱财用于兵卒军费。口赋、算赋可以看成是人头税。

    ;;;更赋是每一个成年男丁都在服兵役之列,正兵不服役则需交纳两千钱,戍兵若不服役则交纳三百钱,由朝廷自己征募敢战兵卒。请记住,这个“服兵役之列”并不会因为你在战场上受伤而残疾无法服役情形,只要在十五至六十岁,都要交纳。

    ;;;若是在战场上受伤了,残疾了,战后解散回乡后,成了荣誉公民什么的,在此之后不用再缴纳这样或那样地赋税,甚至每年官府都给予一定的照顾,照顾兵卒这一群体利益,百姓自然也会有更多的人希望当兵打仗,事实上这些兵卒是什么都没有的。

    ;;;底层老百姓是不愿意服兵役打仗的,不仅仅是因为退役后屁个照顾都无,更多的是大汉朝将领根本不会把兵卒当一回事,大汉朝的将领更倾向于快攻快打,翻看大汉朝领兵作战记录就可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汉朝将领很容易发生“冒进”而陷入包围的情形,诚然这与大汉朝的强势性格有关,但究其根本还与大汉朝的崩溃财政和兵制有关系。

    ;;;大汉朝一年正常收入不会超过一百万万贯,除了早期西汉时打仗会出现十万人的大战规模,之后很少会动用这么多兵卒,尤其是汉光武帝之后,能动用五万人打一场战争都是少之又少,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大汉朝的赋税支撑不起十万人打一场战争,更撑不起长时间对峙厮杀。

    ;;;无法长时间支撑一场战争,就只能快攻快打,即便冒进把兵卒全都弄死了也没有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张温主持的六路大军冒进,以及张纯、张举勾结乌丸人造反时公孙瓒的冒进。

    ;;;若没有董虎、董瑁兄弟的干涉,孙坚、周慎冒进杀到榆中城下,被边章、韩遂击败后,包括张温、孙坚等人都没有因为冒进而遭受到任何影响,而孙坚却劝谏张温杀了救回三万汉兵的董卓。不仅没有因为冒进兵败、激进要杀有功大将而受到贬斥,孙坚反而因为“杀董卓谏言”而成为朝廷议郎,而成了“清流议郎”一分子后,孙坚也就拿到了快速升迁的敲门砖。

    ;;;公孙瓒领三千骑追杀反贼张纯、张举,虽然大败了张纯、张举,但也被丘力居堵住了后路,无可奈何,只得困守在管子城内,而且一直被人堵了将近一年,不算击败张纯、张举救回的过万汉民,三千精锐骑逃回的寥寥无几,但公孙瓒在逃回后却封了都亭侯、降虏校尉。

    ;;;孙坚跟随周慎在榆中城下战败、公孙瓒被困管子城内,此两战是不是冒进?答案是肯定的!周慎、孙坚一路追着韩遂、边章等人背后杀到榆中城下,在这段过程中,是杀敌有功,但之后便是大败而逃,六路十余万汉兵仅存四五万人,此战是大获全胜吗?

    ;;;公孙瓒先是打的张纯、张举两人连家眷亲属都不要了,此战是大胜,但在之后被围堵在管子城内,虽然最后公孙瓒逃了回来,可三千精锐骑没了,从张纯、张举手中救回的汉民也没了,逃回来的寥寥无几,此战是大胜吗?

    ;;;诚然孙坚、公孙瓒都是作战勇敢,甚至公孙瓒死守孤城近年也不投降,可谓刚烈至极、精神可嘉,可单纯的以战争本身而言,两次作战都是惨败而回,这却是不争的事实,但两人却并未因此而贬职,反而各自得到了诸多好处。

    ;;;明明是战败,不诘难问责就已经不错了,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主要原因就是大汉朝的将领、官吏根本不会在乎兵卒死不死的问题,皆因为大汉朝的兵卒极为便宜!

    ;;;养活一名兵卒,即便是最最垃圾的乞丐兵,一年也需要花费两万钱,军饷需要八千钱,但一个死了的兵卒的抚恤金才三千四百钱,死了的将领的抚恤金是两万至十万钱,死了的兵卒也好将领也罢,都是极为不值钱的,了不起死光了再征募一些就是了。

    ;;;活得兵卒,一年军饷八千钱,死的兵卒,抚恤金三千四百钱,即便一万兵卒死了个干净,一万兵卒的抚恤金也不过才三千四百万钱,相比冒进一旦成功带来的收益而言,这么点损失根本不值一提。

    ;;;大汉朝养活不起太多的常备兵,只能是战时征募战后解散,作战时间短,统兵将领也都是地方、朝廷推荐上来的,将领与兵卒谁也不认识谁,想让将领爱惜兵卒本就不怎么现实,而且这些将领基本上都是世家豪门子弟,这些家族子弟需要的是军功封侯,更不会在意兵卒死不死的问题。

    ;;;冒进战败不重要,重要的是将领不能懦弱畏死,只要敢打敢拼就成,至于冒进死了些兵卒……刘宏卖两个两千石大吏就可以了,但兵卒也是人,每一次死伤这么多兵卒,朝廷又没有保护底层归乡务农兵卒利益,又如何会有百姓想要当兵?

    ;;;有家有业的百姓是不会愿意当兵的,但这不代表没有相当一部分百姓不愿意当兵,诸如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人,诸如缴纳不起各种赋税的人,这一群人还是有不少人愿意为了“八千钱”高昂军饷奋勇厮杀的。

    ;;;汉兵强悍,同等步兵并不畏惧同等数量的羌胡骑兵,这与大汉朝的将领都是功勋世家子弟、兵卒多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敢战兵卒有很大关系,将领虽然是推荐上来的,却也并非是酒囊饭袋之徒,兵卒是早死早投胎的敢战兵卒,若不考虑军阵、杀人技巧因素,仅以“敢拼敢打”意志而论,汉兵并不比羌胡差了,再加上世家子弟积累下来的指挥作战能力、汉兵武器装备皆高于羌胡骑兵,同等数量的汉兵面对羌胡骑兵时,汉兵并不畏惧他人,相反的,双方厮杀在一起时,往往都是汉兵最终获胜。

    ;;;汉兵强悍,大汉朝强势,但这并不代表大汉朝的将领就善待兵卒这一群体,也不代表清流党人嘴里的善待百姓就真的善待了百姓,事实却是……即便另一个车轮下的曹操,曹操名下的中原屯田兵卒是五五分成,在夺回凉州后,凉州的屯田兵是三七分成。

    ;;;什么意思呢?

    ;;;中原屯田兵的五成田地产出归自己,凉州穷苦、田地贫瘠易于干旱,凉州屯田兵可以获得七成田地产出,请记住,这是屯田兵卒!不是世家豪门名下佃户!

    ;;;中原屯田地五成产出归公,凉州三成产出归公,这是为国征战的兵卒?还是私人佃户?农奴?曹操每每动用数万、数十万兵卒与各诸侯厮杀,兵卒每每游走在生与死之间,屯田兵卒都要缴纳如此之高的“佃租”赋税,各大世家豪门名下的奴仆、佃户呢?他们名下的佃租会是五五分成吗?

    ;;;七成、八成佃租,或是完全失去自主的奴仆,嘴里说的仁德爱民震天响,就真的善待了?;;;;袁隗极为自信,皇帝刘宏一旦病逝后,一个愚蠢自大的宛城屠家子,一个临洮偏远小地方的蛮横将领,就凭两个毫无根基的蠢货也有资格挑战四世三公的袁家?

    ;;;袁家用了整整四代、五代人的努力,这才建起名扬天下的汝南袁家,袁隗有这个底气在皇帝刘宏死后,一手建起一个天下仰视的袁家,毕竟此时的何氏外戚还比不得窦、邓、阎、梁名门望族,一旦干掉了整个内廷宦官,一旦没有了大将军,整个外廷……除了他们袁家外,还有谁敢称雄?有谁敢挑战袁家的威望、权势?

    ;;;袁隗有足够的自信,自信凭借着他四世三公的袁家可以镇压一切!

    ;;;何进同样也有这个自信,自信干掉了内廷宦官后,一定会获得天下官吏、文人的认可,屠夫子何家一定会一举跻身世家名门,一定会成为新一代权倾朝野的大将军!

    ;;;所有人都极为自信,自信到了董卓所带领的凉州一系将领不敢反抗,自信皇帝刘宏死后,只要权力顺利交接,只要弄死了内廷宦官们,董卓、董虎叔侄就只能低头趴着……

    ;;;可事情真的如此吗?

    ;;;董虎一手建起的董部义从,与朝廷兵制不同的董部义从一开始时就不受朝廷控制,别说他人了,即便是董卓也没办法控制得住,偏偏朝廷的所作所为还让董部义从上下极为厌恶、不喜,也就董虎强压着,要不然……临洮一系将领早就闹腾不满了。

    ;;;董部义从不受朝廷控制,凉州人的性子又怎么可能会在乎汝南袁家、宛城何家?

    ;;;天下闻名的四世三公也好,权倾朝野的大将军也罢,一直游走在边缘的董部义从根本不会在乎这些,难道被打压了三十年的董卓、控制住了美阳五万汉兵的董卓就会害怕吗?

    ;;;诚然,美阳五万汉兵是雒阳、长安三辅征募的汉兵,若是四年前,若是董卓没有救回三万汉兵,袁隗、何进的自信不会有任何折扣,他们一旦获得了朝政大权,都有绝对的自信按的住董卓,可现在不一样了,时间是把无情刀刃,会把一切美好事物变得丑陋不堪,会让原本听命于朝廷的兵卒,变成了一个个,会把五万汉兵变成极为自私的。

    ;;;在董虎的印象里,没有什么百姓是真的愿意送死打仗的,尤其是在国家不保证兵卒利益情况下,在从上至下不把兵卒当人看情况下,百姓是极为厌恶当兵的,而事实上,大汉朝还就是这样的情形。

    ;;;大汉朝税赋有田赋、口赋、算赋、更赋、徭役、关税、车船税、缗钱令等税赋,其中关乎军队的赋税是算赋、更赋两种。

    ;;;口赋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每个未成年人每年二十钱,这是用于供养皇室钱财;算赋是每个成年男丁每年缴纳一百二十钱,这部分钱财用于兵卒军费。口赋、算赋可以看成是人头税。

    ;;;更赋是每一个成年男丁都在服兵役之列,正兵不服役则需交纳两千钱,戍兵若不服役则交纳三百钱,由朝廷自己征募敢战兵卒。请记住,这个“服兵役之列”并不会因为你在战场上受伤而残疾无法服役情形,只要在十五至六十岁,都要交纳。

    ;;;若是在战场上受伤了,残疾了,战后解散回乡后,成了荣誉公民什么的,在此之后不用再缴纳这样或那样地赋税,甚至每年官府都给予一定的照顾,照顾兵卒这一群体利益,百姓自然也会有更多的人希望当兵打仗,事实上这些兵卒是什么都没有的。

    ;;;底层老百姓是不愿意服兵役打仗的,不仅仅是因为退役后屁个照顾都无,更多的是大汉朝将领根本不会把兵卒当一回事,大汉朝的将领更倾向于快攻快打,翻看大汉朝领兵作战记录就可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汉朝将领很容易发生“冒进”而陷入包围的情形,诚然这与大汉朝的强势性格有关,但究其根本还与大汉朝的崩溃财政和兵制有关系。

    ;;;大汉朝一年正常收入不会超过一百万万贯,除了早期西汉时打仗会出现十万人的大战规模,之后很少会动用这么多兵卒,尤其是汉光武帝之后,能动用五万人打一场战争都是少之又少,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大汉朝的赋税支撑不起十万人打一场战争,更撑不起长时间对峙厮杀。

    ;;;无法长时间支撑一场战争,就只能快攻快打,即便冒进把兵卒全都弄死了也没有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张温主持的六路大军冒进,以及张纯、张举勾结乌丸人造反时公孙瓒的冒进。

    ;;;若没有董虎、董瑁兄弟的干涉,孙坚、周慎冒进杀到榆中城下,被边章、韩遂击败后,包括张温、孙坚等人都没有因为冒进而遭受到任何影响,而孙坚却劝谏张温杀了救回三万汉兵的董卓。不仅没有因为冒进兵败、激进要杀有功大将而受到贬斥,孙坚反而因为“杀董卓谏言”而成为朝廷议郎,而成了“清流议郎”一分子后,孙坚也就拿到了快速升迁的敲门砖。

    ;;;公孙瓒领三千骑追杀反贼张纯、张举,虽然大败了张纯、张举,但也被丘力居堵住了后路,无可奈何,只得困守在管子城内,而且一直被人堵了将近一年,不算击败张纯、张举救回的过万汉民,三千精锐骑逃回的寥寥无几,但公孙瓒在逃回后却封了都亭侯、降虏校尉。

    ;;;孙坚跟随周慎在榆中城下战败、公孙瓒被困管子城内,此两战是不是冒进?答案是肯定的!周慎、孙坚一路追着韩遂、边章等人背后杀到榆中城下,在这段过程中,是杀敌有功,但之后便是大败而逃,六路十余万汉兵仅存四五万人,此战是大获全胜吗?

    ;;;公孙瓒先是打的张纯、张举两人连家眷亲属都不要了,此战是大胜,但在之后被围堵在管子城内,虽然最后公孙瓒逃了回来,可三千精锐骑没了,从张纯、张举手中救回的汉民也没了,逃回来的寥寥无几,此战是大胜吗?

    ;;;诚然孙坚、公孙瓒都是作战勇敢,甚至公孙瓒死守孤城近年也不投降,可谓刚烈至极、精神可嘉,可单纯的以战争本身而言,两次作战都是惨败而回,这却是不争的事实,但两人却并未因此而贬职,反而各自得到了诸多好处。

    ;;;明明是战败,不诘难问责就已经不错了,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主要原因就是大汉朝的将领、官吏根本不会在乎兵卒死不死的问题,皆因为大汉朝的兵卒极为便宜!

    ;;;养活一名兵卒,即便是最最垃圾的乞丐兵,一年也需要花费两万钱,军饷需要八千钱,但一个死了的兵卒的抚恤金才三千四百钱,死了的将领的抚恤金是两万至十万钱,死了的兵卒也好将领也罢,都是极为不值钱的,了不起死光了再征募一些就是了。

    ;;;活得兵卒,一年军饷八千钱,死的兵卒,抚恤金三千四百钱,即便一万兵卒死了个干净,一万兵卒的抚恤金也不过才三千四百万钱,相比冒进一旦成功带来的收益而言,这么点损失根本不值一提。

    ;;;大汉朝养活不起太多的常备兵,只能是战时征募战后解散,作战时间短,统兵将领也都是地方、朝廷推荐上来的,将领与兵卒谁也不认识谁,想让将领爱惜兵卒本就不怎么现实,而且这些将领基本上都是世家豪门子弟,这些家族子弟需要的是军功封侯,更不会在意兵卒死不死的问题。

    ;;;冒进战败不重要,重要的是将领不能懦弱畏死,只要敢打敢拼就成,至于冒进死了些兵卒……刘宏卖两个两千石大吏就可以了,但兵卒也是人,每一次死伤这么多兵卒,朝廷又没有保护底层归乡务农兵卒利益,又如何会有百姓想要当兵?

    ;;;有家有业的百姓是不会愿意当兵的,但这不代表没有相当一部分百姓不愿意当兵,诸如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人,诸如缴纳不起各种赋税的人,这一群人还是有不少人愿意为了“八千钱”高昂军饷奋勇厮杀的。

    ;;;汉兵强悍,同等步兵并不畏惧同等数量的羌胡骑兵,这与大汉朝的将领都是功勋世家子弟、兵卒多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敢战兵卒有很大关系,将领虽然是推荐上来的,却也并非是酒囊饭袋之徒,兵卒是早死早投胎的敢战兵卒,若不考虑军阵、杀人技巧因素,仅以“敢拼敢打”意志而论,汉兵并不比羌胡差了,再加上世家子弟积累下来的指挥作战能力、汉兵武器装备皆高于羌胡骑兵,同等数量的汉兵面对羌胡骑兵时,汉兵并不畏惧他人,相反的,双方厮杀在一起时,往往都是汉兵最终获胜。

    ;;;汉兵强悍,大汉朝强势,但这并不代表大汉朝的将领就善待兵卒这一群体,也不代表清流党人嘴里的善待百姓就真的善待了百姓,事实却是……即便另一个车轮下的曹操,曹操名下的中原屯田兵卒是五五分成,在夺回凉州后,凉州的屯田兵是三七分成。

    ;;;什么意思呢?

    ;;;中原屯田兵的五成田地产出归自己,凉州穷苦、田地贫瘠易于干旱,凉州屯田兵可以获得七成田地产出,请记住,这是屯田兵卒!不是世家豪门名下佃户!

    ;;;中原屯田地五成产出归公,凉州三成产出归公,这是为国征战的兵卒?还是私人佃户?农奴?曹操每每动用数万、数十万兵卒与各诸侯厮杀,兵卒每每游走在生与死之间,屯田兵卒都要缴纳如此之高的“佃租”赋税,各大世家豪门名下的奴仆、佃户呢?他们名下的佃租会是五五分成吗?

    ;;;七成、八成佃租,或是完全失去自主的奴仆,嘴里说的仁德爱民震天响,就真的善待了?;;;;袁隗极为自信,皇帝刘宏一旦病逝后,一个愚蠢自大的宛城屠家子,一个临洮偏远小地方的蛮横将领,就凭两个毫无根基的蠢货也有资格挑战四世三公的袁家?

    ;;;袁家用了整整四代、五代人的努力,这才建起名扬天下的汝南袁家,袁隗有这个底气在皇帝刘宏死后,一手建起一个天下仰视的袁家,毕竟此时的何氏外戚还比不得窦、邓、阎、梁名门望族,一旦干掉了整个内廷宦官,一旦没有了大将军,整个外廷……除了他们袁家外,还有谁敢称雄?有谁敢挑战袁家的威望、权势?

    ;;;袁隗有足够的自信,自信凭借着他四世三公的袁家可以镇压一切!

    ;;;何进同样也有这个自信,自信干掉了内廷宦官后,一定会获得天下官吏、文人的认可,屠夫子何家一定会一举跻身世家名门,一定会成为新一代权倾朝野的大将军!

    ;;;所有人都极为自信,自信到了董卓所带领的凉州一系将领不敢反抗,自信皇帝刘宏死后,只要权力顺利交接,只要弄死了内廷宦官们,董卓、董虎叔侄就只能低头趴着……

    ;;;可事情真的如此吗?

    ;;;董虎一手建起的董部义从,与朝廷兵制不同的董部义从一开始时就不受朝廷控制,别说他人了,即便是董卓也没办法控制得住,偏偏朝廷的所作所为还让董部义从上下极为厌恶、不喜,也就董虎强压着,要不然……临洮一系将领早就闹腾不满了。

    ;;;董部义从不受朝廷控制,凉州人的性子又怎么可能会在乎汝南袁家、宛城何家?

    ;;;天下闻名的四世三公也好,权倾朝野的大将军也罢,一直游走在边缘的董部义从根本不会在乎这些,难道被打压了三十年的董卓、控制住了美阳五万汉兵的董卓就会害怕吗?

    ;;;诚然,美阳五万汉兵是雒阳、长安三辅征募的汉兵,若是四年前,若是董卓没有救回三万汉兵,袁隗、何进的自信不会有任何折扣,他们一旦获得了朝政大权,都有绝对的自信按的住董卓,可现在不一样了,时间是把无情刀刃,会把一切美好事物变得丑陋不堪,会让原本听命于朝廷的兵卒,变成了一个个,会把五万汉兵变成极为自私的。

    ;;;在董虎的印象里,没有什么百姓是真的愿意送死打仗的,尤其是在国家不保证兵卒利益情况下,在从上至下不把兵卒当人看情况下,百姓是极为厌恶当兵的,而事实上,大汉朝还就是这样的情形。

    ;;;大汉朝税赋有田赋、口赋、算赋、更赋、徭役、关税、车船税、缗钱令等税赋,其中关乎军队的赋税是算赋、更赋两种。

    ;;;口赋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每个未成年人每年二十钱,这是用于供养皇室钱财;算赋是每个成年男丁每年缴纳一百二十钱,这部分钱财用于兵卒军费。口赋、算赋可以看成是人头税。

    ;;;更赋是每一个成年男丁都在服兵役之列,正兵不服役则需交纳两千钱,戍兵若不服役则交纳三百钱,由朝廷自己征募敢战兵卒。请记住,这个“服兵役之列”并不会因为你在战场上受伤而残疾无法服役情形,只要在十五至六十岁,都要交纳。

    ;;;若是在战场上受伤了,残疾了,战后解散回乡后,成了荣誉公民什么的,在此之后不用再缴纳这样或那样地赋税,甚至每年官府都给予一定的照顾,照顾兵卒这一群体利益,百姓自然也会有更多的人希望当兵打仗,事实上这些兵卒是什么都没有的。

    ;;;底层老百姓是不愿意服兵役打仗的,不仅仅是因为退役后屁个照顾都无,更多的是大汉朝将领根本不会把兵卒当一回事,大汉朝的将领更倾向于快攻快打,翻看大汉朝领兵作战记录就可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汉朝将领很容易发生“冒进”而陷入包围的情形,诚然这与大汉朝的强势性格有关,但究其根本还与大汉朝的崩溃财政和兵制有关系。

    ;;;大汉朝一年正常收入不会超过一百万万贯,除了早期西汉时打仗会出现十万人的大战规模,之后很少会动用这么多兵卒,尤其是汉光武帝之后,能动用五万人打一场战争都是少之又少,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大汉朝的赋税支撑不起十万人打一场战争,更撑不起长时间对峙厮杀。

    ;;;无法长时间支撑一场战争,就只能快攻快打,即便冒进把兵卒全都弄死了也没有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张温主持的六路大军冒进,以及张纯、张举勾结乌丸人造反时公孙瓒的冒进。

    ;;;若没有董虎、董瑁兄弟的干涉,孙坚、周慎冒进杀到榆中城下,被边章、韩遂击败后,包括张温、孙坚等人都没有因为冒进而遭受到任何影响,而孙坚却劝谏张温杀了救回三万汉兵的董卓。不仅没有因为冒进兵败、激进要杀有功大将而受到贬斥,孙坚反而因为“杀董卓谏言”而成为朝廷议郎,而成了“清流议郎”一分子后,孙坚也就拿到了快速升迁的敲门砖。

    ;;;公孙瓒领三千骑追杀反贼张纯、张举,虽然大败了张纯、张举,但也被丘力居堵住了后路,无可奈何,只得困守在管子城内,而且一直被人堵了将近一年,不算击败张纯、张举救回的过万汉民,三千精锐骑逃回的寥寥无几,但公孙瓒在逃回后却封了都亭侯、降虏校尉。

    ;;;孙坚跟随周慎在榆中城下战败、公孙瓒被困管子城内,此两战是不是冒进?答案是肯定的!周慎、孙坚一路追着韩遂、边章等人背后杀到榆中城下,在这段过程中,是杀敌有功,但之后便是大败而逃,六路十余万汉兵仅存四五万人,此战是大获全胜吗?

    ;;;公孙瓒先是打的张纯、张举两人连家眷亲属都不要了,此战是大胜,但在之后被围堵在管子城内,虽然最后公孙瓒逃了回来,可三千精锐骑没了,从张纯、张举手中救回的汉民也没了,逃回来的寥寥无几,此战是大胜吗?

    ;;;诚然孙坚、公孙瓒都是作战勇敢,甚至公孙瓒死守孤城近年也不投降,可谓刚烈至极、精神可嘉,可单纯的以战争本身而言,两次作战都是惨败而回,这却是不争的事实,但两人却并未因此而贬职,反而各自得到了诸多好处。

    ;;;明明是战败,不诘难问责就已经不错了,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主要原因就是大汉朝的将领、官吏根本不会在乎兵卒死不死的问题,皆因为大汉朝的兵卒极为便宜!

    ;;;养活一名兵卒,即便是最最垃圾的乞丐兵,一年也需要花费两万钱,军饷需要八千钱,但一个死了的兵卒的抚恤金才三千四百钱,死了的将领的抚恤金是两万至十万钱,死了的兵卒也好将领也罢,都是极为不值钱的,了不起死光了再征募一些就是了。

    ;;;活得兵卒,一年军饷八千钱,死的兵卒,抚恤金三千四百钱,即便一万兵卒死了个干净,一万兵卒的抚恤金也不过才三千四百万钱,相比冒进一旦成功带来的收益而言,这么点损失根本不值一提。

    ;;;大汉朝养活不起太多的常备兵,只能是战时征募战后解散,作战时间短,统兵将领也都是地方、朝廷推荐上来的,将领与兵卒谁也不认识谁,想让将领爱惜兵卒本就不怎么现实,而且这些将领基本上都是世家豪门子弟,这些家族子弟需要的是军功封侯,更不会在意兵卒死不死的问题。

    ;;;冒进战败不重要,重要的是将领不能懦弱畏死,只要敢打敢拼就成,至于冒进死了些兵卒……刘宏卖两个两千石大吏就可以了,但兵卒也是人,每一次死伤这么多兵卒,朝廷又没有保护底层归乡务农兵卒利益,又如何会有百姓想要当兵?

    ;;;有家有业的百姓是不会愿意当兵的,但这不代表没有相当一部分百姓不愿意当兵,诸如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人,诸如缴纳不起各种赋税的人,这一群人还是有不少人愿意为了“八千钱”高昂军饷奋勇厮杀的。

    ;;;汉兵强悍,同等步兵并不畏惧同等数量的羌胡骑兵,这与大汉朝的将领都是功勋世家子弟、兵卒多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敢战兵卒有很大关系,将领虽然是推荐上来的,却也并非是酒囊饭袋之徒,兵卒是早死早投胎的敢战兵卒,若不考虑军阵、杀人技巧因素,仅以“敢拼敢打”意志而论,汉兵并不比羌胡差了,再加上世家子弟积累下来的指挥作战能力、汉兵武器装备皆高于羌胡骑兵,同等数量的汉兵面对羌胡骑兵时,汉兵并不畏惧他人,相反的,双方厮杀在一起时,往往都是汉兵最终获胜。

    ;;;汉兵强悍,大汉朝强势,但这并不代表大汉朝的将领就善待兵卒这一群体,也不代表清流党人嘴里的善待百姓就真的善待了百姓,事实却是……即便另一个车轮下的曹操,曹操名下的中原屯田兵卒是五五分成,在夺回凉州后,凉州的屯田兵是三七分成。

    ;;;什么意思呢?

    ;;;中原屯田兵的五成田地产出归自己,凉州穷苦、田地贫瘠易于干旱,凉州屯田兵可以获得七成田地产出,请记住,这是屯田兵卒!不是世家豪门名下佃户!

    ;;;中原屯田地五成产出归公,凉州三成产出归公,这是为国征战的兵卒?还是私人佃户?农奴?曹操每每动用数万、数十万兵卒与各诸侯厮杀,兵卒每每游走在生与死之间,屯田兵卒都要缴纳如此之高的“佃租”赋税,各大世家豪门名下的奴仆、佃户呢?他们名下的佃租会是五五分成吗?

    ;;;七成、八成佃租,或是完全失去自主的奴仆,嘴里说的仁德爱民震天响,就真的善待了?;;;;袁隗极为自信,皇帝刘宏一旦病逝后,一个愚蠢自大的宛城屠家子,一个临洮偏远小地方的蛮横将领,就凭两个毫无根基的蠢货也有资格挑战四世三公的袁家?

    ;;;袁家用了整整四代、五代人的努力,这才建起名扬天下的汝南袁家,袁隗有这个底气在皇帝刘宏死后,一手建起一个天下仰视的袁家,毕竟此时的何氏外戚还比不得窦、邓、阎、梁名门望族,一旦干掉了整个内廷宦官,一旦没有了大将军,整个外廷……除了他们袁家外,还有谁敢称雄?有谁敢挑战袁家的威望、权势?

    ;;;袁隗有足够的自信,自信凭借着他四世三公的袁家可以镇压一切!

    ;;;何进同样也有这个自信,自信干掉了内廷宦官后,一定会获得天下官吏、文人的认可,屠夫子何家一定会一举跻身世家名门,一定会成为新一代权倾朝野的大将军!

    ;;;所有人都极为自信,自信到了董卓所带领的凉州一系将领不敢反抗,自信皇帝刘宏死后,只要权力顺利交接,只要弄死了内廷宦官们,董卓、董虎叔侄就只能低头趴着……

    ;;;可事情真的如此吗?

    ;;;董虎一手建起的董部义从,与朝廷兵制不同的董部义从一开始时就不受朝廷控制,别说他人了,即便是董卓也没办法控制得住,偏偏朝廷的所作所为还让董部义从上下极为厌恶、不喜,也就董虎强压着,要不然……临洮一系将领早就闹腾不满了。

    ;;;董部义从不受朝廷控制,凉州人的性子又怎么可能会在乎汝南袁家、宛城何家?

    ;;;天下闻名的四世三公也好,权倾朝野的大将军也罢,一直游走在边缘的董部义从根本不会在乎这些,难道被打压了三十年的董卓、控制住了美阳五万汉兵的董卓就会害怕吗?

    ;;;诚然,美阳五万汉兵是雒阳、长安三辅征募的汉兵,若是四年前,若是董卓没有救回三万汉兵,袁隗、何进的自信不会有任何折扣,他们一旦获得了朝政大权,都有绝对的自信按的住董卓,可现在不一样了,时间是把无情刀刃,会把一切美好事物变得丑陋不堪,会让原本听命于朝廷的兵卒,变成了一个个,会把五万汉兵变成极为自私的。

    ;;;在董虎的印象里,没有什么百姓是真的愿意送死打仗的,尤其是在国家不保证兵卒利益情况下,在从上至下不把兵卒当人看情况下,百姓是极为厌恶当兵的,而事实上,大汉朝还就是这样的情形。

    ;;;大汉朝税赋有田赋、口赋、算赋、更赋、徭役、关税、车船税、缗钱令等税赋,其中关乎军队的赋税是算赋、更赋两种。

    ;;;口赋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每个未成年人每年二十钱,这是用于供养皇室钱财;算赋是每个成年男丁每年缴纳一百二十钱,这部分钱财用于兵卒军费。口赋、算赋可以看成是人头税。

    ;;;更赋是每一个成年男丁都在服兵役之列,正兵不服役则需交纳两千钱,戍兵若不服役则交纳三百钱,由朝廷自己征募敢战兵卒。请记住,这个“服兵役之列”并不会因为你在战场上受伤而残疾无法服役情形,只要在十五至六十岁,都要交纳。

    ;;;若是在战场上受伤了,残疾了,战后解散回乡后,成了荣誉公民什么的,在此之后不用再缴纳这样或那样地赋税,甚至每年官府都给予一定的照顾,照顾兵卒这一群体利益,百姓自然也会有更多的人希望当兵打仗,事实上这些兵卒是什么都没有的。

    ;;;底层老百姓是不愿意服兵役打仗的,不仅仅是因为退役后屁个照顾都无,更多的是大汉朝将领根本不会把兵卒当一回事,大汉朝的将领更倾向于快攻快打,翻看大汉朝领兵作战记录就可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汉朝将领很容易发生“冒进”而陷入包围的情形,诚然这与大汉朝的强势性格有关,但究其根本还与大汉朝的崩溃财政和兵制有关系。

    ;;;大汉朝一年正常收入不会超过一百万万贯,除了早期西汉时打仗会出现十万人的大战规模,之后很少会动用这么多兵卒,尤其是汉光武帝之后,能动用五万人打一场战争都是少之又少,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大汉朝的赋税支撑不起十万人打一场战争,更撑不起长时间对峙厮杀。

    ;;;无法长时间支撑一场战争,就只能快攻快打,即便冒进把兵卒全都弄死了也没有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张温主持的六路大军冒进,以及张纯、张举勾结乌丸人造反时公孙瓒的冒进。

    ;;;若没有董虎、董瑁兄弟的干涉,孙坚、周慎冒进杀到榆中城下,被边章、韩遂击败后,包括张温、孙坚等人都没有因为冒进而遭受到任何影响,而孙坚却劝谏张温杀了救回三万汉兵的董卓。不仅没有因为冒进兵败、激进要杀有功大将而受到贬斥,孙坚反而因为“杀董卓谏言”而成为朝廷议郎,而成了“清流议郎”一分子后,孙坚也就拿到了快速升迁的敲门砖。

    ;;;公孙瓒领三千骑追杀反贼张纯、张举,虽然大败了张纯、张举,但也被丘力居堵住了后路,无可奈何,只得困守在管子城内,而且一直被人堵了将近一年,不算击败张纯、张举救回的过万汉民,三千精锐骑逃回的寥寥无几,但公孙瓒在逃回后却封了都亭侯、降虏校尉。

    ;;;孙坚跟随周慎在榆中城下战败、公孙瓒被困管子城内,此两战是不是冒进?答案是肯定的!周慎、孙坚一路追着韩遂、边章等人背后杀到榆中城下,在这段过程中,是杀敌有功,但之后便是大败而逃,六路十余万汉兵仅存四五万人,此战是大获全胜吗?

    ;;;公孙瓒先是打的张纯、张举两人连家眷亲属都不要了,此战是大胜,但在之后被围堵在管子城内,虽然最后公孙瓒逃了回来,可三千精锐骑没了,从张纯、张举手中救回的汉民也没了,逃回来的寥寥无几,此战是大胜吗?

    ;;;诚然孙坚、公孙瓒都是作战勇敢,甚至公孙瓒死守孤城近年也不投降,可谓刚烈至极、精神可嘉,可单纯的以战争本身而言,两次作战都是惨败而回,这却是不争的事实,但两人却并未因此而贬职,反而各自得到了诸多好处。

    ;;;明明是战败,不诘难问责就已经不错了,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主要原因就是大汉朝的将领、官吏根本不会在乎兵卒死不死的问题,皆因为大汉朝的兵卒极为便宜!

    ;;;养活一名兵卒,即便是最最垃圾的乞丐兵,一年也需要花费两万钱,军饷需要八千钱,但一个死了的兵卒的抚恤金才三千四百钱,死了的将领的抚恤金是两万至十万钱,死了的兵卒也好将领也罢,都是极为不值钱的,了不起死光了再征募一些就是了。

    ;;;活得兵卒,一年军饷八千钱,死的兵卒,抚恤金三千四百钱,即便一万兵卒死了个干净,一万兵卒的抚恤金也不过才三千四百万钱,相比冒进一旦成功带来的收益而言,这么点损失根本不值一提。

    ;;;大汉朝养活不起太多的常备兵,只能是战时征募战后解散,作战时间短,统兵将领也都是地方、朝廷推荐上来的,将领与兵卒谁也不认识谁,想让将领爱惜兵卒本就不怎么现实,而且这些将领基本上都是世家豪门子弟,这些家族子弟需要的是军功封侯,更不会在意兵卒死不死的问题。

    ;;;冒进战败不重要,重要的是将领不能懦弱畏死,只要敢打敢拼就成,至于冒进死了些兵卒……刘宏卖两个两千石大吏就可以了,但兵卒也是人,每一次死伤这么多兵卒,朝廷又没有保护底层归乡务农兵卒利益,又如何会有百姓想要当兵?

    ;;;有家有业的百姓是不会愿意当兵的,但这不代表没有相当一部分百姓不愿意当兵,诸如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人,诸如缴纳不起各种赋税的人,这一群人还是有不少人愿意为了“八千钱”高昂军饷奋勇厮杀的。

    ;;;汉兵强悍,同等步兵并不畏惧同等数量的羌胡骑兵,这与大汉朝的将领都是功勋世家子弟、兵卒多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敢战兵卒有很大关系,将领虽然是推荐上来的,却也并非是酒囊饭袋之徒,兵卒是早死早投胎的敢战兵卒,若不考虑军阵、杀人技巧因素,仅以“敢拼敢打”意志而论,汉兵并不比羌胡差了,再加上世家子弟积累下来的指挥作战能力、汉兵武器装备皆高于羌胡骑兵,同等数量的汉兵面对羌胡骑兵时,汉兵并不畏惧他人,相反的,双方厮杀在一起时,往往都是汉兵最终获胜。

    ;;;汉兵强悍,大汉朝强势,但这并不代表大汉朝的将领就善待兵卒这一群体,也不代表清流党人嘴里的善待百姓就真的善待了百姓,事实却是……即便另一个车轮下的曹操,曹操名下的中原屯田兵卒是五五分成,在夺回凉州后,凉州的屯田兵是三七分成。

    ;;;什么意思呢?

    ;;;中原屯田兵的五成田地产出归自己,凉州穷苦、田地贫瘠易于干旱,凉州屯田兵可以获得七成田地产出,请记住,这是屯田兵卒!不是世家豪门名下佃户!

    ;;;中原屯田地五成产出归公,凉州三成产出归公,这是为国征战的兵卒?还是私人佃户?农奴?曹操每每动用数万、数十万兵卒与各诸侯厮杀,兵卒每每游走在生与死之间,屯田兵卒都要缴纳如此之高的“佃租”赋税,各大世家豪门名下的奴仆、佃户呢?他们名下的佃租会是五五分成吗?


    ;;;七成、八成佃租,或是完全失去自主的奴仆,嘴里说的仁德爱民震天响,就真的善待了?;;;;袁隗极为自信,皇帝刘宏一旦病逝后,一个愚蠢自大的宛城屠家子,一个临洮偏远小地方的蛮横将领,就凭两个毫无根基的蠢货也有资格挑战四世三公的袁家?

    ;;;袁家用了整整四代、五代人的努力,这才建起名扬天下的汝南袁家,袁隗有这个底气在皇帝刘宏死后,一手建起一个天下仰视的袁家,毕竟此时的何氏外戚还比不得窦、邓、阎、梁名门望族,一旦干掉了整个内廷宦官,一旦没有了大将军,整个外廷……除了他们袁家外,还有谁敢称雄?有谁敢挑战袁家的威望、权势?

    ;;;袁隗有足够的自信,自信凭借着他四世三公的袁家可以镇压一切!

    ;;;何进同样也有这个自信,自信干掉了内廷宦官后,一定会获得天下官吏、文人的认可,屠夫子何家一定会一举跻身世家名门,一定会成为新一代权倾朝野的大将军!

    ;;;所有人都极为自信,自信到了董卓所带领的凉州一系将领不敢反抗,自信皇帝刘宏死后,只要权力顺利交接,只要弄死了内廷宦官们,董卓、董虎叔侄就只能低头趴着……

    ;;;可事情真的如此吗?

    ;;;董虎一手建起的董部义从,与朝廷兵制不同的董部义从一开始时就不受朝廷控制,别说他人了,即便是董卓也没办法控制得住,偏偏朝廷的所作所为还让董部义从上下极为厌恶、不喜,也就董虎强压着,要不然……临洮一系将领早就闹腾不满了。

    ;;;董部义从不受朝廷控制,凉州人的性子又怎么可能会在乎汝南袁家、宛城何家?

    ;;;天下闻名的四世三公也好,权倾朝野的大将军也罢,一直游走在边缘的董部义从根本不会在乎这些,难道被打压了三十年的董卓、控制住了美阳五万汉兵的董卓就会害怕吗?

    ;;;诚然,美阳五万汉兵是雒阳、长安三辅征募的汉兵,若是四年前,若是董卓没有救回三万汉兵,袁隗、何进的自信不会有任何折扣,他们一旦获得了朝政大权,都有绝对的自信按的住董卓,可现在不一样了,时间是把无情刀刃,会把一切美好事物变得丑陋不堪,会让原本听命于朝廷的兵卒,变成了一个个,会把五万汉兵变成极为自私的。

    ;;;在董虎的印象里,没有什么百姓是真的愿意送死打仗的,尤其是在国家不保证兵卒利益情况下,在从上至下不把兵卒当人看情况下,百姓是极为厌恶当兵的,而事实上,大汉朝还就是这样的情形。

    ;;;大汉朝税赋有田赋、口赋、算赋、更赋、徭役、关税、车船税、缗钱令等税赋,其中关乎军队的赋税是算赋、更赋两种。

    ;;;口赋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每个未成年人每年二十钱,这是用于供养皇室钱财;算赋是每个成年男丁每年缴纳一百二十钱,这部分钱财用于兵卒军费。口赋、算赋可以看成是人头税。

    ;;;更赋是每一个成年男丁都在服兵役之列,正兵不服役则需交纳两千钱,戍兵若不服役则交纳三百钱,由朝廷自己征募敢战兵卒。请记住,这个“服兵役之列”并不会因为你在战场上受伤而残疾无法服役情形,只要在十五至六十岁,都要交纳。

    ;;;若是在战场上受伤了,残疾了,战后解散回乡后,成了荣誉公民什么的,在此之后不用再缴纳这样或那样地赋税,甚至每年官府都给予一定的照顾,照顾兵卒这一群体利益,百姓自然也会有更多的人希望当兵打仗,事实上这些兵卒是什么都没有的。

    ;;;底层老百姓是不愿意服兵役打仗的,不仅仅是因为退役后屁个照顾都无,更多的是大汉朝将领根本不会把兵卒当一回事,大汉朝的将领更倾向于快攻快打,翻看大汉朝领兵作战记录就可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汉朝将领很容易发生“冒进”而陷入包围的情形,诚然这与大汉朝的强势性格有关,但究其根本还与大汉朝的崩溃财政和兵制有关系。

    ;;;大汉朝一年正常收入不会超过一百万万贯,除了早期西汉时打仗会出现十万人的大战规模,之后很少会动用这么多兵卒,尤其是汉光武帝之后,能动用五万人打一场战争都是少之又少,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大汉朝的赋税支撑不起十万人打一场战争,更撑不起长时间对峙厮杀。

    ;;;无法长时间支撑一场战争,就只能快攻快打,即便冒进把兵卒全都弄死了也没有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张温主持的六路大军冒进,以及张纯、张举勾结乌丸人造反时公孙瓒的冒进。

    ;;;若没有董虎、董瑁兄弟的干涉,孙坚、周慎冒进杀到榆中城下,被边章、韩遂击败后,包括张温、孙坚等人都没有因为冒进而遭受到任何影响,而孙坚却劝谏张温杀了救回三万汉兵的董卓。不仅没有因为冒进兵败、激进要杀有功大将而受到贬斥,孙坚反而因为“杀董卓谏言”而成为朝廷议郎,而成了“清流议郎”一分子后,孙坚也就拿到了快速升迁的敲门砖。

    ;;;公孙瓒领三千骑追杀反贼张纯、张举,虽然大败了张纯、张举,但也被丘力居堵住了后路,无可奈何,只得困守在管子城内,而且一直被人堵了将近一年,不算击败张纯、张举救回的过万汉民,三千精锐骑逃回的寥寥无几,但公孙瓒在逃回后却封了都亭侯、降虏校尉。

    ;;;孙坚跟随周慎在榆中城下战败、公孙瓒被困管子城内,此两战是不是冒进?答案是肯定的!周慎、孙坚一路追着韩遂、边章等人背后杀到榆中城下,在这段过程中,是杀敌有功,但之后便是大败而逃,六路十余万汉兵仅存四五万人,此战是大获全胜吗?

    ;;;公孙瓒先是打的张纯、张举两人连家眷亲属都不要了,此战是大胜,但在之后被围堵在管子城内,虽然最后公孙瓒逃了回来,可三千精锐骑没了,从张纯、张举手中救回的汉民也没了,逃回来的寥寥无几,此战是大胜吗?

    ;;;诚然孙坚、公孙瓒都是作战勇敢,甚至公孙瓒死守孤城近年也不投降,可谓刚烈至极、精神可嘉,可单纯的以战争本身而言,两次作战都是惨败而回,这却是不争的事实,但两人却并未因此而贬职,反而各自得到了诸多好处。

    ;;;明明是战败,不诘难问责就已经不错了,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主要原因就是大汉朝的将领、官吏根本不会在乎兵卒死不死的问题,皆因为大汉朝的兵卒极为便宜!

    ;;;养活一名兵卒,即便是最最垃圾的乞丐兵,一年也需要花费两万钱,军饷需要八千钱,但一个死了的兵卒的抚恤金才三千四百钱,死了的将领的抚恤金是两万至十万钱,死了的兵卒也好将领也罢,都是极为不值钱的,了不起死光了再征募一些就是了。

    ;;;活得兵卒,一年军饷八千钱,死的兵卒,抚恤金三千四百钱,即便一万兵卒死了个干净,一万兵卒的抚恤金也不过才三千四百万钱,相比冒进一旦成功带来的收益而言,这么点损失根本不值一提。

    ;;;大汉朝养活不起太多的常备兵,只能是战时征募战后解散,作战时间短,统兵将领也都是地方、朝廷推荐上来的,将领与兵卒谁也不认识谁,想让将领爱惜兵卒本就不怎么现实,而且这些将领基本上都是世家豪门子弟,这些家族子弟需要的是军功封侯,更不会在意兵卒死不死的问题。

    ;;;冒进战败不重要,重要的是将领不能懦弱畏死,只要敢打敢拼就成,至于冒进死了些兵卒……刘宏卖两个两千石大吏就可以了,但兵卒也是人,每一次死伤这么多兵卒,朝廷又没有保护底层归乡务农兵卒利益,又如何会有百姓想要当兵?

    ;;;有家有业的百姓是不会愿意当兵的,但这不代表没有相当一部分百姓不愿意当兵,诸如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人,诸如缴纳不起各种赋税的人,这一群人还是有不少人愿意为了“八千钱”高昂军饷奋勇厮杀的。

    ;;;汉兵强悍,同等步兵并不畏惧同等数量的羌胡骑兵,这与大汉朝的将领都是功勋世家子弟、兵卒多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敢战兵卒有很大关系,将领虽然是推荐上来的,却也并非是酒囊饭袋之徒,兵卒是早死早投胎的敢战兵卒,若不考虑军阵、杀人技巧因素,仅以“敢拼敢打”意志而论,汉兵并不比羌胡差了,再加上世家子弟积累下来的指挥作战能力、汉兵武器装备皆高于羌胡骑兵,同等数量的汉兵面对羌胡骑兵时,汉兵并不畏惧他人,相反的,双方厮杀在一起时,往往都是汉兵最终获胜。

    ;;;汉兵强悍,大汉朝强势,但这并不代表大汉朝的将领就善待兵卒这一群体,也不代表清流党人嘴里的善待百姓就真的善待了百姓,事实却是……即便另一个车轮下的曹操,曹操名下的中原屯田兵卒是五五分成,在夺回凉州后,凉州的屯田兵是三七分成。

    ;;;什么意思呢?

    ;;;中原屯田兵的五成田地产出归自己,凉州穷苦、田地贫瘠易于干旱,凉州屯田兵可以获得七成田地产出,请记住,这是屯田兵卒!不是世家豪门名下佃户!

    ;;;中原屯田地五成产出归公,凉州三成产出归公,这是为国征战的兵卒?还是私人佃户?农奴?曹操每每动用数万、数十万兵卒与各诸侯厮杀,兵卒每每游走在生与死之间,屯田兵卒都要缴纳如此之高的“佃租”赋税,各大世家豪门名下的奴仆、佃户呢?他们名下的佃租会是五五分成吗?

    ;;;七成、八成佃租,或是完全失去自主的奴仆,嘴里说的仁德爱民震天响,就真的善待了?;;;;袁隗极为自信,皇帝刘宏一旦病逝后,一个愚蠢自大的宛城屠家子,一个临洮偏远小地方的蛮横将领,就凭两个毫无根基的蠢货也有资格挑战四世三公的袁家?

    ;;;袁家用了整整四代、五代人的努力,这才建起名扬天下的汝南袁家,袁隗有这个底气在皇帝刘宏死后,一手建起一个天下仰视的袁家,毕竟此时的何氏外戚还比不得窦、邓、阎、梁名门望族,一旦干掉了整个内廷宦官,一旦没有了大将军,整个外廷……除了他们袁家外,还有谁敢称雄?有谁敢挑战袁家的威望、权势?

    ;;;袁隗有足够的自信,自信凭借着他四世三公的袁家可以镇压一切!

    ;;;何进同样也有这个自信,自信干掉了内廷宦官后,一定会获得天下官吏、文人的认可,屠夫子何家一定会一举跻身世家名门,一定会成为新一代权倾朝野的大将军!

    ;;;所有人都极为自信,自信到了董卓所带领的凉州一系将领不敢反抗,自信皇帝刘宏死后,只要权力顺利交接,只要弄死了内廷宦官们,董卓、董虎叔侄就只能低头趴着……

    ;;;可事情真的如此吗?

    ;;;董虎一手建起的董部义从,与朝廷兵制不同的董部义从一开始时就不受朝廷控制,别说他人了,即便是董卓也没办法控制得住,偏偏朝廷的所作所为还让董部义从上下极为厌恶、不喜,也就董虎强压着,要不然……临洮一系将领早就闹腾不满了。

    ;;;董部义从不受朝廷控制,凉州人的性子又怎么可能会在乎汝南袁家、宛城何家?

    ;;;天下闻名的四世三公也好,权倾朝野的大将军也罢,一直游走在边缘的董部义从根本不会在乎这些,难道被打压了三十年的董卓、控制住了美阳五万汉兵的董卓就会害怕吗?

    ;;;诚然,美阳五万汉兵是雒阳、长安三辅征募的汉兵,若是四年前,若是董卓没有救回三万汉兵,袁隗、何进的自信不会有任何折扣,他们一旦获得了朝政大权,都有绝对的自信按的住董卓,可现在不一样了,时间是把无情刀刃,会把一切美好事物变得丑陋不堪,会让原本听命于朝廷的兵卒,变成了一个个,会把五万汉兵变成极为自私的。

    ;;;在董虎的印象里,没有什么百姓是真的愿意送死打仗的,尤其是在国家不保证兵卒利益情况下,在从上至下不把兵卒当人看情况下,百姓是极为厌恶当兵的,而事实上,大汉朝还就是这样的情形。

    ;;;大汉朝税赋有田赋、口赋、算赋、更赋、徭役、关税、车船税、缗钱令等税赋,其中关乎军队的赋税是算赋、更赋两种。

    ;;;口赋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每个未成年人每年二十钱,这是用于供养皇室钱财;算赋是每个成年男丁每年缴纳一百二十钱,这部分钱财用于兵卒军费。口赋、算赋可以看成是人头税。

    ;;;更赋是每一个成年男丁都在服兵役之列,正兵不服役则需交纳两千钱,戍兵若不服役则交纳三百钱,由朝廷自己征募敢战兵卒。请记住,这个“服兵役之列”并不会因为你在战场上受伤而残疾无法服役情形,只要在十五至六十岁,都要交纳。

    ;;;若是在战场上受伤了,残疾了,战后解散回乡后,成了荣誉公民什么的,在此之后不用再缴纳这样或那样地赋税,甚至每年官府都给予一定的照顾,照顾兵卒这一群体利益,百姓自然也会有更多的人希望当兵打仗,事实上这些兵卒是什么都没有的。

    ;;;底层老百姓是不愿意服兵役打仗的,不仅仅是因为退役后屁个照顾都无,更多的是大汉朝将领根本不会把兵卒当一回事,大汉朝的将领更倾向于快攻快打,翻看大汉朝领兵作战记录就可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汉朝将领很容易发生“冒进”而陷入包围的情形,诚然这与大汉朝的强势性格有关,但究其根本还与大汉朝的崩溃财政和兵制有关系。

    ;;;大汉朝一年正常收入不会超过一百万万贯,除了早期西汉时打仗会出现十万人的大战规模,之后很少会动用这么多兵卒,尤其是汉光武帝之后,能动用五万人打一场战争都是少之又少,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大汉朝的赋税支撑不起十万人打一场战争,更撑不起长时间对峙厮杀。

    ;;;无法长时间支撑一场战争,就只能快攻快打,即便冒进把兵卒全都弄死了也没有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张温主持的六路大军冒进,以及张纯、张举勾结乌丸人造反时公孙瓒的冒进。

    ;;;若没有董虎、董瑁兄弟的干涉,孙坚、周慎冒进杀到榆中城下,被边章、韩遂击败后,包括张温、孙坚等人都没有因为冒进而遭受到任何影响,而孙坚却劝谏张温杀了救回三万汉兵的董卓。不仅没有因为冒进兵败、激进要杀有功大将而受到贬斥,孙坚反而因为“杀董卓谏言”而成为朝廷议郎,而成了“清流议郎”一分子后,孙坚也就拿到了快速升迁的敲门砖。

    ;;;公孙瓒领三千骑追杀反贼张纯、张举,虽然大败了张纯、张举,但也被丘力居堵住了后路,无可奈何,只得困守在管子城内,而且一直被人堵了将近一年,不算击败张纯、张举救回的过万汉民,三千精锐骑逃回的寥寥无几,但公孙瓒在逃回后却封了都亭侯、降虏校尉。

    ;;;孙坚跟随周慎在榆中城下战败、公孙瓒被困管子城内,此两战是不是冒进?答案是肯定的!周慎、孙坚一路追着韩遂、边章等人背后杀到榆中城下,在这段过程中,是杀敌有功,但之后便是大败而逃,六路十余万汉兵仅存四五万人,此战是大获全胜吗?

    ;;;公孙瓒先是打的张纯、张举两人连家眷亲属都不要了,此战是大胜,但在之后被围堵在管子城内,虽然最后公孙瓒逃了回来,可三千精锐骑没了,从张纯、张举手中救回的汉民也没了,逃回来的寥寥无几,此战是大胜吗?

    ;;;诚然孙坚、公孙瓒都是作战勇敢,甚至公孙瓒死守孤城近年也不投降,可谓刚烈至极、精神可嘉,可单纯的以战争本身而言,两次作战都是惨败而回,这却是不争的事实,但两人却并未因此而贬职,反而各自得到了诸多好处。

    ;;;明明是战败,不诘难问责就已经不错了,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主要原因就是大汉朝的将领、官吏根本不会在乎兵卒死不死的问题,皆因为大汉朝的兵卒极为便宜!

    ;;;养活一名兵卒,即便是最最垃圾的乞丐兵,一年也需要花费两万钱,军饷需要八千钱,但一个死了的兵卒的抚恤金才三千四百钱,死了的将领的抚恤金是两万至十万钱,死了的兵卒也好将领也罢,都是极为不值钱的,了不起死光了再征募一些就是了。

    ;;;活得兵卒,一年军饷八千钱,死的兵卒,抚恤金三千四百钱,即便一万兵卒死了个干净,一万兵卒的抚恤金也不过才三千四百万钱,相比冒进一旦成功带来的收益而言,这么点损失根本不值一提。

    ;;;大汉朝养活不起太多的常备兵,只能是战时征募战后解散,作战时间短,统兵将领也都是地方、朝廷推荐上来的,将领与兵卒谁也不认识谁,想让将领爱惜兵卒本就不怎么现实,而且这些将领基本上都是世家豪门子弟,这些家族子弟需要的是军功封侯,更不会在意兵卒死不死的问题。

    ;;;冒进战败不重要,重要的是将领不能懦弱畏死,只要敢打敢拼就成,至于冒进死了些兵卒……刘宏卖两个两千石大吏就可以了,但兵卒也是人,每一次死伤这么多兵卒,朝廷又没有保护底层归乡务农兵卒利益,又如何会有百姓想要当兵?

    ;;;有家有业的百姓是不会愿意当兵的,但这不代表没有相当一部分百姓不愿意当兵,诸如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人,诸如缴纳不起各种赋税的人,这一群人还是有不少人愿意为了“八千钱”高昂军饷奋勇厮杀的。

    ;;;汉兵强悍,同等步兵并不畏惧同等数量的羌胡骑兵,这与大汉朝的将领都是功勋世家子弟、兵卒多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敢战兵卒有很大关系,将领虽然是推荐上来的,却也并非是酒囊饭袋之徒,兵卒是早死早投胎的敢战兵卒,若不考虑军阵、杀人技巧因素,仅以“敢拼敢打”意志而论,汉兵并不比羌胡差了,再加上世家子弟积累下来的指挥作战能力、汉兵武器装备皆高于羌胡骑兵,同等数量的汉兵面对羌胡骑兵时,汉兵并不畏惧他人,相反的,双方厮杀在一起时,往往都是汉兵最终获胜。

    ;;;汉兵强悍,大汉朝强势,但这并不代表大汉朝的将领就善待兵卒这一群体,也不代表清流党人嘴里的善待百姓就真的善待了百姓,事实却是……即便另一个车轮下的曹操,曹操名下的中原屯田兵卒是五五分成,在夺回凉州后,凉州的屯田兵是三七分成。

    ;;;什么意思呢?

    ;;;中原屯田兵的五成田地产出归自己,凉州穷苦、田地贫瘠易于干旱,凉州屯田兵可以获得七成田地产出,请记住,这是屯田兵卒!不是世家豪门名下佃户!

    ;;;中原屯田地五成产出归公,凉州三成产出归公,这是为国征战的兵卒?还是私人佃户?农奴?曹操每每动用数万、数十万兵卒与各诸侯厮杀,兵卒每每游走在生与死之间,屯田兵卒都要缴纳如此之高的“佃租”赋税,各大世家豪门名下的奴仆、佃户呢?他们名下的佃租会是五五分成吗?

    ;;;七成、八成佃租,或是完全失去自主的奴仆,嘴里说的仁德爱民震天响,就真的善待了?;;;;袁隗极为自信,皇帝刘宏一旦病逝后,一个愚蠢自大的宛城屠家子,一个临洮偏远小地方的蛮横将领,就凭两个毫无根基的蠢货也有资格挑战四世三公的袁家?

    ;;;袁家用了整整四代、五代人的努力,这才建起名扬天下的汝南袁家,袁隗有这个底气在皇帝刘宏死后,一手建起一个天下仰视的袁家,毕竟此时的何氏外戚还比不得窦、邓、阎、梁名门望族,一旦干掉了整个内廷宦官,一旦没有了大将军,整个外廷……除了他们袁家外,还有谁敢称雄?有谁敢挑战袁家的威望、权势?

    ;;;袁隗有足够的自信,自信凭借着他四世三公的袁家可以镇压一切!

    ;;;何进同样也有这个自信,自信干掉了内廷宦官后,一定会获得天下官吏、文人的认可,屠夫子何家一定会一举跻身世家名门,一定会成为新一代权倾朝野的大将军!

    ;;;所有人都极为自信,自信到了董卓所带领的凉州一系将领不敢反抗,自信皇帝刘宏死后,只要权力顺利交接,只要弄死了内廷宦官们,董卓、董虎叔侄就只能低头趴着……

    ;;;可事情真的如此吗?

    ;;;董虎一手建起的董部义从,与朝廷兵制不同的董部义从一开始时就不受朝廷控制,别说他人了,即便是董卓也没办法控制得住,偏偏朝廷的所作所为还让董部义从上下极为厌恶、不喜,也就董虎强压着,要不然……临洮一系将领早就闹腾不满了。

    ;;;董部义从不受朝廷控制,凉州人的性子又怎么可能会在乎汝南袁家、宛城何家?

    ;;;天下闻名的四世三公也好,权倾朝野的大将军也罢,一直游走在边缘的董部义从根本不会在乎这些,难道被打压了三十年的董卓、控制住了美阳五万汉兵的董卓就会害怕吗?

    ;;;诚然,美阳五万汉兵是雒阳、长安三辅征募的汉兵,若是四年前,若是董卓没有救回三万汉兵,袁隗、何进的自信不会有任何折扣,他们一旦获得了朝政大权,都有绝对的自信按的住董卓,可现在不一样了,时间是把无情刀刃,会把一切美好事物变得丑陋不堪,会让原本听命于朝廷的兵卒,变成了一个个,会把五万汉兵变成极为自私的。

    ;;;在董虎的印象里,没有什么百姓是真的愿意送死打仗的,尤其是在国家不保证兵卒利益情况下,在从上至下不把兵卒当人看情况下,百姓是极为厌恶当兵的,而事实上,大汉朝还就是这样的情形。

    ;;;大汉朝税赋有田赋、口赋、算赋、更赋、徭役、关税、车船税、缗钱令等税赋,其中关乎军队的赋税是算赋、更赋两种。

    ;;;口赋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每个未成年人每年二十钱,这是用于供养皇室钱财;算赋是每个成年男丁每年缴纳一百二十钱,这部分钱财用于兵卒军费。口赋、算赋可以看成是人头税。

    ;;;更赋是每一个成年男丁都在服兵役之列,正兵不服役则需交纳两千钱,戍兵若不服役则交纳三百钱,由朝廷自己征募敢战兵卒。请记住,这个“服兵役之列”并不会因为你在战场上受伤而残疾无法服役情形,只要在十五至六十岁,都要交纳。

    ;;;若是在战场上受伤了,残疾了,战后解散回乡后,成了荣誉公民什么的,在此之后不用再缴纳这样或那样地赋税,甚至每年官府都给予一定的照顾,照顾兵卒这一群体利益,百姓自然也会有更多的人希望当兵打仗,事实上这些兵卒是什么都没有的。

    ;;;底层老百姓是不愿意服兵役打仗的,不仅仅是因为退役后屁个照顾都无,更多的是大汉朝将领根本不会把兵卒当一回事,大汉朝的将领更倾向于快攻快打,翻看大汉朝领兵作战记录就可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汉朝将领很容易发生“冒进”而陷入包围的情形,诚然这与大汉朝的强势性格有关,但究其根本还与大汉朝的崩溃财政和兵制有关系。

    ;;;大汉朝一年正常收入不会超过一百万万贯,除了早期西汉时打仗会出现十万人的大战规模,之后很少会动用这么多兵卒,尤其是汉光武帝之后,能动用五万人打一场战争都是少之又少,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大汉朝的赋税支撑不起十万人打一场战争,更撑不起长时间对峙厮杀。

    ;;;无法长时间支撑一场战争,就只能快攻快打,即便冒进把兵卒全都弄死了也没有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张温主持的六路大军冒进,以及张纯、张举勾结乌丸人造反时公孙瓒的冒进。

    ;;;若没有董虎、董瑁兄弟的干涉,孙坚、周慎冒进杀到榆中城下,被边章、韩遂击败后,包括张温、孙坚等人都没有因为冒进而遭受到任何影响,而孙坚却劝谏张温杀了救回三万汉兵的董卓。不仅没有因为冒进兵败、激进要杀有功大将而受到贬斥,孙坚反而因为“杀董卓谏言”而成为朝廷议郎,而成了“清流议郎”一分子后,孙坚也就拿到了快速升迁的敲门砖。

    ;;;公孙瓒领三千骑追杀反贼张纯、张举,虽然大败了张纯、张举,但也被丘力居堵住了后路,无可奈何,只得困守在管子城内,而且一直被人堵了将近一年,不算击败张纯、张举救回的过万汉民,三千精锐骑逃回的寥寥无几,但公孙瓒在逃回后却封了都亭侯、降虏校尉。

    ;;;孙坚跟随周慎在榆中城下战败、公孙瓒被困管子城内,此两战是不是冒进?答案是肯定的!周慎、孙坚一路追着韩遂、边章等人背后杀到榆中城下,在这段过程中,是杀敌有功,但之后便是大败而逃,六路十余万汉兵仅存四五万人,此战是大获全胜吗?

    ;;;公孙瓒先是打的张纯、张举两人连家眷亲属都不要了,此战是大胜,但在之后被围堵在管子城内,虽然最后公孙瓒逃了回来,可三千精锐骑没了,从张纯、张举手中救回的汉民也没了,逃回来的寥寥无几,此战是大胜吗?

    ;;;诚然孙坚、公孙瓒都是作战勇敢,甚至公孙瓒死守孤城近年也不投降,可谓刚烈至极、精神可嘉,可单纯的以战争本身而言,两次作战都是惨败而回,这却是不争的事实,但两人却并未因此而贬职,反而各自得到了诸多好处。

    ;;;明明是战败,不诘难问责就已经不错了,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主要原因就是大汉朝的将领、官吏根本不会在乎兵卒死不死的问题,皆因为大汉朝的兵卒极为便宜!

    ;;;养活一名兵卒,即便是最最垃圾的乞丐兵,一年也需要花费两万钱,军饷需要八千钱,但一个死了的兵卒的抚恤金才三千四百钱,死了的将领的抚恤金是两万至十万钱,死了的兵卒也好将领也罢,都是极为不值钱的,了不起死光了再征募一些就是了。

    ;;;活得兵卒,一年军饷八千钱,死的兵卒,抚恤金三千四百钱,即便一万兵卒死了个干净,一万兵卒的抚恤金也不过才三千四百万钱,相比冒进一旦成功带来的收益而言,这么点损失根本不值一提。

    ;;;大汉朝养活不起太多的常备兵,只能是战时征募战后解散,作战时间短,统兵将领也都是地方、朝廷推荐上来的,将领与兵卒谁也不认识谁,想让将领爱惜兵卒本就不怎么现实,而且这些将领基本上都是世家豪门子弟,这些家族子弟需要的是军功封侯,更不会在意兵卒死不死的问题。

    ;;;冒进战败不重要,重要的是将领不能懦弱畏死,只要敢打敢拼就成,至于冒进死了些兵卒……刘宏卖两个两千石大吏就可以了,但兵卒也是人,每一次死伤这么多兵卒,朝廷又没有保护底层归乡务农兵卒利益,又如何会有百姓想要当兵?

    ;;;有家有业的百姓是不会愿意当兵的,但这不代表没有相当一部分百姓不愿意当兵,诸如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人,诸如缴纳不起各种赋税的人,这一群人还是有不少人愿意为了“八千钱”高昂军饷奋勇厮杀的。

    ;;;汉兵强悍,同等步兵并不畏惧同等数量的羌胡骑兵,这与大汉朝的将领都是功勋世家子弟、兵卒多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敢战兵卒有很大关系,将领虽然是推荐上来的,却也并非是酒囊饭袋之徒,兵卒是早死早投胎的敢战兵卒,若不考虑军阵、杀人技巧因素,仅以“敢拼敢打”意志而论,汉兵并不比羌胡差了,再加上世家子弟积累下来的指挥作战能力、汉兵武器装备皆高于羌胡骑兵,同等数量的汉兵面对羌胡骑兵时,汉兵并不畏惧他人,相反的,双方厮杀在一起时,往往都是汉兵最终获胜。

    ;;;汉兵强悍,大汉朝强势,但这并不代表大汉朝的将领就善待兵卒这一群体,也不代表清流党人嘴里的善待百姓就真的善待了百姓,事实却是……即便另一个车轮下的曹操,曹操名下的中原屯田兵卒是五五分成,在夺回凉州后,凉州的屯田兵是三七分成。

    ;;;什么意思呢?

    ;;;中原屯田兵的五成田地产出归自己,凉州穷苦、田地贫瘠易于干旱,凉州屯田兵可以获得七成田地产出,请记住,这是屯田兵卒!不是世家豪门名下佃户!

    ;;;中原屯田地五成产出归公,凉州三成产出归公,这是为国征战的兵卒?还是私人佃户?农奴?曹操每每动用数万、数十万兵卒与各诸侯厮杀,兵卒每每游走在生与死之间,屯田兵卒都要缴纳如此之高的“佃租”赋税,各大世家豪门名下的奴仆、佃户呢?他们名下的佃租会是五五分成吗?

    ;;;七成、八成佃租,或是完全失去自主的奴仆,嘴里说的仁德爱民震天响,就真的善待了?;;;;袁隗极为自信,皇帝刘宏一旦病逝后,一个愚蠢自大的宛城屠家子,一个临洮偏远小地方的蛮横将领,就凭两个毫无根基的蠢货也有资格挑战四世三公的袁家?

    ;;;袁家用了整整四代、五代人的努力,这才建起名扬天下的汝南袁家,袁隗有这个底气在皇帝刘宏死后,一手建起一个天下仰视的袁家,毕竟此时的何氏外戚还比不得窦、邓、阎、梁名门望族,一旦干掉了整个内廷宦官,一旦没有了大将军,整个外廷……除了他们袁家外,还有谁敢称雄?有谁敢挑战袁家的威望、权势?

    ;;;袁隗有足够的自信,自信凭借着他四世三公的袁家可以镇压一切!

    ;;;何进同样也有这个自信,自信干掉了内廷宦官后,一定会获得天下官吏、文人的认可,屠夫子何家一定会一举跻身世家名门,一定会成为新一代权倾朝野的大将军!

    ;;;所有人都极为自信,自信到了董卓所带领的凉州一系将领不敢反抗,自信皇帝刘宏死后,只要权力顺利交接,只要弄死了内廷宦官们,董卓、董虎叔侄就只能低头趴着……

    ;;;可事情真的如此吗?

    ;;;董虎一手建起的董部义从,与朝廷兵制不同的董部义从一开始时就不受朝廷控制,别说他人了,即便是董卓也没办法控制得住,偏偏朝廷的所作所为还让董部义从上下极为厌恶、不喜,也就董虎强压着,要不然……临洮一系将领早就闹腾不满了。

    ;;;董部义从不受朝廷控制,凉州人的性子又怎么可能会在乎汝南袁家、宛城何家?

    ;;;天下闻名的四世三公也好,权倾朝野的大将军也罢,一直游走在边缘的董部义从根本不会在乎这些,难道被打压了三十年的董卓、控制住了美阳五万汉兵的董卓就会害怕吗?

    ;;;诚然,美阳五万汉兵是雒阳、长安三辅征募的汉兵,若是四年前,若是董卓没有救回三万汉兵,袁隗、何进的自信不会有任何折扣,他们一旦获得了朝政大权,都有绝对的自信按的住董卓,可现在不一样了,时间是把无情刀刃,会把一切美好事物变得丑陋不堪,会让原本听命于朝廷的兵卒,变成了一个个,会把五万汉兵变成极为自私的。

    ;;;在董虎的印象里,没有什么百姓是真的愿意送死打仗的,尤其是在国家不保证兵卒利益情况下,在从上至下不把兵卒当人看情况下,百姓是极为厌恶当兵的,而事实上,大汉朝还就是这样的情形。

    ;;;大汉朝税赋有田赋、口赋、算赋、更赋、徭役、关税、车船税、缗钱令等税赋,其中关乎军队的赋税是算赋、更赋两种。

    ;;;口赋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每个未成年人每年二十钱,这是用于供养皇室钱财;算赋是每个成年男丁每年缴纳一百二十钱,这部分钱财用于兵卒军费。口赋、算赋可以看成是人头税。

    ;;;更赋是每一个成年男丁都在服兵役之列,正兵不服役则需交纳两千钱,戍兵若不服役则交纳三百钱,由朝廷自己征募敢战兵卒。请记住,这个“服兵役之列”并不会因为你在战场上受伤而残疾无法服役情形,只要在十五至六十岁,都要交纳。

    ;;;若是在战场上受伤了,残疾了,战后解散回乡后,成了荣誉公民什么的,在此之后不用再缴纳这样或那样地赋税,甚至每年官府都给予一定的照顾,照顾兵卒这一群体利益,百姓自然也会有更多的人希望当兵打仗,事实上这些兵卒是什么都没有的。

    ;;;底层老百姓是不愿意服兵役打仗的,不仅仅是因为退役后屁个照顾都无,更多的是大汉朝将领根本不会把兵卒当一回事,大汉朝的将领更倾向于快攻快打,翻看大汉朝领兵作战记录就可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汉朝将领很容易发生“冒进”而陷入包围的情形,诚然这与大汉朝的强势性格有关,但究其根本还与大汉朝的崩溃财政和兵制有关系。

    ;;;大汉朝一年正常收入不会超过一百万万贯,除了早期西汉时打仗会出现十万人的大战规模,之后很少会动用这么多兵卒,尤其是汉光武帝之后,能动用五万人打一场战争都是少之又少,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大汉朝的赋税支撑不起十万人打一场战争,更撑不起长时间对峙厮杀。

    ;;;无法长时间支撑一场战争,就只能快攻快打,即便冒进把兵卒全都弄死了也没有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张温主持的六路大军冒进,以及张纯、张举勾结乌丸人造反时公孙瓒的冒进。

    ;;;若没有董虎、董瑁兄弟的干涉,孙坚、周慎冒进杀到榆中城下,被边章、韩遂击败后,包括张温、孙坚等人都没有因为冒进而遭受到任何影响,而孙坚却劝谏张温杀了救回三万汉兵的董卓。不仅没有因为冒进兵败、激进要杀有功大将而受到贬斥,孙坚反而因为“杀董卓谏言”而成为朝廷议郎,而成了“清流议郎”一分子后,孙坚也就拿到了快速升迁的敲门砖。

    ;;;公孙瓒领三千骑追杀反贼张纯、张举,虽然大败了张纯、张举,但也被丘力居堵住了后路,无可奈何,只得困守在管子城内,而且一直被人堵了将近一年,不算击败张纯、张举救回的过万汉民,三千精锐骑逃回的寥寥无几,但公孙瓒在逃回后却封了都亭侯、降虏校尉。

    ;;;孙坚跟随周慎在榆中城下战败、公孙瓒被困管子城内,此两战是不是冒进?答案是肯定的!周慎、孙坚一路追着韩遂、边章等人背后杀到榆中城下,在这段过程中,是杀敌有功,但之后便是大败而逃,六路十余万汉兵仅存四五万人,此战是大获全胜吗?

    ;;;公孙瓒先是打的张纯、张举两人连家眷亲属都不要了,此战是大胜,但在之后被围堵在管子城内,虽然最后公孙瓒逃了回来,可三千精锐骑没了,从张纯、张举手中救回的汉民也没了,逃回来的寥寥无几,此战是大胜吗?

    ;;;诚然孙坚、公孙瓒都是作战勇敢,甚至公孙瓒死守孤城近年也不投降,可谓刚烈至极、精神可嘉,可单纯的以战争本身而言,两次作战都是惨败而回,这却是不争的事实,但两人却并未因此而贬职,反而各自得到了诸多好处。

    ;;;明明是战败,不诘难问责就已经不错了,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呢?主要原因就是大汉朝的将领、官吏根本不会在乎兵卒死不死的问题,皆因为大汉朝的兵卒极为便宜!

    ;;;养活一名兵卒,即便是最最垃圾的乞丐兵,一年也需要花费两万钱,军饷需要八千钱,但一个死了的兵卒的抚恤金才三千四百钱,死了的将领的抚恤金是两万至十万钱,死了的兵卒也好将领也罢,都是极为不值钱的,了不起死光了再征募一些就是了。

    ;;;活得兵卒,一年军饷八千钱,死的兵卒,抚恤金三千四百钱,即便一万兵卒死了个干净,一万兵卒的抚恤金也不过才三千四百万钱,相比冒进一旦成功带来的收益而言,这么点损失根本不值一提。

    ;;;大汉朝养活不起太多的常备兵,只能是战时征募战后解散,作战时间短,统兵将领也都是地方、朝廷推荐上来的,将领与兵卒谁也不认识谁,想让将领爱惜兵卒本就不怎么现实,而且这些将领基本上都是世家豪门子弟,这些家族子弟需要的是军功封侯,更不会在意兵卒死不死的问题。

    ;;;冒进战败不重要,重要的是将领不能懦弱畏死,只要敢打敢拼就成,至于冒进死了些兵卒……刘宏卖两个两千石大吏就可以了,但兵卒也是人,每一次死伤这么多兵卒,朝廷又没有保护底层归乡务农兵卒利益,又如何会有百姓想要当兵?

    ;;;有家有业的百姓是不会愿意当兵的,但这不代表没有相当一部分百姓不愿意当兵,诸如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人,诸如缴纳不起各种赋税的人,这一群人还是有不少人愿意为了“八千钱”高昂军饷奋勇厮杀的。

    ;;;汉兵强悍,同等步兵并不畏惧同等数量的羌胡骑兵,这与大汉朝的将领都是功勋世家子弟、兵卒多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敢战兵卒有很大关系,将领虽然是推荐上来的,却也并非是酒囊饭袋之徒,兵卒是早死早投胎的敢战兵卒,若不考虑军阵、杀人技巧因素,仅以“敢拼敢打”意志而论,汉兵并不比羌胡差了,再加上世家子弟积累下来的指挥作战能力、汉兵武器装备皆高于羌胡骑兵,同等数量的汉兵面对羌胡骑兵时,汉兵并不畏惧他人,相反的,双方厮杀在一起时,往往都是汉兵最终获胜。

    ;;;汉兵强悍,大汉朝强势,但这并不代表大汉朝的将领就善待兵卒这一群体,也不代表清流党人嘴里的善待百姓就真的善待了百姓,事实却是……即便另一个车轮下的曹操,曹操名下的中原屯田兵卒是五五分成,在夺回凉州后,凉州的屯田兵是三七分成。

    ;;;什么意思呢?

    ;;;中原屯田兵的五成田地产出归自己,凉州穷苦、田地贫瘠易于干旱,凉州屯田兵可以获得七成田地产出,请记住,这是屯田兵卒!不是世家豪门名下佃户!

    ;;;中原屯田地五成产出归公,凉州三成产出归公,这是为国征战的兵卒?还是私人佃户?农奴?曹操每每动用数万、数十万兵卒与各诸侯厮杀,兵卒每每游走在生与死之间,屯田兵卒都要缴纳如此之高的“佃租”赋税,各大世家豪门名下的奴仆、佃户呢?他们名下的佃租会是五五分成吗?

    ;;;七成、八成佃租,或是完全失去自主的奴仆,嘴里说的仁德爱民震天响,就真的善待了?测试广告2



第374章 并不善待兵卒 百姓  
相关:  六贼纨绔  穿越1618之大明镇国公  三国霸侯    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  震惊!开局校花给我生了三胞胎  屠龙之前就读过龙族的路明非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裂天空骑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三国之西凉兵王第374章 并不善待兵卒 百姓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52s 2.4538MB

搜"三国之西凉兵王"
360搜"三国之西凉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