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锋汉起 第四百九十九章是非难辩

    f                  第二天,刘穆之便带了杨安玄的奏章前往京口。一笔阁 www.yibige.cc从建康乘船而下,两个时辰不到便在京口的码头靠岸。

    半年不到的时间,刘裕便从徐州、三吴之地募集了三万兵丁,正在京口加紧操练。直至申时,刘裕才从军营回到刺史府。

    数月不见,刘穆之感觉宋公有如新硎的宝剑,锋芒毕露,而以前刘裕给人的感觉更像厚背砍刀,一面锋利一面厚重。心中暗自叹息,看来竟陵受挫对宋公的打击不光是重病,甚至让宋公的心性也发生了转变。

    看罢刘穆之带来了奏章,刘裕递给旁侧的谢晦、傅亮等人传阅,沉吟了片刻问道「道和,朝中有什么议论?你怎么看?」

    「朝中诸臣认为此举有悖九品中正选官制,多数人不赞成。」刘穆之道「愚倒以为雍公以试取才有可取之处。主公要安定天下必然要大量的人才辅佐,通过策试唯才是举不失为好办法。」

    太尉参军谢晦向来与刘穆之不睦,议事时屡屡反驳刘穆之,两人关系恶劣。

    听刘穆之赞同杨安玄以考试取士的建议,谢晦当即反对道「九品中正取士是魏文帝时所创,有利于朝堂稳定,若是贸然改变定会引发朝野震动,愚以为朝廷应严辞训斥,不准施行。」

    刘穆之心中暗哂,谢晦之所以强烈反对以试取士是因为谢家是顶级门阀,族中子弟定品皆在五品以上,稍有才具者便是二品、三品,谢晦当年就被中正定为二品。

    谢晦确有才具,曾代替患病的刑狱参军处理讼案,积压如山的案件随审随断,没有一点错误,因此得到主公的器重。

    可是比起自己「内总朝政,外供军旅,决断如流,事无拥滞」来,谢晦这点才干又算什么,当初自己授品只是八品,家境贫寒连吃饱饭都困难,为此没少受岳家人折辱。

    傅亮放下奏疏,看到刘穆之和谢晦又针锋相对起来,出声和稀泥,道「雍公的奏疏附和了主公的《八项事宜疏》,若是一味反对恐怕不妥,让人以为主公气量狭隘。不如就让襄阳试行,看看效果以及四方反应,若是成效显著主公不妨以朝廷名义施行,想来天下有才之士皆会投奔主公。」

    刘裕想了想,道「季友言之有礼,就让襄阳试行,祠部、吏部派员前去督查,争取以天子名义命题,将主导权握于手中。选取的人才以朝廷名义授官,最好能招纳到建康来。」

    傅亮笑道「主公英明,此举让杨安玄为人做嫁衣。」

    刘裕笑笑,问了问京中情形,得知琅琊王身体不适,怕将病气传入宫中,已经搬出大司马府回琅琊王府居住,不禁眼眉一跳。

    谢晦注意到刘裕的神情,心中一动,有了些惴测,准备以后寻机试探。

    「京中有道和和羡之在,愚可以安心练兵。」刘裕沉声道「敬光告诉愚,杨安玄并没有大举募军,而是在襄阳筹办学宫,又在淮河两岸种植产自来自西域的棉花。听敬光讲此物与木棉相似,可以用来御寒。去年西秦趁杨安玄攻打仇池时捅了他一刀,愚估计杨安玄是想报仇雪恨。」

    刘穆之对棉花大为感兴趣,道「若是棉花真能像木棉那样用来御寒,主公不妨也命人栽种些,还可以织成布匹出售。」

    刘裕的注意力都在练兵上,不以为然地道「愚在三吴一带征召青壮入伍,今年的农耕颇为吃力,若是再分出人力种棉,恐怕粮食供应难以保障。」

    刘穆之劝道「杨安玄行事向来有深意,他大面积种植棉田说不定有什么军事目的,就像丹火那样,主公不可不防。」

    听刘穆之提及丹火,刘裕提高了警惕,沉吟片刻道「棉花之事道和你妥善处置,让敬光派人配合你找些棉种回来试种。」

    话风一转,刘裕略带兴奋地告诉刘穆之

    ,道「杨安玄卡断硝石来路,万幸范元之在宁州谷昌以北的山中(今富民县北)发现了硝石矿,已经组织人手在开采。」

    刘穆之双掌合十念了声佛,道「真是天助主公。有了硝石与雍军的战力便齐平,我军凭借战舰之利当可胜过雍军。」

    刘裕点点头,眉头微皱道「从宁州转运硝石来建康,陆路不畅,只能通过普渡河入丽水(金沙江)最后入长江,通过长江运送到建康,路途十分遥远。」

    刘穆之熟悉舆图,皱起眉头道「若是走水路必然要经过僰道、江阳、江州等地,这些地方被杨安玄所控,若是查出运送硝石定然会被扣,不如从滇池走盘江到牂柯水(今红水河)入广州(桂林郡、郁林郡皆属广州),再从郁水至广州番禺,从番禺通过海船送至建康。」

    刘裕在心中盘算良久,叹道「这条水路比起长江水路长了倍许,还要走海运,海上风浪莫测,风险极大。」


    刘穆之坚持道「比起走长江来,愚倒是觉得海上风险会更小些。」

    刘裕摆摆手道「那便两条路都用上,哪条通畅便用哪条。」

    话风一转,刘裕告诉刘穆之,道「运粮前往魏国的海船前天归来,除带回来六百匹战马外,还有大量的皮毛、牛羊,道和返还京城不妨带些物资回去。这批货物中有不少药材,道和从中选几只老山参送给琅琊王,省得说愚薄待皇室。」

    刘穆之笑道「有了这些货物,京中集市会热闹几分。濮阳和蓼城两处榷场的官员回报,与各国大宗交易火爆,不光是魏国,便连(北)燕、夏、(西)秦、凉、柔然以及西域都有商人前来,一地收取的税赋就与建康比齐。」

    刘裕微笑道「既然榷场火热,等明年不妨再多开两家。榷市收取的税赋要分给杨安玄四成,想到杨安玄乐见其成。」

    谢家亦有生意通过榷场交易,谢晦隐约知道些情况,道「榷场贸易受官府严控,除了朝廷任命的市令外,雍公还在榷场设立监司以及长吏,每个榷场安排了二百名市兵,稽查货物、征缴商税,朝廷的市令亦受监司钳制。」

    义熙八年,谢混因勾结荆州刺史刘毅被刘裕赐死。谢混死后,刘裕命晋陵公主改嫁琅琊王氏王练(1),晋陵公主虽坚决不从,但刘裕以天子诏书逼迫,晋陵公主只得将两个幼女及家事托付给谢混之侄谢弘微。

    谢弘微精明谨慎,凭门荫入值员外散骑侍郎,后任大司马(司马德文)参军,他受晋陵公主所托,精心打理谢混家产,朝廷在濮阳和蓼城开设榷场与胡人交易,谢弘微派家中部曲前去做生意。

    原以为借着陈郡谢家的招牌谁都要礼让三分,所卖的货物夹杂着胡人急需的铁器,想从胡商处换回珠玉、药材。

    商队到达蓼城后商队管事先向蓼城榷场市令陈宣,递送了谢家的名帖和礼物,陈宣自是满口答应。

    谢家虽然不及谢太尉在世之时显赫,但谢裕是尚书左仆射,谢晦、谢瞻、谢灵运、谢曜、谢弘微等谢家子弟位居朝堂,岂是他一个小小榷场市令所能得罪的。

    谢家商队入市交易,放出风声有数千斤铁锭,立时前来购买的胡商挤满了商铺,正当管事谢荣以为不虚此行时,监司严寅带着市兵上门,不容分说查抄了铁锭,勒令谢家商队离开。

    谢荣表明身份,哪料严寅毫不留情,将谢家商队逐出榷场,市令陈宣无计可施。

    谢弘微得知自家商队被蓼城榷场驱逐的消息,暗恨杨安玄不讲情面,想起兄弟们在一起闲聊时听到的一件旧事,华林堂孝武帝为晋陵公主择亲,似乎杨安玄亦有意竞争,莫不是杨安玄仍在记恨当年之事。

    将此事写信告知京口的谢晦,让他适时告诉刘裕。商队生意是小事,谢弘微想

    让谢晦通过此事表达谢家对刘裕的支持,以及对杨安玄的不满。

    刘穆之出声讥道「愚听闻榷场官吏回报,杨安玄所派的监司尚称公正,那些市兵也从不无故欺压商贾索要好处,那严监司将谢府商队逐出榷场,怕是谢家商队有什么违禁之处吧。」

    谢晦心中暗离,刘穆之处处压制自己,主公原本有意提拔自己为从事中郎(相当于中郎将),向刘穆之询问时便他断然否决。

    想到这里,谢晦心中火起,冷哼道「刘仆射处处针对愚,不知谢家可有得罪之处,愚愿向刘仆射陪罪。」

    说着,谢晦站起身,对着刘穆之揖了一礼。刘穆之把玩着手中羽扇,微笑不语。

    刘裕对刘穆之和谢晦的争斗视若无睹,麾下臣属相互争斗对于他来说更好制衡利用,甚至是他有意纵容和允许的。

    刘穆之是他麾下首席谋臣,在大面上刘裕要偏向刘穆之,所以刘穆之否决谢晦担任从事中郎刘裕听取了他的意见。但谢晦出身谢家,刘裕要倚重,而且谢晦才干仅次于刘穆之,最重要的是谢晦比刘穆之小三十岁,今年才二十六岁,这是可以留给儿孙所用的人才。

    刘裕笑道「宣明,些许钱财休要放在心上。等到十月与魏国交易,谢家货物不妨搭乘海船前往,直接前往魏国阳信城交易。」

    谢晦躬身向刘裕施礼道「多谢主公。」

    不是为了些许货物,而是刘裕话语中表露出对谢家的拉拢和信任。

    「注(1)有兴趣的书友可晋陵公主或谢弘微,了解一下秩事。」

    f。f



第四百九十九章是非难辩  
相关:  三国之玺传天下  变臣  扬锋汉起杨安玄杨佺期    我有十万亿舔狗金  玄幻:诸天最强系统  柯南之假酒的自我修养  回到明末做枭雄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扬锋汉起第四百九十九章是非难辩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7s 2.3187MB

搜"扬锋汉起"
360搜"扬锋汉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