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等李忘忧完善好建设学校的计划,他却又被李二派出的宫中內侍,给召进了长安城。一笔阁 www.yibige.com
原因无他,贞观三年的春闱开始了。
原本春闱科考这种事情,自然是与李忘忧没有关系的。但虽让他当初嘴欠,在李二、房玄龄以及杜如晦面前,显摆了一番科举制度。
什么誊卷糊名、封闭考场、搜查夹带,主考官与助手阅卷期间,禁止与外界接触等等,倒是让李二与房玄龄几位大佬,简直将他说的这些话,当成了金科玉律。
没办法,谁让唐初的时候,科举考试并不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呢
因为考试的时候不誊卷,不糊名,考生甚至都能将我爸爸是谁写在考卷之上,其公平程度可想而已了。
至于投卷内定名次的事情,更是数不胜数。
历史上最著名的便是王维这位初唐诗人,当初王维参加科举,拿下头名,靠的便是投卷之功。
故而在唐初,科考,考的其实就是人脉,是关系。
只要关系硬,没有考不上的进士。
而在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便是那些世家门阀,故而李二对此那是相当的痛恨。
所以当李忘忧与李二说出那些科举考试预防作弊的办法后,李二简直欣喜若狂,当时便吩咐房玄龄与杜如晦依次照搬,今岁春闱便如法炮制,斩断那些世家门阀和朝臣伸向科举制度的手。
如今春闱开始,李二还不放心,便又命內侍太监将李忘忧召回长安城,让他陪自己去巡视考场。
原本大唐的进士与明经科考试,考场便在礼部前的广场上,依次摆开一排排座椅,考生便露天而坐参加考试,时间也不长,仅仅一日而已,倒也谈不上折磨。
这种考场环境,自然谈不上什么严格保密。
在李忘忧进言后,今岁春闱的考场,倒是改了,礼部专门腾出了一个诺大的院落用以科考。
而考场四周,在李二的吩咐下,程咬金直接派出了金吾卫禁军,将考场团团围住。
考场外,今岁准备参加科考的进士科的考生,已经聚集在考场前,等待考场开启。
科举诸多项目,明法、明算、明字等科,并不被人重视,即便考过了,也不过被朝堂委任一个小小官吏罢了。
秀才科,却因为太难,而被废除。最早的秀才一词,值得可是才能秀异之士,并非明清时期,通过童子试的生员可以比拟的。
此时的大唐科考,尤为重视进士与明经两科的考试。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帖经、墨义。
而李忘忧却是知道,大唐许多宰相,都是进士出身,故而进士科的考试,也最被世人看重。
进士科的考试,自然不是明清的八股文章,而是最重诗赋。
故而当初虞世南在看过李忘忧抄袭的两首李太白的诗词后,便断定他能考中春闱。
明经科,考的帖经与墨义,通俗点说,就是填空默写,相对比较容易。
毕竟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而做诗则需要具有一定的天赋才行。
所以进士及第很难,大唐也有这么一句话,叫做“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便是三十岁考中明经科,已经算老的了,而五十岁考取了进士,却算是很年轻的,由此可见进士难得。
进士科的录取比例也是最低的,平均每榜也就二十来人,考中进士的比例只有六十分之一而已。
此时考场外,却已经聚集了一千多名考生,甚是壮观。
李二着一身便服,与李忘忧站着人群外,身旁还跟着同样一身便服的房玄龄与杜如晦几人。
李二看着这千多名考生,心中很是满意。
“子忧,你看看这些考生,这才是我大唐的根基今岁却不知其中有多少人能够鲤鱼跃龙门,进士及第,为朝堂效力。”
李忘忧很知趣的送上马屁:“恭喜叔叔,这天下英雄,尽入叔叔彀中矣”
“哈哈,你这混账小子当初朕说过此话,后却发现并不尽然。不过有子忧进献的良策,改良科举,朕如今倒是能再说此话”李二很是得意。
一旁的房玄龄忽然对李二笑道:“陛下,说起这科考,子忧前些时日,到是有件趣事。”
“哦有何趣事房公快说来听听。”
房玄龄捻须笑道:“我也是听我家犬子说起,子忧在酒楼饮酒,偶遇几名参加今岁春闱的考生。其中有两名考生欲拜子忧为师,结果子忧却让他们进士及第后,再去府上拜师。陛下,你说子忧这不是成心难为人吗”
杜如晦也接口说道:“哈哈,不错,此事老夫也听闻了。据说子忧还言之凿凿,说那两名考生,今岁必能进士及第,却不知子忧为何有这般信心老夫听闻那两名考生,尚不到而立之年,若是明经科倒也罢了,这进士科,怕是不易啊。”
李二闻言来了兴趣,向李忘忧问道:“哦真有此事子忧你这小子也太缺德了。不愿收那两人为弟子,言明便是,何必这般为难他们哈哈,要进士及第,你才收他们为弟子,还真是难为那两人了。”
李忘忧心中暗笑,开玩笑,未来的两位大唐宰相,若是考不中这进士科,岂不滑稽
不过这进士科毕竟录取率太低,李忘忧倒也不敢完全打包票,刘仁轨与上官仪两人,今岁一定能考中。
毕竟他也只知道,这两位在历史上,是考中了进士科,但鬼才知道他们是哪一年考中的
对于李二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取笑,李忘忧也只能故作神秘:“嘿嘿,叔叔、房公、杜公,且拭目以待。”
李二说道:“朕还真不信了,子忧你随便在酒楼之上,点两名考生,便能进士及第。你且说说,那两人叫何名字,待今岁榜单出来,朕倒要看看结果如何。”
“那两人,名叫上官仪、刘仁轨,皆是河南道的考生。嘿嘿,叔叔,说不得今岁的状头,便是这两人之一。”李忘忧说道。
状头便是状元,不过大唐尚无状元这个说法。
“状元”一词,乃是后来人们觉得“状头”太不雅了,于是才改称“状元”。
李忘忧他其实也就是随口一说而已,反正上官仪与刘仁轨是肯定有真才实学的。至于考不考的中,是不是状元,管他呢,反正吹牛又不上税。
不过他这话,李二却是当真了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4s 2.4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