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昨天刘旭又在大牢里待了整整一天,而今天刘旭终于要被提审了。
司法参军江同康对刘旭审讯很简单,或者应该说是没有审讯,而只有判决。
因为当刘旭被带到司法法曹审案大堂时,钱叔已经在大堂里跪着了。看着钱叔痛苦的表情和身上隐隐渗出的血渍,刘旭知道钱叔已经招供了。刘旭本没有指望钱叔能守口如瓶,他一个商人,没有不可动刑一说,五木之下能守住秘密的人总归是少的。刘旭想想自己要是被动用重刑,或许不等刑具用在自己身上,自己就如实交代了。
司法参军江参军对钱叔的判决不算太重,罚钱二百贯,打三十大板。虽然二百贯是钱叔酒楼好几年的收入了,但好在钱叔卖刘旭酒还赚了一百来贯钱,三十大板也算得很重的处罚,但相对于刘旭流放三千里发配琼州的判罚来说,已经算非常非常之轻了。
当刘旭听到自己被判决流配琼州时,心里也是极度震惊。自己被黑了,而且是往死里黑,流配琼州何止三千里啊,这可是除了砍头外最重的判决。后世的海南很美,也很漂亮,可是在此时确是还未开化的蛮荒之地,流放到那里,可是九死一生啊!自己到底得罪什么人了,为什么一定要这么把自己往死了整。刘旭现在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安排的对策能引起知州大人的注意了。
一州知州只有在审理大案要案时,才会亲自审理,而一般姓的小案子都是有司法参军直接审理结案。但司法参军审理完结的案件,必须报由知州大人副署,然后才能执行。当然死刑案件还需要上报朝廷,由当今官家亲自勾决人犯。
而刘旭现在只能是期待知州大人在副署这个案件的判决结果以前,能听到一些什么信息,能够暂不副署,或可重新审理此案。假如知州大人一旦副署,刘旭可就要被流放琼州了。
当然如果想整刘旭的那个人是知州大人的话,那刘旭就只能认命了。不过刘旭想到,现在的青州知州是刚来青州上任的,自己最不可能得罪的官员就是他了,如果自己交代徐锦儿的方法奏效,自己或可还有一线生机。
刘旭被带回牢房,在煎熬中,等待自己的最终的命运。
这几天一些传言在青州城迅速流传开来,是关于中秋节那位写《明月几时有》的才子的。
中秋节诗会那晚的花魁比试太精彩了。关于那天柳飘飘的《白紵舞》、关于那天云竹的《明月几时有》歌舞、关于做那首《明月几时有》作词的才子的话题,还远没有降温,而今又冒出关于哪位《明月几时有》作词才子的流言,自然在青州迅速的传开。
传言中有的说这位才子因为中秋节那首词写得太好了,扫了青州某些权势人物的面子,而被抓入大牢;也有的传言说是,那位才子做的词太好了,直接帮助云竹姑娘夺得花魁,而使得某位支持柳飘飘的厉害人物,没有如愿,而受到报复被抓入大牢;还有的传言说是那位才子的造的酒太好了,某个权贵想要其秘方,那位才子不给,便被权贵诬陷私酿卖酒,而被抓入大牢。反正种种传言都指向,这位隐士才子被权贵迫害并被抓入大牢。
而后又出现了这位才子,不但被抓入大牢,还被判决流放发配琼州的传言。
当青州城内街头巷尾,流传这位才子被判决流放琼州时,青州城的百姓对此事的议论也达到沸点,言语中无不对这为才子充满了同情,都对权贵的行径充满了愤慨。
这些百姓们可不仅有市井平民,他们之中还有很多是文人。而这些文人们觉得,写出一首精妙绝伦的好词,便被打击,这如何能行?要真是这样,以后谁还敢写出绝妙的诗词。这些文人不禁上下串联,四处打听消息,一致要求此事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一时青州学子也是群情激愤,县学、州学、矮松园、云门书院这青州四大学府的学子都聚集在州衙门口,要求面见知州,要求知州重审这件案子。百姓们不敢随便闹事,学子们没有这番顾虑。本来这些学子都自认都是天之骄子,此番又是仗义执言彰显文人风骨的时候,自是无所顾虑。
青州知州寇准,最终听说了这件事,亲自到州衙门口安抚众学子,并保证一定把此案重新公开审理,还那位才子一个公道,好劝歹劝,才把众学子劝散。
寇准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在权力场上,也是摸爬滚打十几年的人了,又在权力中枢担任过可称相公级的高职,自是能品咂出此事背后有人在推波助澜。只是不知,此事是单纯的是在为刘旭这个才子伸张正义,还是背后有人想给自己个下马威?不过这几天市井流言,寇准也自有耳目来报,细细分析这些流言,似乎不可能是针对自己的。看来确实州里有人想整这个叫刘旭的才子,这些流言估计是想帮助他保住他的人散播出来的。
寇准自己就是少年得志,年纪轻轻便高中进士,对刘旭这等少年英才,自是有些欣赏。再说此案,若如流言所说,要真是因为私酿卖几坛酒,就被判流放几千里,发配琼州那等去之九死一生的蛮荒之地,确实是太重了。
自己既然答应重审此案,如果再判如此重刑,怕是那些百姓及学子仇恨,就会全部拉向自己身上啊。只是到底青州的权势人物中,到底是谁想整这个刘旭呢?不过想想自是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再判此重刑,不管是哪个权势人物想整这个刘旭,自己也只能扫了他的面子了。再说判刘旭如此重刑,虽然律法上说的过去,但于情理上来说,总归是不合适。
在寇准心里,文人学子的笔比那些权势人物的能量更大。寇准本就出身豪门,又做过高官,对青州的权势人物还真不怎么放在心上。自己临来青州时,官家亲自召见,话里话外都暗示外放自己是权宜之计,或许很快自己就能被召回。自己在青州,赢得学子们的心,赢得口碑,远比跟一两个豪门搞好关系,作用更为远大。如果自己重新判决,那个想整刘旭的人开眼还好说,不开眼在跳出来寻事,就连他一起收拾了。寇准年纪轻轻便高官的做,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自有一股傲气在心中。
青州城最近这几天流言传播如此之快,自不是无端发生的,而正是那天刘旭嘱咐徐锦儿的策略。
刘旭知道,此时的文人官员大都爱惜羽毛,如果自己的案子搞的沸沸扬扬,引起知州大人的注意,他多少要顾及下民意。而徐氏武馆里大都是市井中人,三教九流的人都有,要散播流言正是他们的强项,因为他们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不过让刘旭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事情在文人学子那里引起这么大的轰动,还有学子去为自己请愿。其实如果流言只在市井中传播,是很难引起知州寇准的注意的,正是学子们群情激愤为刘旭请愿,才最终引起了寇准的注意。
其实连刘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事情为何能在文人士子间迅速传播!
刘旭出事之后,曾经想到过,让徐锦儿去找王宗元叔侄帮忙,但想想王宗元虽是文人但也只是一个小小县学教谕,很难在州衙里有什么关系,也就作罢。
刘旭不知道的是,其实自己案子得以被知州寇准答应重审,起作用最大的正是王曾。
别看王曾年纪不大,但其师从张震,儒学之外,兼学其他杂学,人情世故的练达,远在同龄人之上。王曾自从听到中秋做《明月几时有》妙词的刘旭,因为私酿酒卖被抓的传言后,敏锐的察觉此刘旭正是自己认识的好友刘旭。王曾心思灵活,先是在矮松园的学子中渲染此事,为刘旭叫屈。矮松园的学子们听了这件事后,自是愤慨,他们又各自有自己的知交好友,于是各自串联,最终出现了州衙门口青州四大学府学子请愿的一幕。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41s 2.374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