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秦曲 第四十一章东北混战20

    大秦帝国对付匈奴人的骑兵,主要是依靠强弓劲弩压制匈奴人的马弓的射程,让匈奴人更快一步尝试到箭雨的威力。

    当然,有一点张嘉师没有想到的是,在老上单于,也就是眼下并没有出生的匈奴王子稽粥在驱逐了大月氏人之后,顺道向西域发展了匈奴人的大片势力范围。

    而在老上单于时期,匈奴凭借着中原王朝利用和亲所带来的生产力优势,正式让匈奴也进入到一个泱泱大国的阶段。

    而这虽然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匈奴人的人口事实上并不算太多,汉朝的一个人口大郡在汉武帝与匈奴的同期对比当中,都说不定在人口方面超越匈奴人的总人口数。

    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在老上单于时期的匈奴,虽然人口不多,但是确实是进入到疆域最为广大的时期。

    而匈奴人当其时的武器技术,除了吸取了中原王朝的一定先进工艺之外,甚至还融合了从西域得到的来自西方罗马帝国或者是塞硫西王国所带来的西方冶炼技术。

    就好比是电视剧《汉武大帝》当中的那一柄匈奴宝刀,很有可能就是使用当其时塞硫西弯刀的冶炼技术而锻造出来的成品。

    从这个时期开始,匈奴人的冶炼技术在匈奴工匠的融合贯通下,发展出一种新的体系。这一种新的体系,可以说开创了武器工艺的东西合璧先河。

    当然,在眼下这么一个时期,要说这么一个事情无疑是相对比较扯谈的。毕竟老上单于稽粥还没有出生,而匈奴人的整体科技水平依旧是落后于中原国家很多。

    所以,匈奴人虽然在秦汉时期不时入侵长城内部,或者是攻破一些边塞城邑掠夺人口,但是无可疑问的是,哪怕是匈奴单于,都不太愿意直接进攻那些坚固的汉朝城邑。

    而汉朝的和亲,虽然带来的技术的外泄,但是相比起两宋的纳贡,汉朝的和亲在对匈奴人的相对供应上,要少很多。

    这一点也算是造就了匈奴人在和亲之后依旧是继续不时掠夺汉朝边塞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匈奴人从汉室当中所得到的东西并不多。

    ……

    大秦帝国的弓弩在吞并了韩国之后,得到的劲韩的弓弩制作技术,可以说是相对的弓弩水平更上一层楼。

    而在眼下,大秦帝国很多部队所列装的制式弓弩,则是在秦朝的弓弩制作水平上,添加了不少后世科技,无论是威力以及射程都有一定的提升。

    这也就是苏角敢于在野外面对五万匈奴人骑手的冲击而结阵防御的最大依仗之一。

    大秦帝国的军事力量发展,本身已经是让匈奴人处于落后水平,然而大秦帝国的军事力量在张嘉师主导了一地的军政之后,逐渐推行相应的改进,更加是让匈奴人的科技体系显得更加落后。

    张嘉师很清楚一点,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虽然说在攻击能力方面,整体而言匈奴人还是爆大秦帝国几条街,但是论防御手段,他可是无所畏惧的。

    …………………………………………分割线…………………………………………

    苏角麾下的辽宁郡郡兵以及部分从商郡调动过来的骑士,弩战车部队,成为了这一次苏角麾下作战的部队构成来源。

    虽然说在对商郡部队的指挥而言,苏角也感觉到有些不顺利,但是在眼下,他也不需要下达太过于复杂的命令。而且在出发之前,苏角就知道渉间已经下达了原本属于商郡的相应部队,听从苏角号令的命令。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苏角可是无法率领太多的骑士以及战车部队穿越山林,前往后世的吉林省中北部地区,也就是东胡人眼下最后的一片根据地。毕竟在山林中行军,大量的骑士以及轻车士部队之后让速度变得更加缓慢。

    固然,渉间很清楚就算是匈奴人想要以另外一支部队翻山越岭,偷袭东胡人的老巢,但是匈奴人几乎都是骑马为主要作战方式的兵力而言,他们想要翻越那一片看起来更加延绵不断的山林,只会拖累大军的行军速度。

    所以,除了让部分马车运输粮秣以及相应的器械作为辎重队伍的主力之外,更多的,苏角就是统率着大量的上郡步兵翻山越岭。

    苏角这个时候面对着从两翼穿插过来的匈奴人骑手,他选择的并不是部队原地固守,而是利用位于战阵两翼的弩战车部队构成的外围防御体系,来封堵这些匈奴人骑士的突袭道路。

    而在这个军阵的后方,苏角则是布置了苏璘以及陈恒两人的骑士部队。

    这一个战阵的布置,主要就是避免匈奴人从后方突破正应对北面猛攻的匈奴骑手以四面围攻的态势,攻击他这一支部队的相应手段。

    弩战车部队在先前的作战当中,也付出了一部分的损失以及官兵伤亡,在这么一个前提下,将所有弩战车作为侧翼以及后方的外围防御外段,明显是力所不及。

    在这么一个情况下,苏角自然是不会去思考那种算是四面漏风的防御体系,而是利用弩战车部队加强对两翼的防御能力,而让骑士部队抵御从南面掩杀过来的匈奴人。

    这一种防御体系,能否经受得住匈奴人的这一次大规模猛攻,说实话,苏角也没有一个准数,因为对于苏角而言,这种战阵貌似还是他首先使用。

    ……

    在商朝时期,战阵已经出现了相应的雏形。

    《卜辞》有着这样的一段介绍:“王作三师,右、中、左。”


    这种雏形的战阵,在春秋时期逐渐演变成上中下三军的阵势。

    而春秋战国时期的战阵,主要是以战车冲击的阵型为主,而最初的车阵是密集的横排方阵,由每一“乘”横向排列而成。“乘”是当时军队的基本单位,由作战车辆一驾和隶属的步兵组成。战车由四马驾挽,每车载甲士三人,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持弓,主射,十是一乘的指挥官,古人称甲首或车左;右方甲士执矛,主击刺,并负责为战车排障,古人称为“车右”;中间是驾驭战车的驭者。

    在赵武灵王实施“胡服骑射”之后,中原诸国的战阵开始逐步增加了骑士部队的配置数量,但是总体而言,车阵依旧是当其时的主要作战方式之一。

    在攻城作战当中,车阵的重要性虽然没有步兵战阵那么重要,但是在清扫城邑外围的防御体系的时候,车阵依旧是担当着相当主导的角色。

    在鄢郢之战当中,白起就是利用车阵为主的作战方式,多次击败前来增援的数支楚军,最后才得以让步兵部队从容进攻这两座坚固的城邑,以及在这一场秦楚决战当中被秦国攻下的大量城邑。

    毫无疑问,车阵在当其时的野外作战当中,依旧是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而在长平之战当中,虽然白起是使用骑士部队断绝了赵括与后方的联系,迫使赵括不得不与秦军进行拼死一搏的突围作战,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是赵括还是白起,在战场上的对决,主要依靠的还是以战车的冲击来与对方进行厮杀。

    战车速度快,冲击力强,特别是在开阔地带作战,具有步兵无法轻松抗拒的优势。所以自商以后,尤其到两周时期,战车部队和车战战法得到长足的发展,战车兵逐渐成为军队的主力兵种。当时的战车兵就相当于今天的机械化部队,代表着一个国家最先进的军事武装。判断各诸侯国的军事实力,也常常以战车的数量来计算。

    当其时衡量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甚至是国力,并不是以人口的多寡,而是所谓的千乘之国或者是万乘之国来加以区分衡量。

    ……

    而步兵单独在野外作战的事例在这个时期之前也不算少数,最著名的就是在《左传》当中的相应记载:“五阵以相离:两于前,伍于后,专为右角,偏为前拒。”

    这种记载被后人命名为魏舒的战阵:公元前541年,晋荀吴伐狄,采纳魏舒建议毁车以为行,以不同兵力组成了五个方阵,偏为前拒、两于前、伍于后、右角为专、左角为参,共23250人。

    魏舒战阵的特色,主要是以后伍阵作为主力以及预备役部队,而前方作战的部队则是逐步加强。

    这种战阵能够提高战阵的持续作战能力,但是一旦前方的阵型过快被击溃甚至是消灭,这种战阵很容易会出现整体崩溃的情况。

    除了魏舒的战阵之外,还有很多兵家都相对明白的几种战阵,他们分别是:

    孙膑的步兵方阵:“方阵之法,必薄中厚方,居阵在右”

    孙武的圆形阵型:孙子说:“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孙膑的锥形之阵:“未必锐,刃必薄,本必鸿。然则锥形之阵可以决绝矣。”

    孙膑对锥形之阵的说明:锥形之阵,就好比一把钢剑,剑锋必须锐利,即前锋部队必须精锐灵活,剑刃要薄,即两翼部队必须擅长兵力机动,而剑身要厚实,即后续部队兵力要雄厚,冲击力要强。

    雁形之阵:此阵型主要用于弩战。“雁行前锐后张,延斜而行,便于绕人”。雁形之阵可以向前,也可以呈后梯次配置。

    孙膑的钩形之阵:“钩形之阵,前列必方,左右之和必钩。”只要的考虑是“所以变质易虑也”就是说,钩形之阵,前面为方针,左右两翼弯曲如钩。多用以变换战斗队形。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步兵单独作战的战阵可以说在战国时期已经相当成熟。但是主要使用步兵战阵的国家或者是战役比较少,而吴国的圆形阵型则是有一个相应的前提,那就是吴国缺乏战车,无法有效形成战车的作战能力为主导的战阵体系,所以孙武才会选择以步兵战阵为主导。

    ……

    至于中国古代的骑兵战阵,一般是西汉时期才真正的成型。

    骑兵的性能介于战车和步兵之间。战车冲击力大,机动性强,但受地形影响较大,很不灵活,相反,步兵十分灵活,几乎不受地形的限制,然而冲击力和机动性却不如车兵。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将骑兵作为一种发展基础,骑兵得以在战斗中被广泛运用,并逐渐兴盛。

    公元前123年,大将军卫青率中将军公孙敖、左将军公孙贺、前将军赵信、右将军苏建、后将军李广,强弩将军李沮等十万余骑兵进攻匈奴单于冒顿的军队。卫青将军队做中前左右后的编组,既适于行军宿营,又便于作战,既是行军队形,又是战斗队形。

    这种五军作战体系,是中国古代第一次以骑兵为主导的作战体系的战阵体现。

    而与之对比的是,匈奴人在这个时期并没有发展出自身的骑兵战阵体系,固然汉匈双方在骑兵上的实力依旧有着一定的差距,但是无可否认,就是因为汉朝骑士有了战阵来发挥出相应的整体作战实力,才会让匈奴人在当其时多次在双方的骑兵对决当中,折戟沉沙。

    虽然说汉朝的骑兵部队多次取得胜利,但是骑兵部队的损失却依旧非常多,可以说战阵能够带来胜利,但是无法弥补双方之间原本的个体差距。

    唐朝名将李靖也发明出一种骑兵专用的战阵:李靖在西征突厥时,采用了一种适宜快速机动、灵活多变的骑战队形。由战骑、陷骑和游骑组成。攻击前面敌人时,战骑居前,陷骑居中,游骑居后;攻击后面敌人时,整个战斗队形向后回转,游骑居前,战骑居后,陷骑分为两部居中。这样布阵适应了深入敌境远程作战,经常腹背受敌的情况。

    这种战阵能够发挥出骑兵部队的机动作战能力,但是依旧无法弥补中原王朝的骑士与游牧民族骑手之间的个体差距。

    而骑兵战术的巅峰,就是成吉思汗发明的骑兵鱼鳞阵:

    这种骑兵鱼鳞阵也被称为大鱼鳞阵,因为骑兵所需要的战场宽度更大,而这一种梯次队形,战斗时其前锋试探敌情,前卫随即发起进攻,接着第二梯队的左翼和右翼投入战斗,最后第三梯队主力——本军和后殿向敌人发起猛烈的冲击。敌军阵形在这样的冲击下通常被突破,然后被撕裂,接下来,被蒙古人两面夹击的欧洲士兵很快就会崩溃,成为蒙古人的战利品。

    ……

    所以,在这个时期,先不说基本只是后世才出现的骑兵战阵,像是苏角的这种“怪异战阵”,不要说匈奴人,就算是他自己听都没听说过……



第四十一章东北混战20  
相关:    我在异界有座城  末日崛起  钢铁蒸汽与火焰  特拉福买家俱乐部  挂了99次之后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定秦曲第四十一章东北混战20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1s 2.3288MB

搜"定秦曲"
360搜"定秦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