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秦天给自己送信,侯君集有点意外。
不过秦天肯定不会无缘无故就来送信的,所以他很快命人把信拿了过来。
这样看过信之后,侯君集的眼眸微凝。
信上的内容不多,让他辞官告老。
他侯君集的年纪还不大,也就四十来岁,正是壮年,那里是什么告老的年纪?
秦天说这个办法能救他。
侯君集忍不住就呸了一声,他倒觉得秦天这是想让他把兵部尚书的位置给挪出来,好让李承乾的人去争夺。
信在侯君集的手里来回的翻转着,他有点拿不定主意。
次日的长安城下起了一场秋雨,秋雨凉。
早朝上,侯君集并没有来。
不过,朝中的一些人并没有放过他的意思。
“圣上,侯君集杀降,实在是罪不可赦啊。”
“圣上,杀降不祥啊,我大唐会因此遭灾的。”
‘圣上,江南的一个县城发生了瘟疫,可能就是因为侯君集杀降,请圣上严惩啊。’
“圣上,侯君集不可饶恕。”
“…………”
官员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今天很奇怪,李泰的人竟然没有帮侯君集说话,不知道是另有谋算,还是放弃了侯君集。
不过,没有人反对,他们倒也乐意,这样的话,侯君集的下场肯定很惨吧?
李世民看着这样的情况,嘴角微微一动。
这个时候,一名官员拿了一封奏折上前,道:“圣上,侯君集有奏折一封。”
李世民道:“侯君集还要说什么?”
“圣上,侯君集说,他这些年打仗,身上落下了许多伤痕,最近一到下雨天,便感觉浑身僵硬,伤口发寒,他觉得自己不能再打仗了,因此希望圣上批准他告老还乡。”
官员把侯君集的奏折给说了一下,这倒是众人没有料到的,李世民也没有料到。
在众人的认知里,侯君集是那种特别喜欢打仗的人,而且很喜欢权力,他会甘愿就这样离开,辞官归故里?
大家都不信。
但侯君集这样说了,李世民就得考虑考虑了。
这侯君集为他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又有从龙之功,若就这样辞官离开了,世人如何说他李世民?
杀功臣的天子,在史书上都留不下多好的名声来。
李世民看了一眼朝廷,肯替侯君集说话的人不多了,如今的侯君集又这个样子,他倒也没有太大的担心。
他本来也就没有太大的担心,只是有一点小芥蒂罢了。
朝堂上的人还在议论纷纷,李世民思虑片刻后,道:“不准,朕的大唐,还要他来开疆扩土呢,杀降一事,虽然不对,但他也立下了灭国的军功,就让他们功过相抵了,从明天开始,侯君集官复原职,可自由行走。”
话音落下,朝堂震惊。
谁都没有料到侯君集的一封辞官奏折,竟然让局面反转了。
蜀王李恪的眼眸发红,杀气迸发。
本来,这是打击魏王李泰的最好时机,一下子就能够折断魏王李泰的一条翅膀,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侯君集的一封奏折,把他所有的计划都给大乱了。
他就纳闷了,一封奏折,怎么就会有这样的奇效?
不可思议,实在是不可思议,他不明白他的父皇是怎么想的?
难道就因为害怕被人戳着脊梁骨说亏待功臣吗?
李恪气的不行,魏王李泰相比较下,却是暗暗一喜。
本来,他已经准备好今天早朝上,发力再保侯君集的,不管怎么说,他魏王李泰在朝中的实力不凡,要保下侯君集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昨天黄昏时分,他接到了侯君集的一封信,要他不要轻举妄动,所以今天他们的人就没有开口帮侯君集。
本来以为事情不好办,谁曾想直接就给办成了。
他不明白怎么回事,也许是他父皇觉得亏待功臣不好吧,容易寒了人心。
不过他也不深究这个,反正侯君集官复原职,他的一条左膀右臂就算是保住了。
早朝上又说了一些其他事情,快中午的时候才终于退朝。
对于今天早朝上的事情,李元景反倒并不是很在意,李世民的几个儿子争来争去,跟他有什么关系吗?
他们争也好,不争也罢,反正他是只有谋反这一条路的。
争了,朝廷混乱一点而已。
李元景回去的途中,眼眉微微凝着:“时间,差不多了吧?”
李世民的诏令在早朝结束之后,便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侯君集的府上。
“侯将军,圣上念你不易,功过相抵了,允许你官复原职,希望将军以后,为大唐出力。”
听到李世民真的原谅了自己,侯君集的内心十分的震撼,秦天的一封信就真的这么管用?
以前他跟秦天还有点不对付,觉得秦天这是想害他,然后为太子李承乾谋取一些好处,但现在看来,秦天是真的有意救他啊。
也幸亏他信了秦天,不然指不定后果怎么样呢。
侯君集心里想着,对秦天的能力自然是不能不服。
而这个时候,他又连忙说道:“多谢圣上,请公公转告圣上,我侯君集此生,为大唐流血牺牲,浑然不怕。”
宫人得了侯君集这句话,也就没有在府上多做停留,急匆匆就又回到了皇宫,向李世民复命去了。
宫人离开,侯君集想着要不要去答谢一下秦天,不过思来想去,他觉得还是不要的好,如今的他到底还是魏王李泰的人,而那秦天则是李承乾的人,他若是去与秦天见面,李泰怕是要误会。
几个皇子中,他觉得李泰的能力比李承乾强,最是有可能夺得太子之位,这才扶持李泰,这次李泰的表现,也没有让他失望,他不好做出对不起李泰的事情。
当然,此时的李泰还不是太子,不过这并不重要,当年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好像也不是太子吧,他不是照样当上了天子?
有李世民这个先例在前,他们就算不是太子,也不会觉得一点希望没有。
王朝有了先例,后面的人自然是要跟随的。
不仅皇子觉得如此,就是朝中臣子,也多这样想。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42s 2.311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