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城中,忙碌的士兵和百姓正在加固城墙,准备迎接接下来大周兵马的进攻。
乐笔趣 m.lebiqu.com虽然昨晚一战大获全胜,但城中守将箫达思和皇子耶律石都明白,这只是开始。
大周数十万大军正在逼近,一场大战即将爆发。
</p>昨晚战事之后,耶律石和箫思达便将大周攻城的消息即刻传递了出去。
除了告知正在中京府准备和女真人作战的耶律宗元之外,两人还联名写信给驻守南京析津府的南院王韩德遂请求增援。
因为很明显,下一步大周兵马的进攻将是迅猛无比的,以涿州城中的数万守军恐怕难以守住。
析津府有守军十余万,若能增援而来,则涿州或可守住。
否则怕是难了。
</p>傍晚的夕阳里,耶律石满面愁云的站在城楼上,看着城墙上忙碌的加固城墙的士兵和搬运守城器械物资的百姓,他的心里没有一丝的高兴。
因为就在不久之前,他接到了来自析津府南院王韩德遂的回信,信上,韩德遂告诉耶律石,析津府才是最需要保护的地方,他不能劳师动众让兵马渡过桑干河赶来涿州增援。
既然大周已然向大辽宣战,他需要即刻部署兵马作战。
韩德遂告诉耶律石,让他即刻离开涿州回析津府,涿州府不安全云云。
</p>这封信是韩德遂写给他的私信,守将箫思达收到的是另一份信。
那上面的内容却截然不同。
那封信上,韩德遂命令箫思达死守涿州,因为涿州是大辽南方门户,是通向渡口的要冲之城,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城池。
他还告诉箫思达,他已经派出五万兵马赶来支援,不过因为要长途跋涉并且需要渡河而来,可能需要耽搁时间,所以要箫思达死命守城,等待援军到来。
</p>箫思达将这封信给耶律石看的时候,耶律石很是无语。
他很想告诉箫思达真相,但他不能。
耶律石并不怪韩德遂欺骗手下将领的手段,因为他知道韩德遂也是没有办法。
眼下大辽兵马数量捉襟见肘,几大部族蠢蠢欲动,朝廷不但要防女真,还得防止这些人忽然生乱。
现在又要和大周作战。
整个大辽已经到了风雨飘摇之时,兵马捉襟见肘。
韩德遂手下只有总共十八万兵马,肩负着守护大辽南方的重要职责,他确实不敢随便将兵马增援到涿州。
论重要性,析津府是大辽南方最重要的中心城池,析津府倘若有失,不但通向中京上京的通道大开,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为大周所占据,则大辽基本上便灭了一大半了。
涿州虽然也很重要,但和析津府比起来,那是可以舍弃的地方。
韩德遂要箫思达死守涿州,并不是要他送死,而是要争取时间,做好充分的迎敌准备而已。
</p>耶律石知道,涿州怕是守不住了,但他却并没有打算离开。
因为他知道,此刻自己若是离开,会让涿州军民士气大衰。
当此社稷存亡之时,他耶律石虽无扭转乾坤之力,但也应该为大辽做出贡献。
他能做的便是此刻呆在涿州,不到最后的关头,他不能离开。
哪怕只有一丁点的鼓舞士气的作用,那也是贡献了一份力量。
</p>耶律石长吁了一口气走出城楼来到城墙上,众士兵和百姓们纷纷向他行礼,都认识这位大辽皇子。
耶律石从一名老者身上接过扁担,挑着两筐石块踉跄往前,汇入人流之中。
</p></p>大周二十余万大军急速行军,终于在杨俊要求的午前时分抵达了涿州城外的山野。
漫天遍野的兵马显得乱糟糟的,但这乱中其实是很有序的。
以步兵为主的兵马先行抵达,正在山野之中伐木围栏扎下营寨。
数千名士兵正在整理出一片平坦的地面,以供后续抵达的攻城器械停放。
两只骑兵在城下砂砾之地来回奔行,那既是向城头示威,也是为了防止对方突然出城,趁着大军立足不稳的混乱之时发动攻击。
每一件事,杨俊都考虑到了,多年前率领大军作战时的所有经验和技能已经在他脑子里复活,他下达的每一个命令其实都具有针对性和实战性。
正如他誓师大会上说的那样,他的存在便是大周兵马胜利的保证。
所有的将领士兵都不折不扣的执行着他的命令。
</p>午后时分,已经初见规模的大营中心地带,一出的这句话中,便知他的思虑很是周密。
他甚至考虑到了对方会出城以精锐骑兵冲击攻城阵型的可能,这绝对不是轻敌的表现。
</p>末将遵命众将军齐齐拱手高声应诺。
</p></p>攻城大战在黎明时分打起,随着战鼓的轰鸣声响彻山野,担心了一夜的涿州守军终于从惺忪睡梦之中惊醒,爬起身来看向城下时,城下已经是一片黑压压的人头的海洋。
</p>杨俊一旦指挥作战,看似勇猛粗放,其实考虑的细到了极致。
原本昨日午后扎营,按理说昨夜便可攻城,但他偏偏要拖到今天凌晨时分才攻。
这当然不是为了休整兵马,只是赶路而已,大周兵马还没有那么疲倦。
杨俊这么做其实是为了疲城头守军。
因为他知道,大军在城下扎营之后,涿州城中的辽军便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他们这一夜会担惊受怕,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们担心大周兵马会在夜间进攻。
</p>杨俊要的便是他们担惊受怕,即便对方可以在城头宿营,但这个天气,春寒料峭之时,可也够他们受的。
而且即便是睡在城头,他们也难以安眠。
身在行伍之中多年的杨俊自然会充分的了解这一点。
他知道一场好睡对于士兵们恢复体力的重要性。
他也知道一场半梦半醒担惊受怕的睡眠会对兵马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些他都没告诉手下的将领们,即便他们中有人提出既然要速战速决,为何偏要耽搁半天一夜的时间。
这些东西都是杨俊压箱底的密不外传的手段,很多次作战都是因为这些小细节而取得胜利。
这和杨俊表面上呈现出的喜欢正面硬刚,勇猛凶悍的作风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p>这就是杨俊,关注细节,这正是他成功的秘诀。
只是不足为外人道而已。
</p>城头响起低沉的号角之声,所有的辽国守军立刻各自就位,刀出鞘,箭上弦,投石车也各自就位,一勺勺的鹅卵石弹也准备就绪,做好迎击的准备。
</p>他们很快发现,大周兵马的阵型有些奇怪。
大周兵马是以方阵的形势往城下挺进。
伴随着鼓点,一个个方阵排成两排,以极为规整的方式朝城头走来。
是的,那确实是走,不是冲锋,不是奔跑,只是一步步的迈着步子走向城下。
每一个方阵的中间簇拥着的是一架高高耸立的庞大的攻城云霄车。
这就像是一群蚂蚁扛着一只大甲虫在搬运一般。
方阵行进的速度极为缓慢,因为云霄车的移动极为缓慢。
</p>方阵共有十个,有心人数了一下方阵的人数,得出大概的数字。
每一个方阵人数当在三千五百人到四千之数。
也就是说,大周兵马投入进攻的人数在四万左右。
这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辽军守将是个明白人,他立刻便意识到对方是行家。
涿州的地形,只有南城开阔可以展开阵型攻击。
东西两侧是丘陵山野,根本无法展开部队。
而南城的地形,堪堪可以容三四万人展开阵型攻击,再多的兵马也只能自己堵塞自己的进攻通道。
而对方进攻兵马的数量正好是南城进攻可容纳的数量的上限之下,则可见对方主帅是经过精心算计的,并非随意为之。
</p>不过,辽军守将箫思达觉得奇怪的是,对方以这种密集方阵的进攻方式攻城岂非是正好给了城头己方弓箭手提供了活靶子。
集中射击的结果会让这些密集方阵死伤惨重。
这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军将领所应该做的事。
这行为甚至有些愚蠢。
</p>谜底很快揭开,在前方五座方阵进入一百八十步范围之内,也就是辽人的强弓可以射出的最远射程之时,一声响亮的号令之后,所有的方阵迅速变幻了模样。
方阵上方突然间覆盖了一层盾牌,那盾牌是少见的方形盾牌,一块一块拼接成一块巨大的铁板。
若是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所有的盾牌边缘都有细小的钩索,相互间以钩索相连,形成一道巨大的屏障。
队伍前方和侧翼也都竖起了长盾。
整个方阵瞬间形成一个毫无死角的被盾牌护住的整体。
</p>这便是杨俊设计的盾牌阵,这种方形盾牌设计的本意是防备辽人骑兵突袭之用。
杨俊知道,和辽人作战总免不了要和对方的精锐骑兵作战。
而大周兵马以步兵为主,如何防骑兵突袭便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严峻问题。
弓弩等传统手段自然可以使用,但必须还有防止骑兵速度过快,冲散阵型时对步兵的巨大伤害。
故而杨俊改进了盾牌的形状,让盾枪阵这种防骑兵突袭的阵型能更大的发挥作用。
原来的盾牌需得靠人力强全无功效,城门前的方阵出现了缺口,似乎有些混乱。
但那却不是因为被砸塌了,而是压塌了之故。
大量石块堆积在盾牌上,重量不轻。
下方的士兵支撑不住这重量,摔倒了十几人,造成了整个阵型的短暂混乱。
辽军弓箭手乘机将箭雨从破损处灌入,射杀了数十名士兵,但很快整个盾阵快速连接,又恢复了原样。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4s 2.342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