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早朝,天启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的百官群大臣特别的顺眼。整个大殿也漂亮了许多。
“启禀陛下,如今臣年事以高,恐怕不能再处理朝中事物,望皇上允许老臣告老还乡”。内阁首府施鳯来上前一步跪下启奏.
众位大臣听到施阁老的话,首先先是一愣,首府施鳯来虽然年龄有点大,但是朝廷上比他大的有很多,他又没病,好好的为什么辞官啊?这可是内阁首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府啊。4品官员任免人家一句话的事,县官不如现管,就这权利,有时比皇帝都管用。
“施阁老为朝廷呕心沥血,现在年事已高,想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也是应该的,不过施阁老为朝廷做了那摩多的贡献,怎能就这样辞官回家呢,朕下旨,每年从内务府调拨5万两白银给阁老作为颐养天年的俸禄。”天启说道。
“谢陛下赏赐”施鳯来说着给皇帝磕了三个头。这条件都是君臣早就商量好了的。
“爱卿辞去内阁府臣一职,那可有安排谁来接任?”天启说道。
“回陛下,臣举荐帝师孙承宗入阁。”施鳯来说道。举荐孙承宗入阁,倒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想法。虽然不是他的想法,可是这是皇帝的想法,昨天皇帝跟三个内阁附臣都说好了。谁推荐谁都是直接点了名字的。
“孙承宗入阁??是不是不太合适啊,老师才二品大员”天启说道。天启可不能表现出来很乐意。那样朝中大臣反对声就会更大。
“陛下,孙承宗虽然辞官回家,但是此人有大才。请陛下召回。”内阁大学士李贤及上前说道。孙承宗乃是皇帝的帝师不假,但也是前二年让天启气的辞官回家的,二人有矛盾,朝中大臣也是都知道的。选个跟皇帝不对付的人做府臣,大臣们还是很乐意接受的。尤其是东林党人士。虽说孙承宗不是东林党,但是在东林党眼中,孙承宗怎么也比魏忠贤一党的人强。
很快这个决定就一致通过了。
接着大学士黄立吉也称病请辞,黄立吉推荐了宋应星入阁,宋应星入阁遭到了不少的阻力,太年轻不说,没有功劳,就前段时间天启破格提拔了个,兵工厂俭事,也就从二品的官,还是破格提拔,现在一下子入阁,让很多人接受不了。不过三位内阁一致力荐,最后众人也只有和谐了。
最后内阁府臣李贤及也称病请辞,并且他的推荐更加让大家奇怪,竟然推荐大名知府卢象升入阁。最不能接受这个结果的朝中大臣就是东林党人了。
本来前二位内阁府臣辞官,东林党人士还在心里高兴了一会,内阁上去的2个都不是魏忠贤一派的,内阁有李阁老,以后东林人士在朝廷还不的呼风唤雨啊。这下可好。李阁老竟然也请辞回家,并且推荐的人不是东林学院的人,推荐了一个跟他八辈子没有关系的大名知府卢象升入阁。这他妈脑子全是煎饼糊子吧?
由于三个阁老力荐。众人的反对跟差异根本没有组织的可能,内阁人选还是定了。不过由于在京城的内阁大学士只有宋应星,所以,三位府臣也没有立马辞去官职。等孙承宗跟卢象升进京之后,交接完手里的工作之后才可以辞官回家。这段时间三位阁老还必须负担起朝廷的繁杂琐事。
卢象升跟孙承宗接到圣旨后,都是一惊,这什么情况,好好的让自己回去做内阁府臣?尤其是卢象升。接到圣旨的时候,发了半天呆。自己给自己了好几个嘴巴子。吓得宣纸太监跟他家的下人都以为鬼魂附体了。
卢象升跟孙承宗入京之后,很快三人便接手了内阁的繁琐事务。天启命令,内阁重新改革,又内阁三人增加到7人。其余提上来的四人,都是没有党派之争的。内阁改革后,朝廷3品以上的奏折必须皇帝先阅读批示之后,才能交给内阁处理。处理结果要及时汇报,并且每个府衙,每月必须至少上奏一次,这就杜绝了有人私自压下一些重要的奏折,这样使皇帝的中央集权制更加的牢固。
朝廷除了内阁有所变动之外,别的官员基本没动,该干嘛还是干嘛。这样人心也不会有太大的动荡。看着一切还跟以前一样。
不过现在的天启基本掌握了朝廷的政权。二月二龙抬头。全国各府的知府都被皇帝的一道圣旨,聚集在了太和殿之外。
天启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的各府的府主说道:“各位爱卿。朕宣你们来京,有二件事情要宣布。“
天启朝身边的太监点了一下头,小桂子立马拿起桌案上的一叠纸走向了众位大臣。走近后小桂子便一人一人的分发着手中的纸张。接过纸张的众人都认真的看了起来。
看到下面的大臣都在切切私语。天启感觉众人已经消化了一点。天启说道:“众位爱卿,朕的二件事就写在你们手中的宣纸上。第一件事,从今年开始,田赋税收,朝廷不再收取银两,而是有粮食代替,并且每个府衙都要建立粮仓,收取的田赋粮食必须入仓,以备天灾之时的需求。”
“第二件事,清点全国所有的田地。除朝廷赏赐的田地之外,必须交税,全国所有田地,必须耕种粮食作物,如若连续二年无人耕种,朝廷则收回土地。所有荒地,不管属于谁,从今年开始,只要是大明子民,都可开垦荒田,至于占用了私人的林地山地什么的,都有朝廷出钱给予补偿。”
天启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不管是谁,你只要现在开始,开坑的新田地,就是你自己的,不用管在哪里开垦的。你只要开坑出来就是你的。但是必须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土地上必须种粮食。要不然国家收回。这可了不得。老百姓愿意在哪种粮食就在哪种粮食。这还了得啊。
一时间下面的人乱成一团。要是这样,谁还去地主家打工啊,不都去上山开垦土地了。不过大家忘记了一件事,开坑的土地必须的种粮食,明朝土地有的是,但是水源是个大问题。只要能灌溉的地方,差不多都是地主家的土地,只有一些距离水源较远的地方,地主嫌没有利用价值才没有找人开坑。不过老百姓无所谓,只要是自己的地,哪怕是挑着二里路的水去灌溉,自己累点也愿意,那可是自己的啊,不用交地租不说,这可都是自己的不动产啊。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61s 2.394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