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华夏新史 第三百一十六章 战备进行时

    “杨先生,意大利人发来的电报您看过了吗?”赛维拉上将问道。“他们在但丁级的主炮选择上给了我们两种选择,三座三联装10寸炮和两座双联装12寸炮。杨先生意下如何?”

    “我个人的意见是继续使用10寸炮。”杨用霖想了想说的。

    “我需要充分的理由,新式12寸炮塔炮的shè速也达到了40秒一发,这个shè速已经很棒了。而10寸炮在面对装巡时的威力有些偏小。”赛维拉有些不悦的说道。

    “那换装了12寸重炮后,不是依然没法打穿美国战列舰那些15寸以上的主装甲带吗?而即使10寸炮,对付美国战列舰的4寸上装甲不是依然没问题吗?而且考虑到美国战列舰的装甲带过低,所以后面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情况。”杨用霖一边为赛维拉倒了一杯绿茶一边笑着说道。

    “此外,整个海军战术角度来看,我们主力舰只是为了将对方战舰打的丧失绝大部分抵抗能力,随后用鱼雷艇解决对方。单纯靠炮弹的话,很难击沉一艘万吨级的战舰。而对于美国大量的防护巡洋舰,大量高速shè的火炮显然杀伤力更为强大。而且从后勤补给和弹药携带量上来看,10寸炮弹的备弹量更大。而且补给起来也更方便,不要忘了,我们是远洋作战。而从训练角度来看,10寸炮显然更容易形成战斗力。我们的炮手完全可以从现有战舰上培训。当然,您是司令官,您将决定一切。”杨用霖末了,又加了一句话。

    “这个理由还算充分。考虑到我们要远洋作战,补给问题将是除了美国人外第二大敌人。”对杨用霖的回答,赛维拉还算满意。

    “另外,杨大人认为我们目前在西印度群岛的战备工作除了文件上提到的以外,是否还需要别的?”赛维拉换了一个话题说道。

    “对于西印度群岛的战备。我们已经不能仅仅从军事角度来准备了。而应该从全局的角度来筹划,首先第一点就是如何尽可能的将岛内非白人种族的反抗强度降到最低,这个问题绝对不是光靠武力镇压就可以解决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缓和,相对友好的环境,哪怕只是在战争前到战争结束这一小段时间里也行。”杨用霖说道。

    “这个不是海军可以决定的事情,不过我会尽力说服国会去限制一下那些贪婪的资本家。”对此,赛维拉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其次。就是西班牙陆军必须在冲突前增强对西印度群岛的守卫。光靠海军我们赢不了这场战争。如果西班牙陆军连美国陆军的第一波冲击都坚持不下来的话,那就没必要打了。必要地时候我个人认为雇佣一些非zhèng fuxing质的雇佣军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杨用霖继续说道。

    “杨先生,我们是海军,这些措施都十分有必要,但是不是我们海军可以管的。我希望您能在海军上提供一些建议。比如如何强化圣地亚哥港的防御力量。”赛维拉有些不满的说道。

    “圣地亚哥港的防御确实需要强化,但是如果舰队在战争期间进入圣地亚哥港的话,恐怕要么就是战局已经到了无可收拾的程度,要么就是要准备决战了。”杨用霖笑着说道。

    “我不明白阁下是什么意思。”赛维拉有些糊涂了。

    “美国舰队的作战任务是什么?西班牙舰队的作战任务又是什么?”杨用霖反问道。

    “难道舰队的任务不是摧毁对方舰队获取海上的制海权吗?”赛维拉问道。

    “不。美国舰队的最基本任务是保证运输船队的安全。西印度群岛远离西班牙本土。只要美国海军可以为陆军提供足够的掩护,美国人完全可以用陆军取得战争的胜利,而不一定非要去和西班牙海军拼的你死我活。这样做不但风险过大,而且很容易顾此失彼。所以在战争的第一阶段,美国人不会主动寻求与我方的决战。”杨用霖说道。

    “如果按照阁下的思路来看,我们同样也不需要寻找美国海军主力进行决战而是只要攻击对方的运输船队即可?”赛维拉好像明白了一点。“但是这和圣地亚哥港有什么关系吗?”

    “圣地亚哥港在古巴的南部海岸,距离美国可能登陆的北部海岸相距甚远。而一旦进入圣地亚哥港的话,舰队的行踪必然暴露,这就对我们袭击美国运输船队造成了很大麻烦。作为应对,美国人肯定会集中相当强大的护航舰队来掩护运输船队。”杨用霖说道。

    “要是这样的话。美国海军如果集中其主力的话,在吨位方面将占据绝对优势。我们硬碰的胜算不大。”赛维拉点点头说道。


    “所以我们必须要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在开战后第一时间攻击对方的运输船队和掩护舰队以削弱美国海军的实力,并减轻陆军的压力。所以就这个层面来讲,我们不能进入圣地亚哥。至少在可以与美国海军决战前,不能进入圣地亚哥港。”杨用霖说道。

    “所以,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我方海军能否隐蔽进入战争并在美国海军反应过来之前采取行动?”赛维拉问道。

    “可以这样认为。但是如果想彻底结束美西战争的话,那么在削弱了美国海军的实力后,我方舰队才可以进入圣地亚哥港进行补给和整备以便与美国海军展开决战。”杨用霖点点头说道。

    “那这对于官兵们可是一个考验啊。跨越整个大西洋然后在未经修正的情况下参加战斗,其中的辛劳可想而知。”赛维拉说道。

    赛维拉不提这个事情还好,一提这事。杨用霖就感到相当的火大!在此之前杨用霖认为清国的绿营和八旗已经够无能的了。结果到了欧洲后,杨用霖才发现。在列强林立的欧洲,找一支没有斗志水到一定程度的海军也不是特别难!(历史上西班牙舰队的表现堪称蒸汽铁甲舰出现后最水的表现!其中甚至有一艘7000吨级的科隆号巡洋舰仅仅被命中4发6寸炮弹,3发57mm炮弹就急着搁浅的事情!就这点炮弹连北洋最弱的平远都打不沉啊!!)

    “尊敬的上将阁下,我必须说明一点的是。现在的西班牙海军必须进行一次从上到下的整备,在这支海军中,我无法看到昔ri纵横大洋的西班牙海军的雄风!我们必须整顿,至少要让这支部队敢于面对敌人!否则再好的装备落到这样一支部队手中都是烧火棍!”杨用霖说道。

    “这恐怕有些困难,整个舰队光官兵就有7000多人,如果要换血的话估计十分困难。而且其中的一些高级官员可不是说换就能换的。”赛维拉对于整个官僚体系也十分的无力。

    “至少准备参与战争的中低级军官必须换血,即使是雇佣一些国家海军退役的官兵都要比现在的那些人表现的更好!”杨用霖有些气愤的说道。

    “那你的意思是说雇佣一批海军?这种意见倒是不错。虽然cāo作起来难度很大。但是在还是有实现的可能的,毕竟现在英国和德国对于美国在远东的扩张也比较jing惕。”赛维拉点点头说道。

    “我要的是结果。上将先生,没有优秀的官兵,光有战舰是打不赢的,既然西班牙王国已经花了如此大的力气去做这件事情,那我们为何不做的更彻底一些?有的时候胜利和失败就只差半步!”杨用霖以一种委婉的语气说道。

    “除此之外,杨先生还有什么建议吗?”赛维拉脸sè有些发白的说道,毕竟对于参加过多场血战后的北洋来说。西班牙舰队无论从实力还是官兵素质来看,都不如目前的北洋舰队。至于官兵的战术素养,更是不如。而白种人高傲的心理在有一天突然被破碎后,这种落差所带来的冲击自然很强。

    “补给问题。其实在远洋补给方面我觉得我们可以参考那位俄国的著名海军将领,马卡诺夫的做法。”杨用霖说道。

    “可是是马卡诺夫将军的做法被认为是无效的。他的舰队就是在临时补给站被消灭的。”赛维拉疑惑的说道。

    “想法和思路是对的,只不过徐将军对远东的情况过于熟悉了,而且俄国舰队停留的时间也太长了。我的想法是,西班牙舰队可以设立多个补给点,至少可以完成舰队的加煤和弹药补给。如果可以,最好的地点是英国在加勒比地区的海岛。在这些地方补给。即使美国人知道了,也未必敢采取什么动作。”杨用霖分析道。

    “加煤加水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弹药补给可能会困难一些。毕竟弹药的存放条件要求比较高,而且英国人也不可能允许把大量的弹药放在他们的地盘上,北洋和英国人是盟友,自然可以互通有无,但是英国能给与西班牙的待遇最多是提供一些帮助。”赛维拉摇摇头说道。“不过我们可以在圣地亚哥港先存放一批弹药。”

    “上将先生,您看您能不能征用一些高速民用船舶伴随舰队提供补给?航速必须要快。而且航程和载重量必须要够。”杨用霖想到了当初徐杰和林永升率领归远级在ri本外海游击时的补给方式。

    “但是在海上补给加煤和弹药的困难相当大。而且所谓的高速民用船也最多只能在巡航速度上跟上舰队,一旦开战,双方必然会拉开距离。而舰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掩护这些装满了弹药和补给品的船只。”赛维拉有些犯难了。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战术手段来解决。我们首先打击的目标时美国的运输船和巡洋舰编队,如果我们能在美国人反应过来之前就解决掉一部分巡洋舰的话。那么一旦开战,4艘5000吨级防护巡洋舰完全可以缠住对方的剩余巡洋舰,至少可是给运输船队撤离的时间。我们不能因为存在危险就不去做,我们需要大量的物资来支持舰队长期机动作战。”杨用霖强调的。

    “好,我会尽量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的。”赛维拉点点头说道。

    感谢友山轻盈的打赏和友地狱女皇的月票支持美西战争进入倒计时,大家支持一下。(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六章 战备进行时  
相关:  德意志崛起之路  帝国的崛起  华夏海权    超神当铺  神级插班生  劫天运  一品江山  网游之独步武侠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甲午之华夏新史第三百一十六章 战备进行时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43s 2.3432MB

搜"甲午之华夏新史"
360搜"甲午之华夏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