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 第175章 带兵叔侄

    中军帐里,中间摆了一盘烤肉,一只鸡,一条鱼,还有几个咸鸭蛋,旁边一壶酒。杜中宵、杨畋和杨文广三人围坐在一起,议论着今日教阅的事情。

    宋军有会食制度,要求战时的主要军官一起用饭,或每日如此,或几日一次,依执行的任务和参与人员的身份不同而略有区别。如此做的原因,是在制度上规定主要将领互相通气,及时了解各部情况。因为军中不比地方,主帅不会日日升帐,文书交流也不及时。

    教阅比照作战,一样有会食,杜中宵规定每日必须聚餐。将帅是帐中的三人,其余军官以营为单位组织各级军官。不得饮酒,餐后介绍情况,进行讨论。还格外加了一条,必须要有记录。

    吃了几口饼,杜中宵道:“一年多来,营田务的厢军中格且年龄合适的人,都已教阅过几次。依着每人情况,加上教阅时的表现,要选出一些出色的来,另行编组。这些人半年教阅,半年种田,随时可以拉出去打仗。如缓急间朝廷有事,可以上阵。”

    杨畋道:“若有事,自有禁军作战。编练厢军,只是防地方盗贼罢了,防前几年王伦、张海之事重演。虽然军中火器犀利,依我看,若与西贼北虏对阵,尚有不足。”

    杜中宵道:“就是因为现在还差些,才要选些格外出色的出来,另行编组。朝廷禁军多在北方,南方数路几无驻军。若是边疆有事,只怕禁军救援不及。”

    杨畋摇头:“南方又够能有什么事?至多不过湖南、广西的蛮人作乱。他们各部互不统属,难为大股,一州之兵足以平定。需要动用数万大军平定的,那就天下摇动了。”

    杜中宵道:“也莫要轻视了蛮人作乱。前几年欧希范乱,便就动用了数州之兵,转战千里。后来梅山蛮多次为乱,钤辖亲自带兵,作战数年。我听说邕州管的广源州侬智高势力不小,前几年还打败了交趾征讨,声势大振。他求内附而不得,对朝廷颇有怨恨之心。”

    杨畋在荆湖路数年,几次平定蛮乱,对此根本不以为意,觉得杜中宵是杞人忧天。


    此时作乱最频繁的是潭州附近的梅山蛮,大乱数年一次,小乱几乎年年都有。梅山蛮隔断潭州和鼎州,通过旁边的辰州与川峡地区相连,南边则连广西,大量蛮族占据着方圆千里之阔的土地。乱子起来则数路不通,山路难行围剿不易,在蛮行转战千里追之不及,非常麻烦。只有平定了梅山蛮,荆湖南路才可能得到开发,不然只能以几个大城为中心,不能连成片。

    杨畋在荆湖南路数年,多次平定蛮乱,对此并不看重。在他看来,只要地方官不出问题,不主动激化矛盾,并无大害。杜中宵的看法不同,潭州就是后世的长沙,鼎州是后世的常德,两座城是沟通南北交通的枢钮,要开发湖南,这两地连在一起是必不可少的。梅山蛮恰巧处于中间,随着湖南开发,矛盾激化是必然,避是避不开的。梅山蛮一乱,如果南边邕州的蛮族起而响应,则半壁江山动摇。

    侬智高起事,荆湖南路的蛮族必然响应。杜中宵依然想借平叛的机会,赚些军功。大乱一起,营田务厢军是最方便南下平乱的军队。今年如果襄州到江陵的铁路修通,则坐车到江陵,从那里上船,沿着水路一路南下,交通非常便利。

    吃过了饭,聊了一会局势,杜中宵道:“现在最要紧的,是多多演练。训练士卒倒在其次,各级将官的训练尤为重要。用火枪火炮作战,跟以前大不同,将领需要不一样的本领。军旅我不熟,但知道最重要的是踏实,对一切都熟悉于胸。接下来的几个月,先选出优秀的人来,重新编组。而后不断演练,一边练一边学。自队正起,各级将官必须在练与学的时候,形诸文字,互相学习检讨,学会新的带兵本领,学会新的战法。不能适应的,坚决淘汰。京西路营田厢军共约十五六万人,五人中选一人,选出三万堪战之兵,总还是可以的。用一两年的时间,培养成能战之兵。”

    这是杨畋的本职,并无异议。自在荆南染瘴疾,杨畋建功立业的心就淡了,对战阵冲杀之事并不热衷。前面他求转回文官,便就有这意思在。现在积极配合杜中宵,有为侄子杨文广铺路的心思。

    自大宋立国,麟丰府三州便就如同藩镇。不足百年,丰州的王家已经彻底衰落,被党项攻破,王家子弟失去了对丰州的控制,如今只能在内地做小官。麟州杨家也大不如前,虽然还在麟州有势力,但军事上受制于府州折家,政事则归知州通判,杨家的人逐渐融入了朝廷官僚体系。

    杨家两支,杨业一支早就单独出来,属于朝廷将官体系,与麟州并无多大关联。杨崇勋一支,则世守麟州,只有如杨畋等人,靠着考中进士出外为官。如今麟州慢慢失去藩镇色彩,杨业这一支的杨家人地位更加突显。杨文广是杨延昭第三子,此时两位兄长已经去世,杨家的未来,在他身上。

    杨家是北宋典型的将门,世代参军,但远没有后世传说的杨家将那么风光。没有与皇室联姻,杨延昭一直在外守边,未入三衙为管军,都导致家世迅速衰落。杨文广两位兄长都是武将,没有军功,一生平平无奇。历史上如果没有后来杨文广的崛起,杨家将可能就此结束了。正是因为有杨文广,在历史上做到了管军之职,他的祖、父因而加封,杨家将的地位才上一个台阶,所谓光宗耀祖。

    杨文广的机会,早期大多数都是族叔杨畋给他的。此时低级武官泛滥,一二十年不得实缺者比比皆是,杨文广也是如此。直到京西的张海之乱,得到杨畋的保举,杨文广才得到带兵作战的机会,因功而升殿直。近五十岁的殿直,官位极低,按常理是没有前途的。最重要的是由此带兵,赶上狄青征南,积功而最后到管军。这个时代只要能打,真有本事,十年时间由最低级军官升到武将极任的管军颇有几位,不只是狄青和杨文广。

    历史上的杨文广是个什么人,有什么样的经历,杜中宵并不知道。这个人的事迹,他是从杨家将的故事中知道的。故事里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孙子,狄青征南时还是个白袍小将,跟事实完全对不上。既然没有杨宗保和穆桂英,那么杨家将的传说,只怕绝大部分都是编出来的,而且极不靠谱。对这样的人物杜中宵都是小心谨慎,生怕被莫名其妙的印象坑了。所以杨文广到来,杜中宵都当作是个普通将领,按照正常程序,该训练训练,该使用使用,也不过多亲近,一切看他自己表现。

    杨文广表现得很好,对新式武器的理解,学习与训练的态度,都无人可比。相比起来,杨畋在营田务厢军只是备位而已,实际事务都是杨文广在做。随州的厢军,杨文广才是实际的指挥官。



第175章 带兵叔侄  
相关:  天水归汴  天汉之国  一世富贵    穿呀!主神  醉仙葫  重生之都市仙尊  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万古第一神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风雨大宋第175章 带兵叔侄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7s 2.3146MB

搜"风雨大宋"
360搜"风雨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