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地不留头”
“要银不要命”
虽然口号干脆粗暴,但是的确效果非常明显,有地主害怕了,主动来找农政军,要求谈条件。笔神阁 bishenge.com
因为皇族勋贵大多都不需要纳税,所以这些富商就把自己的土地全部挂到了皇族勋贵的名下。
按照现在的说法,这属于阴阳合同,表面一套背地一套。
与其留着这些皇室上层被建奴屠杀,不如留给自家解决,自家的事还是自家解决。
明朝太祖皇帝朱元璋,1368年称帝,建立大明朝,建都于南京。
后来开了挂的李自成带着农民起义军攻入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被迫自缢于景山寿皇亭,大明朝寿终正寝。
清兵入关之后,历时276年大明朝覆灭。
两百多年来,明皇族骄奢淫逸、为所欲为,明末,朱元璋的子孙繁衍近百万人。
作为大明王朝最大的既得利益集团,皇族是‘最幸福’的群体。
随李自成兵锋所至,朱姓王爷几乎没有人能活下来。
历史再一次证明,明皇族两百多年的狂欢盛宴,原来不是免费的......天下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无利不起早,老朱在当上皇帝以后,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自己的这些儿子谋取一些福利。朱元璋在开国不久,便急不可待地把所有儿子都封为亲王,那时最小的儿子才一岁。并且规定,皇族子孙不受普通法律约束,不归当地官府管制。
而大明王朝的官员们的俸禄却是各个朝代中最低的。老朱家的亲王们最大的悲哀就在于不能随便走动,想要下江南游玩?没那么容易,他们无论去哪里都必须要打报告,在封地里的亲王们没有得到皇帝的允许哪里也不能去。
朱元璋的皇族政策,是充满着幻想的,以为可以以此通过藩王掌握军队来捍卫朱家天下。
然而到了永乐年起,亲王引兵作乱不断。
为了弥补漏洞,皇帝不得不想办法。可是皇族生活依旧穷奢极欲,另一方面则开始极力强化对皇族特别是藩王的控制。
怎么控制呢?
亲王们被明令终生只能生活在王府里,这是很悲惨的,就像是一个围城。
如果没有皇帝的许可,亲王连出城扫墓都不行,还想要下江南,简直就是做白日梦!
皇帝也害怕亲王作乱,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可不少。
所谓人多口杂,见面次数多了,就必定有话题,特别是亲王们,更不能让他们在一起。为了防止亲王们有串通的机会,皇帝又规定,亲王们终生不得相互见面,这等于断绝了他们的往来。
在这样情况下,亲王们想要增加收入就只有一个渠道,那就是多生孩子。
生的越多越好,因为每多生一个孩子就能多得一份钱,不要白不要,也没有人为朝廷考虑,至于朝廷能不能拿得出来这么多银子,他们也不管了。
只要有了孩子,朝廷就按等级多发放一份奉禄。
在这“制度”决定下,明代中后期,皇族们展开了激烈的生殖竞赛,说白了就是比谁的后代多。
于是王爷的增多,必然导致王府的增加。
王府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必须高端大气上档次,谁也不能落后于谁。
王爷们加入到圈地的行列,于是天下最好的土地越来越集中到皇族手中,许多王府拥有的土地动辄万顷。
皇族人口的几何式增长,意味着财政几十倍、上百倍的增加,国家财富分配中,权贵们的比重迅速扩大,而底层百姓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受压迫的农民成为无地的流民,不得不背井离乡。
从明代中叶开始,各地的财政收入已不够供养居住在本地的皇族。
比如,山西地方财政收入为152石,而山西王爷们每年消耗的奉禄为312石,王爷们所消耗的奉禄超过一个省的财政收入,这不得不说实在令人发指。
即使国家规定已如此丰厚,皇子龙孙们犹有不足,他们如饕餮一般,想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吞噬进去。
他们运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影响力,把触角伸向一切有油水的领域,无利不取,无所不为,他们可以无所不能。想要睡哪个妹子,就睡哪个妹子,还不怕人家怀孕,要是有了后代,他们保赚不赔。
皇族想要发财往往与富商勾结,他们进行行业垄断,用自己的关系,向朝廷要到特殊政策,转手批给商人,再从商人那里分得巨额利益。
地方上所有最赚钱的行业,都被其垄断。许多地方的藩王利用特权,控制当地食盐销售,他们不顾百姓的承受能力,任意抬高盐价,以至最底层的老百姓长年买不起盐吃。
所有稀缺的自然资源,如土地、山林、矿山,只要证明有利可图,皇族都会抢占到自己手里,当然普通老百姓也不可能有这个能力,也只有皇族和富商有这个能力。
垄断集团暴利滚滚的直接后果自然是民生的日益困顿,有农民甚至“废箸、鬻舍、捐妻,以供王国之禄”......
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特权总要走向极端。明代皇族超越法律,为非作歹,穷凶极恶为他们积累了更大的民怨。因为享有司法特权,有罪时“罚而不刑”,许多王府成为地方黑恶势力的保护伞,甚至自身也沦为黑社会头目。至于强占民女之类的经典桥段更是无地无之。在特权庇护下,皇族已成为大明社会道德水准最为低下的一个群体。
当李自成、张献忠等明末“七十二家”起义军横扫大地后,朱元璋的子孙们突然发现,他们的宴席不仅仅是被打扰了一下,而是宣告永远的终结。更可怕的是,他们到这时才发现,这场两百年的宴席不是免费的,结帐的时候到了。这些姓朱的亲王、郡王、将军们是农民最有兴趣的猎物。大大小小的农民军所过之处,皇族们均在劫难逃。那些各地最壮丽的王府,在连绵全国的战争中,几乎无不灰飞烟灭。
李自成每到一处,首先捕杀皇族,仅在山西一地,就杀掉朱姓子孙10000多人,山西一地仅是缩影。事实上,尽管李自成以“不嗜杀”闻名,但是他兵锋过处,那些朱姓王爷几乎没有活下来的。而张献忠军本以玉石俱焚为特长,所到之处,诸王扫灭,更是题中之义。
与和平时期皇族的生育率最高相匹配,在明末战乱之中,皇族的死亡率也创了社会各阶层之最。明末起义军诛戮明皇室成员,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坚决、彻底。只要是朱元璋的后代,不论主动投降还是被动俘获、不论立地不跪还是苦苦求生、不论拒不交代藏宝地点还是痛痛快快地献出所有财富,结果都一样:一律诛灭。史书中涉及王府在兵锋下的遭遇,所用的词都是“尽”、“皆”、“合族”。
明皇族的后裔们经过两百多年的为所欲为,积累了无数的民愤。他们已经完全站到普通民众的对立面,不得不以自己这一代的鲜血和生命,为自己,也为以前数十代的“幸福生活”买单,就像以前每一个王朝的末期一样。
或许,老朱家的后代已经忘记了,朱元璋正是高举“打倒元朝特权阶级”的大旗建立了明朝。
明王朝这座大厦建立的地基,正是元王朝巨室、权贵、官宦之家的累累尸骨!
而现在,一切都还没有到最严重的地步,一切都还有挽回的余地,对于执迷不悟的人来说,已经没有多少道理可以讲,对于他们也不必讲道理。
而这些,并非是危言耸听,大明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如今真正忧患的却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
天下,是崇祯的天下,而百姓也是崇祯的子民,一个皇帝如果不能让自己的子民填饱肚子,他的仁政再怎么华丽也是徒有其表。
“留地不留头,杀!”
崇祯下达了最万历的诏令。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2s 2.203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