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现代的唐晓棠,听了书生的这首诗之后,脑海中闪现出了这首邓丽君的歌。
小时候的记忆中,她的母亲最喜欢邓丽君的歌了,尤其是这首《人面桃花相映红》,在很小的是偶,有一天,父亲突然的离家出走,从此消失后音信全无,家里只剩下母女俩相依为命,母亲整日郁郁寡欢,年幼的唐晓棠经常会看到母亲一个人站在阳台上,倚窗而立长久地看着小区通往大路的方向,口中轻轻哼着这首《人面桃花相映红》。直到唐晓棠小学快要毕业的时候,长期的伤心过度,导致母亲身体的透支,没等到唐晓棠上初中,便撒手人寰离开了人事。
想起往事,唐晓棠一时触景伤情,勾起了自己童年的伤心处,顺口就哼唱出了母亲曾经思念父亲时哼唱的歌曲。
唐晓棠唱到最后,曲调委婉哀怨,引来了身边其他三人的侧目。
方才一直面朝柴门哀叹的书生,此刻已经被这哀婉的歌声吸引,转过身来,带着疑惑的眼神清冷地盯着唐晓棠。
“这位公子,请问唱的这首歌是您做的吗?”
书生的疑问让正沉浸伤心往事之中的唐晓回过神来“这,这是……”唐晓棠被问的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自己这首歌的来历。
“噢……我只是听了兄长您方才做的这首诗,有感而发罢了”唐晓棠礼貌的双手抱拳,身体微微前倾,对书生行礼应付地搪塞道。
书生表情复杂的看着唐晓棠,明显是不相信这个解释,但是随后眼睛看向她身后的另外两人。看了片刻,只是轻轻地摇头眼神中流露出淡淡的忧伤,轻轻地叹息了一声,一只手在胸前,另一只手背在身后,便要抬脚离去。
“这位公子留步”见这书生要离开,唐晓棠忙上前“请问这位公子,可否告诉在下,刚才那首诗是出自哪里?很是好奇这位作者是谁?”
唐晓棠知道自己唱的那首歌的歌词出处,就是这首诗演化而来的,而这首诗的出处还有一段流传下来凄美的爱情故事。
方才这位书生站在着柴门外,念这首诗的时候,唐晓棠就觉得这场景跟那个流传的故事太像了。她觉得这位公子的故事,一定和那个故事有关,不禁好奇地打听了。
这书生一看就是清冷而不喜与人交往的那种人,本来是要马上离开的,在唐晓棠跟他打听这首诗有关的事情时,明显感觉到他的身体一僵,停止了往前迈步的动作,人也陷入了沉思。
“这首是我自己作的诗。”良久书生才轻声道。
“请问,公子尊姓大名?”唐晓棠一听书生说是自己作的诗,心里一下就明朗了。原来眼前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那个故事里的男主角了。掩饰着发现事实真相的兴奋,唐晓棠觉得贸然问他故事的真假很唐突,所以转念便换了个方式,先问姓名套套近乎。
“在下,崔护”书生被问姓字名谁,出于礼貌也不好驳了人家的面子,便敷衍地双手抱拳,礼貌地回复了唐晓棠的问题。
“在下唐海,这是我的两位兄弟,我们路过这里,本想是想要讨口水喝,没想到却有幸认识了崔兄,真是太巧了!”
唐晓棠万万没有想到,眼前这位就是崔护。
崔护是谁?在唐朝灿如繁星的诗人中,崔护并不起眼,但是他刚刚做的这首诗却是被众所知周的。
相传,崔护本事一个天天资纯良,颇有才情,但是性格清高孤傲的年轻书生。他平常总是独自寒窗埋头苦读,极少与他人来往。今日见到真人,也确实与传闻相符,这位崔护的确不大喜欢与人交往,刚才唐晓棠若不主动拦住他打招呼,想来,他也不会跟唐晓棠说这么多话的。
崔护的这首诗名为《题都城南庄》,这首诗及其故事被唐代的文人孟棨记载于《本事诗·情感》之中。后世的有心人欧阳予倩又将此故事编写成了一出京剧,名为《人面桃花》,从此,“人面桃花”就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桃花缘”。
这首诗的故事,是讲的崔护在某年的春日,苦读了一上午的崔护为春的气息所感染,决心去郊外好好体会一下春的盛情。于是他放下书本,兴致勃勃地步行出城。
一路漫步,看不尽的红花绿草、春山春水,不知不觉离城已经很远了,崔护此时感觉口渴,想找一家人讨碗水喝,忽然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间茅屋。他便快步向茅屋走去。
临近屋舍时,只见桃林蔚然,满树桃花灼灼,风中也满是清香,崔护沿着桃林的曲径便一直走到柴门前,当他站定后轻敲门扉道“小生寻春路过,想讨些水来解渴。”
这时,屋内走出一位少女,布衣素髻,明眸善睐,她请崔护落座,随即为他张罗茶水。崔护细细打量眼前的少女,只见她一双眼秋波盈盈,面容间白里透着淡淡的红,不施脂粉,却宛如院中的桃花。
崔护看得发怔,未免失态,只得努力稳住外露的情绪,轻轻呷着茶水。接着,他闲聊般地问起少女的姓氏及家人。
少女心中明了崔护的心意,她同样倾心于这位风华正茂、长身玉立的年轻书生,只是她不敢在一个陌生男子面前敞开心扉,所以无论崔护问什么,她一概含羞不语,但那含情脉脉的眼神却泄露了她的心事。
其实,崔护也与少女一样的无措。平日里独来独往的他不甚明白女子的心事,而饱读圣贤书也让他不能做出轻浮的举动,只好收心敛神,默默地饮茶。
眼看日头偏西,催护不得不起身告辞。少女送他出院门后,独自倚在柴扉上默默地目送他离去。门前的丛丛桃花映衬着桃花般的少女,真是一幅绝妙的春景图。
回到家中,崔护收敛了心神,继续苦读,情潮涌动的内心随着桃花的萎落而渐渐平静。然而,到了第二年桃花盛开的时节,崔护不由得想起城南旧事,他带着无法压抑的冲动一路向城南寻去。
几经周折后,他终于找到了去年那座茅屋,那开得正好的桃花,那院落,那柴门,一切如故。只是这次,他叩了许久的门都不见那桃花般的伊人出来,崔护顿觉火热的心凉了大半。
崔护一人枯坐在桃树下,半日仍不见人归来。在心灰意冷之下,便做出了这首绝句。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5s 2.361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