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手拂去桌子上泼洒出来的一点酒渍,然后回头看向门后的那张桌子,早就发现有个让人跟着李世民尾随了过来,只是他的功法很是高明徐子陵和李世民两人均都没有发现,不过马修却是早早的酒察觉到了,只是一直没有说话罢了。一笔阁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说
李世民和徐子陵两人愕然瞧去,只见酒馆内只剩下一个客人,坐在相对远的另一角落,正背对他们,独自一人自斟自饮。
李世民和徐陵交换了个眼色,都掩不住心中的惊异。
而两人说话时都在运功尽量压低和束聚声音,不使外散。而对方离他们至少有五、六丈的距离,若仍能听到他们的说话,只凭这点,便知对方是个顶级的高手
此人只是从背影便显得修长优雅,透出一股飘逸潇洒的味儿,束了一个文士髻的头乌黑闪亮,非常引人。
李世民扬声道:兄台刚的话,不知是否针对在下来说?那人头也不回的淡淡道:这里只有我们几人,连伙计都给秦某人遣走了,李兄认为那句话是对谁说呢?李世民和徐陵听得脸脸相觑,泛起高深难测的感觉。马修却是瞥瞥嘴,故弄玄虚,这家伙十有八九就是那个慈航静斋的所谓世间行走师妃暄!这个时候化身为秦川来测试李世民的才干。
马修听他的声音低沉,缓慢却又非常悦耳,似乎并无恶意。
再联系剧情里面的事情猜测出了她的身份。
李世民不知其来意与她对话了几句,师妃暄也是背对着马修这一桌子,想来如果看见正面,即使别的不出问题,一些细节之上恐怕就要暴露了。
接着就见师妃暄找了的由头来请教李世民的为君之道。
李世民先向马修和徐子陵微微一笑,答道:乱后易教,犹饥人易食,若为君者肯以身作则,针对前朝弊政,力行以静求治的去奢省费之道,偃革兴文,布德施惠,轻徭薄俺,必上下同心,人应如响,不疾而,中土既安,远人自服。
秦川听得默然不语、好一会后道:徐兄以为世民兄之论如何?
徐陵想不到他会忽然问起自己这旁人的意见来。哑然失笑道:对为政小弟只是个门外汉,那有资格来评说世民兄。不过世民兄“静中求治”的四字真言,却非常切合我的个性。大乱之后,只有去奢省费,与民休养生息,不违农时,能促进生产,使民衣食有余。
“那么…旁边的这位朋友以为如何?师妃暄的声音传来令三人都为止一愣。
马修是因为自己在旁边的存在感都这么低了,还是让人给点到了。
至于李世民和徐子陵,他们和马修同桌吃饭不过却没有过多的交谈,事实上通过一番谈话,两人都对这个名字叫做秦川的人感到有些忌惮,但是马修一直表现的人畜无害确是没有人注意。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对面的师妃暄心里也是一阵疑惑,这人到底是谁,竟然能发现我的行踪?为什么会和自己选定的李世民在一起,什么乱七八糟的想了一大堆。
马修无语,喝下了碗里的最后一点酒放下酒碗,旁若无人的伸了个懒腰。
然后站起身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这平头百姓可不明白你们这些高层人士如何能在天下还是乱糟糟一团的时候想到要去谈论如何实现大治,诸位有能力还是让天下百姓少受苦难,在下这才佩服!”
李世民身躯一震,百姓苦…吗,是啊,确实是为时过早了。徐子陵惊讶的看着这个刚认识的人,想不到马修还有这番见识。
师妃暄的声音停了下来,然后再次回到:只是畅所欲言,总要知晓世民兄胸中报抱负。”
“观天下之乱,自古以来无外乎帝、臣两者。帝若贤,则朝堂清明,多君子,少小人,上行下效,政绩显然,乃是首重之重;若君昏而臣贤,好比一木,枝粗而杆枯,日后必有大祸;若是君臣皆贤,便是百世强朝,诸般不敢犯;反之,则是祸期不远,徒苟存也!这位姑…呃兄台想要测试李兄的为君之道,想来是大有用意,李兄应当好好应对才是。”马修随意的说道,这就是在明显的点醒李徐二人对面的身份了。
在如今的洛阳城,个个草木皆兵,竟然有人费尽心思堵到李世民问他如何治理天下,什么才是为君之道,恐怕除了抱着为天下择主的师妃暄也就没有别人了。
李徐二人吃了一惊,徐子陵是知道马修对这里的情况不甚了解的,然而对方刚才的口误说明对方确实是女儿身。再加上现在的局势,那么对方恐怕还真就是师妃暄了。
“这位朋友慧眼,竟能看出小女子的身份。”师妃暄虽然被马修看破了身份干脆也就不在隐藏,起身走了过来“不知这位高人是谁?”
马修看着走过来的师妃暄,她一身男装看上去就和那种清秀的小鲜肉一样,外貌也确确实实是个男子模样。但是气质平静沉稳,一点也不油腻。
“在下马修,当不得姑娘之称。”马修拱手。
“马兄无需如此,时前马兄高论震耳欲聋,只是我我们现在正在努力平定乱世,需得为天下寻一明主而助之,方才世民兄所言治国之论,不知马兄可有何高见?”师妃暄此时好像对马修有些兴趣,这时就逮到马修开始发问。
“治国之道…好吧,那在下就谈论一番,诸位听听就好不必当真。”马修也不虚她,说说就说说,知道历史的他是知道李世民以后就是做皇帝的,真说出来让他听听,自己也算是为以后得大唐做了件好事。
“关于乱世,除去秦王所言之处,在下还觉得有一事想说,大汉盛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乃是当时国情使然,乃是取其学说统御天下罢了,那诸般学说岂会皆不如于儒家学术?在下思量若是要国强,必要融汇百家学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求同存异,用于国,用于民,此一也!
二就是改革隋朝沿用律法政条已有百余年,然年岁在变,世事在变,百姓需求在变,此律法政条岂可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查看民情,善加修改,与时共进方为上策!
第三,为君者心存臣民,为臣者心忧君民,为民者心思国家,此便是强国之道!”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2s 2.354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