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天子无寸土,独有玉孙传寸楮。笔砚阁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说墨妙亭中翰墨多,石刻双钩势飞舞。好事谁如顾善夫,元亭奇字日规摹。琳琅金薤搜罗富,学士风流点画符。”——姚承绪
元大德二年,在太仓北门外的古塘,顾仲瑛来到父亲顾信身前修建的淮云寺进行祭奠,这座以顾氏祖藉淮安而命名的寺院中翼藏了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归云来辞》、《送李愿归盘古序》等石刻。此寺院始建于延祐五年,原为顾信家宅,后顾家舍宅为寺。顾信号玉山处士曾任杭州金玉局使,大德初年为浙江军器提举,早年好字学游,喜欢书法,在赵孟頫门下学书二十多年,是赵孟頫的好友和学生。
当顾信辞官归故里时,赵孟頫为其临别赠书《归去来辞》与《送李愿归盘谷序》两幅墨宝,一来顾信有慕陶潜之意,解甲归田,《归去来辞》恰为吻合;二来送别既是徒弟又是好友的顾信归娄东,同样也表达当年韩愈送别李愿之意。顾信对恩师赵孟頫临别赠书特别珍爱,如获至宝。到太仓后他即将原本勒石供之,并在淮云寺内造“墨妙亭”,妥为保藏。
此亭建成后,赵孟頫曾来太游玩,在《淮云院记》中写道:“遂额以淮云间,于教所如其请,顾德捐己产为倡兄建大殿,自造山门,而朱长者邦富刱华严经阁香积厨,则正庭为之,不四三年一切皆备。昔也榛莽荒芜,今也丹碧辉耀。见者色然,莫不起敬,真无负获持之令旨矣。”并作诗:“南云三十里,见者以为奇。而况于淮云,远被淛水湄。其上耸楼观,丹碧何绚丽。子孙有如云,咸能嗣廞事。老我作是诗,刊之于乐石。庶尔保今名,照应沧江色。”
墨妙亭中曾珍藏一大批书画墨宝,除《归去来辞》、《送李愿归盘谷序》外还有《淮云通上人化缘序》、《老子像》、《墨兰》、《心经》等等。明朝李日华在《六研斋二笔》中记录:“信以能书称,从赵文敏公游,得其书必镌于石,作停匾曰《墨妙》,晚年号乐善居士。”顾善夫将墨妙亭中书画珍品刻成《乐善堂帖》,这本现存于国家图书馆的元刻明拓孤本,以及流失海外的赵孟頫《淮云院记》原本都是墨妙亭中藏宝。
时过境迁,在历史的长河中总会泛起不为人知的浪花。明朝天启年间,阉党魏忠贤专权,一些地方官绅为赢得魏忠贤信任,与之建造生祠,得知太仓有一珍贵的赵孟頫书碑石,可为祠庙增彩,于是下令太仓地方官把赵碑送上去。但太仓民众不愿送碑,又恐触怒魏党,采取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办法,将碑石敲断,以残损上报,才得幸免。
淮云寺和墨妙亭也在清咸丰年间相继废毁,独留断碑尚存。光绪14年太仓修建孔庙时,移嵌大城门壁间。大破“四旧”期间,断碑又遭失散。及至后来在文物普查中,古碑断片陆续被发现。1983年县政府拨款重建“墨妙亭”于太仓公园西北隅,原明代文学家张溥故居学山园遗址上,并将古碑断片汇成全碑。现“墨妙亭”三字为本邑丹青大师朱屺瞻手笔。当地耆宿王君麓老先生还撰写了“墨妙建新亭,点缀园林景色;文明耀古园,发扬艺术光辉”的楹联。亭内抱柱楹联为潘景郑撰文,沈抱一所书。
如今,赵孟頫书法石碑作品《归云来辞》和《送友人李愿归盘谷序》已移入王锡爵故居内陈列。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又被重新翻启,不管是失去还是追忆,当事者所托之情都化为一纸情愫,溶入墨里行间,写出的是晋魏之风,刻成篇的是朱文或白文。此是一种才情还是一种宿缘,使得无数人文逸士为之痴癫,在斗笔间书写的是墨宝还是真情?对于追求者也还是个谜。此去经年,曾经的那些风雨故事已经结束,在它的下一个千年里,是否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将为其展开。空中细雨未断,这雨点打在王锡爵故居的院中,滑过一丛芭蕉树,在蕉叶上结成通透欲滴的小水珠。也许,我现在所遇见的人或事,在后人眼里也是将是另一个
(本章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1s 2.335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