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夏原吉忽然提起了苏木和黑胡椒,杨少峰一时之间倒也没想起这两样平日里当做香料的东西,更不会想到后来文武大臣们组团反对下西洋,居然会和这两样东西有关。一笔阁 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说
事情比较复杂。
朱重八赶跑了蒙元之后定都金陵,发现大量的金银珠宝被孛儿只斤妥帖睦尔给带着跑路,整个大明是缺金缺银缺铜钱,基本上就是除了不缺人,啥玩意值钱就缺啥。
朱重八不傻,这个从乞丐混到皇帝的泥腿子有着他自己狡猾的一面治理天下要靠文人,稳定天下要靠武人,摆弄这些人要靠俸禄!
然后朱重八一拍脑门子,就决定给文武官员和勋贵们发一定的粮食做为俸禄,再加上一部分的宝钞做为补充。
洪武二十九年,朱重八规定了官员的工资水平: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正九品,五石五斗;从九品五石。
理论上来说,如果按照朱重八定下的粮食加宝钞的解决方案来执行的话,即便是县官,每月领取七石米,除非这个县官纳了好几房小妾还雇佣了许多的下人,否则是足够开销的。
可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
朱重八定都金陵,朱允也没有迁都的打算,而金陵又挨着鱼米之乡,粮食这个玩意总是不缺的,拿来给文武官员们发放俸禄也没有问题。
等干掉了侄儿,自己上位之后,朱老四就打算早早的把都城迁回到顺天府去。
在朱老四看来,把都城迁回顺天府的好处有很多。
第一,自己可以随时带人去砸阿鲁台的场子;第二,顺天府才是自己经营了许多年的基本盘,比金陵更为可靠万一有人想要替朱允招魂呢?
但是等朱老四暗自下定了迁都的决心之后,却又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如果能成功迁都顺天府,大批人马都跟着去,而北方却又生产不出那么多粮食,只能靠大运河的漕运,从南方往北京运粮食才行长途运输,损耗不小,这么珍贵的粮食,用来供给京师人口的口粮,已是捉襟见肘,又哪有富余,去给官员发俸禄?
当时杨少峰还没有参加会试,更没有在边市城折腾,当时的宝钞正处于一个不断贬值的局面,朱老四自然不可能拿这玩意来发放俸禄。
然后朱老四就想出了一个新玩法。
“春夏折钞,秋冬则苏木、胡椒。”
朱老四把苏木、胡椒之类的香料当作俸禄发给官员了!
苏木胡椒这些玩意早期的时候很值钱,但是等郑和下了西洋,替大明在南洋和西洋收了一大批狗之后,这玩意也就不怎么值钱了。
最重要的是,这些玩意既不能吃,也不值钱,官员们拿在手里干什么?做菜的时候放点儿?鬼知道要多少年才能用光!
所以,后来的文武大臣们一致反对开西洋,会不会跟这个有关系原本拿香料当俸禄就够恶心了,再开西洋?再去弄一堆香料回来当俸禄?
杨少峰心中暗笑,表面上却一脸严肃的盯着朱老四,打算看看朱老四怎么应对。
朱老四却哼了一声道:“准!”
对于朱老四来说,宝钞既然已经值钱了,那给官员们宝钞,让他们拿着宝钞去买粮食,不比直接发粮食更省心?
更重要的是,我朱老四又不傻,难道还看不到这其中的好处?官员们在银行有账户,他们是否贪墨,只要把家产跟银行账户里的收支对比一下就能清楚,还不是美滋滋?
得了朱老四的保证之后,夏原吉心满意足的向朱老四谢了恩,然后望着杨少峰道:“状元公还有什么没说的?不如一起说出来?”
杨少峰摇了摇头道:“还有什么?多乎哉?不多也。”
朱老四笑眯眯的道:“他方才说,要大量修建学堂,让天下百姓都能读得起书。他还说,要把邸报明发天下,让天下人都能看到邸报,以了解朝堂动向。”
杨少峰一脸懵逼的望着朱老四卖孙子的手法这么熟练?我是不是应该学学老张,让你也坐一坐土飞机?
瞧了瞧脸色黑的如同锅底的夏原吉,杨少峰讪笑道:“夏部堂怎么这么看着我?”
夏原吉呵呵冷笑道:“状元公倒是努力践行圣人教化之道,老夫自愧不如。
但是,状元公能不能告诉我,这修一所学堂要多少钱?学堂不收学费书本费,还要补贴餐食进去,这又得多少钱?一年一千万贯可够?
还有明发邸报,雕版不需要用钱?印刷不需要成本?人力不需要工钱?一年一千万贯可够?”
杨少峰道:“学堂的事儿,咱们先不说,咱们先说说这明发邸报的事情。”
夏原吉冷笑道:“愿洗耳恭听!”
杨少峰斟酌着道:“以后读书人会越来越多,夏部堂是否认可这一点?”
被杨少峰这么一问,尽管有心否认,可是夏原吉还是点了点头道:“老夫认可。”
杨少峰点头道:“这就对了。自古来,凡政令不通,宗权大于王法之事屡见不鲜,便是因为读书人极少,民不知法,不知朝堂政令,只能任由那些能读书识字的士绅们曲解政令,夏部堂是否认可?”
见夏原吉依旧点头表示认可,杨少峰又接着说道:“读书人多了,能够看得懂邸报,自然就不会被人蒙骗,是也不是?”
夏原吉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也正是因为如此,圣人才要广施教化以开民智但是,这事儿跟邸报又有什么关系?”
杨少峰倒了一杯茶,递给夏原吉之后,说道:“邸报虽然广发于天下,然则都是发往各地官府,民间却不知道邸报里面究意说了些什么。
如果将邸报每十日一刊,或是每月一刊,那些读书识字的百姓,是不是就多了一个了解朝堂动向的渠道?至于夏部堂所担心的费用问题,又算得上什么问题?”
指了指楼下已经空无一人的拍卖场,杨少峰又接着说道:“譬如这次的拍卖会,如今参与进来的尽是些宗室勋贵和文武大臣,那些豪商士绅们可知道拍卖会之事?他们可知道顺天府的房子要拍卖?”
夏原吉道:“不对。就算是你将此事登之于邸报,就算是那些豪商和士绅们都知道了,又能如何?”
杨少峰却笑着说道:“如果这个例子还不够,那香水呢?若是将香水的事情登之于邸报,使天下人皆知香水之事,又能替香水带来多少销量?香水工坊是不是应该给邸报一笔润笔费?”
听到这里,朱老四忍不住黑着脸道:“胡说八道!甚么润笔费不润笔费的?邸报之上乃是朝堂政事,如何能登这香水的事情?”
杨少峰先是向着朱老四行了一礼,然后才说道:“邸报乃是发给各地官府用的,而明发天下的邸报并非是原版邸报,孙儿以为,称之为报纸更为合适。
既然这报纸是明发天下,给所有百姓看的,所以上面的内容自然也不局限于邸报的内容,甚至一些好玩有趣的事情都可以刊登上去,像香水广告这种事情,自然也可以。”
夏原吉恍然道:“状元公便是打的这个主意?靠这些想要做广告的豪商来解决报纸的开支问题?广告?广而告之,倒也贴切。”
杨少峰笑道:“正是如此。报纸不存在亏的可能,各地的那些豪商们但凡看到了一丝好处,就会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般扑上来,争着抢着给报纸送钱,到时候夏部堂要头疼的,不是要亏多少,而是该怎么拒绝那些挥舞着宝钞的商人。”
夏原吉冷哼一声道:“那学堂之事呢?”
杨少峰道:“学堂之事,注定要亏无论是从先生的薪水上面,还是给学堂的餐食补贴,最终都还是要国库支出,没得赚。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想,读书人多了,笔墨纸砚的需求就会增加,从事笔墨纸砚行当的行人就会增多,国库能收到的商税也就更多,实际上也亏不了多少。
再说了,一旦学堂的事情成行,那天下万民能不感念陛下的恩德?而身为推动此事的夏部堂,岂不是同样跟着千古流芳?”
夏原吉却呸了一声道:“你在新都城里规划了几十座社学,几乎每个住宅区都有,便是打的这个主意?”
杨少峰点了点头道:“有一部分是这个打算。读书人越多,报纸和笔墨纸砚的销量就越大,国库能收到的税也就越多。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事情。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哪怕是需要国库补贴一部分,我也依然认为要广建学堂以开民智,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夏原吉道:“老夫也知道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儿。但是状元公啊,这大好事儿是需要银子的!
不瞒你说,国库如今倒是算不上空虚,但是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不可能把国库所有的银钱都投入到学堂上面吧?”
杨少峰摇了摇头道:“顺天府一地试行而已,慢慢的来吧,下官也没指望能一下子就全面铺开。
再者说了,眼下就有几个处能挣钱的地方,夏部堂莫非看不到?”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32s 2.256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