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暮云 第一百五十六章 故人新友(韩愈登场了)

    “夫人,到了。一笔阁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说”

    婢子桃叶掀开车窗的帘子,这般说的时候,若昭已闻到了一股煎药的清苦味道。

    桃叶虽然沉稳谦静,但身量尚未长足,她跳下车,还趔趄了一下。她刚想转身去扶主人,若昭已经自己下了车。

    桃叶看着夫人和气的笑容,忙忙地闷声跟上,心中却欢喜。

    老天长眼,教她离家万里,却寻到了善言善语的新主人。

    说来更要感谢这茅屋中的先生。

    郑注,郑郎中,听得动静,已出门迎候。

    那日他在西市巧遇郭媪,才知自己曾经的病人,终是苦尽甘来,与夫君团聚不说,还成了外命妇。

    那郭媪,虽在韦皋的陇州军中办过差事,但到了长安这等大码头,也是战战兢兢。此前随着若昭出来采买也就罢了,这回单枪匹马地来马口市挑人,只觉茫然一片。所幸撞上了郑郎中,问明缘由,当即领了她,找到自河西而来、专卖唐人仆婢的人牙子,果然就寻得了能粗浅识文的桃叶等娃娃。

    “皇甫夫人,郑某越俎代庖,为府上选的小厮婢女,可还称心?”

    若昭点头致礼“多谢郑先生相助,都是些机灵勤快的孩子,本妇必好生待他们。”

    她随着郑注往院中走,只见这宅子虽简朴,却极为干净整洁。庭中,两个童子正在分拣草药,

    动作麻利熟练。而左右两间厢房,一间的桌上摆着诊具,另一间似乎是书房。

    若昭心道,郑注到底是王太仆的门人,莫看年纪尚轻,行事却总是透着一股章法有度。这间屋宅井然有序,仆人抓了草药包上后,又用毛笔一一写上名氏,想来郑先生这位坐堂医,远近也颇有些名声。

    若昭进得正厅坐下,问道“蚕月渭水一别,如今已是桂月,郑先生可是从蜀地回的京城?不知洪度她……”

    郑注明白宋若昭与薛涛交情不浅,自是直言相告“夫人,郑某将薛小娘子送到益州,因她本就是官眷之身,其父又是因公亡故,益州刺史倒也客气,令人带她去寻了薛公的埋骨之处,还为她向朝廷补了文书,落了户籍。”

    “她留在了蜀地?”

    “郑某也探问过,她是否在京城或中原别处还有亲故,郑某可继续护送她去。奈何薛小娘子打定了主意般,要留在父亲安葬之所,说是,说是可以制笺卖诗为生。郑某无法,只得告辞。”

    “哦,如此。”

    若昭虽知薛涛刚强坚韧,且小小年纪很有些求生之法,但想到她孤身一人就这么漂泊在遥远的南方,仍觉得微微心酸。

    若昭今日特意登门拜访,一则是向郑注道谢,二则,乃有一桩关乎体恙之事,要向郎中请教。

    有道是百忌不避医,若昭正要开口相问,却听庭中小童子唤了一声“郎君回来了”。

    若昭扭头向外望去,不由一怔。

    只见一位身穿缁色交领直裾深衣的少年人,怀抱布囊,站在正厅门口,似乎在等郑注招呼他进来见客。

    近午的秋日阳光照在他脸上,那眉目清朗的模样,乍看之下,竟恍然有几分若清的影子。

    若昭再细看一眼,又觉得并不像。此人面上,有一股严肃凝重的神情,和若清的风流倜傥比起来,好比铁石与秀木。而他身上那件与时下男子的襕袍不尽相同的汉制深衣,更是无声地配合了他那与年纪不太相称的古板味道。

    “退之,来见过皇甫夫人。”

    郑注一面请那少年进屋,一面起身向宋若昭道“皇甫夫人,这是郑某在宣州时结识的小友,姓韩名愈,字退之。”


    韩愈抱着那布囊俯身行礼,一不当心,布囊中的卷轴扑碌碌都滚在了地上。

    郑注忙上前,帮他一同捡拾,轻声说着“仍是未送出去?”

    韩愈低着头应了一声,再站直了身体向着若昭时,面容因别扭和尴尬而更为僵硬。

    若昭见到那些卷轴,又听郑注如此询问,瞬时也明白了。这位韩郎君,想来也是应考来年正月春闱的生徒,今日乃“行卷”回来(唐朝时,科举考试的卷子不采取糊名措施,因而考生参加科举考试之前,将自己的诗赋文章奉给达官贵人,以求闻名于礼部主考官,应考时更利于中得进士,是为“行卷”),只是,他大概并无家世背景或贤达引荐,故而这些文章都没有送出去。

    想起也曾为考生、如今与自己天人永隔的弟弟若清,若昭兀自一声喟叹。

    郑注却坦然道“皇甫夫人,郑某云游到宣州时,有一日深夜出诊救险,归家时已是二更,仍见茅屋中有人秉烛夜读,后来一打听,就是眼前这位韩退之。退之,皇甫夫人亦来自诗赋世家,你的文章,赶紧请夫人指教一二。”

    若昭明白郑郎中的言下之意,也不曲意迎合,而是直言道“惭愧惭愧,本妇不过略爱徜徉诗林,于文章策论却是一窍不通。可惜我乃武将之妻,若夫君是文臣,倒也能为韩郎君牵引行卷之事。”

    韩愈本来不卑不亢地立着,听到眼前这位官眷模样的妇人,开口就承认只懂诗,心下更是并无几分在意。

    然而紧接着,韩愈听她说自己是武将之妻,而郑注称呼她皇甫夫人,顿时明白了这位妇人的身份,赶紧将包袱放在一边案几上,恭恭敬敬地又向若昭行礼。

    “原来是皇甫将军的大娘子,仆失礼了。若不是皇甫将军与李晟元帅收复长安,吾等考生恐怕仍是无法参加明年的春闱。”

    郑注原还担心这迂执刻板的小子,神情冷傲而冒犯了宋若昭,听他自己先实实在在地捧出一份敬意出来,和缓了场面,不免松了口气,揶揄韩愈道“不中进士便不中进士,不做官便不做官,跟着我学习医术,以退之你的勤奋与悟性,必成华佗再世。”

    不想韩愈却又将脸一沉,正色道“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非愈所往!郑兄,愈虽感激你收留我在宅中苦读备考,但郑兄不可因此堕愈之志。”

    郑注是心底明镜一样、面上更常带温言笑语之人,他见韩愈当真是不可随便开玩笑的,忙作了个告歉的表情“愚兄言辞失当,退之莫介意,莫介意。”

    若昭不免为郑郎中抱屈。

    长安米贵,郑注为坊里百姓诊脉煎药,怕也发不了大财,对这小韩郎君又是供吃供喝,又逮着机会就想为他引荐贵人,如此热心相助,便是亲兄弟也未必有几人能做到,而韩愈的言谈中,却颇为瞧不上行医之人。

    不过,似乎又不是那么简单。因为这十六岁的少年身上,有一股仿如山巅层云、月下青竹的持志之气。

    只见韩愈转身,端静地向若昭道“皇甫夫人是否觉得仆轻慢了郑先生?非也!愈三岁时,父亲病逝,九岁时,唯一的兄长也逝于任上。寡嫂一人,将愈和愈的侄儿抚养长大,何其不易。如今又得郑先生如父如兄的照应,愈甚为感念。但方今天下风气,去古甚远,畿内与边境又皆不太平,令到圣主不得怡然。愈的志向,或者光复孔孟圣贤之道、希求上卿大夫之位,或者披甲执杖、万里赴戎机,其余道途,皆为愈所不取。”

    他目光熠熠,侃侃而谈,浑无强词夺理或再作粉饰圆转之态,只教人感受到那一片蓬蓬勃勃的少年志、赤子心。

    短暂的沉寂后,若昭莞尔一笑,指着韩愈搁在一边的包袱,温言道“韩郎君,行卷的生徒举子,多用诗赋悦人,想来你献出去的,只有文章策论吧?”

    韩愈道“不瞒夫人,愈苦读经年,却是连一首五律都未赋得过。”

    他不知怎地,只觉得眼前这位皇甫夫人,瞧来虽比自己的长嫂年轻几岁,一种将聪慧蕴于沉稳蔼静之中的气度,却着实与他视为母亲般的长嫂,很有几分相像。

    他一时谈兴更盛,朗朗道“愈观如今庙堂之上也好,江湖之远也罢,急需有识之士潜究得失,建言以为时用。然而放眼望去,公卿百官,多少锦绣人家,只知寻章摘句沉溺赋诗。若学了参高之风也便罢了,偏偏学的尽是沈宋的靡丽病吟之态。”

    岑高,是岑参与高适,两位均有在军中任职报国的经历,诗句又多描写雄浑又苍凉的边塞景象,自会得韩愈的认可。而沈宋,乃沈佺期和宋之问,韩愈哪里知道,宋若昭,正是他出言抨击的宋之问的后裔。

    饶是郑注素来宽厚,那面色也是不大自然起来,讪讪咳嗽两声,道“退之,皇甫夫人,闺在宋氏。”

    仿佛一匹奔马被猛地掣了一记缰绳。

    韩愈微张着嘴,愣愣地看看郑注,又看看宋若昭。

    他的脸即刻就涨得通红。

    就算为了行卷而逐肥马尘、扣权贵门的时候,他也未曾如此刻这般窘过。

    。



第一百五十六章 故人新友(韩愈登场了)  
相关:  大宋清欢  大明英华  四季琳琅    妖怪茶话会  奋斗在沙俄  穿越星际妻荣夫贵  丹武大帝  蚁的世界  
(快捷键←)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节↓ 下一章 (快捷键→)
 
版权声明: 好书友大唐暮云第一百五十六章 故人新友(韩愈登场了)所有小说、电子书均由会员发表或从网络转载,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联系邮箱请见首页底部。
最新小说地图
搜"大唐暮云"
360搜"大唐暮云"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029s 2.173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