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意志论是主张世界的本质是“意志”的哲学思想。笔砚阁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说它认为万物存在和运动的根源是求生的意志,这种意志是人的生命基础,人的每一个器官甚至是细胞都是意志的产物。
作为一名哲学爱好者,首先我得表明自己的观点;在我的世界观中我始终坚持唯物主义论,但并不代表我对其他学派戴有色眼镜看待。认识世界的方法有千万种,它们都有着殊途同归的信念。正如佛教中的代表,有人致力于提升自我修为,本着一颗善良的心去升华自我,进而修成“罗汉”。也有本着以天下为己任,救世俗大众于苦难之中的人,“佛”便是对他们最好的诠释。哲学领域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里就不做过多阐述。
叔本华作为唯意志论的创始人,以及后来的尼采,这位忠贞不渝的继承人,他们的相似用心照不宣来形容是在合适不过的。唯意志论的代表们在把万物趋于“极端化”的工作上,真可谓是“与生具有”的本领。他们忽视了存在的客观事物,也不能说是忽视,只能说是害怕受到外界的“伤害”,自身所采取的一种应对的免疫措施;因而他们的理念与叛逆期的青少年便不谋而合,他们利己、极端、恶毒、同情、自卑、痛苦,他们也奢求用这种意志来湮灭”它们“;本着一颗解脱的心,却在沼泥中愈陷愈深。他们的“悲观主义”思想与他们的”唯意志论“呈现极其鲜明的反差,极端的让他们从自卑中得以解脱出来。在与痛苦的边缘一直苦苦徘徊,感性压制了理性,而与之产生的抑便郁麻痹了大脑,最终逃脱不抱马痛哭的现实惨境(尼采最后疯了,抱着马痛哭地说道:”我懂你!“)。他疯了,他们疯了,上帝也死了,留于后人的是“无尽的深渊”。意志像随风而散的蒲公英,可却是飘到了南北两极,极端终究折衷。
梦终究会醒,况且梦作为现实挫败的补偿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在真的不食人间烟火时候,你又能否从自我内心的苦痛和自卑中走出来?你用着那巨雷般的呐喊来补偿自我的缺失,但口中仍唱着那”唯意志不可摧“,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的反补。不可否认的是,倘若有一天连这份唯一的”反补“也丢失了,他们又会何去何从?是会抱马痛哭?还是更极力地宣泄那隐忍多年的苦痛?或许上帝真的死了!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道德并非是一个的支架,相反,它恰巧是一把充斥着社会舆论、常年延展于法律之外的社会矫正尺。无疑,它是属于思想上层建筑的范畴,故而它天生被赋予了”阶级性“,一种被经济基础所割裂开的阶级形态。我们的行动指南是久经实践考验的、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唯物主义以及其特有的辩证特色,使得将万物予以生命般绽放,彻底与形而上学的孤立、静止、片面的世界观割裂开来。
所有的上层建筑都有其”固有“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的昧从者;生活中我时常看到那些读着经典著作的人,在他们的口中,我不乏会听到过很多教条化、本本化的理念;究其原因,就是读者自身求知的本心和作者写作的本心不对称,所以我常说一句话:”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当你拿”功、利“来衡知识时,你的本心已经失衡,而学术的初衷和你早已偏差。整风运动秉承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理念从”可塑性“已沦”同情化“或者”保底化“;在二元体制中,面对那些不作为、慢作为、假公济私的人员,倘若不涉及生命、巨大财产,都是是被和谐处理的;并非都会直接开出,毕竟还要给他留一口饭吃,而这一病态就是人们常年倡导的”人权主义“;犯罪成本太低,受害者们何谈安全感?但历史从来不会怜悯任何人,因为有时间看着它呢!
车水马龙的现实加快并催化了人与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迅速而又彻底地堆砌;这一惊天伟业的作品并非自然天成,它的存在基础与主体自身的意识脱离不了干系;慢一拍的生活节奏,会让你受到冷血现实的一巴掌;而后,再回到那快节拍的路子上,并不断地喃喃自语;自语的是对过去所向往的现实发出刺骨的冷笑,也透露出了对后续时光中物质历变的无限畏惧感。历史所沉淀下来的不止有科技文明、自然文明,还有其自身特有的人文文明;透过这些人文文明,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条通往河对岸的桥梁;它们自身固有的远、近、高、低的属性,仿佛是其内在的一种品质,一种独特而又客观,历经岁月冲刷过后却显得格外光鲜艳丽的品质;它是前人留下来实现自我革命的精神财富,也是找寻那一个个问题答案的明亮窗户。活在当下,立足当下,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是思想上的差距,而是理论与实践上的差距;当我们一味追求那些高深莫测的学问时,不妨静心来,再看看我们身边的具体事物,它又何尝不是为你敞开着的一扇窗户呢?
浮躁的心境让我们忽视了“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基本问题;阳明心学所尊崇的理念是“知行合一”,我们不能割舍其内在联系,强调“知”“行”二者为统一共存;人类自然学术界曾达成的共识是:“人是具有最严谨的意识形态的高等动物”。可这种意识形态再过成熟,它终究只是一种意识;换句话,也就是永远只停留在了思考台阶上,所以实践便成了它最大的困难。而其它动物不一样,我们都知道“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也正是用这种最简单的“行为”,它打败了一切被理想“架空”了的意识形态;人们从那喧躁的世界中沉静下来,把人的意识落到实处,彻底摒弃“扫天下,何须扫一屋”的这类思想诟病,为更好地“行”到实处而“添砖加瓦”。
沉寂的文明是教育非理性化的过度失衡;前人播种文明,待文明丰收之时,而后人收割却无从入手;在现如今的社会舆论下,加之互联网中民众思想的过度活跃,李密的《陈情表》都显得格外“过誉”;非理性化的失衡太过严重,改变并不能一蹴而就。回归自我,反思自我,“根不在,何以为家”;深深追问“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基本问题,它是脱缰野马的第二道枷锁,也是给唯自我论者的一个深深的回响。
不忘的初心和使命是当代最鲜明的人文精神;在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下,加强党对国家精神文明的建设落到实处,扎根深处。时刻秉承“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理念,思想改革的路上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人;人民要实现精神的富足,必定需要信仰的约束;国家要实现强有力的保障,必需倚仗自身强大的力量;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然要有各民族心之所向的希望;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社会的改革者是人民,未来的建设也势必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众心所向。
所谓的不食人间烟火是青牛出关著道德一经;没有端得平的一碗水,因为形而上的道者是不存在的,别把这种信念单纯地教条化;进一步是满倾之水,退一步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避嫌……
(本章完)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1869s 3.7161MB